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菜作為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不僅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油菜種植方法和技術在許多方面已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如何提高油菜產量和品質,減少病蟲害的影響,成為農業生產中有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油菜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優化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文章主要就油菜病蟲害防治技術與種植技術的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油菜;病蟲害;防治技術;種植技術
廣西地區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的油菜種植區域,其獨特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為油菜的生長提供了良好基礎,特別是隨著油菜需求的逐漸提升,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在廣西地區,油菜種植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中和桂東等地,這些地區的氣候溫暖濕潤,適合油菜生長。但是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引發多種病蟲害,如霜霉病、菌核病等。傳統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往往效果有限,不能滿足現代高產高效農業的需求。本研究旨在針對廣西地區的具體條件,提出切實可行的油菜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以促進油菜產業的健康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1油菜種植技術要點
1.1科學整地
在廣西地區,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油菜種植需要特別注意選地和整地的工作。廣西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積相對較小,因此在選擇種植油菜的土地時,應優先考慮緩坡地或平地,避免在陡峭的山坡上種植,以減少水土流失的風險。在選地過程中,除了考慮油菜品種的需求外,還應關注土壤的排水性能。廣西降雨充沛,尤其在雨季,因此選擇土壤排水良好的地塊至關重要,以防止油菜根部因積水而爛根。同時,由于廣西的氣候濕熱,病蟲害發生較為頻繁,因此實行輪作制度尤為重要,可以有效減少土壤中病原菌和蟲卵的積累。在土地整理方面,廣西地區的土壤類型多樣,包括紅壤、黃壤等,這些土壤往往含有較高的黏粒,通透性較差。因此,在深耕翻土時,深度應適當增加,建議在30厘米以上,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排水性。此外,由于廣西降雨量大,雨水可能沖刷表層土壤,導致養分流失,因此在整地時應采取措施如建造梯田、設置排水溝等,以保護土壤和減少侵蝕。施用基肥時,廣西地區宜采用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方式,以增強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結構。有機肥可以選擇腐熟的農家肥,如堆肥、廄肥等,這些肥料不僅能提供全面的營養,還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無機肥則應根據油菜的需肥特性,合理搭配氮、磷、鉀的比例,以滿足油菜生長的不同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在廣西的某些區域,可能還需要考慮土壤酸堿度的調節,因為油菜適宜在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長,過酸或過堿的土壤都可能影響其生長發育。
1.2科學選種和種子處理
1.2.1科學選種
廣西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尤其是在夏季,常伴有臺風和暴雨,容易造成油菜倒伏和病害。因此,選擇抗逆性強的品種尤為重要。抗逆性強的品種能夠在逆境條件(如高溫、干旱、澇災等)下保持較好的生長勢,減少環境突變所導致的減產風險。廣西地區的氣候條件為多種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溫床,尤其是菜青蟲、蚜蟲、菌核病等。因此,選種時應優先考慮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如桂脆苔800、中苔80等,這些品種不僅抗病蟲害能力強,還能有效減少農藥的使用,降低環境污染。同時油菜的直立性直接影響其抗倒伏能力和通風透光性。廣西地區多風,選擇直立性好、莖稈粗壯的品種可以有效防止油菜在生長后期因倒伏而減產。例如,早熟6號和大地199等品種,具有較強的生長勢和直立性,適合在廣西地區種植。側枝分枝能力強的品種可以增加油菜的產量,且菜薹纖維素含量低的品種口感更好,更適合市場需求。桂脆苔800等品種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其菜薹脆嫩、纖維含量低,深受消費者喜愛。另外,廣西地區居民對油菜的食用需求較高,因此除了產量,油菜的營養價值和口感也是選種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選擇營養價值高、口感好的品種,如大地199等,可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1.2.2種子處理
