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粵港澳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對推動“人文灣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SWOT分析法,對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與挑戰進行分析,建議從建立跨區域閱讀推廣組織機構,加強特色資源整合與共建共享,利用新技術加強人文經典閱讀推廣,面向不同群體提供精細化閱讀服務,健全大灣區閱讀推廣合作機制,建立大灣區閱讀推廣考評機制,重視閱讀推廣專業人才的選拔與培育,加強多方交流與合作,打造閱讀推廣共同體等方面促進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閱讀推廣;SWOT;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9.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41(2025)01-0011-05
1 引 言
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覆蓋廣東省珠三角的九個城市與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已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競爭,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載體。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9年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對大灣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各個領域進行了全面的布局、定位和規劃,其中所提及的人文灣區建設亦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1]。閱讀推廣作為文化傳承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可在人文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粵港澳三地閱讀推廣正蓬勃興起,各自舉辦了頗具特色的閱讀推廣系列活動,并在聯合開展閱讀推廣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相較于全面推進大灣區戰略合作的目標而言,大灣區閱讀推廣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顯然不夠,大多數活動還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缺乏統一管理與深入合作的聯動機制,這大大影響了大灣區閱讀推廣的發展前景。圖書館作為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承擔著賦能人文灣區建設的重任。因此,大灣區的圖書館應如何行動,充分發揮其在閱讀推廣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深化合作、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推進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加速人文灣區建設進程,需要圖書館人認真思考與探索。本文旨在通過SWOT分析法,探討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和挑戰,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以期為推動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2 粵港澳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SWOT分析
2.1 內部優勢
2.1.1 區位優勢明顯。從歷史發展上看,粵港澳文化本根均為嶺南文化,三地在民族淵源和文化傳統上都有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2]。這種固有的文脈相親為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從地理空間上看,大灣區三地彼此毗鄰、山水相連。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大灣區內主要城市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小時生活圈”。這種緊密的區域聯系為大灣區聯合開展閱讀推廣提供了便利條件,使得粵港澳三地讀者和文化資源能夠在大灣區各城市之間高效流動和共享。
2.1.2 文化資源豐富。大灣區地處南粵文化、港澳文化的交匯點,文化資源豐富多樣,人均擁有資源水平較高[3]。大灣區除了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豐富多元的文化,還具有眾多館藏資源豐富的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此外,大灣區大部分高校圖書館也都根據本校學科優勢與特點建設了各自的特色館藏,主要涵蓋古籍文獻、校史文獻、本機構學人文庫、華僑文獻、地方特藏、學位論文、名人資料、宗教史料等[4]。這為大灣區聯合開展閱讀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和資源支持。
2.1.3 信息技術發達。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類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方式發生變化,也推動圖書館的智慧化發展,這為創新全民閱讀推廣注入了新的活力。數字網絡、大數據分析技術與設備在圖書館的大規模應用,不僅可為大灣區聯合開展閱讀推廣提供便捷、高效的技術支撐和工具支持,還可為大灣區創新閱讀推廣服務方式與內容,提升跨區域閱讀推廣服務效能指引方向。這使大灣區協同開展高品質的閱讀推廣活動成為可能。
2.2 內部劣勢
