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的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全世界人民的參與,使中國文化走向全球,讓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深入了解,在傳遞我們和諧友好的文明理念的同時,也促使我們對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再發掘、再認識。
歡度春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尤其以除夕夜的年夜飯最被看重。年夜飯的餐桌上,家人親朋圍坐一起,共享美食,歡慶暢談,享受溫馨美好的團圓時光。這種氛圍不僅傳遞著對家的眷戀、對親朋的關懷以及對生活的期許,更是一種團圓的儀式,一種情感的寄托和文化象征。團圓對中國人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無論身在何處,中國人都會在重要的節日里尋求團圓,這種情感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心理結構中。
隨著時代的發展,團圓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但其核心價值和文化意義始終不變。為了深入探索這一主題,使重視團圓的民族共同情感具象化、立體化,我們查閱了大量關于中國傳統節日、家庭團聚以及團圓飯的文獻記載,包括史料文獻、民俗風情等。從古代詩詞、典籍到現代研究論文,力求全面把握這一主題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深化主題理解?!稛熁鹉昴辍纷髌访秩∽运斡瘛陡咛瀑x》“辭暮爾爾,煙火年年,朝朝暮暮,歲歲平安”,寓意年年富貴有余,日日平安順遂,依托“年夜飯”為載體,詮釋新時代“團圓”。為了更好地完成創作,通過拍攝大量的資料照片,記錄了不同地區、不同家庭在年夜飯的習俗和場景,展現南北方在菜品選擇上的差異。這些鮮活的素材為我們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參考,不僅對團圓飯這一主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也為后續的創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使作品更加生動、真實且感人。
在構圖布局上,我們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作品的經典樣式又融入現代元素,注重畫面的整體布局與細節處理,通過人物的動態以及場景的布置,營造一種團圓祥和的氛圍。畫面分為三組,通過桌子與電視的銜接,讓上中下每組人物之間產生關系、相互聯系,使畫面有序緊湊而簡潔明了。這種蒙太奇表現手法的運用,打破了空間局限以及傳統的透視繪事手法,不受時空連續性的限制,以餐桌為中心點中間簡四周繁的布局方式,構造了一種新穎現代、突破常規的構圖方式,也讓人物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畫面氛圍也更加輕松,鮮活靈動??臻g與時間的交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展現了中國畫的獨特魅力,營造出強烈的沖擊力和時代感。

畫幅最上幅部分是外國留學生在中國過節包餃子的場面,中國姑娘在案臺前耐心地示范,留學生們雖然動作略顯笨拙,包出的餃子形狀奇特,但非常認真投入。在這可愛的畫面中,留學生沉浸于中國傳統美食的制作過程,近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民俗,可以讓他們更深入地領悟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下的生活。中間畫面描繪的是一個幸福之家,媽媽正在通過手機傳遞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調皮的小男孩偷偷品嘗剛上桌的美食佳肴,爺爺細心地給稚嫩的小孫女喂著愛吃的食物,爸爸端上來熱氣騰騰的餃子而奶奶還在忙碌。奶奶和爸爸的形象穿插在兩組畫面之間,使人物之間形成呼應與聯系,給觀者以想象空間。下面部分表現的是一個軍人家庭,一家人看著電視,孩子們乖巧地依偎在媽媽身邊,小狗在酣睡,甜蜜而溫馨。電視中佳肴豐盛歡聚用餐的場景與中間畫面有視覺上的順延,也隱示著對家人團圓的渴望。職責所在,聚少離多,但家是守護,是惦念,是即使相隔千里,都永遠牽著的線。團圓的畫面又透露出不圓滿,為理想奔赴他鄉的學子,視頻聯系遠方親人的媽媽以及戍邊不能回家團聚的父親。短暫的分離都是為了更好的相聚,一顆顆相隔千里仍思念的心,不論天涯海角,心意可傳。

藝術創作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和思想的傳遞,而不僅僅是技法的展示。藝術家通過作品向觀眾傳達自己的情感、思考和觀念。當前的創作者面臨著如何傳達對當下生活狀態深入思考的闡述與表達的問題。這種傳達不是簡單的模仿或再現,而是對現實世界的獨特理解和個人解讀。在創作《煙火年年》時,這樣的思考是一直伴隨創作的全過程,無論對場景的描繪,還是對人物的刻畫,在視覺描繪的寫實逼真和繪畫語言的嫻熟運用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的同時,都讓作品在畫面的飽滿和情感的宣泄上力求完整,用“圖像敘事”進而展現特定節日的人的狀態,進而升華到對一個新時代的思考。

在人物塑造上,表現人物性格的同時也注重人物的典型性選取,注重對人物精神情感的再現與表達。人物的姿態、道具的搭配,突出每一個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源于生活的真實感受。通過運用不同的技法和色彩搭配,注重整體協調性和局部精細刻畫,使畫面中的各個元素相互呼應、和諧統一。椅子與電視柜大面積的黑色,圍繞畫面中心,使三組畫面統一結合起來,增強畫面的穩定感和秩序感,線性的黑色筷子既是呼應點綴也在視覺上給人以指引。在表現豐盛菜肴時,采用金粉或銀粉進行點綴,以增加畫面的厚重氣息。大膽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對比,使畫面更加生動活潑,營造出豐富的色彩層次與溫馨和諧的氛圍。對比色和互補色的強調讓畫面更加豐富多彩,整體色調高雅明快且沉著,符合意境。

我們恰逢偉大的歷史時代,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次歷史的機遇。在這一時代中會有許許多多人物、事件值得我們去謳歌,通過藝術的方式,探索新的藝術語言,來發掘、記錄、頌揚、創造這個新時代。

中國畫《煙火年年》力求將團圓歡聚的溫馨場景和美好寓意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不僅是對親朋團聚、和諧美好生活的生動描繪,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深刻詮釋。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也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通過細膩的筆墨和生動的色彩,將這一傳統習俗的溫馨與美好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作為一名美術工作者,也希望通過這一作品的創作,進一步探索中國畫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之路,在弘揚傳統文化、增進社會和諧中貢獻自己力量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到中國畫的獨特魅力,不僅是對歷史文化的尊重與傳承,更是對現代社會的文化貢獻與責任擔當。

本專題責任編輯:石俊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