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叔湘先生是語言學家,是語文教育家,是語文教育界公認的“三老”之一。關于語文教學,呂叔湘先生有許多重要而深刻的論述。在論及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時,他針對當時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以寫作為中心,閱讀是為寫作做準備的不當傾向,指出“閱讀本身也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強調了閱讀本身的重要。在論及“聽說讀寫”四個字的關系時,他再次指出當時語文教學中,只強調讀怎么為寫服務,而對于讀本身的作用談得很少的不當傾向,并鮮明地提出“讀得快,抓得準,要能用很少的時間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這是閱讀本身的目的”。再后來,在一次回答記者關于語文教學適應現代化社會要求時,又一次指出當時很盛行的一種思想,就是認為寫是唯一重要的,讀是為了寫,閱讀是為習作服務的問題,并從語文教學要適應現代化社會要求的高度,強調了閱讀本身的重要性。
呂叔湘先生反復強調閱讀本身的重要性,從“閱讀本身也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到“讀得快,抓得準”閱讀本身的目的,再到從“適應現代化社會的要求”的高度看閱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呂叔湘先生關于閱讀本身的探討和重視在不斷發展和深入。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中“寫為中心,讀為了寫”的問題傾向,不是要否定讀對于寫的重要作用,而是強調不要忽視閱讀本身的作用。他曾指出:“閱讀課除了幫助學生寫作,為寫作提供范例之外,還有幫助學生欣賞文藝作品的目的。并且,通過文學作品的閱讀,還可以陶冶性情,也就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由此可見,閱讀不只是為了寫作,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閱讀可以增長見識、提升思維、陶冶性情等。從某種程度說,一個人的閱讀能力就是他的學習能力。因此,重視閱讀本身,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呂叔湘先生提出“讀得快,抓得準”的六字閱讀要求,準確、簡潔地指明了閱讀能力的基本指標。“讀得快”是對閱讀速度的要求。2022年版課標第三、四學段對默讀速度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三學段“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第四學段“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速度,閱讀的數量才能得到保證。“抓得準”則是對閱讀質量的要求。在第三學段“閱讀與鑒賞”的學段要求中,對閱讀敘事性作品、詩歌、說明性文章、整本書等分別作出了“了解事件梗概”“大體把握詩意”“抓住要點”“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指向了“抓得準”。
那么,如何讓學生達到“讀得快,抓得準”的閱讀基本要求,從呂叔湘先生關于語文教學的眾多論述中,我們同樣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少講,精講”——多些自主閱讀的時機
語文課是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陣地。對于“語文課怎么個教法?”這個問題,呂叔湘先生說:“我想這也很簡單,三個字:少而精。少講,精講。講的要擊中要害,學生哪個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給他講一下,點一下。學生懂的呢?就不講。”時隔多年,反觀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師講得多、學生讀得少的現象依然存在。教師過多的講解,勢必侵占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閱讀從某種程度講是一項語文技能。技能的掌握離不開學生自己的學習實踐,就如學習游泳一樣,不可能僅僅通過教練的講解讓學生掌握游泳技能。學會游泳,需要學生親自下水,進行游泳實踐。同樣,學習閱讀,也需要學生自己去閱讀,在閱讀的自主實踐中,學習閱讀,學會閱讀。
當下仍有一些語文課堂,教師繁而碎地問,學生短而快地答,看上去互動交流、熱熱鬧鬧,實則學生缺乏深入的閱讀,深度的思考。學生自己對課文語言的品讀,自己對文本的獨特體悟,往往被教師過多的講解、師生之間瑣碎的問答所遮蔽。
“在我看來,現在的問題,至少以白話課文而論,不是講得太少,而是講得太多。難字難句需要解釋。課文的組織層次或是中心思想如果不是很明顯,也需要講一下。作者是怎么個人,這篇課文有沒有什么背景,如果課本上沒有說明,也需要說幾句。這些講解是必要的,超過這個限度就是多余的。”呂叔湘先生的話語質樸而深刻。教師的講解應該是必要的,貴在引導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有所思、有所疑、有所悟、有所得。
把教師的講向學生的學轉變,呂叔湘先生認為,一要強調預習,甚至可以在課堂上預習。在閱讀教學時,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帶著興趣、帶著疑問、帶著任務等主動閱讀課文。二是強調討論。他還指出討論不是提問。閱讀是個體化的活動,關鍵在于教師激勵學生分享各自的閱讀體驗,通過討論交流,進一步促進學生深入閱讀。
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實踐中逐步提升。因此,閱讀課中,教師要敢于、善于把更多的時機讓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閱讀的實踐中積累閱讀經驗,提升閱讀能力。
“學生得到一把鑰匙”——多些高效閱讀的策略
呂叔湘先生曾借用“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兩句詩來說明教學“不在于講得有趣,而在于使學生得到一把鑰匙”,“就是給他一把鑰匙,他拿了這個鑰匙能夠自己開箱子、開門,到處去找東西”。從閱讀這件事來看,這里的“鑰匙”可以是一種閱讀的工具、策略、方法等,學生掌握了這些,他就能夠自己閱讀,自己動腦,自己從文字的世界里尋找寶藏。
要達到呂叔湘先生提出的“讀得快,抓得準”的閱讀要求,就需要“學生得到一把鑰匙”,學生掌握一些高效的閱讀策略作為支撐。
