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看病時,醫師為了準確地診斷病情,會安排部分患者進行B超、彩超、CT、磁共振成像等檢查。這些檢查項目雖然都屬于影像學檢查方法,但是成像原理、適用范圍有所不同。
磁共振成像能夠生成身體各部位的清晰圖像,尤其適用于軟組織成像,常用于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軟組織損傷、心腦血管疾病等。本文將為您介紹磁共振成像的工作原理、優缺點、臨床應用范圍以及檢查前后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助有需要的朋友更好地配合檢查、完成檢查。
磁共振成像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屬于一種非侵入性的醫學影像學檢查技術,是利用人體組織中氫原子核的磁共振現象,將所獲取的射頻信號經過計算機處理,重構出人體各部位不同層面的圖像。磁共振成像的檢查過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1.生成恒定磁場
人體內的氫原子核原本處于雜亂無章的排列狀態。檢查時,受檢者躺在掃描床上,保持相對靜止。磁共振設備啟動后,其內部的超導磁體可產生一個強大、穩定的磁場,能讓人體內的氫原子核的排列變得有序。
2.發射無線電波脈沖
氫原子核有序排列后,磁共振設備向受檢者發射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脈沖,引起氫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
3.氫原子核釋放能量
當無線電波脈沖停止發射后,氫原子核會把所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并逐漸恢復至原始狀態。
4.接收信號
磁共振設備能檢測并收集受檢者體內氫原子核發出的信號。這些信號中包含了豐富的人體組織信息。
5.圖像重建
將收集到的信號發送給計算機,由計算機完成信息的處理與分析,形成能夠顯示人體內部結構與組織的高分辨率圖像。
磁共振成像的優勢與不足
1.磁共振成像的優勢
(1)無輻射
磁共振成像具有無輻射的優勢。與X線檢查、CT檢查等放射性檢查項目相比,磁共振成像不存在輻射,安全性更高。
(2)成像清晰
磁共振成像的圖像軟組織對比度高、分辨率高,可以實現任意方位,如橫截面、矢狀面、冠狀面的斷面成像,使醫師能夠全方位、更加清楚地觀察受檢者的頭部、脊柱、關節以及其他軟組織結構,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除了結構成像外,磁共振還可用于監測大腦神經活動。與CT相比,磁共振具有較高的神經顯示率。醫師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觀察某些患者的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等。
2.磁共振成像的不足
(1)耗時長
磁共振檢查的掃描時間較長。對頭部、脊柱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一般需要15分鐘,對腹部軟組織檢查則需要30分鐘左右。而且,設備空間相對密閉,檢查的噪聲較大。受檢者在檢查過程中需要保持靜止,這可能讓受檢者感到不適。
(2)費用較高
由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造價高、維護成本高,因此檢查費用也比較高。
(3)部分人群不能開展磁共振成像檢查
磁共振成像檢查過程中會產生磁場,體內有金屬植入物者應咨詢醫師是否能進行該檢查,以免引起金屬移位、燒傷等不良影響,影響成像質量。
磁共振成像能檢查哪些疾???
1.大腦、脊髓相關病變
磁共振成像可用于檢測、評估大腦、脊髓相關疾病,如腦卒中、腦腫瘤、癲癇、多發性硬化癥、急性脊髓炎等。功能性磁共振技術能間接反映大腦活動信息,有助于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2.肌肉骨骼系統疾病
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肌肉骨骼系統相關疾病的檢查方面效果顯著,能清晰地顯示受檢者骨骼、關節、肌肉、肌腱和韌帶的解剖結構,可用于評估受檢者的運動損傷、關節炎癥及其他退行性疾病。
3.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技術可顯示心肌、瓣膜、血管等解剖結構,可用于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輔助醫師診斷心血管疾病。肥厚型心肌病可通過心臟磁共振增強檢查輔助確診,判斷其治療效果。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有時也表現為左心室非對稱性肥厚,容易與肥厚型心肌病相混淆。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區分肥厚型心肌病與高血壓性心臟病,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率。
此外,磁共振成像技術還可用于評估心臟手術后的恢復情況。例如,接受冠狀動脈搭橋術或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的患者,可通過磁共振成像監測手術效果。
4.腹部和盆腔疾病
腹腔內的肝臟、胰腺、腎臟等重要器官疑似發生病變時,可通過磁共振成像排查是否存在腫瘤、炎癥或其他疾病。同樣,該技術可對盆腔內的子宮、卵巢、前列腺等重要器官進行檢查,識別異常情況。
進行磁共振檢查的4點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磁共振檢查的順利進行,確保成像質量,同時也是為了保障受檢者自身的安全,接受磁共振檢查務必注意以下事項:
1.詳細說明病史
部分心臟起搏器、金屬牙冠等,可能對磁共振檢查產生影響。因此,受檢者在檢查前要向醫師詳細地說明自己的既往病史,包括手術史、過敏史,以及體內有無植入物。
2.提前去除特定物品
在進行磁共振檢查前,醫護人員會反復提醒受檢者去除身上所有的金屬物品、電子產品和磁性物品,包括:首飾、手表、眼鏡;隨身攜帶的手機、鑰匙扣、門禁卡、公交卡;有金屬拉鏈、裝飾的衣物等。在檢查過程中,這些物品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導致設備損壞。因此,受檢者一定要遵守要求,不要心存僥幸。
3.檢查過程中保持靜止
在檢查過程中,受檢者要根據工作人員的安排,以特定姿勢躺下,并且在掃描過程中盡量保持靜止不動、平穩呼吸。如果檢查過程中挪動身體,會導致圖像模糊,影響醫師的診斷,可能需要重新進行掃描。檢查過程中,如果出現心慌、呼吸困難、惡心等癥狀,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4.部分受檢者不可立即離開醫院
通常情況下,受檢者在磁共振檢查結束后即可離開。不過,注射對比劑的受檢者,在檢查完畢后要等待30分鐘,確定不存在不良反應后再拔除留置針,離開醫院。如果受檢者后續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回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