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除了《愚公移山》所引的愚公,還記載了另一個愚公,出自《說苑·政理》。
是說齊桓公打獵時,因追逐一頭鹿而進入山谷。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問這叫什么山谷,老人答:“此地稱愚公谷。”桓公又問:“為什么叫愚公谷?”老人說:“這是以我的名字來命名的。”桓公面露疑色:“我看您不像愚笨之人,為什么取這個名字?”老人說:“原來我養了一頭母牛,母牛生下一頭小牛,長大后賣掉,又買來一匹小馬。有位少年說‘牛不能生馬’,硬是把小馬給牽走了。附近的鄰居聽說這件事后,認為我很傻,就叫我愚公,并稱這個山谷為愚公谷。”桓公說:“老人家您確實夠傻的,您為什么讓他把小馬牽走呢?”說完他就回宮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這件事講給管仲聽。管仲說:“假使唐堯為國君,咎繇(即皋陶,舜的賢臣,司法官)為法官,怎么會有強取別人小馬的人呢?那位老人知道時下斷案欠公正,才把小馬給了那位少年。請讓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摘自《北京晚報》李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