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聚焦乳業技術創新與黑土地保護提出兩項建議。他建議設立專項財政補貼資金,推動乳品功能性原料技術創新,同時提出,通過市場化手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黑土地保護工程,推廣種養循環技術,打造“黑土優品”品牌。
冷友斌是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人,飛鶴乳業也是在這片黑土地上起步并發展壯大。60多年風雨兼程,飛鶴從技術匱乏的東北小乳品廠,一躍成為中國乳業引領品牌,全國每5罐嬰幼兒配方奶粉里,就有1罐來自飛鶴。
兩會期間,冷友斌就挖掘乳業新質生產力、承擔民企責任、以“中國標準”定義“世界品質”等話題接受本刊記者專訪,為我們講述飛鶴發展背后的“騰飛故事”。
從核心技術創新到全齡營養生態構建
2025年1月,飛鶴乳業發布的“乳蛋白鮮萃提取科技”在業界引起了不小轟動。這項涵蓋新鮮活性低溫分離、層析超濾、定向酶解三大核心技術的創新成果,可通過物理方式直接從鮮奶中精準提取活性蛋白成分,實現乳蛋白原料生產自主國產化。對此,中國奶業協會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是中國乳業首次在關鍵原料領域突破技術封鎖,標志著行業進入‘中國科技驅動’新紀元。”
這一技術突破源于飛鶴數十年磨一劍的戰略布局。多年來,飛鶴秉承“科研為先”理念,深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將科研和創新刻在基因里,堅持不懈地推進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營養研究,在眾多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2009年,飛鶴參與國家“863計劃”,開始建立自己的中國母乳數據庫。2011年起,飛鶴啟動乳蛋白深加工研究,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江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先后承接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突破乳鐵蛋白、脫鹽乳清等多個原料生產的“卡脖子”問題,極大提升了中國乳業的全球競爭力。
2012年,飛鶴建成國內首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全產業鏈可追溯系統。2019年,飛鶴乳鐵蛋白提取純度突破9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2年,飛鶴建成國內首條乳鐵蛋白自動化生產線,打破國外壟斷局面。2024年,國內首條大規模自動化乳鐵蛋白生產線在克東工廠落成,配合全新一代水解乳蛋白生產線,實現乳鐵蛋白、OPO結構脂等6種核心原料國產化。
“我們持續投入研發資金,就是要啃下‘卡脖子’技術硬骨頭。”冷友斌進一步表示,“乳蛋白鮮萃技術不僅提升了產品品質,更催生了全新的市場空間。”
該技術使產品生物利用度提升40%,不僅讓嬰兒配方奶粉更貼近母乳,更催生出針對35歲以上人群的“愛本躍動蛋白”營養粉,通過亮氨酸、OPN骨橋蛋白等成分,為成年人肌肉骨骼健康提供四維養護方案。
近年來,飛鶴通過構建“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形成了“鮮奶到活性蛋白”的垂直整合能力。
2018年至2024年,飛鶴連續6年取得國內嬰配粉市場銷量冠軍,連續4年位居全球嬰配粉市場銷量第一。
目前,飛鶴母乳研究營養組合物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授權15項。飛鶴已建成5條智能化產線,技術儲備覆蓋乳糖、乳礦物鹽等10余種原料,徹底打破國外企業對高端乳基料的壟斷。

2024年6月,在第17屆全球乳業大會上,飛鶴獲世界乳品創新獎5項提名獎與7項推薦獎。此外,中國飛鶴已連續七次榮登世界品牌實驗室“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并獲得“亞洲品牌500強”,以及有“世界制造業諾貝爾獎”之稱的TPM大獎等國際榮譽認可。
黑土地上的共富實踐與民企藍圖
扎根黑土地60余年,飛鶴始終秉持把企業發展融入國家戰略、人民需要的理念,在國家和社會發展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以乳制品產業集群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將“產業鏈”打造成“共富鏈”,這種產業協同效應,正是冷友斌兩會議案的實踐基礎。
飛鶴在黑龍江齊齊哈爾推行“畜禽糞污+玉米秸稈”制取有機糞肥還田模式,使黑土有機質含量平均增加1%,同時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遏制土壤板結沙化。此外,飛鶴倡導打造區域品牌,以高端乳品、農產品聯動提升黑土地的經濟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飛鶴在黑土地上打造“農、牧、工”一體化產業模式,憑借自身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累計創造 17萬個就業崗位,拉動16萬農民增收致富,帶動黑龍江百萬畝耕地增值,獲評“2024中國農業企業500強”。
