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被設定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其位置也更為重要?!靶抡n標” 明確了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從學習任務群的視角來看,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設計,也應在真實情境下,確定特定的閱讀主題,設計多樣的閱讀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的閱讀實踐,提升閱讀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小學六年三個學段的“整本書閱讀”內容、要求與目標都呈現螺旋上升的層次性與遞進性:從圖畫閱讀逐步到文學閱讀; 從關注故事情節感性閱讀轉向到關注思想的理性閱讀;從關注具體的閱讀行為上升到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也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素養,為終身閱讀奠基。下面,筆者根據新課標的“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要求,以五年級下冊《西游記》為例,從“真情境”“真任務”“真活動”“真評價”四個方面,分享“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在教學中的有效組織路徑。
一、創設整體真情境,激活閱讀原動力
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更能讓學習真實發生。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于永正老師就提出:語文學習和生活太割裂了,創設真實的語言文字運用情境,可以讓語文重新回歸生活,讓生活和語文重新建立起鏈接。閱讀活動情境化就是將語文知識、閱讀策略等抽象概念與真實的閱讀場景相關聯的過程。在真實的閱讀大情境中,教師陪伴學生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和探究,提升了閱讀思維品質、發展整體閱讀素養,語文核心素養也得以形成、發展和提升。
“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倡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和總結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活動是否實現情境化,在于教師設計的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能否與學生的真實需求建立聯系。比如在學生閱讀《西游記》的初始階段,教師就應組織學生自主討論閱讀成果展示的形式,通過將真實的任務情境引入閱讀過程,可以激發學生更濃的閱讀與探究的興趣。筆者所教班級的學生經過商討,一致決定要面向全年級舉行閱讀匯報活動,用故事講述、表演、圖展等方式表現故事,將主題定為“破譯西游密碼”。真實的情境與教學目標恰切吻合,目標聚焦,使閱讀不游離,同時促進興趣閱讀。
二、設計巧妙真任務, 提升閱讀高效能
“任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指定擔任的工作; 指向擔負的責任?!睂W習任務就是為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而要做的工作。真實的學習任務,是完成整本書閱讀的載體,是學習情境的具體表現。設計有意義的真實閱讀任務,對提升閱讀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理解性任務,驅動“整本”開展
在閱讀整本書時,“人物圖譜”是常用的閱讀助學單之一,特別是閱讀人物較多的整本書時,指導學生繪畫“人物圖譜”,可以理清書中的人物,并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或分析人物各自的特別。例如在閱讀《西游記》一書時,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故事,梳理人物圖譜。
這樣的人物圖譜,潛移默化地教授了學生閱讀的策略:閱讀整本書時,要關注書中的主要人物,學習梳理作品的基本內容。同時,學生在圖像化的組織架構中順利對整本書內容的把握,從粗淺走向深刻,引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二)以思辨性任務,驅動“ 整本” 推進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與作品對話的過程。在整本書閱讀時,要安排適當的思辨性任務鼓勵學生反思,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表達出來,化無形的思維為可見的語言效果,推進了整本書閱讀的開展。
為了帶領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筆者又拋出一個思辨話題: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進行討論,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辨閱讀成果交流。學生的觀點基本一致,但又說不出閱讀的意義何在。筆者抓住這一契機,再次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大膽表達,在閱讀中尋找能證明觀點的故事情節。學生很快由書中內容聯系現實生活,找到了許多現代科技的“前世蹤跡”。