種子晾曬是種子處理的第一步,主要是為了殺菌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廣西地區氣候潮濕,晾曬時要避免種子在晾曬過程中堆積或受潮,選擇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場地。晾曬前要剔除癟粒、碎粒、病蟲粒等不合格種子,確保播種的種子品質優良。晾曬時間一般控制在24~48小時,每隔2小時翻動一次種子,保證種子均勻受熱,達到殺菌效果。另外,種子浸泡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廣西地區病蟲害發生頻繁,通過浸泡種子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高錳酸鉀作為一種強氧化劑,可以殺死種子表面的病原菌和蟲卵。一般使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15~20分鐘,浸泡后需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立即播種。此外硼是油菜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硼的缺乏會導致油菜生長不良。對此種植人員也可以使用0.01%~0.05%的硼酸溶液浸泡種子7小時左右,可以顯著提高油菜的抗逆性和產量[1]。此外,拌種也是種子處理的另一種常見方式,適用于廣西地區氣候潮濕、病蟲害多的情況。拌種時可以使用殺菌劑、殺蟲劑等藥劑,如多菌靈、吡蟲啉等,但要注意拌種后應立即播種,避免藥劑失效或種子吸濕。實際的用量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推薦劑量使用,避免藥害。
1.3 科學的播種技術
1.3.1直播技術
直播技術適用于種植條件較好、田間濕度適中且勞動投入較少的區域。對于廣西地區來說,這種技術適用于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塊。選擇抗病性強、油菜株型緊湊的品種,便于進行機械化種植操作。例如,桂脆苔800、中苔80等品種,這些品種不僅抗病蟲害能力強,而且適合機械播種。種植人員也要注意,由于直播技術對土壤濕度要求較高,一旦發現田間有積水,應立即處理,確保土壤濕度適宜。建議在播種前進行一次排水,確保田間無積水。在具體操作時,要依據種植面積大小選擇合適的直播機,一次性完成滅茬、旋耕、開溝、施肥、播種、鎮壓等各項作業。機械化播種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能保證播種的均勻性和深度。在此期間,對于濕度較大且機械播種條件有限的區域,可以采用淺旋開溝直播的方法。先在田間撒入適量的基肥,如農家肥和復合肥。使用機械進行淺旋,深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以打破土壤板結,改善土壤通氣性。在淺旋后的土地上開溝,溝深控制在4厘米左右。最后,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然后覆土,輕輕鎮壓,確保種子與土壤接觸緊密[2]。
1.3.2育苗移栽技術
育苗移栽技術適用于種植條件較差、田間濕度較大且需要精細管理的區域。對于廣西地區來說,這種技術適用于地勢較低、易積水的地塊。要選擇排灌便利的旱地作為苗床,優先考慮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在正式播種前7天,開始對苗床進行整理。在苗床上灑50%辛硫磷乳油,并耙入土中,以殺滅地下害蟲。一般情況下,油菜的種植時間是9~10月。廣西西部地區宜早播,東部地區宜晚播,以避免高溫或低溫對苗床的影響。在整理好的苗床上均勻撒播種子,覆土1~2厘米,并保持苗床濕潤。在苗床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及時澆水、除草、施肥,確保幼苗健壯生長。苗期可用0.1%尿素溶液進行追肥,以促進幼苗生長。育苗完成后,一般在10月上旬進行移栽。可以采用人工移栽法,移栽時要選擇健壯無病的幼苗,剔除病苗、瘦弱苗等,避免后續補苗。也要結合實際的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確定移栽密度。一般每畝種植6000~8000株,株距為25厘米左右,行距為35厘米左右[3]。
1.4間苗、定苗
油菜種植完成后,由于種子發芽率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出苗不齊的現象。為了確保油菜的健康生長和高產,間苗和定苗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出苗后,種植戶應加大田間巡查力度,發現缺苗時應及時進行補苗。補苗時可以選擇備用的健康幼苗進行移栽,或者在缺苗處重新播種,以確保田間幼苗的均勻分布。當油菜植株生長出1~2片真葉時,應進行第一次間苗。間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株、弱株和過密的幼苗,以確保每株油菜都能獲得足夠的生長空間和養分。間苗時,應保留健壯、生長整齊的幼苗,去除病蟲害侵襲或生長不良的植株。同時,要保證相鄰植株的葉片不重疊、不搭邊,以利于通風和光照,減少病害的發生。之后當油菜植株生長出3~4片真葉時,應進行定苗。定苗是最終確定油菜植株的間距和密度,對產量和品質有直接影響。定苗時,植株間距應控制在8~10厘米,這一間距既能保證植株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又不會過密而影響通風和光照,也不會過稀而降低單位面積產量。
1.5合理施肥
在油菜的生長期間,種植人員要注意提苗肥應盡早開始施入,一般在油菜出苗后的10~15天進行。提苗肥應占總施肥量的15%左右。每畝可施尿素5~7千克,或施用人糞尿1000~1500千克。具體施肥期間要結合天氣情況和土壤墑情選擇施肥方式,在施用中可以直接將肥料均勻撒施在田間。之后將尿素或人糞尿與清水混合后,進行澆施,以確保肥料充分溶解,被根系吸收。提苗肥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幼苗的早期生長,增強幼苗的抗逆性。臘肥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初施用,目的是增溫保暖,促進油菜越冬。每畝施用復合肥15~20千克,雜肥1000千克,秸稈500千克。在施肥前,先清理田間的雜草,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之后在土壤表面覆蓋500千克的秸稈,然后進行溝土壅根,以增加土壤的保溫保墑能力。臘肥的施用可以提供充足的養分,增強油菜的抗寒能力,促進油菜安全越冬。
