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面向青年家庭的生育友好型福利體系,旨在有效減輕生育負擔,優化生育的社會與經濟環境,從而充分挖掘并釋放潛在的生育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生育福利政策經歷五個關鍵階段:從初期的鼓勵生育,到隨后提倡的節制生育,再到嚴格計劃生育政策,進而到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寬,直至當前積極倡導并支持生育的新階段。剖視青年家庭生育福利服務范圍及內容,提出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優化生育服務保障、營造生育友好環境以及加強政策研究與監督等優化路徑。梳理現有青年家庭生育福利政策,持續完善青年家庭生育友好型福利體系,有利于推動我國人口結構優化并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青年家庭;生育友好;生育福利政策
中圖分類號:C924.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5450(2025)02-0072-09
一、引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從2017年開始已經連續6年呈下降趨勢,人口出生率從2016年的13.57‰下降到了2022年的6.77‰,而人口自然增長率也由
2016年的6.53‰下降至2022年的-0.60‰[1]。低生育率已成為我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最為緊迫的挑戰,若該趨勢將來未能扭轉并繼續嚴重化,我國的少子化現象將會更加普遍,人口代際更替水準下降,人口結構將朝著倒金字塔型方向發展[2]。隨著人口危機的持續擴散,社會正逐漸陷入“低生育率陷阱”,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后,國家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水平,實施了三孩生育政策,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我國生育政策指向從“允許”轉向“提倡”。
在新生育政策背景下,青年家庭生育意愿值得廣泛關注。《2021年中國城鄉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調查報告》發現,受訪的18歲~49歲育齡婦女平均親生子女數為1.37個。從孩次結構上看,二孩育齡婦女占比最高,達40.28%;其次是一孩育齡婦女,占比28.19%。“80后”父母的平均親生子女數相對較多,為1.76個;“70后”的平均親生子女數緊隨其后,為1.74個;而“90后”青年父母受婚育時間的影響,平均親生子女數為0.94個,數據顯示,年齡與生育意愿及生育水平呈現負相關[3]。現代青年家庭生育意愿與實際生育率的“雙低”現象,將導致人口的快速衰退、未來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關系到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青年時期是組建家庭、生育子女最為重要的人生階段[4]。本文通過梳理國內外生育福利相關文獻,立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生育政策演進過程,側重于對青年家庭成員所獲得的生育福利展開研究,意在把握青年家庭生育福利供給方向,助力政府生育福利政策優化。
二、青年家庭、生育友好及生育福利概念的界定
1.青年家庭。結合《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本文將青年家庭定義為由18~35歲青年群體所組建的家庭,包括新婚未育家庭、一胎家庭、二胎家庭等,青年家庭主要由母親、父親、兒童(或嬰兒)和其他家庭成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組成[5]。
2.生育友好。2017年,國家衛計委首次明確提出“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6]。“生育友好”這一概念不僅涵蓋對生育行為的友好,同時也包括對兩性婚育、兒童成長及家庭建設方面的積極支持。生育友好不僅包括對少生或不生的包容,也包括對多生優生的支持和鼓勵。生育友好社會環境的構建主要是為了應對低生育率、少子化和老齡化帶來的系統性人口問題,其核心目標是鼓勵和支持生育,以減少低生育率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3.生育福利。關于生育福利的概念,學界至今尚未明確給予界定。與之較為接近的兩個概念,一個是生育保障,另一個是生育支持[7]。生育保障是促進母親及兒童健康、福祉的重要手段,是為了降低女性的生育風險,并向女性提供帶薪產假用于產假期間的收入替代,以保障新生兒母親及其家庭的經濟穩定[8]。對于生育支持的界定,有學者認為是指社會不同主體為有兒童和青少年照料需求的家庭提供經濟、服務、時間、就業等方面的服務和支持。生育支持政策的核心目標是確保各種服務和公共政策能夠順利實施,這些政策包括生育假、兒童護理服務、稅務減免、靈活的工作制度、穩定的就業機會以及保障生育支出的工資等[9]。基于此,將生育福利界定為以青年家庭為服務對象,聚焦于青年家庭“生育、養育、教育”的全過程中,青年育齡女性及其家庭成員獲得由政府、企事業單位、社區和社會組織提供的旨在緩解生育壓力、提升生育意愿和促進家庭發展的福利政策和福利服務。
三、我國生育福利政策的嬗變歷程
青年家庭生育友好福利的嬗變,是一個隨著社會經濟、文化觀念、人口結構變化及政策落實調整而不斷演進的過程。我國生育保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職工到居民、從生育保障擴展到生育福利的變化過程,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出臺時間,結合我國生育率變遷及生育觀念的演變過程,我國的生育政策嬗變歷程可細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1949—1953年:鼓勵生育階段