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得以綜合運用批注、聯結、比較等閱讀策略,并且經歷了實實在在的語言實踐,始終處于深入閱讀和高階思維狀態。至于《西游記》剩余的故事,就可以由孩子自己去試著精讀和探索了。因為這階段學生的閱讀力已經比之前有所提升了,再讀余下的故事內容,理解起來會容易得多。
《西游記》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活動設計也在努力達成學習的綜合性目標。學生將遠古時代的神奇想象與現代科技發展進行了聯結,學生自發利用周末的時間,或走進圖書館,或上網,翻閱查找關于航天等科技發展的資料。
(三)以表達性任務,驅動“整本”聯結
根據新課標要求,整本書的閱讀要注重學生學習和掌握閱讀方法,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需要教師設計學生主體參與的學習任務和活動,讓他們在基于真實情境的表達性任務中實現實踐和體驗,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經得起重讀和重述?!段饔斡洝泛w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又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一幻一趣的藝術魅力,吸引了不同層次的讀者。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發燒友對作品進行續篇、改編,不但拍成了電影,而且還蔓延到游戲領域。
這樣的表達性任務,學生不僅成了讀者,更成為了作者,在閱讀的同時進行了寫作,深化對內容的把握、主題的理解,也將故事進行了擴充。讀與寫的聯結對學生的閱讀與習作都有了提升。
三、開展趣味真活動,激發閱讀新體驗
整本書閱讀不能停留在“閱讀”層面,教師在規劃學習方案之后,還需要考慮如何組織多樣的讀書交流活動,借助不同平臺展示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形成的閱讀習慣,最大限度拓寬閱讀視野,從閱讀輸入走向閱讀輸出。
(一)精彩故事我來發
當前,朋友圈是我們滿心歡喜記錄自己生活點滴的地方,已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一種社交方式,通常只有見面的事情現在圈里可以更快分享到。于是順勢利用朋友圈,讓學生走進文本,結合對《西游記》的理解,從喜歡的人物入手,學生們出色地完成了這項創意任務。這樣的創意活動有力地引導學生愛上閱讀,啟迪學生在喧囂的網絡化時代開辟一片閱讀的心靈凈土。昵稱、頭像、文字、配圖、點贊、回復、表情……同學們情緒高漲地熱烈討論、鉆研文本、投入創作,將四大名著鮮明的人物特點,精彩的故事內容,全部融灌進朋友圈。孩子們設計的朋友圈富于想象力,靈動鮮活。每一個設計的背后都有他們的用心和巧思。我們也饒有興趣地聽他們娓娓道來。愿他們一直保有這樣的創造力!
(二)精彩故事我來演
我來從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可知,人的智力差異,并不是某一方的智力凸顯,是不同智力的組合結合。語文教學中的開展課本劇的教學方式,可多元化地為學生提供更重智能發展的空間,也給予學生充分展示其各項才能的機會,讓學生將課本的內容設計、改編,從而讓學生在各方面得以發展,最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度璋沤渡取氛麄€課本劇的主體是學生,編寫劇本、排演、準備道具等等活動的層層推進都需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學生參與了這個演出受益匪淺,不僅可以加深其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還可以通過親身實踐,提高認識水平,發展思維能力,有利于自身素質的綜合發展,真正地踐行核心素養的培養之路。
四、注重多元真評價, 助力閱讀好習慣
學習任務群的整合性、情境性和實踐性,推動語文課程教、學、評三位一體的深度變革,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也不例外。隨著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啟動,評價也必須相伴相隨。
多方參與閱讀互評,注重多元化評價。(如圖1)在閱讀教學評價中,教師學生、家長都應當作評價的主體。教師要發揮評價的主導作用,承擔多方面考察任務。如觀察學生的閱讀效果,評價學生在小組閱讀活動中的相互交流等;學生是整本書閱讀的主體,應當學會對閱讀過程進行觀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閱讀效果。學生可以自評,也可以互評,如自我評價閱讀表現,評價同學的閱讀表現等;家長可以在親子共讀中推動閱讀評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等,從而幫助學生學會有效閱讀,提高閱讀鑒賞能力。
語文學習任務群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巧妙運用“四真”并舉的方法,在真實的閱讀情境下、適切的閱讀任務、多樣的閱讀活動、多元的閱讀評價中為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打開一扇窗,讓學生在閱讀經驗不斷積累豐富的過程中,拾級而上地讓整本書閱讀真正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