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置身于高強度的噪聲環境中,人的聽覺系統乃至其他生理功能都會遭受損害,嚴重時還會導致聽力永久喪失,這便是我們所說的“噪聲聾”。“噪聲聾”也稱噪聲性聽力損失,在某些特殊職業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中工作是導致該病的主要原因。同時,普通人也有可能因為用耳不當等原因罹患該病。只有正確認識“噪聲聾”,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才能保護我們的聽力健康。
危害不只是聽力下降
噪聲性聽力損失指人們在職業生產活動中,由于長期接觸噪聲,耳蝸內的毛細胞(負責將聲音振動轉化為神經信號)受損,而引起的緩慢、進行性的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這種損傷可能是暫時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長期暴露于噪聲下可導致毛細胞不可逆死亡,即永久性聽力減退。除聽力下降外,患者還可能出現頭痛、頭暈、睡眠質量不佳、血壓升高等一系列癥狀。
1.聽力下降
患者初期表現為耳鳴,離開噪聲環境也能長時間“聽到”高頻的嗡鳴聲,然后會出現暫時性的聽力下降。起初聽力下降的程度較輕。離開噪聲環境后,患者聽力可以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但長期暴露在高強度噪聲下,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下降或喪失。
2.其他危害
長期暴露于噪聲環境中,可能影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過大的精神壓力,引起其他健康損害。例如,長期處于噪聲環境下的勞動者,會出現頭暈、頭痛、入睡困難等癥狀。部分中老年職業群體會出現血壓升高、腸胃不適、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等問題。有研究發現,女性長期接觸噪聲還會發生月經失調等問題。
容易發生“噪聲聾”
的職業人群
職業性噪聲是誘發“噪聲聾”的主要原因,在機械制造、礦山開采等行業中,機器、車床等作業設備會發出高分貝的噪聲,因此這些行業的勞動者更容易出現“噪聲聾”。
1.建筑業
在建筑工地上,挖掘機、推土機、起重機等大型設備運行時會產生轟鳴聲;打樁機作業時會產生沖擊噪聲和振動噪聲;使用鉆機在巖石、混凝土上打孔時也會產生高頻率噪聲。建筑工人、挖掘機等設備的駕駛員,可能發生噪聲性聽力損失。
2.制造業
在生產制造中,切割機切割金屬工件,研磨機打磨木材等都會發出高強度的噪聲。壓力機和沖床在進行金屬工件的加工和沖壓時,會發出尖銳的沖擊噪聲。此外,高速旋轉的風扇、渦輪機、發動機,也是常見的噪聲源。從事切割和研磨金屬、木材等工作的工人是“噪聲聾”的高發群體。
3.交通運輸業
飛機發動機工作時噴出的高溫高速燃氣與大氣混合會產生噪聲,發動機自身振動也會產生噪聲;飛機降落時起落架(輪胎)與地面摩擦產生的聲音,以及前緣縫翼、后緣襟翼也會發出巨大噪聲。飛行員、乘務員、機場地勤人員的聽覺容易受職業噪聲影響,發生職業性“噪聲聾”。除飛機外,地鐵、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在運行時也會產生噪聲,容易導致工作人員發生聽力損傷。
4.采礦和冶金業
礦山開采中使用的破碎機、鉆孔機、輸送機等,在工作中會產生噪聲。加上礦洞屬于半封閉環境,這會進一步加劇噪聲的危害。金屬冶煉中使用的高爐、熔爐以及各種冶煉設備,也會產生高分貝的噪聲。從事采礦、金屬冶煉業的勞動者容易發生職業性“噪聲聾”。
5.紡織印染業
紡織印染行業的生產性噪聲主要存在于紡紗車間、織布車間。車間空曠,每個車間有幾十臺、上百臺設備同時作業,紡織設備運轉產生的噪聲可以達到100分貝。如果沒有采取措施降低車間噪聲,從業者不加強個人防護,很容易發生聽力損傷。
普通人也可能發生
“噪聲聾”
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既然“噪聲聾”是職業病,只要我不從事那些職業,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不然,隨著娛樂休閑方式的改變、電子產品的普及,近年來“噪聲聾”的患病人群呈現出非職業化和年輕化趨勢。比如,長時間、高頻次處于KTV、酒吧等高強度噪聲環境,可能損傷聽力。部分學生、上班族,長時間戴著耳機聽音樂、看視頻。如果耳機音量過大、使用耳機時間過長,會增加聽力損傷的發生風險。個別商戶使用高音喇叭進行廣告宣傳,讓周圍居民暴露在高分貝噪聲之下,也可能影響人的聽力。此外,突然發生的鞭炮聲、爆炸聲也可能影響人的聽力。
做好個人防護
遠離噪聲危害
目前,對于噪聲造成的永久性聽力損傷,臨床上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對于個人來說,做好防護措施才能保護聽力健康。
1.噪聲環境從業者應做好職業防護
從事冶金、建筑、制造、紡織等行業的勞動者,發生“噪聲聾”的風險較高,應充分了解自己工作環境的噪聲水平,以及噪聲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嚴格遵守企業管理制度。進入噪聲超標的作業區域之前,必須規范佩戴耳罩、耳塞等噪聲防護用具。耳塞應完全插入耳道,耳罩應緊密貼合耳朵,及時更換破損的防護用具,以確保防護效果。
聽覺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不宜從事強噪聲作業。對于從事強噪聲作業的勞動者而言,在上崗前、在崗期間乃至離崗之時,均需接受全面的健康體檢,尤其需密切關注其聽力健康狀況。如果發現存在暫時性的聽力下降,要及時申請休息或者是調離崗位,避免病情加重。
2.非相關職業人群應科學用耳
對于普通人群而言,應該養成科學用耳的良好習慣,以有效預防聽力損害的發生。建議每次佩戴耳機的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且耳機音量應嚴格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盡量遠離高音喇叭等噪聲源,避免長時間待在噪聲較大的場所。如果經常需要乘坐噪聲較大的地鐵、飛機,可以適當使用耳塞、耳罩。如使用內置式耳塞應注意消毒、晾干。進行室內裝修應采取必要的隔音降噪措施。定期進行聽力檢查,一旦出現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