該階段最主要的特征為鼓勵多生優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是穩定人民政權、恢復經濟生產,在生產技術落后的背景下,勞動人口數量是決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10]。1950年4月20日頒布的《機關部隊婦女干部打胎限制的辦法》明確表示,“為了確保母親以及下一代的生命安全,嚴禁非法打胎行為”[11]。1952年,國家衛生部頒布了《限制節育及人工流產暫行辦法》,該政策旨在推廣至全體國民,特別針對機關部隊中的女性干部[12]。1953年,衛生部依據國家政策,通過海關公告嚴禁引進避孕工具及藥物,此舉強化了人們多生多育的觀念和行為[13]。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鼓勵生育”被視為一種政策決策,代表了黨和國家在生育政策方面的初步嘗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在積極倡導計劃生育工作中逐漸形成“提倡多生優生、限制超生”的方針,這一策略與中國的傳統生育觀點相契合。
該階段對于青年家庭生育福利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女性生育福利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即確立了旨在保障女性生育權益的生育保險體系,政府通過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確保多子女家庭能夠滿足基本生活所需[14]。
(二)1954—1978年:提倡節制生育階段
這個階段的基本特征是實行寬松、柔和的計劃生育政策。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顯示,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出預期,這一態勢與我國當時的資源約束和落后的綜合國力形成鮮明對比[15]。人口過度膨脹與經濟發展的沖突日益凸顯,促使黨和政府逐漸調整其鼓勵生育的政策,并提倡采取一定的手段來抑制人口過快增長。1955年3月,中共中央基于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判斷發布了《關于控制人口問題的指示》,倡導適度生育。1962年底,又發出《關于認真提倡計劃生育的指示》,明確在城市和人口密集的農村推廣節育政策[16]。1971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強調,除少數民族地區及特殊情況,各地需強化對此項工作的指導。同年,“四五”計劃中明確提出了“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的生育指導方針[17]。
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國計劃生育匯報會提出了“晚、稀、少”的生育策略,具體為:男性25周歲、女性23周歲后結婚,女性24周歲后生育,并規定生育間隔需超過3年,每對夫婦最多生育兩個孩子[18]。1978年,《關于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報告》提出,一對夫婦最好生育一個子女,最多兩個[19]。在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府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計劃生育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從1971年至1978年,出生率由原來的30.74%下降到18.34%,自然生育率從23.4%減少至12.05%,總生育率亦從5.44%降至2.72%,而人口增長則從70年代初的2 200萬人驟減至大約1 300萬人[20]9。在這一階段,盡管計劃生育政策未被強制執行,僅限于在政策及節育知識和措施的推廣方面,但其在推動計劃生育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該時期的生育福利主要是為計劃生育政策服務的,196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二次城市工作會議紀要》,重申計劃生育的重要性,并設立中央和地方計劃生育委員會,強化思想教育和技術指導,保障節育藥品供應及質量,廢止不利于計生的職工福利,同時鼓勵晚婚[21]。該階段有關青年家庭的生育福利進入消退狀態。
(三)1979—2012年:嚴格計劃生育階段
該階段的基本特征是嚴格限制生育。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沖破了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也為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動力。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并實行計劃生育”[22]。1979年1月,全國計劃生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將“最多兩個”調整為“最好一個”,從此獨生子女政策開始實施[23]。
1980年9月,新《婚姻法》第十二條規定:“夫妻雙方都必須履行計劃生育的相關職責”[24]。1984年,中央批轉了《關于計劃生育工作情況的匯報》,提出“對農村繼續有控制地把口子開得稍微大一些,按照規定條件,經過批準,可以生二胎;同時,嚴格禁止生育超出計劃的二胎或多胎”,即“開小口、堵大口”[25]。1995年1月,國務院批轉《中國計劃生育工作綱要(1995—
2000)》,其中明確指出:“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戰略任務。必須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將計劃生育政策納入法律體系中”[26]。自21世紀開始,我國人口已經降至“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極低生育水平,生育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計劃生育的工作重點由此轉向“保持低生育率,提高人口整體素質”。計劃生育嚴格調控促使社會從傳統人口模式轉型,但也引發了老齡化、少子化及家庭結構失衡等問題。在“獨生子女”政策期間,生育保障制度致力于實施并保障婦女生育權益。
該時期青年家庭生育福利指向獨生子女家庭,生育福利保障范圍也從企業職工逐步擴展到城鄉居民,生育福利保障對象也從生育婦女轉變為夫妻雙方。例如,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晚婚晚育者可享婚假、生育假延長及其他福利;為自愿終身只生育一孩的夫婦頒發《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根據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政策,獨生子女家庭可獲得獎勵;政府對于計劃生育中的貧困家庭,提供貸款和社會福利援助等領域的特殊照顧[27]1。
