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數字技術的普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使課堂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更為互動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將數字技術融入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成為教師亟須探索的課題。通過數字技術,教師可以設置更多樣化的學習任務,提供即時的反饋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培養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豐富了課堂的表現形式,還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基于此背景,本文以《狼牙山五壯士》為例,探索如何通過數字技術支持下的學習任務實施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果。
一、教材分析
《狼牙山五壯士》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經典課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不畏犧牲,將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最后英勇跳崖的壯烈事跡。文章結構清晰,情節跌宕起伏,通過對五位壯士形象的刻畫,展現了他們崇高的愛國情懷與不屈的民族精神。課文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尤其是通過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細膩手法,使得英雄形象生動而鮮明。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感受五位壯士為國捐軀的偉大精神,并通過文本分析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抓住文中關鍵細節,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及文章的核心思想,最終達到情感教育與價值觀引領的教學目標。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初步理解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并對抗日題材的故事有一定認知。學生普遍對英雄人物及愛國主義題材感興趣,因此《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由于該年齡段的學生在深度分析文本、理解復雜情感和歷史背景時可能會遇到困難,教師在教學中需提供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深入挖掘課文的思想內涵。此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尚在培養中,借助數字技術手段,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對文本的深入思考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英雄精神
學生通過對《狼牙山五壯士》課文的閱讀,了解抗日戰爭背景下五位戰士的英勇事跡,體會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不惜犧牲自我的愛國精神。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掌握文本中的主要事件順序,并通過關鍵詞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五壯士崇高的革命理想與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
(二)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思維水平
學生通過對文本的深入研讀,學會如何抓住文章的關鍵細節,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并能夠通過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感知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課文中的情節,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層次含義,提升對歷史和情感的多維度思考能力。
(三)增強合作探究能力,促進自主學習
在課堂活動中,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學生能夠在協作中進行深度探究,分享彼此的見解,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此外,通過數字技術的支持,學生能夠獲得即時反饋,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有效提升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學實施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抗日戰爭的課文,題目是《狼牙山五壯士》。大家聽過這個故事嗎?
生:聽過!是五個抗日英雄跳崖的故事。
師:對,正是這樣。那你們知道他們為什么要跳崖嗎?
生:為了不被敵人抓住,為了保護群眾。
師:很好!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這五位壯士的故事。我先給大家看一段短視頻,這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畫面,大家仔細看,看看里面的情景是怎樣的。(播放視頻)
生(觀看視頻后):我看到了戰士在戰斗,還有敵人進攻的畫面。
師: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視頻中戰士們的表情?
生:他們很嚴肅,看起來很緊張,但又很勇敢。
師:沒錯!在那個時期,每個戰士都為了保衛國家不怕犧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狼牙山五壯士》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英雄故事?,F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座高山的頂峰,下面是敵人的追兵,身邊有幾位戰友。你們會怎么做?
生:我要戰斗到底,不讓敵人抓??!
生:我也會和戰友一起拼到底!
師:這就是你們今天要感受的精神——不怕犧牲、英勇抗敵。我們通過課文來了解這五位壯士的英勇行為。現在,大家帶著這些問題開始閱讀課文,看看五位壯士是如何與敵人戰斗,最后又為什么選擇跳崖的。
(二)文本分析,精準講解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深入分析《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課文一開始提到了“七連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游擊戰爭”,這里的“游擊戰爭”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非正規作戰。
師:非常好!游擊戰爭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等特征。那么,課文中還提到“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大家想一想,為什么五位戰士會接下這個任務?
生:因為他們很勇敢,他們要保護群眾和其他戰士的安全。
師:對,他們勇敢無畏,保護群眾和戰友的安全是他們的重要任務。接著,課文中是如何描寫五位戰士與敵人的戰斗過程的?
生:課文寫到他們利用地形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下去。
師:沒錯,這里我們看到的關鍵詞是“利用險要的地形”,那他們是如何和敵人作戰的呢?
生:馬寶玉班長沉著指揮,葛振林大吼一聲開槍,宋學義用力扔手榴彈,胡德林和胡福才兩個小戰士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
師:大家抓住了非常重要的細節!這些描寫讓我們感受到戰士們的果敢和堅毅。接著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稱呼從“戰士”變成了“壯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生:因為他們在最后表現得非常英勇,尤其是選擇跳崖的時候,特別有英雄氣概。
師:很好,課文的稱呼變化反映了五位壯士從普通戰士到英雄壯士的轉變,這也是文章的重要轉折。大家要注意這種稱呼變化所傳達的深層次意義。
(三)互動探討,強化理解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對《狼牙山五壯士》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些問題,看看大家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如何。首先,你們覺得五壯士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
生:他們最后選擇跳崖,不讓敵人抓住自己,很勇敢。
生:他們為了保護群眾和主力部隊,毫不猶豫地執行了任務。
師:很好!你們都抓住了五壯士精神的核心——不怕犧牲、勇于擔當。那你們認為,為什么他們最后要選擇跳崖而不是繼續戰斗呢?
生:因為彈藥用光了,他們不想被俘虜。
生:他們為了保護秘密,不讓敵人知道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的方向,所以選擇犧牲自己。
師:你們的分析很到位!五壯士的選擇不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更是為了保全更多人的生命和安全。通過這個情節,課文想要傳達什么樣的精神?
生:他們不畏強敵、寧死不屈的精神。
師:沒錯,這種精神就是五壯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氣概。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片段——班長馬寶玉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舉起大石頭砸敵人的場景。大家覺得,這樣的細節描寫有何意義?
