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在思想認知層面產生一定的認知偏差,這會阻礙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班主任應當開展德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小學階段的德育為載體,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德育中滲透的意義,探究其在小學德育中滲透的具體策略,旨在有效幫助學生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使他們在班主任的輔助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學德育;班主任;滲透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價值,其分為三個層面:在國家層面,主要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主要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個人層面,主要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1]。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具有一定導向作用,肩負著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要職責。班主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小學德育中,能夠有效深化德育的內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以及公民意識,從各個方面予以學生正確的指導,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滲透的意義
(一)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塑造的重要時期,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引導者,班主任可以借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學生明確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標準,進而有效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設,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幫助班主任達到高效的德育成效,提升自身的育人水平和教育素養。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作為社會中的一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班主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德育,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內容,在社會層面,要求個人應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為社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助力社會的綜合發展達到更高層次。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班主任能強化學生在社會實踐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價值觀的基礎時期,能夠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走向。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中,班主任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育宗旨,引導學生逐一明確愛國主義、社會責任、個人道德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繼而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為自身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德育中滲透的具體策略
(一)營造德育氛圍
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2]。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夠給班主任帶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班主任的育人理念有效滲透其中,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不良的教育環境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阻礙學生成長發展,影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為此,班主任可以從環境因素出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使學生有效集中注意力,與班主任一同提高教育氛圍的活躍性,在形成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
教育環境的構建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在教育環境,指班主任通過直接改變學生所處環境達到預期的教育成效;另一方面是內在教育環境,指班主任通過打造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間接環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相應的思考,繼而主動改變自己,達到預期教育目標。班主任可以從這兩方面切入,為學生構建相應的德育環境,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在外在德育環境營造方面,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自行搜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的名人名言或者名人故事,將其繪制成相應的宣傳小報,張貼到班里的宣傳欄。這樣,學生可以通過直接觀賞他人的宣傳小報,建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從而明確其對自身德育發展的重要意義。此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元素,將班級環境打造成相關的德育主題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入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
在內在德育環境構建方面,班主任可以創設相關德育情境,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班主任可先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視頻,以視聽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角度感知這些人物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以此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探究欲。之后,班主任可結合相關德育內容,為學生創設德育情境:班級將舉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德育伴我健康成長”的交流會,你們要以探究任務的方式,完成如下內容。
任務一,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其具體內容。
任務二,查閱相關資料,搜集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案例,細致剖析其中的德育元素。
任務三,聯系實際生活,談談自己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做法。
學生完成任務之后,班主任應要求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任務成果,進一步提升情境育人的成效,促進他們道德品質的培養。
(二)開展實踐活動
開展實踐活動,是班主任進行德育的有效方式,班主任可通過開展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活動,引導學生以實踐的方式深入探究課程的價值內涵,提升課程的教育效果,讓學生從中提高綜合思維能力,為自身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3]。在實施小學德育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學生參與相關實踐活動,在促進學生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并將其滲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從而高效完成育人目標。
例如,班主任可以豐富的實踐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活動參與興趣,發展學生的內在活動驅動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在提高德育效率的同時,實現輕松教育,緩解一定的教育壓力。具體來說,班主任可以運用課件,為學生展示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圖片,并設置游戲互動環節,讓學生根據圖片的內容,展開想象,創編一小段故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初步理解。緊接著,班主任可以結合信息技術,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為學生創建以下三個實踐活動,并將學生分為不同的活動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參與。
活動一,國家層面,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內容1:班主任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中國近代史歷史紀錄片,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想所感寫成一篇讀后感,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內容2:班主任要求小組以“愛國”為主題,共同拍攝一段短視頻,在突出主題的同時,小組成員分別展示自己對“愛國”的理解和感悟。
活動二,社會層面,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內容1:班主任讓小組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社會責任感的內容,明確社會責任的價值內涵,并聯系實際生活,剖析相關的做法。
內容2:班主任組織小組深入由信息技術模擬的場景,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判斷其中的人物行為是否體現了其具有社會責任感。
活動三,個人層面,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
內容1:班主任引導學生閱讀思想道德方面的繪本,讓小組根據繪本的內容和內涵,共同制作相應的讀書卡片,促進學生對思想道德的感知。
內容2:班主任讓小組聯系日常生活,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踐行思想道德方面的行為,并拍攝活動照片,整理成一份活動報告。
(三)融入德育評價
德育評價,是指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思想和行為做出評價,讓學生明確自身在德育方面的不足之處,引導學生根據相應的評價內容,提升綜合素養,進一步促進自身品德修養的提升[4]。在小學階段的德育中,班主任可以融入德育評價,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約束學生的道德行為,讓學生有效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自身思想和行為的轉變,從而提升道德修養。
學生德育不僅需要班主任為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指導,還需要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德育方面的家庭助力,繼而讓學生在學校和家庭兩個重要教育場所中得到有效的德育培養。一方面,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性格活潑好動、愛表現自己、愿意主動與他人溝通交流等方面的個性特點,班主任可以以此作為德育評價的方向,開展“一周德育之星”的評比活動,讓學生參與德育評價,并以匿名投票的方式,根據其他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言行舉止,評選出最優秀的學生成為“一周德育之星”。同時,班主任需要采用獎勵機制,給予獲獎學生相應的獎勵,以此激勵其他學生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班主任也可以在課堂上邀請獲獎學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得,讓其他學生能夠從中學到一些優秀的習慣,完善自己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運用數字技術,為學生建立個人德育檔案,將學生日常的在校表現實時更新在檔案中,包括日常與他人相處時,是否能夠做到友善;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是否能夠誠實地承認,并及時改正;是否在課堂中認真學習等方面的評價內容,讓家長能夠從中直接了解到學生的在校情況。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聯合家長,共同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家庭版德育評價指標,包括是否可以與父母友善溝通交流;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家務勞動;是否對長輩做到尊重有禮貌等評價內容,以此促進學生品德的全方面培養。
(四)拓展德育資源
教育資源,是指班主任為了推進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所運用的各種教育素材和條件,以支撐后續的教育,為學生素質教育提供基礎保障[5]。在運用教育資源時,班主任若僅僅局限于課堂,是無法為學生帶來全面的教育指導的。班主任需要開闊自身的教育視野,適當對教育資源進行拓展,融入其他層面的教育資源,從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質量和效率。在實施小學德育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有效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寬德育途徑,深化德育的育人效果,落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首先,班主任可以向學校申請,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校園”的德育活動,如開展讀書活動、邀請專家來校開辦講座等,讓學生在學校中尋找相關的德育元素,深入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學校還可以開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特色課程,讓學生從整體角度出發,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面的思想塑造。其次,班主任可以融入社會資源,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前往一些名人故居、博物館等,探究先進人物的故事,挖掘人物身上的精神,從中切身體會他們身上的品質,以此為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他們的精神和行為。最后,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或者公益性活動,如聯動當地社區,開展“一日雷鋒”的活動,讓學生在特定的區域范圍中,為需要幫助的人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并宣揚雷鋒精神,使學生切身體會雷鋒精神的本質內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階段,德育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與發展。為此,班主任要通過多樣化的教育途徑,讓學生剖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層內涵,促進學生深入感知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劍飛,王海英.淺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小學德育教育體系的意義[J].高考,2017(3):13.
[2]區淑華.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的小學德育教育研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8(7):95.
[3]吳心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統領作用[J].智力,2020(33):121-122.
[4]李素美,魏光華,孔祥霞.關于在小學德育教學中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6):142.
[5]徐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滲透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