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信息的來源”是蘇科版三年級上冊信息科技第三單元的起始課,在整個單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材將本課內容大致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感知信息獲取方式。在這一部分中,學生將初步接觸到各種不同的信息獲取途徑,如書本、報紙、電視、網絡等。這一部分旨在讓學生對信息的來源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了解到信息可以從多個方面獲得。第二部分是嘗試通過不同方式的實踐獲取相關信息并記錄。學生將親身體驗不同的信息獲取方式,在實踐中感受各種方式的特點和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記錄所獲取的信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信息整理能力。第三部分是對之前兩部分內容的討論交流、分享展示和思考評價。在這一部分,學生將把自己在實踐中獲取的信息進行交流和分享,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討論,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不同信息獲取方式的特點,學會對信息來源進行必要的區分。同時,在思考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的價值和意義,學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信息類別。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了解常見的信息獲取方式,并知道每種獲取方式的特點,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信息素養基礎。
【教學目標】
1.體驗信息來源的途徑多樣性,了解每種方式的特點。通過了解每種方式的特點,能夠更加靈活地選擇合適的信息來源,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
2.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研究,能根據學習需求發現信息來源的特點,分析不同來源的特征,理解不同信息獲取途徑的應用場合。
3.形成在真實性問題中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強篩選信息的意識,提升信息素養。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多樣化的信息來源,知道獲取信息的方式。
教學難點:根據信息的來源合理選擇獲取信息。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導入視頻(該視頻是本校三位同學以校園為設計場景制作低碳校園智慧模型的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1.學生觀看后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教師:老師從網絡查詢得知,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近一半都在中國,我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腳步正在穩步前進。(教師提示學生上網查詢光伏電板的優勢)
2.教師小結,引出課題: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能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那么,這些信息來源于哪里呢?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獲取信息?這節課,我們一起探討“信息的來源”。
(設計意圖:導入視頻后引導學生分享發現,巧妙地引出通過上網查詢了解光伏電板的優勢,進而引出課題。這種方式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信息來源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接著依次展開合作探究、評價總結與拓展延伸等環節,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創設真實情境,圍繞實際生活進行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二)合作探究,獲取信息
活動一:了解獲取信息的方式
1.教師:課前我們參觀樓頂的光伏電板,同學們對太陽能光伏電板提了許多問題。
2.出示問題(多媒體展示):
(1)光伏電板一天能發多少電?
(2)光伏電板會發熱嗎?
(3)光伏電板中間的白線有什么作用?
(4)一塊光伏電板的價格是多少?
(5)樓頂一共有多少塊光伏電板?
3.學生討論分析:通過什么方式獲取這些信息?
場景1:
生(脫口而出):上網查詢!
師: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查詢的形式,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不錯,你發現了一種獲取信息的方式。
場景2:
生:閱讀和光伏電板相關的書籍。
師:是的,老師提醒大家,一定要看正版書籍,尊重知識版權。你也發現了一種獲取信息的方式。
場景3:
學生和同學之間交流。
師:你一定很愛與同學討論,不僅可以和同學交流,還可以咨詢老師、家長,還可以問一問相關領域的專家。所以,交流溝通也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
場景4:
學生實際觀察。
師:你覺得哪個問題我們可以用實際觀察的方式獲取信息?
生:一共有多少塊光伏電板,我們可以再上樓頂數一數。
師:好的,這個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后探究!
