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當前存量下實體經濟競爭愈發激烈,包括當代熱門的物流行業。物流業一端是制造生產;一端是國民消費。其作為支柱性產業,對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起著主導作用,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為實現現代物流領域“提質、降本、增效”的追求,要加速構建現代化物流產業體系。從當前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單純依靠降低物流服務價格來減輕整個社會的物流成本任務艱巨。為全面降低社會的物流成本,需要采取一種更為綜合的策略,通過優化運營流程、提升服務質量,以及利用技術創新等多維度策略,而非僅直接削減物流企業的服務價格,從而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與利潤的合理增長。這一轉變旨在確保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同時,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從而促進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為社會整體帶來更加高效、經濟的物流服務體驗[1]。文章以青島市為例,發現青島物流業在物流效率、成本優化、港口建設發展、企業扶持力度方面與先進城市差距較大,并據此,提出物流系統效能增強、供應鏈成本優化與效益提升、市場參與主體的規模擴展、重點投資項目吸引優質資源與大型項目引入,以及物流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結構化建議。
關鍵詞:實體經濟;提質增效;主體規模擴展;港口建設
中圖分類號:F50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4.01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new business forms and models, the competition in the real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fierce under the current stock, and the popular logistics industry in contemporary times is the same. One end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ion, and the other end is national consumption. As a pillar industr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and plays a crucial support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Focusing on the pursuit of \"improving quality, reducing costs,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the field of modern log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system.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relying solely on reducing logistics service prices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overall social logistics costs appears to be quite challenging.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reduce the logistics costs of the society, it needs to adopt a more comprehensive strategy, which should optimize operational processes,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utiliz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ther multidimensional strategies, rather than just directly reducing the service price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so as to achieve effective cost control and reasonable profit growth. This transformation aims to ensure effective cost control while providing high-quality servic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ultimately bringing a more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logistics service experience to the whole society. This study focuses on Qingdao City and find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Qingdao'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ose in advanced cities in terms of logistics efficiency, cost optimization, por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support.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poses solutions, including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logistics system, optimizing supply chain costs and efficiency, expanding the scale of market participants, attracting high-quality resources to key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introducing large-scale projects, and providing structured suggestion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and related industries.
