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究臨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療(CPPT)教學模式對神經內科住培醫師教學效果、業務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在本院神經內科接受培訓的60名住培醫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30),觀察組實施CPPT教學(=30),對比兩組的業務能力、教學效果及對教學的滿意程度。結果:教學后,觀察組業務能力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0.05);觀察組的教學效果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0.05);觀察組思維能力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0.05);觀察組的教學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0.05)。結論:采用CPPT教學模式可有效提升住培醫師的業務能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住培醫師滿意程度較高,值得在醫院臨床教學中推廣。
關鍵詞 臨床病理;神經內科;教學滿意度;業務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4.027
Application of CPPT Teaching Mode in the Training of Neurology Resident Physicians
CUI Xiangxiang, QIAO Zhenhu, LUO Chun, HU Ruit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thnic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Clinical Path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CPPT) teaching model o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neurology resident trainees. Method: Sixty resident physicians who received training in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une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eaching (=30),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PPT teaching (=30).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After teaching, 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s business abili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lt;0.05);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lt;0.05); 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s thinking 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lt;0.05);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lt;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CPPT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resident trainees,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and have a high level of satisfaction among resident trainees.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teaching in hospitals.
Keywords clinical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eaching satisfacti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神經內科屬于臨床內科的一個重要分支,診治范圍廣泛[1]。科內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多樣,部分疾病發病機制復雜且尚無法完全清晰,治療手段也因醫療水平局限而不盡如人意,因此神經內科住培醫師相較于其他科室其知識、技能要求更高[2]。臨床醫師提升技能的方式除理論知識學習外,還需要與實踐結合以提升自身業務能力[3]。然而目前住培醫師的培養往往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影響,且神經內科知識復雜,住培醫師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掌握,同時傳統教學模式多為教師單純向學生講解基礎的理論知識,學生被動接收,難以深入理解疾病的復雜性及與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容易導致學生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脫節[4-5]。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帶教效果,提高住培醫師理論和臨床實踐兩個方面的能力成為神經內科帶教干預的研究重點。國內外相關研究提出了諸多帶教方案[6],其中CPPT教學模式是芝加哥大學在教學改革中借鑒哈佛醫學院的課程整合理念首創的一種教學模式[7]。CPPT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是摒棄前期獨立傳授的病理生理課程,以臨床疾病為中心,將病理生理內容進行整合授課,不僅使住培醫師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并且幫助其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本研究將CPPT教學模式引入神經內科住培醫師培訓,旨在探究其對教學效果和住培醫師業務能力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在本院神經內科接受培訓的60名住培醫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30),觀察組實施CPPT教學(=30)。本研究已上報至醫院倫理委員會并審核通過。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0.05),詳見表1。
