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安徽省六安市地處大別山區腹地,是具有優渥資源條件和深厚發展基礎的農業大市,其農村地區產業融合發展在地區產業體系優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六安市霍山石斛產業堅持走龍頭帶動、產業集群、精深加工、康旅融合之路,取得較好的發展成效,但產業業態尚未產生深度效應、產業集群尚處于摸索階段、基礎保障尚難以集成合力、宣傳引導機制尚不夠健全,亟需在發展模式、發展階段、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探尋出路,以促進產業形成高度集群和深度融合的發展態勢,進而加速革命老區綠色振興的步伐。
關鍵詞 產業融合;鄉村振興;產業體系:安徽省六安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3.038
農村產業融合,作為農村產業化進程中的升級業態與模式,是推動農業農村地區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現階段,農村產業融合在實踐中展現出對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深刻踐行與謀劃。
近年來,學界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與期待,主要集中于3個方面:1)探討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展動因與驅動機制。居民消費新需求的呈現、技術驅動能力的增強、市場交易環境的改善和體制機制的變革是農村產業融合不斷發展的基本條件[1]。數字經濟、數字普惠金融、農業科技創新等因素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驅動效能分析,也是當前該領域理論研究的熱點。2)分析農村產業融合的制約因素和現實出路。目前,農村產業融合仍面臨整體融合程度低和內在驅動能力弱的現實難題,需要從主體培育、模式創新、機制改革等方面協同發力,以筑牢鄉村振興的產業根基[2]。3)對農村產業融合的水平進行測度和效應評價。不少研究認為,農村產業融合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農民增收、改善農村地區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3]。
盡管學界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內涵、路徑和評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并在融合發展的基本理念上達成了共識,但現有研究尚缺乏對農村產業融合案例一般性規律的總結和特定模式與業態的深度剖析。為此,結合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石斛產業的成長與運行案例,著力探尋以農村產業融合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發展進路,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1"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1.1" 加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
1)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可以顯著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農村產業融合通過整合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環節,帶動與之相適應的服務業的發展,實現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產業范圍的拓展。通過農產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設,將初級農產品轉化為高附加值商品,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可以促進農村就業,特別是在農閑季節,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農家樂等服務業,有效破解農村地區青年人口就業渠道窄和就業難度大的現實問題[4]。
3)融合發展能夠顯著增強農業的整體市場競爭力,通過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和市場聯動等方式形成合力,提升整體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1.2" 有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1)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有助于構建一個現代的農業生產和運營體系,推動產業鏈條縱向延長和產業業態橫向拓展[5]。
2)通過一二三產業的協同發展能夠有效地聚集資源要素,充分挖掘產業價值,促進人才、資本、資源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有序流動,加速形成產業優勢互補、市場有效對接的新格局,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3)農村產業融合是鞏固全面小康成果、推動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面對農村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不斷增強政策驅動力、市場驅動力及技術驅動力,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和內在動力。
1.3"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應然之策
1)將現代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經營和管理理念運用到農業中,可以有效推進農業向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拓展農業發展思路和經營管理方式,為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入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2)運用現代科技,如生物技術、人工智能、5G通訊等,可以顯著提升和改進農村產業的運行機制和模式,迅速激發農村產業的潛力和活力。
3)通過統籌農產品的粗加工、精加工、深加工等環節,推進農產品加工向原產地核心區下沉、向產業園區聚集,加速構建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融合模式,進而形成一個更加完備、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鄉村產業的全面振興提供強勁動力。
2" 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做法