Key words: real economy;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expansion of main body scale; port construction
0" " 引" " 言
中國社會物流總額持續增長,?顯示出中國經濟的穩步運轉和物流行業的活躍狀態。?2024年1—5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135.3萬億元,?同比增長5.9%。?這一數據表明,中國物流需求正在穩步恢復,?國民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態勢。《青島市“十四五”物流業發展規劃》指出,青島將實施全方位發展,成為矚目的國際物流樞紐,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到2026年,青島將新增國家A級物流企業15家,新增規模以上市場主體120家,全市物流業增加值突破1 900億元,有效降低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2024年1—5月,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3 561.8億元,同比增長1.9%,占同期山東省進出口總值的27.0%。其中,出口2 045.2億元,同比增長9.5%。
現代物流引進高級算法推進信息聯網,具備自動化和網絡化特征。借助先進工具和精細化運營方法,物流企業在提高系統架構運行效率的同時,還能提供優質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未來物流系統將更加智能化、綠色化和無人化。本文以青島市為例,對現代物流產業的提質增效路徑展開研究,結合青島市近幾年物流業及國民經濟的相關統計數據,從物流效率和成本優化、港口建設發展、企業扶持力度三個層面出發,提出并規劃了推進物流系統效能增強、供應鏈成本優化與效益提升、市場參與主體的規模擴展、重點投資項目吸引優質資源與大型項目引入,以及物流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具體策略路徑。
1" " 青島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
1.1" " 物流需求規模持續擴張
隨著宏觀經濟大環境的穩中向好,以及“調穩抓”等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反映社會物流需求規模的青島市社會物流總額也在持續超越他市的經濟發展增速。從社會物流總額構成來看,支撐社會物流需求規模擴張的主要力量來自對外貿易的加速回升。過去十幾年間,青島港口雖資源稟賦,但也深受國際金融危機的余波影響,發展速度始終受限。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加快,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得以改善,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更為經濟外向度較高的青島物流市場規模擴張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 物流運輸量持續增加
2023年,青島市全年鐵路、公路、水路共完成貨運量4.4億噸,同比增長9.9%。全年鐵路、公路、水路共完成客運量5 692萬人次,同比增長90.3%。其中鐵路客運量3 168萬人次,同比增長161.7%;公路客運量2 174萬人次,同比增長28.3%;水路客運量351萬人次,同比增長307.0%;全年港口吞吐量6.8億噸,同比增長4.0%;外貿吞吐量4.9億噸,同比增長3.4%;集裝箱吞吐量2 87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2.1%。年末累計擁有空中客運航線243條、貨運航線18條。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2 142萬人次,同比增長120.4%;航空貨郵吞吐量26萬噸,增長18.5%。具體如表1所示。
1.3" " 對外貿易延續向好勢頭
從貿易規模來看,進出口總額呈持續增長態勢,市場活躍度較高。在出口方面,產品競爭力較強,海外市場需求持續提升,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增加。進口方面,國內經濟活力提升,對國外資源、技術、產品等的需求旺盛,顯示出國內的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趨勢。對外貿易的向好勢頭還體現在貿易伙伴的多元化,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更為密切與均衡;貿易方式不斷創新,如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迅速;貿易環境持續改善,政策支持愈發有力。這對于促進經濟增長、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產業發展,以及穩定就業等具有重要意義[2]。
對外貿易穩步擴大,2022年,青島市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9 117.2億元,同比增長7.4%。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出口額5 361.1億元,增長9.0%;進口額3 756.1億元,增長5.1%。從企業性質看,民營企業進出口6 366.1億元,增長11.6%,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69.8%;國有企業進出口1 189.6億元,增長14.5%。全年青島口岸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8 446.7億元,同比增長21.7%。其中,出口額10 587.2億元,同比增長23.9%;進口額7 859.5億元,同比增長18.8%。
2" " 青島現代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 物流運行特征有待改善
面對青島物流行業長期以來“高成本、低效益”的運行特征,需從細節入手加以瓦解,針對不同點位的問題采取相關措施。物流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一項是運輸成本,青島各區域間距離遠,長途販運導致運輸成本高。倉儲管理成本也是物流成本應發力攻破的一大頑疾,包括高昂的倉庫設施建設費用和維護修理費用、設備購買租賃成本與技術系統支持成本,以及為倉庫和存儲的貨物購買保險的費用。這些費用與倉庫大小、?設備、?管理水平等相關。設備不夠先進、高長型組織結構會導致信息傳遞不暢,協調工作量大,反應慢,增加管理成本。此外,還需重點關注的是物流信息化成本。物流產業在物流管理軟件、?物流跟蹤系統、?網絡平臺將軟件和系統的建設、?維護和使用方面缺乏經驗,結構化體系不完善,導致其信息化成本較高。最后是供應鏈不完善。?供應鏈中存在的供應商提供的原料質量不達標、工廠生產效率低下、?經銷商配送不及時等問題,會導致物流成本上升[3]。