4.教師總結獲取信息的方式:交流溝通、網絡查詢、查閱書籍、實際觀察。
5.活動一:分組探究問題,借助工具獲取信息,嘗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學生匯報結果,教師就勢講解。
(1)展示能量后臺,觀看討論:經過600多天的實驗記錄,我們可以得知總發電量以及每天發電量,以及每一天的發電量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在安全運行下,學校的光伏電板總計減碳量15萬千克,相當于種了136棵樹。通過600多天的真實記錄,我們可以獲取到最有效的信息,這就是探究實驗,也是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
(2)師:一塊光伏電板的價格是多少?網絡上不一定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老師咨詢了建設學校的工程師叔叔,他告訴我們,學校的光伏電板是由單塊445瓦的光伏組件組成的,價格在500元左右,理論上光伏電板的壽命是25年。樓頂的光伏電板不僅讓我們用上了自己發的電,還具有環保效益,是一種清潔能源,保護了生態環境。
7.教師總結:通過剛才老師和同學們的交流討論,我們獲取到了不同的信息,這些獲取信息的方式解答了我們對光伏電板的疑惑,它們都是我們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
(設計意圖:以學生對光伏電板的問題為切入點,展示問題并引導學生討論獲取信息的方式,如網絡查詢、請教老師、查閱書籍、實際觀察等。這種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探究問題并借助工具獲取信息,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就學生的匯報結果進行講解,如展示能量后臺、詢問專業人士等,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加深了學生對信息獲取方式的認識。
活動二:分析不同信息獲取方式的優勢
1.提問:結合剛才同學們探究的問題,每種信息獲取的方式各有特點。
2.嘗試從不同的角度討論不同信息獲取方式的特點。
3.學生匯報,教師總結。
觀點①:網絡上的信息不一定完全正確,我們要學會甄別信息。
觀點②:交流溝通可以學習到他人的經驗,網絡查詢不受時間的限制,獲取信息的方式很快捷。
觀點③:查閱資料一定要看正版書籍,才能獲取專業信息。
4.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種,它們各有特點。
教師總結:同學們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辯證地看待不同的信息獲取方式,看來每種信息獲取方式都有它獨特的特點,我們要靈活選擇適合的方式獲取信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探究問題討論不同信息獲取方式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匯報后教師總結,使學生對不同信息獲取方式的優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為后續選擇合適的信息獲取方式打下基礎。)
活動三:感受不同場合信息獲取方式的選擇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種情況,我們應當采用什么方式去獲取信息呢?
2.出示情境,學生討論。
師:在制作“低碳”主題四格漫畫時,同學們是如何獲取相關信息完成作品的?
生1:畫“低碳”主題的漫畫,需要查閱跟低碳主題相關的內容,我們可以在書上找到比較專業的內容。
生2:我們還可以通過網絡查詢低碳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知道應該怎么做。
生3:我們可以實際觀察,才能夠更加準確地將它制作出來。
師:寒假快要到來,“紅領巾”小隊將繼續開展尋訪活動。這一次,我們將走進社區“低碳科技館”參觀。請你們一起思考:如何才能做好前期活動準備?
生1:因為我們要參觀的是低碳科技館,可以事先在網絡上進行了解,提前規劃好路線。
生2:我們還要網絡查閱一下天氣情況,做好活動前的準備。
生3:為了保證行程順利,我們還可以在低碳科技館里面找到它的地圖,地圖是經過審核的,其實相當于我們查閱書籍。
師:“冬至”節氣是“數九寒天”的開端。如果請你和同學們分享“冬至”節氣習俗,你將如何獲取信息?
生1:查閱與冬至相關的資料,我校有關于冬至的書籍,所以我們可以查閱書籍獲取相關信息。
生2:我可以問問家長或老師,也可以去問一問我們的班主任,問一問我們在場的老師。
教師補充:回家后可以去問一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一天是怎么過的,看一看冬至究竟有哪些習俗。
3.教師總結:不同的信息獲取方式幫助我們解決了不同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合適的獲取方式。
4.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你還有哪些選擇不同信息獲取方式的經歷?