(四)2013—2020年:放松計劃生育階段
該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國家鼓勵生育。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認堅持計劃生育,允許獨生子女夫婦生育兩個孩子[28]。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見》,強調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調整策略[29]。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宣布,推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政策,全面開放二孩,應對老齡化[30]。中國實施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至此結束。自此,中國進入了全面二孩時代,這一政策的調整不僅是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是對社會經濟結構、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多方面的深度調整。
該時期為大力推進全面二孩政策,鼓勵育齡婦女積極生育,黨和政府對生育保障制度作出調整,降低了婦女生育的成本和風險。此時有關青年家庭生育福利在經濟、時間方面都作出了調整,各地根據自身的情況,提高生育津貼的給付水平。女性員工在產假期間依然享有生育津貼,待遇等同在職員工,可以按原工資標準、單位年度平均工資、社保繳費基數或社會平均工資等多種計發方式[31];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全國有29個省份取消了晚育假,統一將產假調整為“法定98天+生育獎勵假”[32]。
(五)2021年至今:積極支持生育階段
這個階段的基本特征是國家提倡構建全過程、全周期的生育支持體系。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指出,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三個孩子的政策,取消社會撫養費等限制條件,取消相關懲罰性規定,進一步落實生育支持積極措施。這標志著政策開始向支持生育轉變[33]。2022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推進實施一對夫妻有權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及相關支持措施[34]。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優化人口發展戰略,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35]。自放開三孩生育以來,各地積極健全生育配套政策,包括提供生育補貼、完善生育保險、個稅減免、產假育兒假、提供托育服務、住房優先保障等,重點是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的直接成本、機會成本、時間成本。
國家為青年家庭提供的生育福利也更多樣、更全面。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提高優生優育的服務質量,促進普惠性托育服務多元化發展;完善產假和生育保險制度,強化稅收、住房等相關配套措施,促進教育公平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保障婦女就業合法權益;探索建立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制度,這些福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支持著青年家庭生育計劃的實施[33]。
總結發現,我國的生育福利政策是根據經濟、人口、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演變的,為青年家庭提供的生育福利具有時效性、動態性、政府引導性等特征。把握生育福利政策的演進規律,有助于把握當下我國人口的發展規律,為未來制定完善的青年家庭生育友好的福利政策提供依據,從而鼓勵青年家庭積極響應生育號召,使國家發展和人口發展處于和諧狀態。
四、現階段我國青年家庭生育福利的服務范疇
青年家庭生育福利范疇在不同地區和政策框架下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涵蓋了多個旨在減輕青年家庭生育和育兒負擔的同質性福利。2021年8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修改后的人口計生法規定,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國家采取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36]。生育福利范疇主要由福利范圍與福利內容組成,從青年家庭成員視角來看,生育福利的范圍主要包括女性福利、兒童福利、男性福利;生育福利的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福利、醫療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就業福利等。
(一)基于青年家庭成員的生育福利服務范圍
1.青年家庭中的女性生育福利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要進行青年性健康教育及優生優育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在青年群體中加大對國家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力度,以推動人口均衡增長[5]。加大對性健康知識的推廣力度,在條件允許的學校中加強性健康課程的普及;積極開展生殖保健宣傳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積極推廣以“婚育文明、性別平等;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為中心的婚育文化,加強對適齡青年的婚育輔導。進一步完善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全方位落實女性青年在受孕、生育和哺乳階段依法應享有的所有權益,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婦聯組織以及工會等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鼓勵條件較為成熟的地區,在物質、休假等方面為青年提供更多的支持。青年家庭成員享受的異質性生育福利目前較多聚焦在家庭女性身上,主要指生育產婦。