2.2" " 港口建設發展不夠深入
隨著物流基礎建設和服務的逐步完善,青島物流業的發展雖已呈現平穩向好的發展態勢,但與處于有利地形的港口如舟山、上海、深圳等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2023年1—9月,青島完成貨物吞吐量和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52 256萬噸和2 143萬噸,總量在沿海港口城市中位列第4,排名被舟山、上海超越,且青島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速較低。具體如表2、3所示。
2.3" " 企業扶持力度還需加強
物流企業的運輸成本和費用仍居高不下,說明扶持物流企業發展的政策力度仍顯不足,給予的支持較少。尤其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減免物流企業稅務的相關政策仍有待進一步改善。武漢市政府推出了相關扶持政策,提供了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實施方法,并指出物流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全力推進了“千億級物流樞紐基地”建設[4]。該舉措旨在對重點引進的世界物流企業100強、國內物流企業50強,給予優厚政策、賦能其成長。例如,總部物流企業入駐,自企業完成首次納稅后,若接下來的三年內,任何一年向武漢市的稅收貢獻能夠達到或超過500萬元,將獲得政府一次性提供的開辦補助,補助金額為該年度實際稅收貢獻額的20%。
3" " 青島現代物流業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
3.1" " 物流系統效能增強
3.1.1" " 增強樞紐集聚輻射能力
加大對機場、港口、鐵路站、公路客運站等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改造,提高交通設施的承載能力和運營效率。構建更高效、便捷、通達的綜合運輸網絡,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銜接與協同,促使貨物與人員順暢流通。推動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多式聯運,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和綜合效益。利用智能交通技術,實現對樞紐運營的實時監控、調度和優化,提高運輸組織效率和服務水平。圍繞樞紐布局相關產業,吸引企業集聚,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增強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與周邊地區開展廣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擴大樞紐的經濟腹地功能和輻射范圍。提供便捷的政務服務、良好的市場秩序和政策支持,以吸引投資和人才,促進經濟要素集聚[5]。建設創新平臺,鼓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提升樞紐在產業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
3.1.2" " 暢通國際物流通道網絡
優化升級膠東國際機場的功能定位,積極拓展國際空中走廊網絡,使貨物能夠更高效、便捷地在國家之間流動,降低貿易成本,推動進出口貿易增長,加強全球經濟聯系,實現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目標,同步構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緊密相連的航線網絡,強化區域航空樞紐地位。讓國內優質量電商有機會走出去,成為國際商品,在不同國家也能看到中國制造。
3.1.3" " 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以城市核心交通網絡為核心,輔以高效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絡,形成一個有機互聯、高效運行的系統性經濟生態圈。特別注重優化升級海港與空港的集疏運體系,以顯著提升關鍵交通樞紐的集聚效應與輻射能級,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與國際化水平提升。使公路與城市的銜接達到無縫貫通、高度集成的狀態,使城市瓶頸路段不再孤立并有效轉變瓶頸路段的被動地位。
3.2" " 供應鏈成本優化與效益提升
3.2.1" " 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優化調整運輸結構,不僅是向綠色交通轉型、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戰略核心,也是提升物流效率、構建體系的關鍵策略,更是有效降低整體物流成本、提升供應鏈效率的重要手段[6]。作為集“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于一體的國際性港口城市,青島市2023年的海鐵聯運量達到了220萬標準箱的歷史新高,連續九年蟬聯全國前列。為進一步強化這一競爭優勢,需要積極構建并完善多元化運輸體系,使交通工具通過相互銜接與轉運,共同完成運輸過程,優化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顯著提升物流效益與服務質量。
3.2.2" " 持續推進通關便利化、構建綠色配送體系
推動“關港信息”共享,形成雙向交互的作業模式。為加速進口大宗資源類貨物和食品農產品的口岸通關流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整體便利性。這包括但不限于優化檢驗檢疫程序、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協作、引入先進的物流技術和智能化管理系統,以及提供一站式服務來簡化申報手續。通過采取這些綜合措施,不僅能顯著縮短貨物的通關時間,還能提高整體供應鏈的效率和透明度,為國內外貿易伙伴創造更加友好、高效的合作環境。為推動新業態的蓬勃發展,應密切跟蹤并響應跨境電商領域不斷涌現的新模式與市場需求。綠色化推進過程,與不斷演進的現代物流需求及基礎設施建設之間存在顯著的不匹配問題,且這些問題日益凸顯。順應綠色時代的浪潮,推動物流業提質增效的關鍵在于加速運用智能化技術全面賦能現代物流產業,確保智能化深度融入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配送車輛,夯實“干支銜接”三級城市配送網絡建設基礎,積極培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主體,同時大力提升高速公路的ETC安裝率和使用率,為運輸農產品的車輛提供高速免費、暢行無憂的福利。
