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花椒種植是通渭縣倡導扶持發展的農村產業之一,近年花椒種植范圍、種植面積、經營效益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通渭縣花椒產業在向好發展的前提下,近年來由于市場低迷、花椒疏于管理,病蟲害嚴重發生,影響生產效益提高。單位面積產量、667m2種植效益徘徊不前,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局,嚴重影響了椒農的種植積極性。分析了通渭花椒生產中病蟲危害的特點,從清園、提高抗性、改善椒園生態環境、強化藥物防治措施落實、輔助物理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綠色防控病蟲的具體措施,以促進花椒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干旱地區;花椒;病蟲害;發生特點;綠色防治
通渭縣位于甘肅中東部,自然降水少,平均年降水量380 mm左右,水資源貧乏,自然降水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秋季,春夏季降水少,空氣干燥。
花椒是通渭縣倡導扶持發展的農村產業之一,目前種植面積超過2600 hm2,花椒產業的發展,為群眾致富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有效的資金支撐,花椒種植范圍、種植面積、經營效益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圖1)。通渭縣花椒產業在向好發展的前提下,近年來由于受市場因素、種植技術等影響,單位面積產量、667m2種植效益徘徊不前,呈現爬坡過坎之勢,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局,嚴重地影響椒農的種植積極性,其中病蟲的危害影響較大,呈現危害病蟲種類多、危害損失大、防治噴藥次數多、投資成本高的特點,因此科學防治病蟲害,減輕病蟲危害,控制生產成本是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
1 干旱地區花椒病蟲害發生的特點
通渭縣降水少,空氣干燥,不利病菌繁殖和擴散,病害發生相對較輕,降雨以秋季為主。在降雨季來臨時,花椒大部分已采收結束,對生產影響較小,而干旱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紅蜘蛛、蚜蟲(圖2)等蟲害的發生,常給生產造成嚴重危害;花椒跳甲、金龜子、介殼蟲,生產中也經常發生,對花椒生產存在潛在危害。與蚜蟲危害伴生的煤污病也呈嚴重發生態勢,秋雨多的年份,流膠病、銹病、黑斑病(落葉病)不同程度的發生;紅蜘蛛、蚜蟲、花椒跳甲、金龜子、介殼蟲、煤污病(圖3)、流膠病、銹病、黑斑病是通渭花椒生產中發生的主要病蟲害,也是重點的防治對象。
2 通渭縣花椒病蟲害綠色防治措施
根據通渭縣氣候特點和病蟲害的實際發生情況,通渭縣在花椒病蟲害防治時應堅持以蟲害防治為主、病害防治為輔,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綜合措施為主、化學藥物防治為輔,在花椒生長年周期中前期防治為主、后期防治為輔的原則,以切實控制病蟲危害,減輕生產損失,減少生產中化學藥物的使用,提高花椒的食用安全性,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花椒,提高花椒市場競爭力。為此,應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2.1 做好清園工作,為全年病蟲防治打好基礎
進入秋季,危害花椒的病菌、害蟲紛紛進入休眠期,在第二年氣溫回升后,又開始活動危害。在休眠越冬期病菌害蟲聚集,易于集中殺滅,同時休眠期的病菌害蟲抗藥性差,用藥后防治效果好。清園是花椒病蟲害防治的第一道防線,這道防線把控得好,后期防治就相對輕松,因而在花椒生產中,應認真做好清園工作,壓低病蟲越冬基數,為全年病蟲害的防治打好基礎。
病蟲種類不同,病菌蟲體越冬的場所、方式不一樣。要進行清園,一定要弄清楚病菌蟲體越冬的場所和方式,清園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效果。根據觀察,通渭縣花椒生產中主要病蟲害越冬的場所和方式如下:
紅蜘蛛以受精的雌成螨在樹皮裂縫、落葉、雜草及果園土壤中越冬;蚜蟲以卵在樹皮裂縫、鱗芽旁越冬;介殼蟲以卵、幼蟲和雌成蟲在樹干和土壤中越冬;金龜子以幼蟲(蠐螬)在土壤中越冬;跳甲以成蟲在土壤內越冬;煤污病病菌以菌絲體及子囊殼在病組織上越冬;流膠病病菌在樹體及土壤中越冬;銹病病菌在病葉、病芽上越冬;黑斑病病菌主要在病葉上越冬。