女性生育福利主要包括生育津貼、育兒津貼、醫療保健福利和職業福利等。《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要保障孕產婦健康,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防治措施、擴大新生兒疾病病種篩選范圍等具體措施[37]。《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女職工比較多的用人單位應設立孕婦休息室、哺乳室,提供必要的母嬰護理設施,以滿足女職工孕產期、哺乳期的需求[34]。《“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提出,為因生育中斷就業的女性提供再就業培訓和社區服務。將生育友好作為用人單位承擔社會責任的主要方面,鼓勵用人單位依法協商安排有利于照護嬰幼兒的彈性休假和工作時間[38]。
2.青年家庭中的男性生育福利
青年家庭中有關男性的生育福利主要是陪產假,陪產假是指在女職工哺乳期,男方可享受配偶陪產假(或護理假)。但從現實來看,對于男性職工在其配偶生育子女期間的陪產假,國家目前沒有統一的要求,而是由各地方予以明確規定。例如,《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提出,符合本條例規定生育子女的家庭,男性可享有20天護理假,子女不滿3周歲的夫妻,每年可分別享受累計10天的育兒假[39];天津市《關于婚假生育假(產假)陪產假育兒假護理假等假期休假實施辦法》規定,男性可以享受15天的護理假[40]。
3.青年家庭中的兒童福利
生育福利中有關兒童的福利主要體現在托育服務、教育資源供給、育兒補貼及兒童健康服務方面。自2019年起,我國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普惠性托育政策,旨在提高托幼機構的數量和服務質量。2021年,我國《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為確保三孩政策的有效實施,要堅持以普惠性服務為導向,不斷強化公共托育服務的基礎職能[33]。《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促進教育公平,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34]。在兒童健康服務方面,加強6歲以下兒童和孕產婦保健管理工作,提高服務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地方兒童保健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兒科門診(兒童保健室)標準化建設,提升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保健專業人員的配備水平。
青年家庭成員除上述主要成員以外,還包括養育孫輩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他們在家庭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現有政策文件暫未提出祖輩在看護兒童方面的福利支持,如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陪伴育兒假”尚未有詳細規定。
(二)基于青年家庭的生育福利服務內容
青年家庭生育福利的服務內容呈現多元化的特征,其內容可涵蓋經濟福利、醫療保障福利、育兒福利、職業福利等。
1.青年家庭經濟支持福利
現階段我國為青年家庭提供的經濟福利主要包括生育醫療費用報銷、生育津貼和住房保障等方面。在生育醫療費用報銷方面,女職工生育的檢查費、接生費、手術費、住院費和藥費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根據衛生健康部門統計數據,2021年公立醫院順產人均醫藥費用3 547元,剖宮產人均醫藥費用9 119元。在實踐中,目前多數統籌地區對住院分娩實行定額支付,定額標準根據分娩方式的不同(順產或剖宮產)分別設置,據統計,2022年全國生育保險參保女職工人均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報銷5 899元。國家規定社保機構作為承擔生育津貼的主體,要為因生育而離開工作崗位的職業女性提供休假期間的生活費用。國家醫保局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49億人,同比增加300.41萬人。
2023年生育保險基金待遇支出1 069.10億元,為2013年的3.78倍。其中,參保女職工人均獲得生育津貼2.4萬元[41]。在住房保障方面,各地也出臺了積極的支持政策,如遼寧沈陽提出,落實支持多孩家庭購買自住房的政策,對生育二孩、三孩未滿18周歲的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自住房的,貸款限額可放寬到當期最高貸款額度的1.3倍[42]。
2.青年家庭醫療支持福利
醫療保障方面的福利主要體現在提升優生優育的服務水平上,如優生服務項目選擇的全面完善、母嬰安全行動計劃的實施、母嬰安全五項制度的全面落實等。在優化生育方面,優化產科質量,全面提升分娩設施條件;提升婚前、孕前、產前篩查及診斷服務,聚焦重點疾病,如新生兒遺傳病、聽力障礙和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查與診斷。為提高分娩鎮痛效果,加大對生殖健康服務的投入,廣泛設立分娩鎮痛試驗點,對相關診療行為進行規范化處理。醫療機構通過各種技術支持等,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生育服務,以進一步提升對不孕癥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加強和完善輔助生殖技術體系,增強質量監控網絡,推廣服務監測和信息化管理方法。推進生殖健康的相關項目,以增強大眾對衛生和健康的意識與實踐;加強對生殖健康的普及教育和全面保障,以預防非意愿妊娠、減緩非必要的人工流產,以保障母嬰雙方的生命安全。
3.青年家庭育兒支持福利
