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基于“專創融合”理念,對消費行為學課程開展SPOC混合教學模式實踐,進一步明確課程目標,實現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聯動;持續建設符合課程目標的教學內容,設計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優化消費行為學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以期提高消費行為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讓學生主動與教師建立多方位的交流關系,在思維碰撞中完成學習任務,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專創融合;消費行為學;SPOC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4.009
Practical Research on SPOC Teaching Mode of Consumer Behavior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ZHU Wenqi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12)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carries out the SPOC blended teaching mode practice for consumer behavior courses, further clarifying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achieving the organic linkage betwee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ntinuously develop teaching content that aligns with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design a blended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SPOC; Adopting a student-centere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approach,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consumer behavior cour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nsumer behavior courses, enabl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establish multi-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s with teachers, complete learning tasks through thinking collisions,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ie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Keywords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consumer behavior; SPOC model of teaching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1]由此可見,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內在要求,而推動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深度融合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高校不斷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構建協同育人體系的重要途徑。
在此背景下,作為經濟類專業的專業課程,消費行為學也面臨新的改革任務。而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混合式教學模式整合了課堂和網絡兩種教學模式,借助多樣化的技術手段和學習方式,將傳統課堂學習和現代網絡化學習優勢互補,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有機融合,其不僅能提升學生課堂知識吸收的效率,還能促進教學內容的深度延伸[2]。SPOC指的是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屬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類型之一。與MOOC相比,SPOC教學更具靈活性,也更注重校本化;更注重知識的建構與生成,幫助學生實現深度理解而不限于表面記憶;能夠有效彌補MOOC在教學過程中監管的缺失,又關注了學生的個別化差異[3],為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4]。
1" 消費行為學的教學現狀
消費行為學是行為學與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互相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通過探尋消費過程中人的心理及行為產生、發展的客觀規律來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經營與營銷策略。本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商業倫理、社會責任、企業精神和創新創業意識,能運用所學服務于企業營銷決策活動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傳統的消費行為學教學大多采用講授法,有時會輔以案例教學法。但由于課程學時有限、課程信息量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缺少獨立思考、技能應用、創新意識等方面的鍛煉,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積極性不足。課程內容由于涉及交叉學科較多,看似內容豐富,實則缺乏系統性,再加上教材中的概念、理論比較偏重專業研究,在線教學資源利用不足,沒有很好兼顧內容的前沿性,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市場實際存在一定偏差。課程考核形式相對較為單一,大多采用“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方式,側重于對學生基礎知識和解題能力的考核,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考核評價缺乏全面性。
因此,消費行為學課程綜合性很強且理論與應用并重,傳統授課模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混合式教學無疑是更好的選擇。而SPOC作為一種混合教學模式,兼具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優勢,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同時也能監控學生動態,促使學生保持對學習的探究興趣,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2" 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2.1" 確定課程定位
消費行為學課程屬于高等中醫藥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消費行為是營銷管理的重要分支之一,與市場調研密切相關,是企業進行準確市場定位和制定相應營銷策略的重要來源。它可以幫助經營者提高營銷活動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是一門研究現代市場理論與策略思想方法的應用科學。
2.2" 明確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消費心理活動過程、個性心理特征、動機、態度、學習等基本理論,把握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過程,從影響消費行為的諸多要素著手,研究其對消費心理與行為的影響。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根據授課要點,結合消費行為實際案例,突出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產業報國的價值理念,引發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幫助學生樹立家國情懷、商業倫理、社會責任、企業精神和創新創業意識。
2.3" 開展學情分析