自20世紀70年代霍山石斛野生種苗被發現以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霍山石斛在野生種源保護、種子種苗繁育、規模化栽培與產地加工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通過霍山石斛生產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該產業不僅在種植面積上逐步擴大,而且在產業發展上也已初具規模。截至2023年末,霍山石斛基地面積已達1 200余hm2,從事種植、加工和銷售等環節的市場主體共有2 600多家,總產值達到52.79億元。霍山石斛產業逐步成為老區人民增收致富和鄉村產業振興的有力抓手。
2.1" 走龍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之路
1)通過大力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激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轉型升級,并鼓勵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強強聯合,龍頭企業在霍山石斛產業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在野生種源保護、種苗一致性培育與野外栽培技術提升、復方系列產品的研發和霍山石斛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通過搭建龍頭企業與行業內小微企業之間的連心橋,推動不同類型和規模的企業形成產業聯盟,進一步增強了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以霍山縣太平畈鄉為例,該鄉以王家店村為源頭核心,以“九太路”為主線中軸,布局了包括天下澤雨生產加工基地、長沖原種保護基地+九仙尊+藥王谷+綠斗生態觀光園+淮源農莊、中國中藥+白馬尖+智藍公司、五峰山+福康公司和洪峰石斛養生谷等在內的五大板塊的石斛產業集群。這種集群化的布局不僅促進了資源的有效整合,也為霍山石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6]。
2.2" 走宣傳推廣、品牌培育之路
1)霍山石斛產業通過打造源產地、核心區、主產區的品牌效應,不斷加強與國家和省級媒體合作,積極宣傳、推介霍山石斛品牌。先后多次與央視合作,拍攝霍山石斛宣傳記錄片,以及在六安上海對口合作平臺的宣傳與推介,霍山石斛榮獲“中國百強農產區域公用品牌”,并多次榮登“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這些努力顯著提升了霍山石斛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2)霍山石斛產業圍繞全產業鏈建設,不斷推進行業標準和技術標準的制定。2019年,霍山石斛食品安全標準正式發布;2020年,霍山石斛成功載入《中國藥典》,正式擁有了國家藥品標準。這些基本做法為霍山石斛產品的深度開發和品牌知曉度的提升提供了可能,也為“小石斛”做成“大產業”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2.3" 走精深加工、康旅融合之路
1)霍山石斛產業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深化石斛養生和鄉村旅游的融合。龍頭企業如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在六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了霍山石斛文化產業園,在霍山縣太平畈鄉設立了原種保護基地,并在霍山縣太陽鄉建設了九仙尊米斛養生谷,全面實施“企業+基地+旅游”的發展模式,這不僅保護了霍山石斛的種源,也為當地旅游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2)霍山石斛產業堅持多元業態的融合發展。例如,天下澤雨、白馬尖等龍頭企業大力開發中醫藥保健產品,推出了石斛浸膏、石斛飲片、“石斛養生茶”“石斛保健酒”、石斛花、石斛汁等系列產品,這些產品不僅豐富了市場,也提升了產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同時,太平畈鄉的綠斗、福康居、淮源農莊等生態觀光園,集鄉村旅游、觀光農業、旅游度假、休閑養生、文化體驗于一體,推動了農文旅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動力。
2.4" 走致富百姓、助力振興之路
近來年,霍山石斛產業已帶動數萬人就業,成為六安市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僅霍山縣太平畈鄉的石斛基地面積就高達1 000余 hm2,年產值達20余億元。該地區充分發揮霍山石斛種源地的優勢,堅持“康養旅居、斛旅融合”的發展思路,將石斛的種植與加工深度整合到相關產業鏈中,著力將霍山石斛打造成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此外,當地還通過推行“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運行模式,構建“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工資薪金”的聯動致富機制,有效地帶動了廣大農民共享石斛產業發展的成果。霍山石斛產業的成功實踐,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鄉村產業振興的典型和標桿[7]。
3" 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
3.1" 產業業態未產生深度效應
現階段,霍山石斛產業發展雖已具備多業態探索發展的基礎,但展現霍山石斛產業發展業態的產業規模仍然偏小,特色產業鏈條不長,文化資源挖掘不夠。種植農業產業成長結構較為單一,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種植程度較低,旅游業發展層次不高、承載能力不強。
3.2" 產業集群處于摸索階段
產業集群化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霍山石斛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迫切愿望。目前,霍山石斛產業集群仍處于探索和成長的初步階段。整個霍山石斛產業鮮有國家級資質加持,作為林下生態平衡經濟的典范,尚無一家被認定為國家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這種現狀導致霍山石斛產業,無論是在政策傾斜還是市場宣傳上都處于劣勢地位。
3.3" 基礎保障難以集成合力
基礎性支撐不足體現在基礎研究滯后、配套設施落后、人才力量不足等方面。霍山石斛的核心功效、品種保育 、區域及栽培模式差異等方面均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原產地的道路管網、商業設施、醫療衛生及文娛設施等配套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升級。支撐整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業人才力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3.4" 宣傳引導機制不夠健全