育兒福利主要包括提高青年家庭嬰幼兒照護能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等措施。例如,強化公共場所母嬰設施、新生兒篩查和疫苗接種等公共服務供給側支持,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政策與行業規范標準,以促進生育友好環境的建設[43]。在提升家庭嬰幼兒照護能力方面,構建完善的健康科普專家和資源庫,通過廣播、電視及各類網絡媒體,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和技能,鼓勵隔代照料及家庭互助等照護模式。在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方面,增加了托育服務的供給,降低了托育成本,優化了托育機構服務品質。在教育資源供給方面,普及普惠學前教育,強化財政補貼,穩定增長投入,保障高質量、可持續的普惠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減少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壓力,突出學校教育主體,優化課后服務,引導家長科學育兒。
4.青年家庭職業支持福利
職業支持福利主要包括休假及就業環境方面的福利。其中休假方面主要包括產假、陪產假、育兒假。我國女職工生育產假一般情況下是98天;難產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15天產假。三孩政策實施后,各省份(自治區、直轄市)都修改了本地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大部分地區延長了產假天數。例如,北京、上海、天津、遼寧、四川等地區產假天數都適當延長。對于男職工在其配偶生育子女期間的陪產假,目前沒有國家統一要求,而是由各地方規定予以明確。根據各地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陪產假基本上在7天到30天不等,如北京、浙江、江蘇、廣東等十幾個地區是15天,上海是10天。對于育兒假,目前沒有國家統一要求,而是由各地的地方規定予以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國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父母育兒假[27]2。遺憾的是該條款僅具有鼓勵性,并未明確規定具體的天數。自2021年9月起,20多個省份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進行了修訂。如《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在子女三周歲內,夫妻雙方每年各享受十天育兒假”[44]。
有關青年家庭就業環境方面的福利主要是鼓勵實行靈活的工作方式和創建生育友好型工作場所。例如,部分單位通過與員工協商,采取彈性工作時間和遠程辦公的方式,以便為需要接送孩子或照料孩子的員工提供便利條件,進而緩解育兒壓力;為創建生育友好文化環境,推行母乳喂養支持計劃,部分機構設立孕婦休息區和哺乳室,配備必要的母嬰設施,充分滿足孕期和哺乳期女性的需求。然而,目前從我國企業的職工生育福利安排實踐來看,在沒有受到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單位的職業福利設置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暫未形成統一的福利項目。
五、青年家庭生育福利政策的優化路徑
生育福利政策作為生育政策的配套公共政策,對轉化生育意愿至實際行動、優化人口結構及實現我國長期人口平衡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及新生育政策的出臺,構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生育福利政策迫在眉睫。盡管三孩政策為生育福利政策設定了明確的發展路徑與核心任務,但在具體政策實施過程中,政策文本碎片化,地方之間政策標準與范圍差異化仍然成為政策落地的阻礙因素。當下青年家庭生育友好福利政策中針對家庭中男性和祖輩的育兒福利亟待補充完善,制定合理的青年家庭生育友好福利,可激發青年家庭生育潛力、提升青年家庭生育意愿、減輕青年家庭生育負擔。結合我國為青年家庭提供生育福利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改善生育友好的生育福利供給。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合理運用數字化手段,實現政策整合,建立一個以青年家庭整體為基本服務單位的福利政策體系。以我國青年家庭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將家庭整體作為政策實施對象,構建兼顧個人與家庭的生育福利政策,注重兩者間的互動關聯。二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提升生育津貼和醫療保障標準,擴大稅收減免范圍,完善產假與護理制度,改革生育假期政策并改進執行方式,拓寬生育福利在青年家庭中的覆蓋面,實現普惠型生育福利的供給。三是優化生育服務保障。提升孕前保健、孕期管理、分娩指導等生育指導與咨詢服務。大力發展與健全托育服務體系,擴大全域性托育資源供給,解決子女照料和科學養育難題,推進生育資源福利供給充分與平衡。拓寬生育福利供給主體,各主體之間協同共建,激發企業福利供給積極性,發揮社區和非營利組織的補充作用,提升青年家庭基礎保障功能。四是全力營造生育友好社會環境。弘揚積極友好的生育文化,為青年職業女性營造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探索建立彈性工作制度,深化和完善有關青年家庭女性的生育支持和就業保障措施。增加青年職業男性的育兒福利,增強對其他參與育兒家庭成員的福利支持,緩解家庭育兒壓力。五是加強政策研究與監督。定期梳理與比較育兒政策與落實效果,強化工作督導與調度,由示范區推廣經驗至全國。建立全域綜合監管機制,加強青年家庭生育福利政策執行效果監督,敦促政策落實到位。
總結現有青年家庭生育福利政策,其服務范疇全面且具體,對提升生育意愿、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展望未來,隨著社會對青年家庭生育問題的持續關注與重視,生育福利政策有望進一步優化與創新,以更加精準、高效的方式滿足青年家庭的生育需求。持續完善青年家庭生育友好型福利體系,不僅是對青年家庭生育權利的保障,更是推動我國人口結構優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五號)[EB/OL].(2021-05-11)[2024-05-19].http://www.stats.gov.cn/xx-
gk/sjfb/zxfb2020/202105/t20210511_1817200.html.