生:我覺得這些動作描寫表現了他們的堅定和決心。
生:特別是班長負傷后,依然帶領大家繼續戰斗,特別感人。
師:很棒!通過這些動作描寫,作者展現了五壯士在面對絕境時依然保持頑強斗志的英雄氣概。這個細節讓人物更加生動,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他們的內心世界。
(四)角色扮演,情感共鳴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深入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F在,老師想請大家通過角色扮演感受五壯士的內心世界。我們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扮演一個戰士的角色。請大家用心揣摩他們當時的想法和感受。首先,誰愿意扮演班長馬寶玉?
生:我來!馬寶玉是班長,他一定很冷靜,也很勇敢。
師:很好!那在課文最后,馬寶玉決定帶著戰士們跳崖的時候,你覺得他心里在想什么?
生:他肯定在想怎么保全群眾和部隊,絕不能讓敵人發現他們的轉移路線,所以他選擇犧牲自己。
師:非常好,你理解得很到位!接下來,誰來扮演葛振林?
生:我來!葛振林在戰斗中很勇猛,打一槍大吼一聲。
師:對,葛振林的表現非常果斷。他在戰斗中大喊大叫,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
生:我覺得他想鼓舞大家的士氣,也想讓敵人害怕。
師:沒錯!葛振林用自己的吼聲表達了對敵人的憤怒,也展現了自己堅定的斗志。那宋學義呢?誰愿意扮演?
生:我來!宋學義在扔手榴彈的時候,總要用力找胳膊掄一個圈,說明他在投入地戰斗。
師:是的,宋學義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表現了他在戰斗中的投入和決心。最后,誰來扮演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
生A、生B:我們愿意!他們雖然是小戰士,但一直很專注地瞄準敵人。
師:沒錯,他們雖然年輕,但在戰斗中毫不遜色?,F在,請大家一起表演五位壯士最后奮勇殺敵、縱身跳崖的場景,感受他們的勇氣和決心。
(五)數字反饋,創新評價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已經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并通過各種活動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F在,老師想讓大家通過數字平臺完成一個小測試,看看大家掌握了多少內容。測試題目已經上傳到我們的在線學習平臺,大家可以開始做了。
生:老師,題目做完了!我看到系統給了我一些反饋。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系統反饋的內容。比如第一題:“為什么五壯士被稱為‘壯士’?”大家有沒有答對?
生:我答對了!系統說因為他們在最后表現得英勇,尤其是在面對生死抉擇時展現了英雄氣概。
師:很好!這就是我們課堂上討論過的五壯士從“戰士”到“壯士”的轉變。再來看第二題:“馬寶玉在戰斗中的表現如何?”你們的答案是什么?
生:我回答了馬寶玉非常冷靜,他總是沉著指揮戰斗。
師:沒錯,系統反饋也是這樣。這道題我們班大部分同學答對了。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整體的學習反饋表,看看每個人的表現。
師:通過這個反饋表,大家可以看到自己在這篇課文學習中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勢和提升空間,希望大家根據系統給出的建議繼續努力!
(六)鞏固提升,深化思維
在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之后,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可設計以下幾個作業任務,幫助學生深化對課文思想內涵的理解,并拓寬他們的視野。
1.鞏固型作業:閱讀反思
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撰寫一篇反思性小作文,題目為“我眼中的狼牙山五壯士”。要求從五壯士的英勇事跡出發,表達對他們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并結合自己的學習或生活經歷,談談在當今時代如何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
此作業旨在幫助學生深化對英雄精神的理解,并引導他們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2.拓展延伸型作業:抗日英雄故事搜集
請同學們通過圖書館或網絡,搜集兩到三個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并撰寫簡短的英雄事跡介紹。要求每個故事包含英雄的姓名、背景、主要事跡和精神內涵。
此作業有助于學生拓寬歷史視野,了解更多抗戰英雄,并激發他們對中國近代史的學習興趣。
3.創意型作業:英雄故事劇本創作
同學們可以根據《狼牙山五壯士》的內容改編成簡短的情景劇劇本,分組完成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劇本需要忠于歷史,但同學們可以在對話和細節上進行創意發揮,展現五壯士的英勇形象。
此作業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合作能力,同時通過表演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教學反思
在《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整體教學過程呈現出許多亮點。通過數字技術支持,課堂導入部分的視頻展示為學生營造了生動的歷史學習氛圍,幫助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分層講解文本時,使用了師生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分析從“戰士”到“壯士”的變化,使學生能夠在討論中深入理解文本內涵,思維活動變得更加主動;角色扮演環節成功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展現了對英雄精神的理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顯著;數字反饋環節讓學生通過在線平臺實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個性化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然而,本次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第一,角色扮演環節雖然活躍了課堂氣氛,但部分學生在情感表達和動作表演上顯得拘謹,未能完全融入角色。第二,數字反饋的時間分配不夠合理,部分學生在完成測試后,等待時間較長,課堂節奏稍顯拖沓。第三,個別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參與度較低,未能充分發揮其思維潛力,這影響了課堂整體的互動效果。
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我將在后續教學中進行改進。首先,在角色扮演前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和練習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角色,以增強情感表達的真實性。其次,優化數字反饋環節的時間安排,確保所有學生在測試后能立即獲得反饋,并通過個性化指導提升學習效果。最后,針對小組討論中的不均衡參與現象,我會設計更多的角色分工和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討論中發揮其作用,確保全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總之,這節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但仍有許多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我將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八里鋪鎮八里鋪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