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2025-03-12 00:00:00陳柏峰
現代法學 2025年1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律體系

文章編號:1001-2397(2025)01-0011-14

摘" 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之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具有深刻的內在關聯性。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經驗。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難題、鞏固改革成果,切實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銜接。要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要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新形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健全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法治體系,在法治軌道上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關鍵詞:

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治軌道;法治化

中圖分類號:DF03"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1-2397.2025.01.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收稿日期:2024-12-01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偉力及其創新機制研究”(22amp;ZD199)

作者簡介:陳柏峰(1980—),男,湖北咸寧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基層法治研究所教授,法學博士。

目" 次

一、“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

二、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三、在深化法治領域改革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五、結語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國家治理最科學最有效的方式。改革是一個革故鼎新、破舊立新的過程,需要依靠法治凝聚共識、排除阻力、有序推進、鞏固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堅持法治和改革同向發力、同步推進、相互促進,以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成效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之一。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6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深刻闡釋《決定》的法治要義,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一、“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

(一)改革和法治的辯證關系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集中體現為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

習近平:《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2013年11月—2019年7月),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39頁。“兩個輪子”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具有深刻的內在關聯性。必須堅持改革與法治相統一,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歷史經驗表明,改革和法治緊密結合,既是推進改革的需要,也是法治建設的需要。我國歷史上歷次“變法”“新政”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改革和法治統一實施的過程。一方面,作為重要的制度,法律常常就是改革所要針對的重要內容。例如,商鞅變法頒布并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同時實行連坐之法,推行重刑思想,治輕罪用重刑。云夢出土的“秦律”,就是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修訂、補充、累積而成。另一方面,通過制定實施新法律來推行改革計劃。例如,王安石變法中,頒行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甲法》《將兵法》《軍器監法》等大量法令;張居正改革頒行了《考成法》《一條鞭法》等法令。從世界范圍來看,也是如此。羅斯福新政為了增加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制定實施了《緊急銀行法》《國家產業復興法》《社會安全法》《農業調節法》等大量法案,大大緩解了“大蕭條”所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

在歷史進程中,改革和法治各有其功能,改革就是要沖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的體制和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革故鼎新”“破舊立新”,革除陳舊落后的制度,建立新的、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制度和觀念。舊的社會生產力受到舊有政治體制、法律制度、思想觀念的維護,因此改革過程就涉及對舊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調整,必然需要法治領域改革同步進行,改革成果也需要落實為法律制度。法治就是要建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的體制和制度。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破解改革和法治的關系中的新難題,更需要辨明認識誤區。不論認為法治為改革讓路,還是認為法治難以引領改革,這兩種觀點都有所偏頗,前者容易導致在實踐中搞違法的改革,甚至借改革之名行違法亂紀之實;后者不重視法治對改革的引領、推動作用,導致在實踐中不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改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這一重大原則,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

改革和法治的關系上,存在“破”與“立”的問題。通常來說,改革是破、法治是立,改革是變、法治是定,改革要沖破不合理的制度束縛,法治則要維護法律權威和經濟社會穩定。破與立,作為事物發展矛盾運動的兩個方面,呈現出幾種不同形態。有時破字當頭、立在其中,有時先立后破、有序革故,有時邊破邊立、平穩過渡,這幾種情況都是改革和法治辯證關系的現實呈現。

參見王淵、高梅:《鋪就法治之軌 暢通法治之道 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專訪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載《檢察日報》2024年9月30日,第3版。其中,“先立后破”,把立放在首位,強調立字當頭,不立不破,以立促破,破為了立。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強調“先立后破”。2013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凡屬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進行。”

習近平:《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組織領導》(2013年11月12日),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64頁。2019年7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是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我們探索和積累的寶貴經驗。

參見習近平:《繼續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2019年7月5日),載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06頁。2022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

