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術迅速改變了小學教育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數學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計算技巧,還需具備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傳統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體系側重考試成績,往往忽視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和實際應用能力培養。信息化環境的出現為彌補這些不足提供了新的可能。通過數據分析和多媒體測評等工具,學生的學習狀況可被多維度、動態呈現,教師能制定精準的教學策略。本研究結果能為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提供新思路和方法,為提升教育質量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信息化;小學數學;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4.046
Innovative Paths for Evaluating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 the Information-based Environment
HE Yuanyuan
(Xinch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haoxing, Zhejiang, 312500)
Abstract In the wave of modern education re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rapidly transformed the teaching model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in primary education. As a basic subject, mathematics requires students not only to master calculation skills but also to possess the ability to innovatively solve problem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comprehensive literacy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laces excessive emphasis on test scores and often overlook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ies. The emergence of an information-based environment offers new possibilities for making up for these deficiencies. Through tools such as data analysis and multimedia assessments,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s can be presented dynamically and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enabling teachers to formulate precise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eval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offer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words information-base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1" 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現狀分析
1.1" 注重知識掌握和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傳統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體系過于強調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考試成績,考試成績成為衡量學習效果的主要標準,將數學知識的記憶和解題技巧置于核心位置,卻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維、創新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等關鍵素養的培養。這種導向使教師和學生都傾向于采取“應試導向”的策略,教師專注于傳授應試技巧,而學生則以記憶題型和解題步驟為主要學習目標。盡管這種方法在短期內可能提升考試成績,但卻難以真正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此外,它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學習特點和潛能的學生難以展示自身優勢,反而被困于單一的評價指標中。這種評價體系強調知識掌握,無法全面評估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能力,也難以真實反映他們的成長與潛力。
1.2" 評價標準單一,缺乏多元化、個性化的評價
傳統小學數學結案合素養評價體系通常以考試分數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和能力的主要依據。然而,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難以全面反映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多維能力,忽視了許多重要的素養和潛在特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涉及多個維度,包括邏輯推理、空間想象、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和團隊協作等,它們構成了綜合素養的重要部分,但這些往往難以通過考試分數進行準確評估。
缺乏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使得評價體系難以捕捉學生的不同數學才能和潛力。有些學生在特定領域具備突出優勢,但由于標準化考試的單一性,他們的才能難以被發現和認可。此外,評價方式的統一性往往讓教師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難以在教學中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無法為每位學生制定符合其特點的發展路徑。
在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下,學生的個體差異被忽視,評價結果趨于扁平化,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和潛能得不到充分重視。學生被迫按照統一標準調整學習策略,以迎合考試要求,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阻礙了學生獨特能力的培養與發揮。最終,評價標準單一性和缺乏多元化的局限性,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教育的質量和學生的潛力發展。
1.3" 重結果輕過程,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體系常常將考試結果作為關注重點,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發展。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和教師都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考試成績上,將分數視為唯一的成功標準,產生了多方面的問題。
首先,由于考試分數是唯一評價依據,學生傾向于采用短期、功利性的學習策略,目標是快速提高成績。這種策略強調記憶公式、背誦解題步驟以及大量練習同類題型,忽略了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靈活應用,阻礙了數學思維的培養和創新。其次,教師在這種評價體系下傾向于采取應試導向的教學方法,專注于關鍵知識點的講授和題型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教學活動因此變得機械和單調,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難以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逐漸變成被動的任務,缺乏自主探究與靈活運用知識的空間。最后,由于缺乏對學習過程的反饋,學生難以及時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看不到自身的成長和進步,也很難從學習中獲得持續的成就感和動力。他們在學習中表現出的努力、堅持與創新精神得不到認可和鼓勵,逐漸失去了自主學習的信心與動力。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式削弱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靈活應對問題的能力,嚴重影響了數學學習的體驗與成長,不利于全面發展綜合型人才。
1.4" 過于強調評價的選拔功能,忽視激勵價值
傳統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體系通常將考試結果視為篩選學生的重要工具,用來區分學生的能力水平。然而,過分強調選拔功能的評價體系帶來了許多問題,尤其是在激勵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方面表現不足。首先,考試成績排名和層次劃分導致學生被分成不同“等級”,許多學生在面對不理想的成績時易產生挫敗感。成績不佳的學生在多次遭遇失利后易產生畏懼心理,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與智力,最終打擊自信心并削弱學習動力。其次,由于評價體系過于關注選拔功能,許多學生把考試視作一場競賽,把對數學的興趣轉移到競爭和分數上。對于那些潛在數學才能未在考試中展現出來的學生來說,競爭環境可能會打擊他們對數學的熱情,難以激發其潛力和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意愿。過度的競爭壓力易讓學習氛圍變得緊張,無法為學生提供愉快的學習體驗。最后,為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更傾向采取統一教學方法,忽略學生個體差異。這種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潛能挖掘,難以真正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動力。這種評價體系在強調選拔功能的同時抑制了其激勵價值,無法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反饋和成長動力,最終阻礙了他們對數學學習的長期興趣與信心,妨礙了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