生1:如果我要查一個科學知識,就通過網絡或書籍查找相關知識,我還可以通過探究實驗去驗證。
生2:如觀察我們種的小樹苗是不是長得好,通過一個長時間的探究實驗,我們也可以獲取相關的信息。
5.學生討論匯報。
6.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提出具體情境問題,如繪制 “低碳”主題的四格漫畫、策劃社區“低碳科技館”參觀活動、分享“冬至”節氣習俗等,引導學生思考不同場合下信息獲取方式的選擇。這種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的問題設計,讓學生感同身受,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學生討論并匯報自己選擇不同信息獲取方式的經歷,進一步加深了對信息獲取方式選擇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強調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獲取方式的重要性,使教學內容得到了升華。
(三)評價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小結,說一說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2.教師總結延伸。
師:信息來源方式有很多種,它們各有優勢,我們應該根據需要合理選擇。
杭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中公布,“云上亞運村”超過16萬人次參與光盤行動、無塑購物、綠色騎行、空瓶回收等“減碳”行為,累計減碳超過15噸。我們要踐行低碳生活,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家園。課后,同學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的信息來源方式進一步認識低碳生活,看一看我們生活中的碳足跡,想一想我們應如何踐行低碳生活。
(設計意圖:學生小結和教師總結相結合,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梳理和回顧,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拓展延伸到杭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中關于“云上亞運村”的低碳行動,并引導學生課后根據不同的信息來源方式進一步認識低碳生活,思考踐行低碳生活的方法。這一拓展延伸既與本節課的主題相關,又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反思】
本課以光伏電板和低碳生活為主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通過了解光伏電板的優勢和低碳生活的意義,學生樹立了環保意識,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踐行低碳理念,如節約能源、減少浪費、選擇環保的信息獲取方式等。這種環保意識的培養將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以下是關于本節課的幾點思考。
(一)把握課標,精研教材
在備課的初始階段,教師始終堅定不移地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致力于幫助學生掌握數字時代的知識積累方式。這一理念的踐行,對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本節課題“信息的來源”作為蘇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起始課,承載著引導學生開啟信息探索之旅的重要使命。其教學旨在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僅了解常見的信息獲取方式,如書籍查閱、網絡搜索、實地觀察等,還能深入知曉每種獲取方式的獨特性。例如,書籍查閱能提供系統、準確的知識,但可能更新速度較慢;網絡搜索則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的優勢,但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甄別能力。同時,學生能夠對信息來源進行必要的區分,明白不同來源的信息可能在準確性、權威性、時效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并據此進行信息類別的選擇,以便在面對各種問題時能夠準確、快速地獲取所需信息。
(二)設計問題,真實探究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通過真實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信息和資源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判斷信息有效性的能力。這一要求為教學指明了方向,強調了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作為江北新區“雙碳示范校”,教師巧妙地以光伏電板為切入點,在課前帶領學生實地參觀樓頂光伏電板。這一舉措不僅讓學生對光伏電板有了直觀的認識,更在他們心中埋下了問題的種子。學生在參觀過程中觀察到光伏電板的外觀、工作狀態等,心中自然會產生各種疑問,如光伏電板是如何工作的,它能產生多少電量,對環境有哪些影響,等等。這些真實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后續的教學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通過創設這樣真實的問題情境,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信息和資源的價值,學會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并對信息的有效性進行判斷,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三)體驗情境,學以致用
在教學中,創設體驗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引入學生身邊的多元化資源,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例如,在以“信息的來源”為主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光伏電板這一資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不同渠道獲取關于光伏電板的信息。不同的問題所對應的信息獲取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情境體驗過程中,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不同信息獲取方式的特點。比如,對于光伏電板的工作原理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查閱專業書籍、上網搜索相關資料等方式獲取信息;對于光伏電板在學校的實際應用情況,可以采訪學校的管理人員或觀察光伏電板的運行記錄等。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各種信息獲取方式的優勢和局限性,從而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根據具體問題靈活選擇合適的信息獲取方式,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使他們在信息時代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各種挑戰。
綜上所述,本課教學方法多樣,教學效果良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了引導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共同探索了信息的來源及獲取方式,為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和綜合素質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實驗小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