1.6灌溉工作
在廣西地區,氣候多變,旱澇不均,對此,灌溉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顯得尤為重要。在干旱天氣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較低,油菜根系吸收水分困難,這會導致植株萎蔫、生長緩慢。此時應及時澆水,緩解土壤旱情,確保油菜正常生長。一般在油菜生長關鍵期(如苗期、花期、角果期)加強水分管理。苗期需水量較大,花期需保證土壤濕潤,角果期則需適當控水,防止貪青晚熟。同時每次灌溉后或降雨后,及時進行中耕淺鋤,深度控制在5~8厘米,既能保墑又能改善土壤通氣性。為了避免水分過度蒸發,可以在裸露的田間覆蓋秸稈、樹葉、稻草等材料。這些覆蓋物不僅可以減少水分蒸發,還能有效防止雜草叢生。將秸稈、稻草等均勻鋪撒在田間,覆蓋厚度一般為3~5厘米,覆蓋范圍是整個油菜種植區域。覆蓋物在冬季可以起到保溫作用,防止低溫凍害;在夏季可以降低地溫,避免高溫灼傷根系。另外,油菜苗期需水量較大,土壤濕度應保持在65%左右,確保幼苗健壯生長。花期是油菜需水的高峰期,土壤濕度應保持在75%左右,保證花芽分化和開花授粉。角果期需適當控水,土壤濕度保持在65%左右,防止貪青晚熟,促進角果充實和籽粒飽滿[4]。
2油菜病蟲害防治技術
2.1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是一種常見的真菌性病害,尤其是在降雨頻繁的季節,容易在油菜田間發生和蔓延。該病主要危害油菜的莖葉、花梗等部位,嚴重影響油菜的生長發育和產量。疾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黃色斑點,這些斑點不規則,隨著病情的發展,斑點顏色逐漸加深,變為黃褐色。中期會在病斑的背面形成一層霜狀的霉層,這是病原菌的孢子堆。隨著病害的發展,在后期病斑擴大并相互連接,導致葉片枯死,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新陳代謝,植株生長矮小,結莢困難,籽粒不飽滿。要想對這一病害進行防治,可選擇農業防治技術,通過合理密植,保持適當的行距和株距,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也可以選擇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減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積累。當病害發生嚴重時,可以使用化學防治技術,使用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并根據發病程度調整用藥次數和藥劑濃度。對于病情嚴重的地塊,可選用嘧菌酯、多菌靈等藥物進行防治。每隔7天噴藥一次,連續進行3周,可以有效控制病害[5]。
2.2蚜蟲
蚜蟲是油菜田間較為常見的害蟲,尤其在連續干旱的天氣條件下容易暴發,對油菜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蚜蟲主要以刺吸植株的汁液為生,寄生在油菜的花軸、葉背、莖枝和菜心中,嚴重時會導致油菜生長失衡,花果減少,甚至植株枯死。因此,種植人員要在收獲后及時清理田間殘株落葉,減少蚜蟲越冬場所。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技術,利用害蟲天敵進行防治,如瓢蟲等,可以有效控制蚜蟲數量。當蟲害較為嚴重時,可以使用1.8%阿維·高氯乳油、1.19%毒功1000~2000倍液等。選擇在幼苗期和移栽前進行噴施,防止蚜蟲從苗床傳播到大田。在越冬期可以使用5%銳勁特乳油2000~2500倍液等進行防治。在使用藥劑期間要嚴格按照農藥標簽上的推薦劑量和安全間隔期施藥,確保油菜產品質量安全。
綜上所述,對于油菜病蟲害防治技術與種植技術的研究,本文已經探討了多個關鍵方面,包括品種選擇、種子處理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通過這些研究,首先可以看出,在種植期間要選用抗病性強、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優質品種。其次,通過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以有效減少種子帶菌率,降低田間病害的發生率。最后,病蟲害綜合防治是保障油菜生產安全的重要環節。通過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最終在這種系統的種植與防治技術實施中,才能實現廣西地區油菜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袁芳.油菜種植的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策略[J].種子科技,2024,42(23):128-130.
[2]張志杰.豫南地區油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4,42(20):109-111.
[3]馬孝斌.基于卓尼縣的油菜病蟲害防治技術及推廣創新實踐[J].數字農業與智能農機,2024(10):88-90.
[4]郎顯容,潘麗,楊秀紅.油菜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種子科技,2024,42(17):121-123.
[5]張金敏.油菜栽培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4,42(1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