參見習近平:《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2022年1月24日),載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73頁。2023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實現經濟行穩致遠。”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二四年新年賀詞》,載《人民日報》2024年1月1日,第1版。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這使“先立后破”具有法治基礎。堅持法治先行、法治引領,充分發揮法治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引導、推動、規范、保障作用,讓法治與改革相協調,確保改革依法有條不紊進行、各項工作平穩銜接。

(二)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經驗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從人類政治文明史來看,法治在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公平正義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幾乎都是同時走上了法治道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充分說明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經驗。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中國式現代化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

在領導制定“五四憲法”時,毛澤東主席就提出,制定憲法是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現在要團結全國人民,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和應當團結的力量,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這個憲法就是為這個目的而寫的。”

毛澤東:《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1954年6月14日),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330頁。他提出“軌道”命題:“用憲法這樣一個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固定下來,使全國人民有一條清楚的軌道,使全國人民感到有一條清楚的明確的和正確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國人民的積極性。”

毛澤東:《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1954年6月14日),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8頁。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五四憲法”的基礎上,黨領導人民確立了新中國的憲法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體制,制定了涉及國家基本經濟制度、司法制度、立法體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探索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納入法治軌道。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法治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改革,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指導方針,提出“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78年12月22日通過),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 ,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頁。之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82年12月4日通過的“八二憲法”,將黨領導人民推進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上升為憲法規范。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同時推動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確立。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

黨的十八大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成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分別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并作出決定,有其緊密的內在邏輯,可以說是一個總體戰略部署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

習近平:《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2013年11月—2019年7月),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36頁。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以全新的方式展現了改革和法治的密切關系,共同推進和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回顧40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設兩條脈絡清晰可見。改革和法治就像兩個輪子,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之所以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同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

習近平:《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0年11月16日),載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92頁。由此可見,法治是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就的寶貴經驗。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

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8頁。我國是一個有十四億多人口的大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情復雜。在這樣的大國治國理政,保持國家的完整、各民族的團結、法制的權威、市場的有序,不依靠法治是行不通的;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社會長期穩定、文化繁榮興盛、生態環境良好,必須用好法治方式。

二、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難題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難題的要求更加嚴格、任務更加艱巨。

第一,增強破解改革難題的法治思維。法治思維指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導向,運用法律原則、法律規則、法律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

參見陳柏峰:《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民守法理論》,載《法學》2024年第2期,第7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

習近平:《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2015年2月2日),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41頁。改革是破舊立新的過程,要打破舊有的框架和束縛。改革過程需要勇氣和智慧,但同時需要規則和章法,不能奉行個人意志,更不能隨心所欲。改革必須于法有據,在法治框架之內推進。國家機關是推進落實全面深化改革舉措的重要主體,領導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肩負著重要責任,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樹立法治思維。

第二,堅持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歷經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改革已經從起初的“摸著石頭過河”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改革開放初期,各種改革多是由基層發起、自下而上的,改革往往能找到普遍受益點,各種社會群體在改革中普遍受惠。如今,各方面、各層次的利益相互交織、盤根錯節,如何進一步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識,凝聚不同社會利益群體的共識,對執政黨的領導能力、治國理政能力構成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以法治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識,為深化改革奠定社會基礎、提供法治保障。全社會應當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努力達成改革共識。

參見李林:《怎樣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載《北京日報》2013年3月11日,第17版。法治能夠為改革涉及的社會利益主體之間的互動提供平等、穩定的規則體系,能夠為改革過程中的利益分配提供共性指導原則,還是凝聚改革共識過程中判別各種利益主張的共同準則。

參見《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編寫組:《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第273頁。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善用法治思維想問題、作判斷、出措施,以法治凝聚共識、規范發展、化解矛盾、保障和諧”。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習近平主持并發表重要講話 張德江俞正聲栗戰書汪洋王滬寧出席》,載《人民日報》2018年1月21日,第1版。