納入標準:①均為自愿參與本研究;②為神經內科新進住培醫師,年齡<30歲;③均為本科或以上學歷;④均通過理論學習考核;⑤具有良好的理解、溝通能力。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②依從性較差者; ③身體機能故障無法完成研究者;④在培期間嚴重缺勤者;⑤非應屆畢業住培醫師或其他輪轉醫師。
1.2" 方法
教學前準備:提前邀請專家對負責教學的教師進行CPPT教學模式培訓,同時通過神經內科內部討論,參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2022年版)》[8]明確培訓目標、重點,提前準備理論知識教授內容、神經內科病例資料、影像學數據庫,制作業務能力等相關考查試卷和評分標準,并做好教學培訓過程中的反饋工作。兩組住培醫師均由同一團隊、臨床帶教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帶隊培訓,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和責任感,確保兩組培訓正常開展。
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住培醫師經過帶教老師理論講授后,到病房進行各項醫療實踐,這期間主要依賴帶教老師講授和操作演示,住培醫師以聽課的方式吸收技能知識。
觀察組實施CPPT教學模式。①講授前:所有帶教老師統一進行備課,根據教學反饋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先對神經內科總論進行講授再細化各部分內容,同時講授前要求住培醫師提前預習,加強學習效果。②講授時:一次授課內容包含臨床醫學和病理(生理)學兩門學科,分別由相應的臨床醫生和病理醫生講授,教學內容由宏觀到微觀逐層剖析,讓學生對疾病有更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其中理論知識由神經內科帶教醫生從臨床角度對疾病的臨床表現、輔助檢查、鑒別診斷、治療和預后等方面進行系統性講述,再由病理帶教老師從病理學角度對具體疾病從大體和鏡下病理特征、病理鑒別診斷、病理與臨床的聯系等方面進行講解,有利于醫師整體掌握某一具體疾病。同時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生生之間在課堂上充分進行交流互動,再由帶教老師對回答進行補充修正。 ③臨床實踐及討論:由帶教老師根據不同疾病選擇具體的典型患者,住培醫師詢問其病史并書寫病歷,經過組內討論再進行總結診斷。最后由兩位帶教老師共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討論,包括病例討論、病理閱片和大體標本展示三部分。討論環節從一個病例展開,選擇一位住培醫師介紹病史,隨后由臨床老師圍繞核心問題對該病例進行提問和講解,若涉及病理內容,則由病理老師進行講解,討論最后由帶教老師負責總結點評,以提升住培醫師的整體學習、實踐能力。
1.3" 觀察指標
①業務能力:主要考查住培醫師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病例分析能力及臨床操作能力,每項內容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業務能力水平越高。其中理論知識題目來源于院內神經內科知識題庫,考查內容以教學大綱和培訓知識為主;病例分析則抽取本院神經內科病例庫、影像庫內的病例資料進行考核;臨床操作考核包括問診、病歷采集、體格檢查、影像學操作、穿刺等內容,各項分別占20分,重于考查住培醫師的動手能力。②教學效果:使用實踐能力自我評價量表進行評估,考查內容包括自主培養興趣、自學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醫患溝通能力、主動參與實踐、疑難問題處理能力、團隊協作情況、知識運用能力、理論知識掌握能力以及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水平等10個項目,每項為10分,10項滿分為100分。③思維能力:采用評判性思維能力量表(CTDI-CV)[9]評估兩組住培醫師的思維能力,量表從7個維度進行測評,包括尋找真相、系統化能力、求知欲、開放思想、分析能力、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和認知成熟度等內容。量表共有70個項目,每一個維度為10項。各項分數:10―60分,分值≥40代表此項為正向表現;總分:70―240分,分值≥280表示為正向評判性思維能力。④教學滿意度:滿意度內容共有10項,分別為以身作則,規范工作、操作技能熟練、具備較高臨床經驗、溝通能力佳、積極反饋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論知識扎實、責任心強、積極向學生提問、可按照計劃完成教學以及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每項分值為10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住培醫師對教學滿意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使用SPSS" 27.0統計軟件計算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取檢驗;計量資料用(€保┍硎荊扇〖煅椋?.05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業務能力比較
教學后,觀察組業務能力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0.05),詳見表2。
2.2"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教學效果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0.05),詳見表3。
2.3" 兩組思維能力比較
教學后,觀察組思維能力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0.05),詳見表4。
2.4"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教學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0.05),詳見表5。
3" 討論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臨床醫師離開校園踏入臨床工作崗位后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促進醫師熟練掌握理論規范、提高自身技術能力、培養思維規范的重要途徑[10]。對神經輪轉內科住培醫師而言,短時間的培訓難以使其理解和掌握復雜的知識,尤其是面對眾多存在差異的患者,更是無法有效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導致其在臨床學習中面臨較大困難。試行一種有效且可實現的教學模式,是目前培訓住培學員的重點。
