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劉大爺被確診為惡性淋巴瘤,在當地醫院接受化療后病情有所好轉。今年2月,他的病情復發。省醫院血液科專家團隊評估、分析了劉大爺的病情,鑒于患者的生理機能與免疫功能均有下降,對化療耐受能力差,決定讓其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
經過妥善治療與護理,劉大爺在移植過程中沒有出現感染和其他并發癥,順利度過了免疫缺陷期。在造血干細胞移植16天后,劉大爺成功重建了造血功能,順利“出倉”(造血干細胞移植倉,即采用空氣潔凈技術,嚴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病房)。
那么,造血干細胞的移植過程是怎樣的?劉大爺接受移植后,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促進康復呢?
造血干細胞移植
“重置”患者的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
要想了解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首先要認識造血干細胞。在我們的血液系統中,有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與增殖能力的細胞,它可以在造血因子的調控下逐級分化發育成為各類成熟的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這就是造血干細胞。
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是將健康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目的是“重置”患者的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罹患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相關疾病患者,可以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具體適應證如下:
1.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例如劉大爺罹患的惡性淋巴瘤,以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
2.血液系統非惡性腫瘤
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鐮狀細胞貧血、骨髓纖維化、無巨核細胞性血小板減少癥等。
3.風濕免疫系統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等。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分類
根據造血干細胞的不同來源,可以將該技術分為兩類:來自患者本身的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和來自其他健康供體的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根據造血干細胞采集部位的不同,可以將該技術分為三類: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
目前,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是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對于供體(即提供干細胞的健康個體)而言,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的操作簡便,無需住院治療,且帶來的不適感較小。對于受體(罹患相關疾病,需要移植干細胞的患者)來說,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具有植入率高、造血功能重建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
捐獻造血干細胞需要什么條件?
造血干細胞移植為很多患者提供了生的希望。多數情況下,他人捐獻是造血干細胞移植的主要來源。目前,我國每年有近百萬患者需要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但中華骨髓庫的備份只能滿足50%左右的患者需求。因此,呼吁所有具備條件的朋友進行捐獻登記。那么,哪些人可以捐獻造血干細胞呢?捐獻造血干細胞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1.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條件
捐獻造血干細胞要求捐獻者年齡在18~45周歲,身體健康,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梅毒實驗篩查等檢查結果呈“陰性”。想要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朋友,可以通過當地紅十字會等正規機構報名,經檢查符合相關條件后進行血液樣本采集。工作人員會將血樣的白細胞抗原分型檢測結果及捐獻者的個人信息錄入中華骨髓庫。有移植需要的患者經過檢索、配型,如果滿足配型要求,工作人員會通知捐獻者進行捐獻。
2.捐獻造血干細胞對于供體的影響可控
人體具有較強的造血干細胞再生能力,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會對捐獻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捐獻造血干細胞后能夠刺激骨髓加速造血,捐獻者一般休息5~7天,便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大約在10~15天后,捐獻者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等血細胞可以恢復到捐獻前水平。
3.造血干細胞的采集
經過評估,捐獻者的身體狀況達到適合捐獻的條件后,遵醫囑服用特定藥物,將體內的造血干細胞從骨髓“動員”到外周血。醫師利用造血干細胞分離儀分離出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完成采集后,再將剩余血液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4.造血干細胞的保存
采集造血干細胞后,醫師會將其在無菌條件下分裝到冷凍袋中,并加入凍存液。造血干細胞將被從常溫逐步降溫至-80℃,再轉移至-198℃的液氮環境中保存。患者經過評估確認能夠接受移植,醫師會取出冷凍的造血干細胞并利用專業設備進行復蘇,然后將其輸注到患者體內。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基本流程
1.術前預處理
在正式移植造血干細胞前,要先將患者體內殘留的惡性細胞清除干凈,為即將移植的造血干細胞預留“空間”。因此在移植前,患者要接受大劑量的化療或者化療聯合放療。放療還可以對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避免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出現免疫排斥。
2.輸注造血干細胞
經醫師評估,患者可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醫師會進行輸注。輸注方式通常為靜脈輸注,與臨床常用的“輸液”治療類似。
3.免疫重建
在造血干細胞輸注后的10~20天內,如果患者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計數連續3天超過0.5×109/升,血小板計數連續7天超過20×109/升,說明移植成功。患者的免疫系統將在接受干細胞移植后的1年左右逐漸完成重建。
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必須了解這幾點
1.預防感染很重要
在進行移植之前,患者需要配合做好抗真菌、抗病毒的預防治療。移植術后,患者需住院接受為期3~5周的密切監測。同時,患者在治療期間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講究個人衛生,防止發生感染和其他并發癥。
2.移植順利完成并不意味著治療結束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治療旅程,即便移植手術順利完成,也僅是治療的階段性勝利,而非終點。具體的出院日期,需依據患者個體恢復狀況由醫師綜合判定。
3.出院后要定期復查
患者出院后3個月內,需每周前往醫院接受1 次門診評估,以便醫生能夠持續跟蹤并全面掌握患者的術后康復進展。此后,每隔1個季度或者半年,患者需要到醫院進行一次門診評估,檢查是否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移植后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