第三,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化工作機制。在改革事務中,無論是統籌謀劃、整體推進,還是局部試點、探索創新,都應遵循法律法規、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建立健全責任明晰的改革推進機制,加強改革督察,強化跟蹤問效,推動整改,對重大改革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巡視巡察,也有法規可循。例如,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負責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依法治市(縣)委員會履行對本地區法治建設牽頭抓總、運籌謀劃、督促落實的職能,其下設的協調小組、委員會辦公室也各有其職責范圍。其中的統籌協調、法治督察、考核評價、信息通報、請示報告、推動落實等都有需要遵循的相關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許多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問題,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也在明顯增強,每一項改革往往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套,相應的工作機制也需要協同配合。因此,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化工作機制,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

(二)切實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銜接

切實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銜接,關鍵是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2023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明確了處理改革和法治關系的原則:“立法應當適應改革需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統一,引導、推動、規范、保障相關改革,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以立法引領改革。針對改革事項,應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照法定程序把改革方案和舉措上升為國家意志。在研究改革事項、作出改革決策時,應統籌考慮改革和立法的關聯,在改革的總體安排中納入立法的相關內容。凡屬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堅持立法先行,先立后破,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主動適應改革需要。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與現行法律有沖突的,可以先進行改革事項的研究論證,同時啟動法律修改程序,待法律修改后再推進改革。與此同時,應保障改革需求事項在立法議程中的優先性,將改革需求的重點立法決策體現在立法規劃和立法年度計劃上。把改革急需的法律法規作為重點立法領域,抓緊制定、及時修改,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多項法律的制定修改規劃,這必將引領、保障相關領域的進一步深化改革。

第二,以立法授權改革。通過授權來進行改革試點,是我國處理改革和法治關系的成功經驗,既有效推進了改革,又保證了改革的合法性。《立法法》第16條對改革涉及法律調整的授權事項、期限、機制等進行了規定,為以立法授權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礎。例如,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適用

若干部法律。針對先行先試的改革舉措,以立法進行授權,既保證國家法治權威統一,又有效平衡了改革需要和法律規則,確保了改革不偏離法治軌道。

第三,以立法預留改革空間。改革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立法反映的是既有的改革規律認識水平。在改革的探索階段,人們對相關規律的認識存在一個迅速積累的過程。因此,立法不能局限于尚且不高的認識水平,“鎖死”了改革的空間。對有些正在探索推進改革的領域,雖然改革的方向較為明確,但對問題的認識還有不同意見,一些具體改革措施和制度設計也不成熟,這時立法就應當具有前瞻性,為未來進一步的改革預留空間。我國一些法律授權國務院就調整某一方面的事項制定行政法規,就比較典型地體現了立法預留改革空間的制度安排。在立法技術和策略上,還可以采取先制定單行法、試行法或暫行法的方式,待逐步積累經驗、時機成熟之后再出臺正式法律。

第四,以立法破除改革障礙。立足于破解改革難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立法工作,通過法律化的制度設計貫徹落實重大改革部署,破除體制障礙、制度瓶頸、規則制約,通過推動制度創新來及時解決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實際問題。根據已經確定的改革方案,對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進行系統清理。對于與改革方案相抵觸的條款,該修訂的就修訂,該廢止的就廢止,按法定程序由原制定機關作出修改或者廢止的決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法律法規修改、廢止的進程大大加快,不少是“打包”修改、“一攬子”修改、配套修改,有力配合了全面深化改革。

第五,以立法鞏固改革成果。改革是法律制度發展完善的重要方式。例如,2018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把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內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又如,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等法律的修改,把司法體制改革的豐碩成果在法律體系中固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加完善。可以說,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是法律制度不斷健全完善的過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6頁。憲法法律是國家制度最重要的載體,法治是國家制度長期性、穩定性、權威性的最可靠保障。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以立法形式確認和鞏固改革成果,推動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

三、在深化法治領域改革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出新的重大決策部署,這需要通過深化法治領域改革來推動。法治領域改革涉及黨領導法治的體制、立法體制、行政執法體制、司法體制、法治社會建設機制、法治人才培養體制等方面,它們構成了法治體系的制度框架。深化法治領域改革,要把法治權威和法治效用貫穿到改革的全部實踐中。

