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患病高危人群等群體,應居家進行血糖監測,以了解疾病進展和藥物治療效果,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那么,面對市場上種類繁多的家用血糖儀,該如何選購、使用呢?
血糖監測是控制糖尿病
病情的基石
目前,糖尿病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只能通過科學用藥、調整生活方式來控制病情。家用血糖儀使用方便、操作難度低,適合各年齡段“糖友”進行血糖自我檢測。糖尿病患者科學使用家用血糖儀,可以直觀了解血糖動態,及時掌握病情變化。相關數據還能夠輔助醫師調整治療方案。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高危人群科學使用家用血糖儀,能夠掌握自己的生理數據,及時調整生活方式,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發展。
貴的不一定是對的
家用血糖儀是一種測量血糖水平的電子儀器,操作簡單,出結果也很快。家用血糖儀的價格與品牌、檢測方式、功能等相關。一般來說,產品功能越多,使用越便捷的產品,價格相對越高。
消費者應根據自己的需求,結合產品的檢測準確性、操作便捷性和價格因素,按需選購,不必過于追求昂貴的產品。需要注意的是,家用血糖儀屬于醫療器械,生產廠家、銷售平臺必須具有合法資質,產品必須具備《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或備案憑證),符合國家標準。建議有需要的朋友從正規藥店、大型線上銷售平臺等途徑,購買由正規生產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
不同家用血糖儀的
使用建議
1.指尖血糖儀
(1)檢測原理
指尖血糖儀于20世紀90年代問世,是出現時間最早、最為常見的產品。這類血糖儀需要與采血針、試紙搭配使用。使用者先用采血針點扎手指,將血液滴在試紙上,然后用儀器進行血糖水平檢測。早期,多數指尖血糖儀應用光化學法進行檢測,也就是讓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試紙上的顯色物質發生反應,引起試紙顏色變化,反映人體的血糖水平。但是這種檢測方法的誤差比較大。目前,主流血糖儀產品采用電化學法進行檢測,即讓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試紙上的化學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微小電流變化,來顯示血糖數值。這種技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小,誤差率低。
(2)適用人群
在正確操作的前提下,指尖血糖儀的準確性較高,廣泛適用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高危人群等進行自我血糖監測。
(3)使用建議
指尖血糖儀一般會配備一定數量的試紙、酒精棉片和采血針。使用指尖血糖儀,優先推薦采集無名指指尖兩側的血液。無名指的神經末梢分布相對其他手指少一些,采血時痛感輕。同時,手指兩側血管豐富,血量較為充足。采血前先選用75%酒精消毒,待酒精揮發后再采血。采血后,應讓血液自然滴落到試紙上,切勿用力擠壓手指,以免血中混入組織液,影響數值的準確度。采血不要長期扎同一個地方,以免引起明顯疼痛、形成瘢痕。
2.動態血糖儀
(1)檢測原理
動態血糖儀由一次性傳感器和可復用發射器組成,傳感器是一種特制的軟針,扎入使用者的皮膚,監測皮下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變化。使用者基本沒有痛感。這種血糖儀可以連續14天,每隔幾分鐘測量一次血糖水平。血糖數據經由發射器傳輸至手機,可實現隨時隨地查看。當血糖異常時,手機能夠及時報警。佩戴者可以正常生活、運動,也可以淋浴、游泳。動態血糖儀能避免頻繁采集指尖血給患者造成的痛苦,提供連續的血糖數據,且準確性較高,但價格比指尖血糖儀高。
(2)適用人群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將動態血糖監測作為臨床認可的血糖監測方法。動態血糖監測適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毛細血管血糖檢測指導下進行降糖治療,但血糖波動較大、易發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等人群。此外,對于飲食選擇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的糖尿病患者而言,使用動態血糖監測儀能了解不同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從而做出合適的飲食選擇。
(3)使用建議
動態血糖儀的傳感器應植入人體皮下脂肪豐富、光滑、平坦的部位,比如上臂外側、腹部等。植入前,應使用75%酒精對相應部位進行消毒,待酒精完全揮發后植入,應注意避開傷疤、炎癥等部位。佩戴期間不要壓迫、剮蹭傳感器,不要進行過高強度運動,不要讓傳感器長時間浸水,避免傳感器脫落。如果要長期佩戴動態血糖儀,應注意輪換植入部位,以免導致局部皮膚出現不適癥狀。
3.無創血糖儀
(1)工作原理
無創血糖儀不必刺入皮膚,而是通過光學、生物電抗阻等原理估算人體的血糖值。目前,市面上售賣的無創血糖儀有手表款、手環款、夾手指款等多種類型,相關產品的售價相對較高,一般在數百元以上。不過,很多宣稱能無創測血糖的產品,事實上都屬于“非醫療器械”。而且,由于工作方式的限制,無創血糖儀的檢測精度稍差,容易受到皮膚溫度、汗液等因素的影響。臨床數據顯示,無創血糖儀的準確性比指尖血糖儀的準確度要低。
(2)適用人群
由于準確度相對較低,無創血糖儀更適合健康人群進行自我監測,不適合糖尿病患者作為居家血糖監測工具。
(3)使用建議
測量前應避免劇烈運動,測量過程應保持心情平靜。連續使用無創血糖儀進行測量,可能影響數據準確性,建議每次測量后間隔15分鐘再測。保持設備使用環境的溫度、濕度適中,如果溫差、濕度變化較大,應將設備靜置30分鐘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