對理論知識、病例分析的掌握程度和臨床實踐能力,是衡量住培醫師培訓后業務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張鳳等[11]學者研究顯示,接受CPPT教學模式的學員,其理論知識及臨床操作能力顯著高于傳統教學組。同時本研究通過量表檢測發現,觀察組業務能力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與上述學者研究結果相符。CPPT教學模式在臨床帶教中可提高住培醫師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同時使得住培醫師能在有限時間內有效掌握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住培醫師在接觸CPPT教學模式后,角色適應期明顯縮短,對各種臨床思維和臨床操作技能的掌握速度明顯加快。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的教學效果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CPPT教學模式可使住培醫師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常規教學模式內容不明確,對學生的要求仍較基礎,如按時完成病歷書寫、遵守科室相關規章制度等,沒有考慮到對學生臨床實踐操作方面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難以發揮自身潛能,學習效果相應低下。
CPPT教學模式注重生理、病理及影像學等多種知識的融合教授,細化臨床學習內容,同時結合神經內科學習重點,有針對性地培養住培醫師。CPPT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促進住培醫師的培訓工作有序、規范地進行,講授方式也更為靈活多變,師生交流增多,促進醫師消化學習內容,同時經CPPT帶教后,學員凝聚力提升,學習效果顯著增強。戴鍇等[12]學者研究顯示,經CPPT模式教學后學生思維能力也隨之提升,表明該模式有利于培養學員的評判性思維,促進醫師脫離課本進行獨立思考。CPPT教學模式不是一味地傳輸知識,更注重師生間的互動,有力提升了住培醫師的學習體驗感,加強其對CPPT教學模式的認同,使其更有歸屬感,同時讓學員更為明確自身的短期及長期目標,在帶教老師的指導建議下有條不紊地實施學習計劃。另外本研究中住培醫師對CPPT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均高于常規教學,表明從學生角度看待該模式也具有較大的優勢。CPPT帶教模式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老師與學員間的相互溝通、交流,進而更系統地為學員制定臨床、理論和科研等方面的個性化培訓方法,使住培醫師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提升滿意度。
綜上所述,運用CPPT教學模式可有效提升住培醫師培訓的教學效果及其業務能力,能夠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同時對后續人才隊伍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通信作者:胡瑞婷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自籌經費科研課題“CPPT教學模式在神經內科住培醫師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Z-F20221760)。
參考文獻
[1] 江莉娜,李思賢.DRG付費下神經內科學科發展分析[J].中國醫療保險,2024(5):85-89.
[2] 王德潤,周瑩,董靖竹,等.基于CDIO模式的神經內科臨床見習教學管理效果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24,44(5):81-84.
[3] 李熹陽,施貞夙,李國紅.醫師臨床能力評價研究進展及啟示[J].中國醫院管理,2023,43(12):1-5.
[4] 黃錫泰,張昆松,馮劭婷,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臨床實踐能力考核考官評分同質性的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24,44(2):151-154.
[5] 吳麗紅,戴紅蕾,陳麗英,等.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一體化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24,40(2):154-158.
[6] Yung J,Kim B.Promoting intern wellness within a psychiatry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A process of regular check-ins by chief residents[J].Educ Health (Abingdon),2021,34(3):113-117.
[7] 黃婷婷,商豫鳳,劉莉,等.慕課聯合CPPT教學模式在臨床血液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2,36(2):204-208.
[8] 中國醫師協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2022年版)》[EB/OL].(2022-08-05).https://www.czrmyy.com/Html/News/Articles/2270.html.
[9] 于斌斌,于良芝.面向LIS研究與實踐的批判思維傾向量表:對CTDI-CV進行簡化的可行性檢驗[J].圖書與情報,2020(4):21-27.
[10] 周念歷,文暉,姜蕾,等.初級保健質量提升項目在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實踐應用效果[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4,23(1):61-64.
[11] 張鳳,朱凱,劉林,等.CPPT教學模式在血液病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22,47(10):1445-1447.
[12] 戴鍇,張倩,施金枝,等.CPPT教學中傳染病學課程改革出現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7):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