(一)深化立法領域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習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8年8月24日),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33頁。立法是法治建設的首要環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必須深化立法領域改革。

一是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在進步,實踐在發展,不斷對法律體系建設提出新需求,法律體系必須與時俱進加以完善。”

習近平:《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021年10月13日),載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53頁。必須把憲法這一國家根本法擺在突出位置,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制度體系,建立憲法實施情況報告制度,完善合憲性審查、備案審查制度,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堅持憲法規定、憲法原則、憲法精神全面貫徹,堅持憲法實施、憲法解釋、憲法監督系統推進,統籌推進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確保憲法得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

習近平:《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 —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載《人民日報》2022年12月20日,第1版。,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維護憲法權威。

二是要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將黨的領導具體落實到立法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實施。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完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各種工作機制,更好發揮人大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及人大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注重發揮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依托作用,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提高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水平。拓寬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和方式,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積極主動服務改革發展大局,通過立法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要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維護國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

習近平:《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 —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載《人民日報》2022年12月20日,第1版。,加快涉及重大體制調整、重大制度改革、有關方面反映問題突出的法律修改,推動國家各方面工作的法律體系更加完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一些立法規劃,必將引領、保障相關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等方面立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低空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涉外法律制度是國家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涉外法治的基礎”,“要堅持立法先行、立改廢釋并舉,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涉外法制建設 營造有利法治條件和外部環境》,載《人民日報》2023年11月29日,第1版。

四是要提高立法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要高質量,立法也要高質量。要以立法高質量保障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習近平:《為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營造良好法治環境》(2019年2月25日),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53頁。著眼于提高立法質量,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立改廢釋纂,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制定、修改、廢止、解釋、編纂、決定等形式,建設具體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統領性法律制度,在條件成熟的領域繼續開展法典編纂工作。加強區域立法的協同合作,構建協調順暢的協同立法工作機制,強化規范化運作,不斷拓寬立法領域、豐富立法層次。確保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在治國理政中價值同向、規則互補、實施呼應,促進黨的組織優勢和國家法治形成合力。

(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作出了重要部署和新的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把政府各項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一是要健全政府機構職能體系,提升依法決策和政務服務水平。要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確保政府職權法定、依法履職。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推進政府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形成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行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機構職能體系。完善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明確審查范圍,規范審查程序,強化審查責任,健全程序完備、權責一致、相互銜接、運行高效的合法性審查機制,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加強政府立法審查,防止部門利益和本位主義,提高政府立法質量。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著力解決政務服務標準不統一、線上線下服務不協同、數據共享不充分、區域和城鄉政務服務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完善覆蓋全國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加強平臺建設統籌,提升數據共享能力。

二是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促進嚴格公正文明規范執法。要完善權責清晰、運轉順暢、保障有力、廉潔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大力提高執法執行力和公信力。行政裁量權基準是具體執法尺度和標準,要完善行政處罰等領域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范行政處罰等領域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防止濫用行政裁量權,促進嚴格公正文明規范執法。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科學合理制定基層執法基本權責清單和配合權責清單,穩妥下放行政執法事項給基層,完善縣級部門與鄉鎮(街道)的執法協作配合機制。完善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雙向銜接制度,明確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之間的銜接關系,健全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切實解決現實中存在的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等問題。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體制,理順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機制,縣級以上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縣級以上政府部門負責相應的指導監督工作職責。建立行政執法監督協作機制,推動行政執法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

