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內不少企業推行無紙化辦公,學生寫字則習慣用中性筆。然而,年過50 歲的李均卻對鋼筆手藝有一股執拗勁,他精心制作的鋼筆,遠銷歐美。
最廉價的報酬
三十年,也是他做鋼筆的第三十年。1996 年,20 歲出頭的李均從四川到上海投奔親戚。他在一家當時業內頂尖的鋼筆廠工作了8 年,從倉庫打雜工做到技術員,學會了鋼筆制作的手藝,還成了管理人員。在經濟發展的助力下,鋼筆市場一片紅火,“只要你有筆,立馬就會被訂走,就這么火”。
2007 年,李均拿著夫妻倆打工攢下的70 萬元積蓄,開始自己創業。他帶著妻子和20多位手藝師傅,在浦東的鄉下租了一間500 平方米的破舊工廠。在那個年代,70 萬元看起來不少,但“買設備,訂材料,很快就用光了”。李均意識到,鋼筆行業看似蓬勃,實則連生存下來都很艱難。他們吃住都在廠里,有時候將口袋里最后一點錢拿去進了材料,就會陷入“吃了午飯,沒了晚飯”的窘境。
創業第一年,李均的銷售額有200 萬元,但最后落入口袋的卻所剩無幾。到2014 年,他們的銷售額達到1000 萬元,但年底一算賬,廠子還是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李均很清楚,根本問題是他們“沒有定價權”。他們的主要客戶是線下批發檔口的老板,以及國內鋼筆行業的品牌??蛻舳ê贸杀竞统鰪S價,他們做設計和加工,掌握最關鍵技術,卻拿著最廉價的報酬。一支出廠價在10 元錢的鋼筆,品牌零售幾十元,而落入李均口袋的利潤只有幾毛錢。
越火越痛苦
2014 年,李均嘗試做品牌,拿回主動權。他在電商平臺上推出“翎墨”“水妖”兩個鋼筆品牌,第一款“水妖”鋼筆選用了透明筆桿,筆尖是經老師傅一個一個二次打磨過的,不僅外形亮眼,還順滑好用,被不少愛筆人士口口相傳?!八痹趪鴥仁袌龌疬^兩波,2016 年“雙11”,品牌最受歡迎的鋼筆一天賣了一萬多支。但后來市場出現了許多假冒“水妖”的鋼筆,售價低廉,李均的生意一時又蕭條了許多。
打通外貿市場
2017 年,李均了解到“外貿”生意。當時他的廠子已經瀕臨破產,亟需新出路。被“內卷”傷到的他近乎以落魄的姿態處理“水妖”的庫存,尋求與外國客戶合作。
為國內品牌做代加工的時候,李均做過無數支筆,但那些筆都是“純商品”,他最難受的是,一直都沒機會做“心里的那支筆”。他在電商平臺國際站上架的第一支筆,出廠價是10 美元,外觀是經典的款式,材質和做工完全按照他自己心里的標準來。他是帶著不甘的心態上架的這支筆,因為它曾經被國內客戶“看不上”而沒能在國內銷售?!邦櫩透静恢牢覀兓硕嗌傩难龀鲞@支筆?!钡@支筆被一位英國客戶一眼看上了,對方下了十幾支筆的訂單。后來李均才知道,這位客戶是一位中年創業者,和他同歲,出于對鋼筆的喜愛,在中年失業后決定賣鋼筆。第一筆訂單,這位英國客戶只有十幾支筆的預算。但兩人一直保持聯系,成了長期合作伙伴,李均是看著他的公司慢慢成長的。2024 年,他在李均這里采購了2000 萬元的鋼筆。
(據“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