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細化管理是根據企業現有管理模式,結合企業未來發展需求,對于各個環節展開深入開發,充分提升企業各項經濟業務效率,提升經營管理質量,以此實現“降本增效”發展目標。擁有檢測業務的社會企業需要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科學落實精細化管理工作,保證檢測結果質量,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新常態下企業發展現狀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當前全球經濟已經進入經濟一體化發展階段,這意味著各類企業不僅需要面對國內同類型企業的國內競爭,還需要面對其他國家企業的國際競爭,導致各個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而且,企業競爭壓力比較大,這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對于檢測類企業,需要合理提升檢測效率與質量,強化合作對象的關聯性,將更多服務單位轉化為忠實的合作對象,將是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重點研究課題。
檢測標準逐漸上升 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社會公眾對于各類產品提出更高標準,這意味著需要建設、檢測等業務標準需要同步提升。比如檢測類企業在檢測建筑工程質量時,需要明確建筑工程施工建設標準,有序落實檢測任務,避免出現檢測程序上的問題,為建筑工程順利交付提供可靠保障。檢測類企業需要認識到檢測標準上升的發展趨勢,做好檢測業務的升級優化工作。
推進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實踐價值
提高檢測質量與效率 檢測類企業開展精細化管理,可以對現有檢測業務進行全面分析,根據檢測行業發展要求,設計完善的檢測流程與制度,通過提升檢測結果精度,有序提高檢測質量。同時,有效刪減重復性工作流程,逐步提高檢測效率。通過精細化管理,科學提高檢測類企業與合作對象的業務往來,為檢測業務良性發展提供可靠助力。
強化企業市場競爭力 通過精細化管理,檢測類企業可以強化檢測業務的服務質量,吸引更多優質合作對象,逐步強化企業市場競爭力。在此基礎上,檢測類企業可以完善檢測體系,科學提升檢測業務技術實力,保障檢測業務的持續升級。
新常態下推進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實踐策略
為了順利達成新常態下推進企業精細化管理質量,現從檢測類企業視角,分析具體的實踐策略。
完善現有制度 為了保障精細化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實,企業需要完善檢測業務現有制度,確保檢測工作的有序落實。在實踐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相關工作:第一,設計扁平化管理機制。企業可以根據各個實驗室實際情況,設置2~3個檢測班組,選擇技術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的檢測人員擔任檢測組長。每個檢測班組管轄5~6個檢測人員。利用這種實驗室-檢測班組-檢測人員的扁平化管理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常規等級式管理機制的管理效率偏低問題,有效提升檢測業務信息交互效率,提升檢測業務執行質量。需要注意,每個檢測班組的檢測人員需要合理調整老員工、新員工、實習人員數量,保證各個檢測班組擁有均衡的檢測能力,保證檢測業務的有序落實。第二,明確當天檢測工作量。檢測組長需要對檢測班組進行統籌管理,科學安排檢測人員檢測業務??梢钥紤]引入“看板制度”,即檢測組長在前一天與科室領導進行溝通,確認后一天的檢測業務。在當天,檢測組長需要使用電子看板,明確各個檢測人員當天檢測工作量與檢測任務。在晨會時,由檢測組長明確各項檢測任務需要重點關注內容,組織檢測班組高效率投入檢測業務中。如果出現檢測班組內部工作量不均衡時,檢測組長需要與相關檢測人員進行溝通,做好工作量的調整工作,避免增加個人檢測人員的工作負擔。對于一些超過檢測人員專業能力的檢測問題時,檢測組長可以根據自身工作經驗提供必要指導,并與科室領導進行溝通,合力解決檢測難題,做好問題通報。第三,篩除無用檢測程序。對于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需要保證所有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出現系統性浪費問題。企業需要根據科室領導對檢測業務反饋情況,確認各類檢測業務現有程序體系,鎖定無用檢測程序并進行篩除,對檢測業務進行有效梳理,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檢測人員工作收益,提高檢測業務執行效率。
明確工作職責 企業在開展精細化管理工作時,可以通過明確工作職責,避免出現檢測業務責任推諉問題。在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相關工作:第一,確認各級角色崗位職責。企業需要根據檢測業務的各級角色,構建完善的崗位職責體系,保證精細化管理任務的有序落實。對于科室領導,其作為實驗室的主要管理人員,其需要編制并實施檢測業務方案,制定適配工作條件的檢測業務流程,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對于檢測組長,其需要與科室領導進行配合,合理優化現有檢測業務制度體系,做好檢測人員與科室領導溝通工作,保證檢測業務有序落實。對于檢測人員,其負責處理檢測業務各項工作,需要以認真、仔細態度落實檢測業務的各項基礎任務。比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業務,科室領導在接收檢測業務后,需要將檢測業務合理分配給各個檢測小組,做好檢測資源的調配工作。檢測組長在獲得檢測業務后,需要制定詳細的檢測流程,指揮檢測人員投入檢測業務中。