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微企業在穩定經濟、增加就業、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財政稅收政策不斷向中小微企業創新領域傾斜,對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激發市場活力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當前財政稅收政策仍存在結構性矛盾突出、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稅收優惠方式單一、部分政策難以持續等問題。為此,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優化中小微企業稅收結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完善政府采購制度,促進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當前,我國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問題較為突出,尤其是在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第一,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中,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然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財政支持仍然顯得不足。盡管政府已經認識到了加大研發投入的重要性,并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進行了多輪的優化與調整,試圖通過稅收優惠來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但政策的實施效果卻顯示出明顯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而言,這些調整似乎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激勵作用。第二,基礎研究作為科技進步的基石,長期以來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鼓勵科研人員進行原創性探索,政府不斷增加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力圖構建一個更加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但是,即便如此,相對于龐大的市場主體,即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仍然顯得不足,這無疑限制了我國科研力量的整體提升。第三,人才隊伍建設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動力,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需要持續的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人才培育方面所獲得的財政支持力度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資金上,更體現在政策和資源分配的公平性上。因此,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和支持,對于實現我國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至關重要。
總之,我國要想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從根本上加強對技術創新和研發的支持。這需要政府、企業以及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健康發展。為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一是擴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覆蓋面。政府采購政策是財政支出結構中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對于促進創新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采購應當向中小企業傾斜,在當前政府采購規模持續擴大、中小微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應當逐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覆蓋面。二是加大政府財政資金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提高中小企業貸款貼息率,將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率設定為一般企業貸款貼息率的兩倍以上;另一方面要提高創新補貼比例,將中小微企業研發補貼比例設定為一般企業研發補貼比例的三倍以上。三是顯著加大對中小型企業在科研領域的投入與支持。政府將加大資金投入,為這些企業提供必要的財政援助和政策傾斜,以激發它們的創新活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從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優化中小微企業稅收結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財稅政策也一直向實體經濟傾斜。在這一背景下,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一直被視為重點關注對象。然而,當前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集中于高新技術領域,中小微企業缺乏與之相匹配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我國對中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方式較為單一,以減免增值稅為主。但是,對于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沒有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因此,應進一步完善對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一,出臺專項稅收優惠政策。雖然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有一定的優惠幅度,但是其稅收優惠形式主要體現為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等方式。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其更多需要享受的是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因此,應出臺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的專項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給予稅收減免等方式給予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更大力度的支持。
第二,擴大稅收優惠范圍。目前我國對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的稅收優惠主要集中在增值稅、所得稅等稅種上。但是,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其創新活動往往涉及多個稅種和多個環節。因此,我國應在保持增值稅、所得稅等主要稅種原有優惠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對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的稅收優惠范圍和力度。具體來說:針對不同類型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的特點和需求,可以分別制定差異化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不同類型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的成本費用支出可以實行差異化補貼政策;針對不同類型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可能存在的風險制定相應風險補貼政策。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先后出臺了多項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和相關領域發展的政策文件。但是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在研發方面投入方面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國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領域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因此,我國應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研發投入支持力度:首先是擴大科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其次是將中小微企業研發投入作為專項研究資金予以支持;最后是通過立法賦予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權來優化科研投入結構。此外,還應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享受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和完善技術轉移體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
中小微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也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方面,金融機構為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往往將貸款利率壓得很低,而中小企業利潤空間有限,無力承擔較高的貸款利率,導致中小微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足夠的資金。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因缺乏足夠的抵押資產而難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因此,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對緩解我國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政府要通過財稅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如在貸款貼息、擔保費用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建立與貸款風險相匹配的財政補貼機制;在融資擔保方面給予一定補貼,完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再擔保業務或進行債務重組。
其次,政府應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如通過提供政策性貸款、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通過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獎勵等方式激勵商業銀行為中小微企業創新提供更多服務。此外,政府應鼓勵金融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幫助中小企業盤活應收賬款,緩解資金周轉壓力。同時,政府應推動金融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創新提供更加優惠的信貸利率。如在貸款利率方面,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貸款實行優惠利率,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貸款實行財政貼息政策;在信貸投放方面,鼓勵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中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力度,提高中小微企業信貸規模。
最后,政府應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業務。如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免抵押、免擔保的信貸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給予優惠利率貸款;建立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分擔風險、合作推行普惠金融業務的長效機制。
完善政府采購制度,促進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政府采購是政府通過政策、行政等手段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可以彌補市場缺陷,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當前我國政府采購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中小微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支持力度不夠;中小微企業因不滿足“小、頻、快”的特征而無法參與到政府采購活動中來,制約了其創新發展;一些中小微企業無法享受到政府采購政策帶來的福利,而部分大型企業又通過不公平的競爭機制擠壓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采購對中小微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因此,我們必須在多個層面上采取行動,首先,要對現有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確保其既能適應市場變化,又能滿足中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其次,對政府采購流程進行精心設計與調整,簡化繁瑣環節、提高透明度,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再次,創新政府采購模式也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推廣電子采購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降低企業成本,提升效率。最后,建立一個健全的信用體系,為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便利,激勵它們積極參與競爭。通過這些綜合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小微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質量和效率,從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
當前,我國財政稅收政策已經形成了以研發支出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為主體、以其他優惠政策為補充的體系。為了更好地發揮財政稅收政策對中小微企業創新的支持作用,必須在稅收方面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定,建立一個更加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包括:對中小微企業的研發費用進行加計扣除,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對中小微企業的高科技產品研發給予更多的稅收優惠,并進一步優化政府采購制度,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便利。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揮財政稅收政策對中小微企業創新的支持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