宣傳引導機制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它涵蓋了政策宣傳、經驗分享、示范推廣等多個方面。目前,霍山石斛產業在這些領域的主流宣傳、推介活動較少,這不僅限制了社會資本、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對產業融合項目的深入了解和參與,還容易使消費者“只聞其名、不見其樣”,誤認為霍山石斛就等同于霍山產生的石斛[8]。
4" 產業融合發展的現實路徑
4.1" 塑造深度融合、多維探索的發展模式
1)加強種源保護與基地建設。加強霍山石斛種質資源的保護,持續擴大標準化、規范化基地的規模。建設霍山石斛原種保護基地,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國家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以確保霍山石斛種源的純正和安全。
2)增進科技賦能與創新研發。推動霍山石斛種植技術、加工工藝、產品標準的各環節標準化,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通過這些合作,推動霍山石斛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加快產業鏈延伸與品牌建設。延伸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以提升霍山石斛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市場影響力。
4.2" 步入龍頭引領、集群集勢的發展階段
1)樹立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識,確立發展的短期和長期規劃。例如,通過規劃建設霍山石斛雙創產業園,引入從事產品精深加工的“鏈主”企業,加速構建“育苗—種植—加工—旅游—營銷”的一體化產業鏈條。
2)明確龍頭企業的牽引動能與正向作用。支持聯農帶農的區域型龍頭企業創新發展、做大做強,推動國家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工作。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引領技術創新、打造品牌優勢、推動產業升級和參與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
4.3" 形成人才稟賦、優沃設施的發展條件
1)加大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通過與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及行業專家的合作,為霍山石斛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2)加強科技研發與創新。通過與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的緊密聯系,推動霍山石斛品種改良、藥理藥性等方面的研究,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大別山區域石斛產業倉儲物流中心,并配備先進的保鮮設備和數據化的管理系統,提高產品的儲存和運輸效率,降低損耗,保證產品品質。
4)完善金融服務與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為石斛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并推出針對石斛種植的風險保險產品,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強產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4.4" 優化品牌宣傳、推介推廣的發展環境
1)強化政策支持與組織領導。通過加大對官方宣傳的支持力度,引導公眾正確了解霍山石斛的相關知識,提高公眾對這一珍貴資源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2)增進文化宣傳與旅游融合。通過編纂霍山石斛志、發行個性化紀念郵票、建設霍山石斛主題公園等方式,加強霍山石斛文化的宣傳和推廣,促進藥旅融合發展,增加產業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
3)加大行業規范與市場管理力度。規范霍山石斛的市場秩序,維護霍山石斛的聲譽和品牌形象,組建產業聯合執法大隊,開展市場整治及維權打假行動,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以確保市場的公平競爭和產品的真偽可辨。
參考文獻:
[1] 張玉軍.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以江蘇省鎮江市為例[J].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 2024, 38(4): 23-30.
[2] 徐長宇, 張念祥, 劉慧琳, 等.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策分析——以貴州省為例[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4, 35(3): 67-69.
[3] 沈潔, 王夢凡.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析[J]. 現代化農業, 2024(7): 70-72.
[4] 吳英, 曾龍.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制度變遷與建構路徑[J]. 現代化農業, 2024(6): 65-68.
[5] 張志玲. 新時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 現代化農業, 2023(8): 66-68.
[6] 陳兆清, 夏倫平. 大別山革命老區產業扶貧探索——霍山石斛產業扶貧研究[J].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 2020, 11(2): 76-80.
[7] 李靜, 毛禮和. 霍山縣石斛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 安徽農學通報, 2019, 25(9): 103, 111.
[8] 孟海濤, 何祥林, 張淇軍, 等. 霍山石斛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 中國現代中藥, 2015, 17(6): 521-524.
(責任編輯:易" 婧)
基金項目:2023年度六安市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課題成果(2023LSK24)。
作者簡介:徐婷婷(1990—),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E-mail:6342117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