2.2.1 閱讀推廣融合機制不健全。當前,大灣區因尚未建立統一、規范的閱讀推廣融合機制,其閱讀推廣合作與運行主要依托各圖書館之間的默契,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5]和不平衡問題。其中,香港、澳門受中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很早就重視推廣閱讀,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發展較為成熟。相比港澳兩地,廣東起步稍晚,目前能與香港、澳門圖書館建立實質性交流與合作關系的圖書館,只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深圳圖書館等競爭力較強的圖書館。而牽頭開展閱讀推廣合作項目的也主要是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區域交流與合作方面明顯參與不足。這些勢必對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2.2 缺少專業化閱讀推廣人才。隨著大灣區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專業化閱讀推廣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但目前區域內的人才儲備和供給難以滿足需求。調查發現,大灣區49家圖書館中,僅有14家圖書館設有閱讀推廣部門[6],其余35家圖書館大部分均由非專職部門或人員負責本館的閱讀推廣,十分缺乏專業的閱讀推廣人員。因多數閱讀推廣人員沒有接受過營銷與策劃方面的培訓,難以策劃出富有創意和吸引力的閱讀推廣項目。而且,由于閱讀推廣領域的激勵機制尚未完善,也難以充分調動負責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大灣區閱讀推廣的高質量發展。
2.3 外部機會
2.3.1 國家政策與戰略發展支持。國家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和大灣區建設,已制定的相關政策與規劃為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在全民閱讀促進層面,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已連續11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而中宣部于2020年10月印發的《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更加系統、權威地為全民閱讀工作提供了指引[7]。在推進大灣區建設層面,國家出臺的《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文化紐帶與黏合作用,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文灣區”。這些為粵港澳三地以閱讀推廣為抓手,增強大灣區文化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3.2 擁有良好的聯盟合作基礎。粵港澳圖書館界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展了交流與合作,進入21世紀后,三地圖書館之間的合作進程加速。近年來,在“共建人文灣區”使命驅動下,大灣區的圖書館相繼發起成立“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粵港澳大灣區圖書館科技文獻協作聯盟”“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聯盟”等[8],為三地圖書館進一步深化合作交流,拓展合作路徑提供了組織保障。當前,大灣區的圖書館積極探討三地互利合作途徑,在聯盟建設和活動開展等方面已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這為大灣區閱讀推廣向深向實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4 外部挑戰
2.4.1 面臨外來文化和新媒介的沖擊。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大灣區當地文化受到外來文化沖擊。外來文化的引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閱讀內容,但其帶來的不同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可能與大灣區當地傳統文化產生沖突,從而對當地民眾的價值觀念和閱讀偏好產生影響。此外,新媒介及其平臺帶來的信息過載和碎片化閱讀,容易使人們的注意力分散,深度閱讀與思考的時間和興趣減少,人們也難以從海量的閱讀資源中分辨和獲取高質量的閱讀內容。可以說,這些影響對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需要不斷創新,以應對不斷變化的閱讀環境。
2.4.2 存在文化差異與語言障礙。香港、澳門與廣東在文化、語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首先,由于歷史原因,香港、澳門在文化上受到一定的西方文化影響,而廣東省內的城市則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其次,因英語在香港、澳門的社會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使得這兩個地區的許多書籍和閱讀材料都以英文編寫,而廣東則以中文為主。這些差異與障礙影響了人們對不同文化和不同語言書籍的接受度與興趣,使大灣區的圖書館閱讀資源跨區域共享和推廣難度加大。
3 粵港澳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對策與建議
通過客觀分析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可以形成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的SWOT分析矩陣(見表1)。
3.1 增長型策略
