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3 · 15”晚會曝光翻新衛生巾、保水蝦仁、一次性內褲未經滅菌、“維修刺客”啄木鳥亂收費等9 個行業亂象,引發輿論廣泛關注。針對此次曝光問題,相關部門和各地迅速作出回應。
在國內重大火災中,因電線電纜問題引發的占比超過50% 。按說電纜企業都應該嚴格按照國標生產電纜,但在南寧科德國際五金市場,部分商家公然銷售“ 非標打折電線”,并直言這些產品未達到國家標準。值得注意的是,電纜問題并非首次出現。2017年西安地鐵“問題電纜”曝光后,各地都對電纜企業進行過檢查和整頓。2022 年央視“3 · 15”晚會上,非標電線電纜因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問題被點名。如今又被曝出類似問題,不能不說相關企業為了利益膽大包天,而事發地監管部門監管也流于形式。
與電纜問題相似的是啄木鳥亂收費。實際上,這已經是啄木鳥維修連續兩年在“3·15”被曝光。去年3 月,湖北經視“3 · 15”特別節目和安徽“3 · 15”晚會都曝光了啄木鳥維修收費過高的問題。
再如,此次被曝光的“保水蝦仁”,涉事企業寶輝水產和良基冷凍,均于2022 年被責令整改且整改已完成。如今再次被曝出違規、超量添加保水劑,說明相關企業沒有汲取教訓。
綜上所述,問題企業“屢曝不改”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一個突出問題。電纜問題被多次曝光多次整改,對所有行業企業都是警示教育,但對一些企業確實沒有起到作用,每次依然我行我素。去年“3 ·15”晚會曝光的部分企業,如珍愛網、世紀佳緣直到現在,其平臺存在的諸多問題依然存在。在輿論曝光、行政處罰后,部分企業一而再再而三違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這要引起更多思考。
各地都應當把“3 · 15”晚會曝光的案例當成自身改進工作的教材,舉一反三強化反思整改,通過制度性安排消除監管盲區漏洞,創新完善監管執法機制。將“3 · 15”的力度變成“365”的高壓態勢,讓制假售假無處藏身,讓人民群眾消費更安心、更放心。
(摘自《北京青年報》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