[2] 陳友華,孫永健. 生育文化、生育制度與生育率:兼論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的可能效果[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1):12-28.
[3] 趙鳳,陳李偉,桂勇.青年群體生育意愿的十年變遷(2012—2021):基于年齡、時期和世代分析[J].西北人口,2023(2):54-66.
[4] 宋月萍.青年生育觀念變化及生育友好社會文化的構建 [J].人民論壇,2023(15):28-31.
[5]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EB/OL].(2017-04-13)[2024-05-19].https://www.
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
[6] 全面兩孩政策工作進展專題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EB/OL].(2017-01-22)[2024-05-19].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1701/7ea4318bf0f7450aaf91d184e02e5dcf.shtml.
[7] 袁濤.低生育率、生育權益與生育權益保障:兼論積極保障理念下中國特色生育保障體系構建[J].社會保障評論,2024(4):32-47.
[8] 郝君富,郭銳欣.生育保障制度的國際改革趨勢與啟示[J].蘭州學刊,2019(6):136-150.
[9] 楊菊華.生育支持與生育支持政策:基本意涵與未來取向[J].山東社會科學,2019(10): 98-107.
[10] 李建偉,周靈靈.中國人口政策與人口結構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經濟學動態,2018(12):17-36.
[11] 翟振武.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口政策的回顧與再評價[J].中國人口科學,2000(1):17-26.
[12] 劉卓,王學義.生育變遷:1949—2019年中國生育影響因素研究[J].西北人口,2021(1):107-116.
[13] 馬小紅,孫超.中國人口生育政策60年[J].北京社會科學,2011(2):46-52.
[14] 沈澈,王玲.互動式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來生育政策與生育保障的演進及展望[J].社會保障研究,2019(6):27-36.
[15] 楊菊華.“人口論”與“人手論”的千年迷爭:兼述“人腦(才)論”[J].人口與發展,2017(6):55-67.
[16]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認真提倡計劃生育的指示[EB/OL].(2007-06-12)[2024-05-26].http://www.ce.cn/
xwzx/gnsz/szyw/200706/12/t20070612_11712313.shtml.
[17] 國務院轉發衛生部軍管會、商業部、燃料化學工業部《關于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EB/OL].(2015-11-
19)[2024-06-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19/content_10304.htm.
[18] 中國人口政策演變編年史[EB/OL].(2015-02-09)[2024-06-13].https://www.gov.cn/zhengce/2015-02/09/content_2816919.htm.
[19] 關于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報告[EB/OL].(1978-09-19)[2024-06-10].http://www.reformdata.org/1978/0919/25611.shtml.
[20] 姚新武,尹華.中國常用人口數據集[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1994.
[21] 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二次城市工作會議紀要》的指示[EB/OL].(2019-06-06)[2024-06-13].http://www.
35china.com.cn/guoqing/2012-09/12/content_26747303.htm.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EB/OL].(2015-03-18)[2024-06-13].https://news.12371.cn/2015/03/18/ARTI1426667
115741768.shtml.
[23] 進一步控制人口增長速度[EB/OL].(1979-01-27)[2024-06-20].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79/
1/27/1/#511601.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EB/OL].(1980-09-10)[2024-06-24].http://lawdb.cncourt.org/show.php?fid=1543.