檢測人員需要確認工作內容,通過各類檢測設備獲取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的原始數據,做好數據記錄與檢驗工作。第二,優選檢測業務方案。考慮到企業在開展檢測業務時,會出現若干備用方案,不同方案檢測精度、檢測效率存在一定差異。針對這種情況,科室領導需要與檢測組長進行溝通,根據檢測業務類型與需求,合理分析方案內容,以提升檢測精度、檢測效率為目標,落實檢測業務方案優選工作。比如某企業擁有超聲波探傷儀、漏磁探傷儀設備,對于漏磁探傷儀,其擁有較高的檢測效率,檢測精度良好,但是設備使用程序相對煩瑣,需要檢測人員進行多步驟操作。對于超聲波探傷儀,其具有便于攜帶特點,檢測效率與檢測精度相對一般。在檢測建筑工程施工管材時,可以使用漏磁探傷儀檢測規格較大的施工管材,比如規格為139.7×7.72mm施工管材??紤]到更換漏磁探傷儀檢測部件會增加檢測時間,檢測人員可以攜帶超聲波探傷儀,到施工現場進行其他規格施工管材的檢測作業。通過這種方式,縮短建筑工程質量檢測報表生成周期。
開展信息管理 企業通過引入信息技術開展信息精細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檢測業務服務水平。在實踐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相關工作:第一,引入LIMS系統進行檢測程序管理。LIM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系統作為一種高度信息集成運行系統,可以實時,記錄進出實驗室人員信息,整理檢測設備、物料使用數據,實現檢測程序的全局化管理。企業在引入LIMS系統后,可以通過一鍵式數據導入,有效降低檢測業務數據整合難度。同時,企業也可以借助LIMS系統的內置公式調用、數據生成等功能,有效提升檢測業務效率與質量,為開展精細化管理任務提供便利條件。第二,使用二維碼技術開展樣品管理。在檢測樣品提交、運輸期間,企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中的二維碼技術,確認檢測樣品當前位置。在檢測樣品進入實驗室后,檢測人員需要根據檢測業務流程,通過掃描二維碼,登記檢測樣品的存放位置、使用人員、歸還時間等信息,方便其他檢測人員查詢,提高檢測樣品調用效率。基于二維碼技術的精細化管理工作,可以實現檢測樣品的全程追溯,并保證有效控制檢測樣品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避免檢測樣品丟失。第三,通過模塊化技術管控檢測程序。企業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中的模塊化技術,對檢測業務各項程序進行有效管控。比如通過更新模塊信息,確認檢測耗材使用情況,明確檢測儀器當前位置。檢測人員可以根據檢測需求,使用模塊化技術調取檢測業務的統計報表。模塊化技術可以推動檢測業務的數據化,確認檢測程序變更情況,以此實現檢測業務的精準化管理目標。
強化企業員工培訓 企業要想通過精細化管理,跟隨經濟新常態同步發展,就需要通過強化企業員工培訓的方式,打造服務企業檢測業務的優秀人力資源,科學控制企業管理成本。在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相關工作。第一,向企業員工提供專業教育培訓。企業管理人員需要邀請行業專家,向科室領導、基層員工提供專業教育培訓,科學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專業能力,打造適配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專業團隊。行業專家需要通過系統性培訓機制,向企業員工講述有關建筑工程質量檢測、能效測評等精細化管理內容,讓企業員工認識到精細化管理對于企業健康發展、個人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引導企業員工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未來的檢測業務中。同時,管理人員需要借助專業教育培訓,向企業員工傳遞企業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企業員工對于精細化管理的正確認識,科學提升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建議企業可以在每個周末,以科室會議的方式,為企業員工提供工作交流、問題探討的良好條件,將企業員工個人教育培訓成果轉變成企業全體人員的教育培訓經驗,科學提高企業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第二,完善專業人才激勵機制。為提升企業檢測業務方面的精細化管理質量,企業需要通過員工培訓內容,對員工專業能力、實踐水平等進行合理分析,通過設置匹配的人才激勵機制,科學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企業創造更大經濟效益。企業可以鼓勵基層員工將個人工作經驗分享給其他員工,以員工小組的方式開展經濟業務,提高員工小組的檢測精度與效率。企業可以將人才激勵機制作為企業招聘條件,吸引更多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加入企業,為企業順利達成精細化管理目標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
在開展精細化管理工作時,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發展條件,從信息管理、員工培訓等角度設計完善的精細化管理實踐方案,充分發揮各個部門的能動性,有序落實方案各項工作,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綜合質量。在未來的檢測業務中,企業要關注合作對象檢測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檢測服務,完成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升級優化,逐步實現良性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