3.1.1 建立跨區域閱讀推廣組織機構。目前,大灣區雖已成立不同類型的圖書館聯盟,但缺少專門針對“閱讀推廣”的組織機構。建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統籌指引下,大灣區可以借鑒中國圖書館學會成立閱讀推廣委員會的成功經驗,聯合粵港澳三地圖書館學會或協會,基于現有的圖書館聯盟,建立大灣區閱讀推廣委員會。它是大灣區各圖書館聯合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保障,也是實現大灣區閱讀推廣融合發展的基本前提。該機構負責統籌規劃大灣區閱讀推廣工作,主要包括聯系并爭取政府部門的政策與經費支持,制訂合作發展規劃與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相關制度,協調各類資源的分配調度,指導并推動各地聯合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等。三地各級各類圖書館也應設立專門的閱讀推廣部門和崗位,并由專人負責與大灣區閱讀推廣委員會接洽、聯系,通過統一管理和共同謀劃,確保各項政策制度和活動方案順利傳達與有效實施,切實推進大灣區閱讀推廣工作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3.1.2 加強特色資源整合與共建共享。大灣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大量的地方特色館藏資源為大灣區的圖書館閱讀推廣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撐。粵港澳三地在文化資源上互補性較強。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擁有豐富的圖書館資源和多元的文化背景;澳門以其獨特的葡語文化和世界遺產為特色;廣東省則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廣泛的閱讀基礎。通過整合這些資源,能夠為人們提供多樣化的閱讀選擇,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推動閱讀推廣普及化和品質化發展。大灣區各圖書館應樹立共建共享理念,在戰略規劃中明確闡釋特色資源建設事項,就如何聯合建設、購買、宣傳、管理和維護特色資源作出規定。可以成立專門的團隊,系統地挖掘、梳理和整合成員館的特色資源[9],利用新技術構建大灣區特色資源共享平臺,為大灣區用戶提供一站式檢索和聯合參考咨詢服務。
3.2 扭轉型策略
3.2.1 健全大灣區閱讀推廣合作機制。建立健全的合作機制是大灣區閱讀推廣均衡、高效發展的保障。大灣區閱讀推廣委員會可基于前期合作的成功經驗,制訂更為完善、具體的協調管理機制,以提高大灣區閱讀推廣整體水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聯絡與溝通機制。完善定期召開會議和即時聯絡工作制度,對合作開展活動的計劃與實施方案、進展情況、出現的問題與改進舉措進行及時討論。2)申報與審核機制。嚴格執行活動申報審批制度,規范審核程序,明確各級審核職責,確定審核內容和標準,切實提高服務體系層面的審核實效和活動質量。3)反饋與匯報機制。各圖書館應及時向協調工作小組匯報閱讀推廣活動計劃與實施情況,及時反饋面臨的難題,活動結束后及時做好總結匯報,以便工作小組掌握閱讀推廣工作情況,把握全局。4)扶持與聯動機制。建立跨區域的“以強帶弱”扶持機制,制訂城鄉結合部閱讀推廣規劃,由中心城市圖書館引領和扶持發展水平較低的圖書館,促進閱讀資源的均衡化,實現閱讀推廣事業聯動發展。
3.2.2 建立大灣區閱讀推廣考評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閱讀推廣考評機制,既可以引起大灣區圖書館對閱讀推廣的高度重視,又可以激發閱讀推廣人員的行為動力與創造性,從而推動大灣區閱讀推廣合作良性發展。首先,科學設置閱讀推廣評價指標與評分標準。可從主體和客體兩個層面設置評價指標,前者主要包括活動經費預算與使用是否合理、活動組織與實施文案是否齊全、活動成效如何等;后者主要包括讀者參與活動的廣度、深度以及讀者對現場環境、閱讀資源、服務質量的滿意度等。結合有關政策、行業標準、工作目標等設置評價指標對應的分值。其次,建立多視角評價考核制度。成立考核小組,嘗試通過專家、公眾等不同視角對各圖書館參與情況進行考核打分,從而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目的。再次,強化考評結果反饋與應用,推動考評工作高質量發展。將每次的考評結果及時向各圖書館反饋,以便其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進行針對性整改。建立相應的獎罰競爭制度,對考評結果較好的集體或個人給予相應獎勵,而考評結果較差的則在聯盟范圍內進行通報,并督促其改進與提升。
3.3 多元化策略
3.3.1 利用新技術加強人文經典閱讀推廣。共建“人文灣區”背景下,大灣區閱讀推廣委員會應發揮三地文脈相親、同聲同氣的優勢,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和新媒體,營造良好閱讀氛圍,提高民眾閱讀興趣,開展人文經典閱讀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灣區民眾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大灣區民眾對嶺南文化習俗、民間藝術、文脈延綿具有高度的認同感[10]。大灣區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為引領,把握嶺南文化與人文經典閱讀推廣融合的脈絡,結合粵劇曲藝、嶺南文學等嶺南文化資源,打造一批以展示嶺南文化魅力為主題的閱讀推廣活動品牌,以增強本土文化的吸引力。同時,可充分利用“互聯網+”融合新技術、新媒介,打造線上經典閱讀社區和閱讀推廣新平臺,以其良好的超時空性、交互性、即時性等特點,提升人文經典閱讀送達效果與覆蓋率,吸引年輕一代積極參與。此外,還應加強閱讀教育的普及和推廣,培養青少年的閱讀習慣,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3.3.2 面向不同群體提供精準化閱讀服務。大灣區擁有多元文化和復雜的歷史背景,灣區內讀者千人千面,傳統的粗放型閱讀推廣模式已難以適應讀者的多元化需求。這就需要結合大灣區特點,推廣不同類型、不同語種的閱讀資源,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同時,更需要創新閱讀推廣方式,通過挖掘或掌握不同目標群體的讀者畫像,
為他們提供更加精準的閱讀活動和閱讀資源。當前,大數據分析與智能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促進了閱讀資源、平臺、讀者的智能集成,正催生一種高級形態的智慧化閱讀推廣模式。這種推廣模式是在對讀者的閱讀特征與閱讀需求進行全面感知與智能識別的基礎上,自動設定推廣目標和方法,傳遞匹配的閱讀資源,并通過實時的跟蹤、監控記錄讀者閱讀的過程與成果,從而提供個性化推廣支持[11]。由此,面向文化和語言存在差異的大灣區讀者,可通過掌握讀者閱讀偏好與興趣等數據特征,先對讀者“畫像”,再根據“畫像”細分讀者群體,最后通過優化重組閱讀資源,完成與畫像分級讀者需求的靶向定位,從而達到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推廣效果。