[25]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發展歷程[EB/OL].(2007-07-09)[2024-06-24].https://www.gov.cn/ztzl/rkr/content_6779
85.htm.
[26] 貴州省人民政府.國務院批轉《中國計劃生育工作綱要(1995—2000)》的通知[EB/OL].(1995-01-14)[2024-
06-29].https://www.guizhou.gov.cn/zwgk/zfgb/gzszfgb/199501/t19950114_70519871.html.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EB/OL].(2002-09-01)[2024-06-29].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
nt/2002/content_61867.htm.
[28]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2013-11-12)[2024-06-29].https://www.
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11/id/1142530.shtml.
[29]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見》[EB/OL].(2013-12-30)[2024-07-01].https://www.audit.gov.cn/n4/n18/c4223/content.html.
[30]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2015-10-29)[2024-07-03].https://news.
12371.cn/2015/10/29/ARTI1446118588896178.shtml.
[31]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釋義(十五)[EB/OL].(2012-08-15)[2024-07-05].http://www. mohrss.gov.cn/fgs/syshehuibaoxianfa/201208 /t20120815_28576.html.
[32] 沈笛,張金榮.新型生育文化對“全面二孩”政策的影響及啟示[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72-78.
[3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EB/OL].(2021-07-20)[2024-07-08].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7/20/content_5626190.htm.
[34]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等.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EB/OL].(2022-08-16)[2024-07-1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16/content_5705882.htm.
[35]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
-26(1).
[3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EB/OL].(2021-08-20)
[2024-07-08].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0/content_5632426.htm.
[37]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貫徹2021—2030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實施方案[EB/OL].(2022-04-09)
[2024-07-0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09/content_5684258.htm.
[38] 國務院.“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EB/OL].(2021-08-27)[2024-07-16].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21-08/27/content_5633714.htm.
[39] 遼寧省人民政府.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EB/OL].(2021-12-03)[2024-07-16].https://www.ln.gov.cn/
web/zwgkx/zfxxgk1/fdzdgknr/lzyj/gwyfg_3/A566102B8185475993B6809CE646D1E3/index.shtml.
[40]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婚假生育假(產假)陪產假育兒假護理假等假期休假實施辦法的通知[EB/OL].(2022-05-20)[2024-07-17].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205/t20220520_5886520.html.
[41] 國家醫療保障局.2023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EB/OL].(2024-04-11)[2024-07-20].https://www.nh-
sa.gov.cn/art/2024/4/11/art_7_12348.html.
[42] 沈陽市房產局.關于支持多孩家庭購買自住房的通知[EB/OL].(2022-04-30)[2024-07-20].https://fcj.she-
nyang.gov.cn/zwgkzdgz/fdzdgknr/bmwj/202208/t20220822_4027987.htm.
[43] 滿小歐,楊揚.“三孩”背景下我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設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與生育友好的雙重分析框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88-95.
[44]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修改《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EB/OL].(2021-11-25)[2024-07-14].https://zhengce.zj.gov.cn/policyweb/httpservice/showinfo.do?infoid=ae344b25c15546b3aa35f6b0075b0199.
Policy Evolution of Childbearing-friendly Welfare for Young Families: Process,
Scope and Prospect
Du Yaqiong, Wu Haome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110034)
Abstract:Building a childbearing friendly welfare system for young families aim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urden of childbearing and optimiz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for childbearing, so as to fully tap and release potential fertility.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deeply analyzes the five key stages of China's fertility welfare polic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rom the initial encouragement of birth, to the subsequent promotion of birth control, to the strict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nd then to the gradual relaxation of the birth policy, to the current actively advocating and supporting the birth of a new stage. Based on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the young family fertility welfare serv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giving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mproving the fertility support policy system, optimizing the fertility service guarantee, creating a childbearing friendly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ing policy research and supervision. Combing the existing youth family fertility welfare polici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youth family fertility friendly welfare system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young family; childbearing-friendly; childbearing welfare policy
【責任編輯:李 菁" "責任校對:趙 踐】
收稿日期: 2024-09-08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2CSH066)
作者簡介: 杜雅瓊,女,山西忻州人,沈陽師范大學講師,管理學博士,主要從事婦女兒童福利研究;吳昊萌,女,河南洛陽人,沈陽師范大學社會保障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婦女兒童福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