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特色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戶外混齡體育游戲,有助于豐富幼兒的體育游戲內容,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的文化認同感。基于此,沿海地區幼兒園可以嘗試將海洋文化資源融入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中,結合海洋文化主題開展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海洋文化資源;戶外混齡體育游戲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自籌經費重點課題(B類)“依托家鄉海洋文化資源的幼兒園園本課程研究”(立項編號:2023B3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海洋文化資源與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研究系列論文之一;系2023年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暢游‘海邊’,快樂游戲——幼兒園戶外體育混齡游戲的開發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S202311607106)的研究成果;系欽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重點課題(A類)“北部灣海洋文化背景下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3A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唐上潔(1982—),女,廣西北部灣大學教師。
歐良霞(2002—),女,廣西北部灣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學生。
陳桂華(1976—),女,廣西欽州市第二幼兒園副園長。
在現代幼兒教育中,幼兒的全面發展受到了高度重視。幼兒園戶外混齡體育游戲,即將3—6歲的幼兒組織在一起開展戶外體育游戲,強調幼兒自由結伴、互相教授,打破同齡同班級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游戲的傳統模式,豐富幼兒的運動體驗,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沿海地區幼兒園,將自身特有的海洋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為幼兒創造一個充滿探索與發現的樂趣的學習環境,能讓幼兒在提升運動能力的同時受到家鄉文化的熏陶。
一、將海洋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中的價值
(一)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文化認同感
幼兒階段是文化認同感形成的關鍵階段。將海洋文化資源融入戶外混齡體育游戲,能促使幼兒加深對海洋文化的理解,增強對本土文化的情感認同。如教師開展漁民捕魚游戲,讓幼兒學習使用漁具,掌握網魚技能,體驗勞動樂趣,并感悟沿海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勤勞樸實的勞動精神,從而更加熱愛本土文化。
(二)有助于發展幼兒的社會性
基于海洋文化的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給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提供了共同的話題和興趣點,促使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一起游戲,從而促進幼兒的有效溝通和合作,增強幼兒之間的情感聯系。在共同游戲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學會如何遵守規則、如何分享、如何解決問題,還能感受到對集體的歸屬感,并學會尊重和欣賞差異,從而為社會性成長奠定基礎。
(三)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
海洋文化資源的融入豐富了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的內容,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積極性,吸引幼兒主動進行運動,鍛煉身體。在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中,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一起運動,共同學習運動技能,提升身體素質。
二、將海洋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中的策略
(一)創設充滿海洋文化元素的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環境
游戲環境是開展游戲的基礎和前提。游戲環境可以為游戲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物理空間、安全保障、情境背景及材料支持等。在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環境創設中,教師巧妙融入海洋文化資源,可以更好地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讓幼兒在鍛煉身體、體驗游戲趣味的同時構建對海洋世界的認知。
教師可結合本土海洋自然景觀設計游戲場地,如用沙子、積木等打造“紅樹林保護區”,或設計“海上牧場”等。場地布置要考慮到幼兒的安全問題,采取一定的安全保護措施,如放置軟墊、安裝圍欄等。教師還可以在場地上放置適合不同年齡幼兒使用的器材,確保器材安全、有趣且與海洋文化相關。例如,可以選擇印有海洋動物圖案的游泳圈、滑梯和攀爬架等,如此既符合海洋文化主題,又能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二)以海洋文化主題實施戶外混齡體育游戲
以明確的主題實施戶外混齡體育游戲,可以有針對性地發展幼兒的能力,并對幼兒思維拓展、行為塑造起重要的作用[2]。教師結合海洋文化主題實施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不僅能為幼兒提供熟悉的游戲場景,讓幼兒對游戲產生親切感,從而減少幼兒與不同年齡的玩伴游戲的焦慮感,還能為幼兒指明游戲的方向,防止游戲出現混亂。此外,海洋文化主題的多樣性為幼兒教師設計戶外混齡體育游戲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教師設計出具有自然味與生活味的游戲,引導幼兒園不同年齡的幼兒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游戲,能充分提升幼兒的平衡能力、身體協調性和思維靈敏性。