三是完善政府管理體制機制,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政府管理體制機制承擔著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的重大職責,要不斷深化改革,回應社會需求,提升治理效能。要完善垂直管理體制和地方分級管理體制,確保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國家制度統一、政令統一,理順中央和地方職責關系,科學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支出責任,更好發揮兩個積極性。健全垂直管理機構和地方協作配合機制,構建從中央到地方運行順暢、充滿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體系。穩妥推進人口小縣機構優化,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突出主體功能,綜合設置機構,確保該加強的機構職能切實得到加強,該精簡的機構切實得到精簡,同時推進縣鄉聯動改革,規范鄉鎮(街道)機構設置,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科學確定各類開發區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職責,聚焦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和投資服務,賦予開發區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和自主管理權限,理順開發區與屬地政府的職責關系,優化開發區管理機構設置,創新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優化事業單位結構布局,完善事業單位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理順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的關系,強化事業單位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完善事業單位干部人事、機構編制、財政支持、收入分配等管理政策,不斷增強服務水平。

(三)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

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高人權保障水平、服務和保障中國式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要將制約監督貫穿于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的各方面各環節。加大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力度,全面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制約監督下運行。健全國家執行體制,探索建立上下聯動、高效運行的執行體制機制,繼續深化審判權和執行權分離改革,確保執行裁決權與執行實施權公正高效行使,強化當事人、檢察機關和社會公眾對執行活動的全程監督,加大執行公開力度,為徹底解決執行難、執行亂問題提供制度保障。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權力運行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完善合議庭、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責任機制,明確庭長、院長管理和監督的權責邊界,健全司法責任甄別、追究和懲戒制度,真正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深化和規范司法公開,健全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司法活動的外部監督,規范司法公開的范圍、方式、程序,既發揮司法公開的監督制約作用,又保障個人信息、商業秘密及國家經濟社會安全。深化行政案件級別管轄、集中管轄、異地管轄改革,解決訴訟的“主客場”現象,防止被告利用職權和關系插手案件處理,保障法院獨立審判,監督政府依法行政。

二是要將加強人權保障作為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的目的。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其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保障人權,將人權保障落實到執法司法的全過程各環節。直面執法司法機關在加強人權保障中的突出問題,依法查處利用職權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訊逼供等犯罪行為,保護人民群眾的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不被侵犯,維護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大力維護司法公信力。要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充分保障被告人合法權益。要建立輕微犯罪記錄封存制度,非經法定程序和理由不得查閱和披露相關記錄,避免對當事人及其親屬擴大不當影響。

(四)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

推進法治社會建設,要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堅持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均衡配置城鄉法律服務資源,加強欠發達地區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建設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提高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網絡平臺運行效度,深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公共法律服務的技術賦能。將公共法律服務融入基層治理格局,加強和規范村(居)法律顧問工作,推進“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深化律師制度、公證體制、仲裁制度、調解制度、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法律服務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不斷提升法律服務質效。改進法治宣傳教育,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狠抓“關鍵少數”帶頭守法、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推進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準確把握新時代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內在要求,辦好法學教育,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培養機制,創新法學教育教學方法手段,完善法學院校與法治實務部門協同育人機制,健全法治工作實踐育人體系,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制定專門矯治教育規定,健全完善科學的專門教育體系。

(五)加強涉外法治建設

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法治人才培養,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協同格局。

一是要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涉及面很廣,涵蓋所有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法規,是跨法律部門的法律規范,包括專門性法律法規,也包括法律法規的涉外條款。要進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法律法規,推動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涉外立法質量和效率。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高相應的能力和水平,促進全球善治。二是加快建設涉外法治實施體系。綜合運用執法、司法等手段,提升涉外執法司法效能,確保協同高效。推進涉外司法審判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涉外執法司法國際合作,加強領事保護與協助,為我國海外利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三是提高涉外法律服務水平。健全國際商事仲裁和調解制度,培育國際一流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為我國海外利益保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強化合規意識,引導我國公民、企業在海外自覺守法,善于運用法治方式維護合法權益。四是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加強涉外法學學科建設,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培養機制,批量培養符合實踐需要的高質量涉外法治人才。

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要求法治建設跟進。為此,需從兩個方面著力、發力:一是在更高水平上繼續完善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五個子體系;二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新形態,健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軍事、科技、涉外、依規治黨等國家建設和治理分領域的法治體系。