因而清園的對象主要為樹體、落葉、園內雜草和土壤,在花椒落葉后,樹體進入休眠期,及時清掃落葉,鏟除雜草,剪掉病蟲危害枝,減少病蟲的越冬數量;在土壤封凍前,進行土壤淺翻,將在土壤中越冬的紅蜘蛛、介殼蟲、金龜子、跳甲蟲體翻至地表,通過冬季低溫凍殺、鳥類捕食,減少越冬量。將土壤中越冬的流膠病病菌翻至地表,通過紫外線殺滅,減輕危害。在驚蟄過后,氣溫回升時,樹體及樹盤地表噴施5°Bé石硫合劑或1000倍液清滿園、500倍液30%強力清園劑,殺滅出蟄的害蟲及樹體上的病菌(圖4)。
2.2 秋季施足施好基肥,增強花椒樹體的抗病能力
在9—10月份在樹冠外圍開深30 cm左右、寬20 cm左右的溝,每株幼樹施1~2 kg商品有機肥,0.1~0.5 kg磷酸二銨,盛果期的大樹,每株施10~15 kg商品有機肥,1~2 kg三元復合肥。
2.3 后半年椒園實行生草制,改善椒園生態環境,增加天敵數量,控制害蟲危害
通渭縣為干旱地區,前半年降水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后半年,前半年是花椒產量的主要形成期,前期應及時鏟除園內的雜草,土壤實行清耕管理,集中土壤營養和水分,供花椒生長結果之用,促進多結椒,提高產量。花椒采收之后,樹體對營養和水分需求減少,進入雨季后,枝梢易旺長,影響花椒樹的越冬性,對于園內所滋生的雜草,可適當保留,通過雜草生長,分流多余的水分,控制樹勢,增加椒園的遮陰度,為天敵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增加田間草蛉、瓢蟲、捕食螨、食蚜蠅等天敵數量,提高天敵對害蟲的控制效果。
2.4 強化藥物防治措施的落實
雖然控制花椒病蟲的措施有多種,但藥物防治具有擊殺速度快、防治省力、控制效果好等優點,是其他方法不可比的,在生產中應切實應用好這一措施,以有效地控制病蟲危害。根據通渭縣花椒生產的實際,在綠色防控病蟲時,藥物應用時應強化以下措施的落實:
2.4.1 明確靶標對象,使藥物防治有的放矢 雖然危害花椒的病蟲害種類較多,但由于各地氣候、環境不同,病蟲害發生的優勢種類各異,根據多年觀察,在通渭縣花椒生產中,危害嚴重、造成損失較大的病蟲害主要有流膠病、銹病、黑斑病、煤污病、蚜蟲、紅蜘蛛、介殼蟲、金龜子、跳甲等,以上病蟲是通渭縣花椒生產中噴防殺滅的主要對象,應重點監控和預防。
2.4.2 優先使用礦物源和生物源農藥,控制農藥污染,提高花椒的食用安全性 花椒的主要用途是作調料,食用安全性是品質的主要衡量標準之一,事關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在用藥物防控病蟲害時,要優先選用石硫合劑、波爾多液、松脂酸鈉、苦參堿、甲維鹽、阿維菌素、中生菌素、多抗霉素、農抗120、乙蒜素等礦物源和生物源農藥,減輕椒皮農藥污染,提高椒皮食用安全性。
2.4.3 合理使用化學合成農藥 在花椒生產中應用化學合成農藥要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為主,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在全年病蟲防治時,化學合成農藥的使用次數要控制在3次以內,每次施用種類不要超過3種,稀釋倍數由大到小遞減,各種藥劑均采用二次稀釋的方法,以利于藥劑充分溶解。按照先加葉面肥,再加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劑,最后加乳油制劑的順序配藥,防止加藥方法不當,出現沉淀、渾濁,影響藥效發揮現象的出現,應用噴頭噴霧,提高藥物霧化效果,減少藥物流失,提高藥物利用率。最好在上午10時之前,下午4時之后用藥,避免在中午高溫期噴藥,以防止出現藥害。
2.5 輔以物理措施,減輕害蟲的危害
在長期與病蟲的斗爭中,人們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經驗,根據蚜蟲對黃色有趨性的習性,在田間懸掛涂過機油的黃色塑料板,可大量誘捕蚜蟲;根據蛾類、蝶類對燈光有較強趨性的習性,可在蛾、蝶類害蟲發生期,在夜晚田間使用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大量誘殺,控制危害;有的害蟲對糖醋、果汁有很強的趨性,可在田間懸掛裝有糖醋液的塑料碗誘殺;雌性昆蟲釋放的性激素對雄性成蟲有很強的吸引力,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合成昆蟲性信息素,在田間定點懸掛,可誘殺雄成蟲,干擾昆蟲交尾,減少昆蟲繁殖。以上措施均有不錯的防治效果。
基金項目:定西市2024年第二批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DX2024JP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