2" 信息化環境下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的創新路徑
2.1" 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在信息化環境下,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應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突破傳統的分數導向模式。這樣的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不同表現與成長過程。
首先,評價體系應結合多種方法,包括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合作性評價和自我評價。形成性評價側重于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給予反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激發改進的動力;終結性評價通過定期測驗、項目展示或綜合考試來全面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合作性評價通過小組討論、協作項目等方式,考查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和貢獻;自我評價則鼓勵學生反思學習過程,設定目標并評估自身進步。其次,評價體系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因材施教。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興趣和特長,并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建議與指導,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在評價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在解決問題、創新思維、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現,并將其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多元化評價體系還應結合實際應用場景進行評價。教師可通過設置實踐任務或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的能力。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的價值與應用,提升其學習興趣與信心,從而促進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2.2" 明確小學數學評價標準,豐富綜合素養評價方式
傳統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往往側重于基礎知識點的掌握,如四則運算、幾何圖形的認知等。然而,在信息化環境下,小學數學綜合素養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應包含數學思維、應用能力以及學習態度等多個維度。因此,明確評價標準是第一步。
評價標準的制定應涵蓋知識掌握度、思維過程以及應用能力。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如在線測試平臺,將計算題、應用題、邏輯推理題等題型組合成評估題庫,通過對學生進行不同維度的測試表現來評分,以此全面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應用能力。對于邏輯推理題,教師可利用動態情景模擬軟件,如幾何畫板或" GeoGebra,將題目以動畫或模擬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通過觀察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解答結果,來判斷其邏輯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信息化評價手段能增強評價方式的多樣性,例如結合電子檔案袋、學生自我評價及互評等形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學習成果。在這些平臺上,學生可上傳作業、在線討論和反饋,從而幫助教師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情。同時,學生的課堂表現、參與度、數學興趣等,也可通過在線課堂參與記錄系統獲得,這豐富了綜合素養的評價方式。
2.3" 重視綜合素養過程評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關鍵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不僅是結果,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重視過程評價尤為重要。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過程評價更系統和詳細,能及時記錄和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幫助教師針對性地指導學生。
信息技術可輔助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實施過程評價。例如,教師通過課堂答題系統(如答題器或平板設備上的答題功能),實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分析錯誤率、解題速度等數據,從而獲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反饋。教師根據反饋及時補充教學資源,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借助學習管理系統,教師對學生的課后練習、在線作業及測驗進行實時跟蹤和統計,詳細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從而實現全程化、系統化的過程評價。
基于信息技術的過程評價可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監測和自我反思。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學習應用可自動為學生生成錯題集、提供題目講解以及類似題型的練習,學生隨時查閱和練習錯題,逐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解題技巧。這種基于信息化的過程評價系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使其逐漸掌握如何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
2.4" 重視激勵性評價,深挖學生的數學潛能
在綜合素養評價體系中,激勵性評價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提升其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在信息化環境下,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激勵性評價體系,可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正向激勵,使其在數學學習中不斷進步。
首先,教師通過信息化平臺的積分或勛章系統進行激勵。例如,教師可在在線數學學習平臺中設置積分制度,學生每次完成作業、通過測試、回答問題都可獲得一定積分。學生達到特定積分可兌換勛章或獎勵,以此增強其學習的成就感和積極性。此外,教師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學生的數學學習數據,如完成速度、正確率等,為其生成個性化學習報告,展示其進步軌跡。學生在學習報告中看到自身的進步,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增強學習動力。
信息技術手段還可幫助教師及時表揚和反饋學生的進步。例如,通過在線課堂系統,教師可以即時對學生的優秀表現進行表揚,或是以數據可視化形式展示班級成績進步情況,表揚進步較大的學生。這種即時反饋和可視化數據展示不僅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還能增強其自信心。此外,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組織數學競賽、數學小組討論等活動,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進一步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潛能。
誠然,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通過明確科學的評價標準、豐富評價方式,注重過程評價以及強化激勵性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提升綜合素養,實現更高層次的數學能力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探討信息化環境下小學數學綜合素養評價的創新路徑,必須突破傳統評價模式的局限。將學生置于評價體系的核心位置,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創建電子檔案袋,并應用智能化評價工具,能夠全面、精準地捕捉和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這些創新路徑不僅提升了評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 柳成時,周雪艷.“雙減”背景下小學低年級數學創新素養評價的新路徑[J].世紀之星—小學版,2022(25):133-135.
[2] 魏欣.“雙減”背景下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分析[J].讀與寫,2022(5):181-183.
[3] 張小熙,周志平.“雙減”背景下小學低段數學期末“樂評”實踐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3):7-10.
[4] 林德輝.“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