3.2.3" " 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效益最大化
拓展數字化在物流產業的覆蓋范圍,將其滲透到進貨、生產、加工、出貨等每一環節,以提高物流作業流程效率,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補貼。該舉措不僅能有效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還能為企業的穩定成長提供有力支持。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應積極鼓勵企業增加數字化轉型投資,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各類資源,這一舉措旨在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效率,實現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交付全流程的無縫對接,進而增強整個產業鏈的靈活性與響應速度。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企業可以實時監控和預測市場需求變化,快速調整生產計劃,減少庫存積壓,同時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社會價值的提升[7]。
3.3" " 市場參與主體的規模擴展
3.3.1" " 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提高供應鏈發展水平
支持網絡貨運企業擴大規模、提升實力,著力培養具有行業領導地位的龍頭企業。引導大型物流企業實施扁平化管理策略,構建全方位聯動的經營模式,實現前端與后端的深度融合,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促進供應鏈基地的發展,在有效整合上下游資源的同時,攜手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共同開拓國際與國內市場。
3.3.2" " 建立常態化聯系服務機制
構建企業間的溝通橋梁,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間的流動。這一舉措旨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融合與協同發展,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優化配置。舉辦國際物博會、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大會、高峰研討會,以及各類交流活動,以促進企業間的深度合作與經驗共享,形成常態化聯系。
3.4" " 吸引優質資源與大型項目引入
3.4.1" " 提升招商引資質效
深化與境內外跨國公司、中央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加大投資力度,加速推進項目洽談與合作對接。同時,針對性招引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來青設立分支機構或總部,構建更加完善和緊密的產業生態網絡,積極開展招商洽談活動。該舉措旨在不斷豐富和擴充項目儲備庫,推動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
3.4.2" "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
要堅持目標導向,緊盯年度任務,做到思想與行動高度統一,謀劃一個,推動一個,施工一個,達標一個,把時間搶回來,把進度趕上去,全力推進重點項目的建設進程。
3.5" " 物流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3.5.1" " 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
物流業和制造業的融合,將形成一種具有鮮明產業融合特征的新業態,提供高協同性、高精度的物流服務,打造一批新模式下的標桿企業。為推動產業升級和優化資源配置,我們可以更加有效地連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促進資源的高效流動,實現物流流程的優化與自動化,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同時,充分利用鐵路專用線、倉儲、配送等物流基礎設施,挖掘其潛在價值,構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網絡。這種策略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還能促進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健全物流體系,為經濟持續增長注入動力[8]。
3.5.2" " 聚焦特色物流發展
無人駕駛車輛青島“開跑”已被應用于快遞物流、觀光等場景。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科技創新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全球配送網絡,顯著促進了國際物流系統的優化與完善。通過優化物流資源的整合與利用,跨境電商企業能夠有效提升跨境物流服務的時效性與可靠性,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市場需求,增強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宋葛龍,向愛兵.推動我國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思路研究[J].中國物價,2024(2):5-8.
[2] 王琳.物流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推動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3(23):95-97.
[3] 汪鳴,陸成云.推進現代物流提質增效降本[J].物流技術與應用,2024,29(3):54-55.
[4] 劉偉華,蘭蕊.產業融合與新質生產力共同賦能物流業降本增效[J].中國流通經濟,2024,38(7):25-35.
[5] 鄭文生.降本增效的本質,是一場系統性變革[J].經理人,2024(1):73-75.
[6] 何黎明.中國物流發展新特點及未來趨勢展望[J].供應鏈管理,2023,4(12):5-8.
[7] 黎曉紅.挖掘數據資源潛能 驅動物流運輸提質增效[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3,45(12):20-22.
[8] 蔡鴻飛,駱溫平.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機制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