飛鶴不斷完善環保管理體系,嚴格執行綠色生產等措施,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范例。比如,開展“規模化生物天然氣與有機肥循環綜合利用項目”,實現了黑土地有機質含量的提升,形成了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打通牧場種植、奶牛飼養以及生產加工等環節的連接,實現了低碳循環經濟的落地;積極打造綠色牧場和綠色工廠,建立濕地保護緩沖區恢復草原生態,實現了用地與養地相結合。
發揮企業價值,推動人民增收致富的同時,飛鶴也不斷投身公益事業,豐富多元的公益行動涵蓋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搶險救災等多個領域。多年來,累計捐贈款物超7億元,教育公益行動覆蓋黑龍江省13個地市,惠及教師28萬余人及330余萬學生。
飛鶴的發展軌跡印證了中國民營企業“以實業報國、以創新致遠”的信念。如今,飛鶴擁有13座自有牧場、超百萬畝專屬農場,奶牛、奶山羊存欄量超10萬頭,已建成13個現代化核心工廠,實現全程智能化管理,年處理鮮奶能力達120萬噸,連續10年獲評A級納稅信用的企業。
不久前,民營企業座談會舉行,冷友斌作為企業代表受邀參會。他說:“聆聽了總書記對民營企業的深切關懷和重要指示,感受非常深、心里非常暖,尤其是提到要‘堅守主業、做強實業’,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發展方向。”展望未來,冷友斌表示,飛鶴將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承擔起民營企業的責任使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我們將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冷友斌向本刊透露,飛鶴計劃在未來重點推進三大戰略:設立專項基金攻關乳脂肪球膜蛋白、酪蛋白等關鍵原料生產技術;建設全球領先的活性蛋白研發生產基地;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精準營養產品矩陣。
從“中國飛鶴”邁向“全球飛鶴”
在全球化背景下,飛鶴正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投身全球乳業布局,致力于為全球消費者提供高品質且更適合的乳制品,在國際化戰略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2016年底,飛鶴與加拿大金斯頓市簽約。耗時8年打造加拿大工廠,以中國創新配方哺育世界。作為加拿大本土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工廠,其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已上線加拿大沃爾瑪403家門店,以高品質產品贏得全球消費者認可。

2018年,飛鶴收購美國“美維仕”(Vitamin World)的零售保健業務,2023年在美國市場取得2.08億元營收。2024年4月,美國嬰童用品巨頭滿趣健(Munchkin)與飛鶴達成戰略合作,其創始人史蒂夫·鄧恩(Steve Dunn)表示:“飛鶴的智能化生產體系與創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其質量管理標準已達到全球頂尖水平。”
2024年9月,飛鶴乳業與荷蘭皇家菲仕蘭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菲仕蘭是國際知名的乳制品企業,擁有153年歷史,其食品配料業務是全球領先的食品配料供應商。雙方約定,以創新為驅動力,緊跟市場發展步伐,聚焦從嬰兒到老年人的全生命周期,尤其在腦部營養方面,共同關注前沿科研動態。
在不斷拓展海外業務的同時,飛鶴也積極開展技術攻堅領域的國際合作。
2023年9月,飛鶴與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共建“腦發育基金會”,推進遺傳、營養、環境對兒童大腦發育及認知影響的科學研究。
2024年10月,飛鶴與日本協和發酵生化株式會社簽署相互技術合作意向書,宣布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共同開發發酵乳鐵蛋白生產技術。
從母乳研究到腦科學研究,飛鶴科研不斷向上升級,共與全球7國、20余個國內外知名高校和權威機構建立深度科研合作,推動更精準的營養干預和產品落地。目前,飛鶴的技術輸出已覆蓋北美、歐洲、亞洲,其產品矩陣從嬰配粉延伸至功能營養品,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精準營養生態。
從“奶源大國”向“乳業強國”躍升,這是飛鶴研發創新的長期愿景。2005年以來,飛鶴的質量管理體系已通過BRC、ISO22000等國際認證。2023年,飛鶴聯合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牧醫所等單位共同完成制定了《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骨橋蛋白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團體標準,填補了國際空白。2024年12月,該標準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納入乳制品檢測體系。
從北國牧場到國際舞臺,飛鶴乳業作為黑土地孕育的乳業領軍者,始終聚焦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以共富實踐彰顯責任擔當。與此同時,飛鶴乳業始終堅持對標世界級制造標準、持續推動自我革新的成果,讓“中國標準”定義“世界品質”,引領全球乳業格局的東方崛起,在全球乳業版圖鐫刻中國印記。
責任編輯:張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