先說“讀得快”的策略。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就是有關提高閱讀速度的閱讀策略單元。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教材結合具體課文,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集中注意力讀、連詞成句讀、不回讀、帶著問題讀、跳讀、抓住關鍵詞句讀”等提高閱讀速度的具體方法。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則提出了“根據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的要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讀文章時,與閱讀目的關聯性不強的內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這樣可以提高閱讀速度”。我們要學生達到“讀得快”的要求,讓他們掌握一些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策略,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說“抓得準”的策略。教材同樣提供了相應的閱讀策略。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閱讀要求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閱讀要求是“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閱讀要求是“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通過這些單元的閱讀實踐,學生能逐步掌握“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梳理信息、抓住關鍵句”等具體的方法、策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容、要點、觀點等,也就是“抓得準”。
閱讀教學時的閱讀,不同于一般的閱讀活
動,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理解、獲取文本的意義,而且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閱讀,讓“學生得到一把鑰匙”,也就是引導他們學習、運用并逐步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策略,并逐步內化成自主的閱讀習慣,真正提升閱讀實效。
“不能光靠課內,還要依靠課外”——多些廣泛閱讀的實踐
呂叔湘先生曾明確表示:“閱讀課的教學效果不能光靠課內,還要依靠課外。好的語文老師總是鼓勵學生課外多讀書。”廣泛閱讀,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不言而喻。呂叔湘先生聯系自己的學習經歷,覺得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課內課外是三七開。他說:“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種習慣。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多次反復的實踐養成的。”由此可見,無論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都需要依靠反復的閱讀實踐。只有引領學生廣泛地閱讀,課外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才能不斷豐厚文化修養、提升語言品位、提高思維品質、培養審美情操,促進學生在閱讀中成長發展。
強調學生的廣泛閱讀,也離不開教師的必要指導。呂叔湘先生談到課外閱讀時還指出:“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不能放任自流,要加以適當指導,例如什么書值得看,什么書不值得看,這本書有什么長處,那本書有什么缺點,等等。多少指導一下,學生得到的幫助就很大。”2022年版課標在“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中也強調開展整本書閱讀時要統籌安排課內與課外,兼顧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可以貫穿在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全過程。例如,閱讀前可以指導學生選擇圖書和適宜的版本,指導學生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并運用多種閱讀策略等。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課外廣泛閱讀,更要重視學生閱讀后的反饋與展示。“現在學生在課外看的書不少,但是往往是不求甚解。要克服這種缺點,非教師認真指導和檢查不可。”在呂叔湘先生看來,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的檢查也是需要的。當然檢查不一定就是紙筆測驗,可以是形式多樣的交流討論、分享展示等。開展閱讀反饋,旨在促進學生認真閱讀,體驗閱讀的成就感。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只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在豐富的閱讀實踐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我們身處瞬息萬變的時代,對于紛繁復雜的信息,“讀得快,抓得準”的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閱讀能力的形成與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多些自主閱讀、多些閱讀策略、多些廣泛閱讀才是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
(作者單位:江蘇鎮江丹陽市教師發展中心)
責任編輯 郝 帥
該文為2022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示徑課堂:丹陽教育家教學思想的傳承與創生研究”(批準號為:B/2022/03/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