參見張文顯:《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載《光明日報》2024年10月21日,第6版;

張文顯:《新征程我國法治建設和法治改革的總體布局— —對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五大法治命題的學理闡釋》,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25年第1期,第12-13頁。與時俱進地拓展法治體系建設的內涵和任務,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新形態,大力完善國家建設和治理分領域的法治體系,才能更好地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就是要把國家各項建設工作、各項治理工作、各項法治工作、各項國際事務納入法治化軌道。

參見張文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創新發展》,載《當代法學》2023年第5期,第14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內容安排上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注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注重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

參見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載《求是》2024年第16期,第8-11頁。與之相關的法治體系完善、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可以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健全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法治體系,在法治軌道上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理解和著手。

(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4頁。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必然要求圍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

第一,針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部署完善相應法治體系。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而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決定》在第5至7條從三個方面提出改革舉措。其中,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很多舉措,都需要落實為法律規則或法律實施的體制機制。這些舉措就是要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因此需要完善產權制度,完善企業管理、市場準入、公平競爭、市場監管、社會信用等多方面的法律及其實施機制。例如,《決定》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就是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第二,針對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的改革部署完善相應法治體系。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決定》在第8至12條從五個方面提出改革舉措。其中不少改革舉措要落實為法律制度、行業政策、國家標準體系的修改完善。例如,《決定》提出“完善中介服務機構法規制度體系,促進中介服務機構誠實守信、依法履責。”《決定》提出“加快建立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制度”,這就要落實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之中。《決定》提出“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這需要創投資本市場“募投管退”各環節的制度創新和完善政策。

第三,針對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部署完善相應法治體系。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決定》在第16至19條從四個方面提出改革舉措。《決定》對宏觀調控的調控工具、調控協調性、調控機制以及預期管理等重要方面進行了系統布局,進一步增強了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增強了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宏觀經濟治理是政府發揮作用的重要手段,需要借助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對宏觀經濟運行過程進行調節和控制,以實現社會供求總量和結構平衡。它是一整套制度安排,法律在其中有著重要作用。計劃法、財稅法、金融法等構成了宏觀調控法治體系,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價格政策、對外經濟政策等調控方法都應當依法運行。例如,《決定》提出制定金融法,旨在通過立法手段明確金融活動的行為準則,規范市場秩序,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四,針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改革部署完善相應法治體系。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決定》在第20至23條從四個方面提出改革舉措。需要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政策和法治手段,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新型城鎮化需要法治保障,鄉村振興需要法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需要法治協調。例如,農業轉入地人口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城市更新需要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特別需要完善土地法律的實施機制。

第五,針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改革部署完善相應法治體系。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只有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才能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決定》在第24至28條從五個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舉措。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經貿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這離不開法治的引領、規范和保障。要一體推進涉外法治各個方面的工作,服務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

(二)健全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法治體系

《決定》注重全面改革,統籌部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領域改革,協調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更加注重系統集成,使各方面體制機制協同配套,形成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決定》部署的各項改革舉措關聯度高、協同性強,貫徹落實中既不能單打獨斗、單兵突進,又不能打亂仗、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加強各項改革舉措協調配合,增強改革取向的一致性”。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24年7月18日),載《求是》2024年第18期,第8-9頁。要增強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不斷健全完善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法治體系建設,有針對性解決近年來人民群眾反映比較集中、強烈的問題。

第一,在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中健全文化法治體系。《決定》在第38至41條從四個方面提出改革舉措。這要求不斷健全宣傳文化領域的黨內法規,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的重要制度安排,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完善文化領域的法律法規、制度規章、體制機制,在法治軌道上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藝術創作、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規范文化市場管理、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健全網絡生態治理長效機制,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

