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這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不久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言中的一段話,展露的是一個愈加開放與自信的中國,正在為不確定的世界提供最大的確定性,同時也為自身的進一步發展積蓄力量!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2月24日下午,中俄元首通話。其間提到,中俄兩國各部門正按照共識,穩步推進各領域合作,包括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而在烏克蘭基輔,當地時間2月23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相關提問時說道,他對中國為和平做出貢獻充滿期待,希望中國在俄烏停戰、恢復和平以及未來烏克蘭重建方面對烏克蘭予以幫助。可見,俄烏沖突進入第四年之際,雙方都希望中國能為和平早日到來提供幫助。
放眼全球,變亂交織,需要中國注入更多穩定性。
“《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都應該是上海自貿區所率先試點對接的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2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之后,國聲智庫給上海自貿區提供了五個方面更進一步發展的建議,其中第一條建議就是持續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打造“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示范區”。
在國聲智庫看來,全國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起步最早的上海自貿試驗區應該繼續發揮引領示范作用,進一步增強開放平臺效能,打造國家制度型開放示范區,推動外貿外資穩定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漢民表示,2021年,我國鄭重決定申請加入CPTPP、DEPA,體現了中國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意愿和決心。至今四年時光,中國在制度型開放中走了多少步?目前的關鍵節點在哪里?這些都是需要研判!周漢民注意到,2024年海南省印發了《海南對標CPTPP開展先行先試試點措施》,制訂了《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 推進制度型開放若干措施》工作方案。無疑,這些文件顯示了海南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人員往來等方面先行先試的決心。
2024年中國進博會期間,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辦的2024國際進口貿易論壇上,世界貿易組織(WTO)原總干事易小準說,在WTO貿易自由化進程放緩的情況下,中國仍然要高度重視“多邊貿易體制對經濟全球化的制度型支撐作用”,也正因此,中國要繼續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把握未來產業鏈和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其中,對接CPTPP、DEPA就是中國目前該努力的方向。
周漢民強調,對標CPTPP、DEPA需要中國“拿出第二次入世”的勇氣。比如認真研究CPTPP和DEPA的經貿規則覆蓋領域廣、邊界內議題多、開放程度高等特點,注意到其許多議題仍在與時俱進地發展。“CPTPP強調競爭中性和非歧視待遇,首先就要落實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CPTPP提出非商業援助原則,即對不同種類企業,政府要維持中立態度,不對某一類企業進行偏向性的補貼、退稅、獎勵等援助手段。對國企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即國企要走公司化、市場化、法治化之路。”周漢民說,“CPTPP強調透明度原則,這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遵循的最基本原則之一。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的透明度原則包含數據流動問題,需要有新的理解和落實。”
2月20日,緬甸向中國遣返的妙瓦底地區首批200名中國籍涉詐犯罪嫌疑人,經泰國被中國公安機關押解回國。公安部稱,此次行動是中緬泰開展執法合作取得的標志性重大戰果,充分彰顯了三國聯合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跨國犯罪、共同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堅定決心。
2月27日,40名中國籍偷渡人員從泰國被遣返回國。而泰國總理佩通坦在2月25日的內閣會議上,要求商議出進一步打擊電詐的措施來。乙巳蛇年新春伊始,佩通坦應邀訪華。泰國方面當時就表示,希望借著此次訪問加強兩國關系,期待重塑中國游客赴泰國旅游的信心。
泰方之所以這么說,一大原因在于電詐問題對泰國旅游業產生較大影響。中國演員王星遭遇電詐事件發生后,中國人赴泰旅游熱情大減。泰國從中國游客海外旅游目的地國排名第一的位置跌落。好在泰國盡全力與中方合作,迅速扭轉了局面。按照泰國旅游與體育部的統計,2025年1月份,泰國共計迎接370.9萬外來游客,相較于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大幅增長了22.2%。引人注目的是,中國旅客以66.2萬人次榮登境外游客榜首。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浩認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國際關系的走向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積極開展周邊外交,已成為整個亞洲穩定的重心、區域安全的支撐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而中國與周邊國家外交關系的提質升級,與之在司法法律、金融、交通物流等領域的進一步合作有很大關系。從十余年前與老撾等國多番磋商才達成共識而抓捕“湄公河慘案”主犯糯康并引渡到中國審判,到如今形成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區域國家在共同打擊犯罪方面能形成更多默契。
交通方面,中老鐵路自2023年4月開通云南昆明到老撾萬象雙向對開國際列車后,逐漸達到了客貨兩旺,成為一條連通中國與東南亞的“黃金大通道”。以2025年春運為例,萬象運營管理中心運服部主任顏冰凱稱:“2月3日,瑯勃拉邦站單日發送旅客超6000人次,創歷史新高。這不僅體現了我們客運能力的提升,而展現出沿線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而貨運方面,2025年1月14日至2月13日,中老鐵路磨萬段發送貨物48.6萬噸,為中國消費者的餐桌提供了豐富的東南亞特產“年貨”,也為老撾生產生活所需保駕護航。
眼見中老鐵路成果斐然,佩通坦訪華期間亦提出希望中泰鐵路加快建設;越南國會則于2月19日批準了投資建設老街—河內—海防鐵路項目。按照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的說法,2024年以來,中越雙方多次就推進兩國鐵路互聯互通交換意見,一致同意將加快老街—河內—海防標軌鐵路可研和同登—河內、芒街—下龍—海防標軌鐵路規劃編制工作,抓緊推進中國河口至越南老街標軌鐵路連接線工作。
中美、中歐等等方面的競爭與合作,也亟需條分縷析,找準方向。今年以來,中國國產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在全世界范疇掀起波瀾,中國與全球各方如何在這一領域展開競爭與合作,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在2月11日于法國舉行的人工智能峰會上,中國與法國、印度在內的61個國家簽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秘書長魯俊群曾分析,盡管美國、英國沒有在該宣言上簽名,但本次峰會最重要的成果仍是推動了全球范圍內對人工智能(AI)治理的合作共識。“在當前競爭與合作交織的全球AI格局下,未來的發展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的平衡,以促進AI向更加安全、可持續的方向演進。” 魯俊群說。
2024年11月1日,畢馬威聯合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發布《中國出口新動能與企業信心指數報告》。其中提及,自2024年上半年開始,各發達經濟體的通脹水平已較峰值明顯回落,部分國家已陸續開啟降息進程,全球新一輪貨幣寬松周期正式開啟,而新興經濟體則將受益于全球流動性轉向寬松、金融市場條件放松帶來的資本流入以及數字化轉型帶動下的投資增長因素,經濟增速有望繼續維持韌性。
畢馬威中國相關人士告訴《新民周刊》記者:“從過去4輪周期的經驗來看,全球制造業指數(PMI)的上行周期一般持續2年左右,這意味著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PMI繼續保持上行的可能性較大。“此外,在政策引領和市場環境變化的背景下,出海正成為中國企業挖掘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突破口。”
開放的中國,不僅有中企走出去,更添“有朋自遠方來”。目前,中國已對50多個國家實施過境免簽政策,并對38個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延長至240小時。2024年,全國各口岸免簽入境外國人高達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而今年到中國過春節的外國游客較2024年增長150%,創下新高。
“中國將進一步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進對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外貿通關、稅務、外匯等監管創新,強化‘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這些政策將既促進對新興市場的直接投資,也能增加我國與其貿易往來,成為中國出口新動能。”畢馬威方面如此分析。開放的中國,跨越山海普惠共贏的未來,在眼中已有所展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