消費行為學的授課對象為四年制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三年級的學生,該專業要求在人才培養上以醫藥市場需求為主導,具備醫藥特色,在重視基礎理論知識培養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這與“專創融合”的課程建設要求高度匹配。本課程開設在第五學期,學生已經比較熟悉大學的學習生活、對專業的認知更加全面,學習主動性較強,具有一定的行為學基礎知識。學生在完成學習后不久就要面臨實習和就業,但缺乏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如何應用行為學和營銷學知識來分析實際問題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2.4" 選擇課程資源
消費行為學課程知識體系較為復雜,涉及知識面較廣。再加上新形勢下的消費情境變化,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很強,教材更新相對滯后。為此,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課程必須堅持持續建設,增加實戰訓練部分,總體分為概論、原理、專題實戰訓練三大模塊。此外,在所選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相關MOOC資源、視聽素材、營銷案例等多種拓展內容,以充分拓寬學生視角,有效培養其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3"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在消費行為學教學中的應用
該模式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21級三個教學班的175名學生中進行實踐。教學內容包括26個理論課時和6個實踐課時,依托學習通網絡學習平臺,借鑒參考MOOC和精品課等消費行為學相關的開放課程學習資源,緊扣教學大綱及培養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3.1" 課前導學
該階段主要的教學方式為啟發式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借助SPOC線上教學平臺,以問題為導向,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將相關課程資料和視聽資源一并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提前了解和認識課程內容,獨立完成思考和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對于疑難問題,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平臺,適時開展師生和生生互動,提高學習效果。
3.2" 課中研學
該階段以線下課堂教學為主,重點在于知識內化,答疑解惑。教師根據SPOC教學平臺上課前學習的數據,針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解析和糾錯。此外,教師依托教學內容設計小組實訓任務,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協作解決實際問題,以有效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3.3" 課后練學
該階段主要通過SPOC教學平臺展開,是問題深化、知識升華的過程。教師結合線下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布置相關線上測試作業,增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鞏固。學生自主完成測試,遇到困難可線上求助教師答疑解惑。此外,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補充上傳相關拓展資料,引導學生關注、分享消費行為學領域的熱點問題,營造良好氛圍。
4" 課程考核與教學效果評價
4.1" 課程考核評價
評價體系的設計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測度和評估學生在德育、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情況。在具體評價操作過程中,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種形式。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學生課堂表現(15%)、教學活動參與度(20%)、小組任務貢獻度(20%);總結性評價(45%)的評價依據為期末課程考試成績。
4.2" 教學效果評價
課程開課后4周,通過學習通發布調查問卷,收集學生對課程適應程度的評價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訴求和個體差異,及時改進教學方法,調整和完善課程內容,以提升教學效果。學期末,再次發放問卷,了解學生對課程的總體滿意程度,并對后續課程的完善提出建設性意見。
結果顯示,38.4%的學生對改革后的混合教學模式整體感到“非常滿意”,57.7%的學生感到“比較滿意”,學生普遍反映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案例拓展和小組實踐有效地提升了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在消費行為學的教學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有少數學生反映此教學模式較為復雜,有時容易遺忘學習任務,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實時溝通,進一步優化對學生線上平臺學習的提醒與監督。
5" 教學反思
在當前“專創融合”的背景下,SPOC混合教學模式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特點,借助網絡教學平臺,有效地增強了線上線下的教學互動,有利于教師靈活根據學生的數據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安排,順利實現了課程核心教學目標。但同時也應看到,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適應程度存在差異,該教學模式對學生課余時間投入學習的要求較高,部分學生因為時間分配問題而感受到較大的學習壓力,少數對線上自學的接受度不高,致使課程后半段少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所降低。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一要優化教學資源設計,合理設置課程任務以減輕學生的日常學習負擔,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及時評估學生的反饋情況,關注其學習體驗;二要加大過程性評價在成績考核中的比重,細化評價標準,從而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三要不斷加強授課教師專業能力和新媒體技術的相關培訓,做到與時俱進,持續提升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6" 結語
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賦予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使命[6]。注重實踐的專業課程采用SPOC混合教學模式開展“專創融合”教學模式改革,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拓寬學生的思維寬度,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內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滿意度,打造“金課”。本項目驗證了SPOC混合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改革與嘗試的可行性,并進一步對該模式進行完善,為后續推廣提供可能。
基金項目:安徽中醫藥大學2021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專創融合’背景下的消費行為學課程SPOC教學模式實踐研究”(2021XJJY_YB07)。
參考文獻
[1] 杜俊義,吳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路徑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2(30):78-81.
[2] 易萍,楊茜云.基于SPOC混合式的深度教學模式探討——以《金融學》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31):142-143.
[3] 馬秀麟,毛荷,王翠霞.從MOOC到SPOC:兩種在線學習模式成效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6,34(4):43-51.
[4] 李文婷.基于SPOC的高職行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探討[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4(2):67-71.
[5] 余紅劍,邵凱希,周芷衣.基于翻轉課堂的《消費者行為學》案例教學設計與實踐[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5):32-36.
[6] 祝金旭,石作榮,張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困惑與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23,9(10):56-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