第二,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中健全社會法治體系。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決定》在第42至46條從五個方面提出改革舉措。民生制度體系在規范構成上特征較為復雜,包括法律、政策、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等。一項民生問題的解決、政策的實施,往往涉及不同層面的各種規范的協同執行。要牢牢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收入分配、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制度創新,不斷健全社會法治體系,及時將成熟的政策制度上升為法律法規,完善法律和政策的實施配套機制。

第三,在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健全生態法治體系。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決定》在第47至49條從三個方面提出改革舉措,“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

習近平:《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7年5月26日),載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96頁。因此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和法治體系,編纂生態環境法典,依法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三)在法治軌道上保障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從創新、安全、領導等不同維度,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強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也需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第一,運用法治方式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第13至15條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作出改革部署,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其中的重點任務是,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國家科技資源統籌配置,完善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持保障機制。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統籌推進改革,營造良好創新環境。聚焦國家戰略發展方向,關切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重點問題,針對法律制度的空白點和沖突點,統籌謀劃、整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法治建設。遵循法治規律,從我國創新實際出發,不斷優化頂層設計,把良法善治的要求貫穿于教育改革、科技發展、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注重用法治方式總結固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中的成功經驗和有效措施,注重以法治方式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激活全社會創新動能。

第二,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發展與安全。《決定》把維護國家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第十三、十四部分(第50至56條)專門部署“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在其他各部分都注重體現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要求。貫徹落實《決定》的改革部署,要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尤其要注重國家安全領域改革同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改革的協同性,注重防范化解地方債務、房地產、金融、產業發展、對外貿易等重點領域安全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要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健全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健全社會治理體系,保障國家安全法律制度貫徹實施,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

第三,堅持法治思維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決定》在第十五部分(第57至60條)圍繞“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提出改革舉措。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把人民當家作主體現到國家治理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決定》在第29至32條圍繞“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提出改革舉措。落實《決定》部署,必須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首要原則,著力推動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等。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健全協商民主機制,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在法律、黨內法規的制定和實施上著力,健全黨領導各領域各項事業的制度,制定修訂各方面黨的領導法規制度,完善黨的領導在發展治理改革各個領域中發揮作用的機制。著力從法律、黨內法規的制度安排上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的體制優勢,不斷提高黨的領導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確保黨中央各項改革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五、結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決定》在各領域的改革中都做了制度化、法治化的部署和要求,300多項改革措施幾乎都包括規則、制度、機制等法治內容,都需要法治來規范、引領、保障。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回應系統性改革需求,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難題、鞏固改革成果,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要精準對接法治建設需求,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新形態,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ML

Upholding Comprehensive Law-based Governance in Further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Implications of the Decisio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Twentie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Rule of Law

CHEN Baifeng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Abstract:

The Decisio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Twentie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explicitly identifies “upholding comprehensive law-based governance”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for further deepening reforms across the board.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the advancement of law-based governance ar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and reinforcing, and are profoundly and intrinsically inter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rule of law represents invaluable experience gained by China on its path to moderniz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persist in advanc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within a framework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employing rule-of-law thinking and methodology to resolv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reforms, consolidate reform achievements, and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un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reform and the rule of law. Comprehensive reforms should be deepened in the legal domain, including legislative system reforms, rigorous advancement of law-based administration, improvement of fair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mechanisms, enhancement of mechanisms for building a rule-of-law-based society and strengthening foreign-related legal infrastructure, thus improving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further deepen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it is imperative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form for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rule-of-law framework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enhance the rule-of-law framework in such domains as culture, socie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afeguard comprehensive refor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ule of law, and institutionalize the rule of law in all aspects of national governance in China.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law-based governance;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system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amework of the rule of law;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本文責任編輯:董彥斌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法律體系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學習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0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政
學習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0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九九香蕉视频|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国产午夜看片|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www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国产人人射| 日本午夜影院| 欧美日韩综合网|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亚洲最黄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第五页|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毛片在线播放a|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2014|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观| 青青草一区|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成人|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h视频在线|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在线色国产|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色九九视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福利|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啪啪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www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无码在线激情片|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99人体免费视频| 亚洲无线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