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可融合于體育游戲的海洋文化元素,包括海洋生態環境、海洋資源、漁民生活方式、關于海的歷史傳說等,再從中提煉游戲主題,如“神秘的海底探險之旅”“勇敢的海洋守護者”“海島奇遇記”等,確保游戲主題具備一定的神秘感和冒險特質。舉例來說,教師以“海島奇遇記”為主題開展“海島”障礙賽跑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給幼兒布置與海島相似的環境,設置一系列障礙,讓不同年齡的幼兒通過障礙到達終點。為了提升游戲效果,教師在游戲中引入競爭元素,設計團隊獎項,增強幼兒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在“海島”障礙賽跑中,膽小的幼兒通過與大膽的幼兒進行互動,逐漸勇于接受挑戰,增強自信心;大膽的幼兒也能在此過程中體會到助人為樂的道理,增強耐心,開闊胸襟。
(三)強調海洋文化資源融入的育人目標導向
教師要在游戲與教育之間找到平衡點,確保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不僅能為幼兒帶來無盡的樂趣,還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從而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在融入海洋文化資源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差異,尊重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從實際出發設定游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比如,教師可以合作能力培養為目標融入海洋文化資源設計戶外混齡體育游戲。具體而言,教師讓幼兒扮演船長、船員、海盜等豐富的角色,開展“守護船上寶藏”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船員”需要聽從“船長”的指揮,團結起來對抗“海盜”。通過游戲,幼兒能夠意識到只有拋棄個人雜念,以集體利益為主,和同伴緊密配合,才能擊退“海盜”,順利完成任務。或者,教師在沙灘上開展模擬航海的游戲,讓大班幼兒帶領小班幼兒一起攀爬繩網、跨越障礙,在鍛煉幼兒手臂力量和身體協調性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又如,教師可以生態意識的培養為目標融入海洋文化資源,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在多樣化的海洋情境中游戲,從而深化幼兒對海洋生態、生物多樣性及環境保護的理解。具體而言,教師創設海洋探險活動情境,讓幼兒想象自己是海底世界的生物。幼兒可以通過走、跑、跳、爬等體育游戲的方式,模仿海洋動物的運動方式,如像螃蟹一樣鉆地、像海豚一樣跳躍,像海星一樣爬行等,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了解不同海洋動物的生活習性。或者,教師在攀爬架上懸掛色彩鮮艷的海洋生物標本,如海參、貝殼、珊瑚等,將攀爬架打造成海洋生物展示架,引導幼兒通過攀爬到架子上拿到相應的標本,認識這些海洋生物的特點和習性。如此一來,幼兒能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樹立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
再如,教師可以語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融入海洋文化資源,通過創編朗朗上口的童謠,將海洋文化資源與走、跑、跳、投、鉆、爬等體育動作相結合,讓不同年齡的幼兒邊唱童謠邊游戲。例如,教師讓幼兒一邊唱《螃蟹歌》《小鯨魚》等童謠,一邊完成不同難度的動作,讓大班的幼兒挑戰更高難度的動作,同時鼓勵他們幫助和指導中班和小班的幼兒完成基本的動作。這樣的游戲設計不僅能夠促進不同年齡段幼兒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還能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總之,在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中融入海洋文化資源并強化育人目標導向,能夠使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增強體能,同時培養幼兒團結合作能力、生態意識、語言能力等多種素養。
(四)加強與家庭、社區合作,打造具有海洋文化特點的戶外混齡體育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打造具有海洋文化特點的戶外混齡體育游戲,能給幼兒帶來更豐富的游戲體驗,促進幼兒成長與發展。
比如,幼兒園可以舉辦主題為“海洋文化節”的戶外混齡體育游戲活動,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在“海洋文化節”中,家長和幼兒可以共同參與“海洋生物接力賽”,通過模仿海洋生物的動作,學習海洋生物知識,同時增進親子關系。家長和幼兒還可以共同參與“海灘接力賽”,在海灘上共同奔跑,在鍛煉身體協調性、增強體能的同時促進互動與交流。這些親子活動都能夠加深幼兒對海洋文化的理解。幼兒園還需要建立有效的家園溝通平臺,鼓勵家長提供反饋和建議,形成良好的家園合作氛圍。同時幼兒園需給家長提供相關的海洋文化教育資源,鼓勵家長在家中繼續引導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和探索海洋文化。這樣幼兒在幼兒園中可以更好地與不同年齡的玩伴進行體育游戲,探索海洋文化的魅力。
幼兒園也可以與社區內的文化中心、圖書館、海洋博物館、科普教育中心等機構合作,開展豐富的海洋文化教育活動,如徒步海灘清潔活動。通過參與活動,幼兒不僅能夠增強耐力和體力,還能學習保護海洋環境的方法,樹立環保意識和增強社會責任感。
結語
對于沿海地區的幼兒園而言,海洋文化資源是一種蘊含地域特色和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教育資源,為其開展戶外混齡體育游戲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靈感。幼兒教師將海洋文化資源融入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中,不僅能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還能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感。教師應積極探索將海洋文化資源融入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的策略,給幼兒提供良好的游戲環境,開展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強化游戲活動的育人效果,注意開發家庭與社區的教育資源,等等。如此一來,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琴英,黃鑫.混齡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的價值與實施策略[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2019]:5975-5976.
[2]潘麗華.鄉土資源的課程價值及其實踐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24(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