3.4 防御型策略
3.4.1 重視閱讀推廣專業人才的選拔與培育。新時期的閱讀推廣作為一種創新型服務,對閱讀推廣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灣區閱讀推廣委員會應重視閱讀推廣人員的選拔與培育。1)明確人員選拔的考察標準。主要包括:正確認知其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熱愛閱讀和閱讀推廣;既要具有圖書情報和服務以及多學科等專業知識,又要具有策劃、宣傳、閱讀指導等方面的專業能力,還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與外語應用能力等。2)強化閱讀推廣人員培訓與交流。一是采取外培和內訓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培訓。例如,選派館員參加圖書館行業或機構舉辦的閱讀推廣人培訓;邀請經驗豐富的閱讀推廣專家、學者等擔任導師,通過開展職業導航、舉辦專題培訓或通過整合優質課程資源、制作慕課的方式,對閱讀推廣人員實施常態化培訓指導。二是積極創造條件,搭建交流平臺。例如,建立大灣區閱讀推廣人員線上交流群,便于大家隨時交流分享;定期舉辦閱讀推廣交流會或案例大賽,促使閱讀推廣人員增進友誼、共同發展。
3.4.2 加強多方交流與合作,打造閱讀推廣共同體。大灣區閱讀推廣活動開展并不只是圖書館界的孤軍奮戰,而是需要政府、文化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協同合作與努力,攜手打造閱讀推廣共同體,爭取閱讀推廣組合效益,實現多方共贏發展。一方面,大灣區閱讀推廣委員會作為閱讀聯盟領導機構,應立足圖書館,面向社會,充分調動各成員館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各成員館的特色與優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推動大灣區閱讀推廣聯動項目的有序開展,廣泛組織多樣、有深度的文化“尋根”交流活動,不斷增強年輕一代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應加強與文化機構、企業、媒體等社會力量的密切合作,聯合舉辦具有共同文化記憶的閱讀推廣活動。通過以措施共同打造具有大灣區特色的公共閱讀空間,共同營造“共建人文灣區”的文化生態和閱讀環境,共同培育閱讀推廣的社會氛圍和文化認同感,提升大灣區閱讀推廣的整體影響力,使閱讀推廣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總之,只有通過加強多方跨界合作,構建多層級閱讀推廣力量,方能更好推進大灣區閱讀推廣高質量發展,為大灣區的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4 結 語
閱讀推廣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大灣區圖書館應高度重視閱讀推廣的合作與創新,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應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克服內部劣勢,搶抓良好的外部發展機遇,規避外部風險,進一步推動閱讀推廣向深向實融合發展,助力國家“人文灣區”建設戰略實施。這將為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文化動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汪薇.文化認同與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文化建設研究[J].文化認同與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文化建設研究,2022(2):96-102.
[2]陳志柔,林佳蓉,詹雪敏.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策略:基于嶺南文化淵源史料研究[J].對外經貿,2021(6):28-31.
[3]文琴,陳心雨,曾文,等.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基礎與發展空間[J].圖書館論壇,2020,40(10):66-74.
[4]崔璐.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特色資源共建共享初探[J].圖書館界,2020(1):1-5,31.
[5]楊嘉駱.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閱讀推廣調研[J].圖書館建設,2022(5):39-48.
[6]都藍.人文灣區視角下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服務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2(1):87-92,76.
[7]王波.圖書館閱讀推廣亟待研究的若干問題[J].圖書與情報,2011(5):32-35,45.
[8]黃燕.圖書館閱讀推廣融合發展動力機制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J].圖書館,2023(3):47-53.
[9]李鐵梅.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發展策略管見[J].圖書館學研究,2020(12):86-93.
[10]郭瑛.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文化交流服務探析:以廣州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20,33(4):47-50.
[11]張瀘月.智慧閱讀推廣:智慧閱讀時代的新常態[J].圖書館建設,2018(7):73-79.
[作者簡介]曹國鳳(1974—),女,碩士,副研究館員,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說 明]本文系2023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學科共建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融合發展研究”(項目編號:GD23XTS1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