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超聲心動圖規范化培訓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參加超聲心動圖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60名,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名。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培訓,觀察組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引入PDCA循環管理。比較兩組住院醫師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圖像采集質量評分、臨床病例分析能力及臨床演練評價成績。同時對培訓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觀察組住院醫師的理論知識、圖像采集質量、臨床病例分析、臨床演練評價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住院醫師的培訓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χ2=3.268,P=0.039)。結論"在超聲心動圖規范化培訓中引入PDCA循環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培訓質量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PDCA循環;超聲心動圖;規范化培訓;質量改進;住院醫師
[中圖分類號]"G642;R445.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5.07.017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學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培養高質量臨床醫師的重要途徑[1]。超聲心動圖檢查作為心血管疾病診療中的重要檢查方法,其檢查質量直接影響臨床診斷和治療決策。隨著超聲檢查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臨床需求的不斷提高,如何提升超聲心動圖培訓質量已成為醫學教育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2]。超聲心動圖檢查作為一項操作者依賴性較強的技術,其圖像采集質量和診斷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檢查醫師的專業水平和臨床經驗。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lan-do-check-action,PDCA)是一種系統的質量控制手段,具有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環節,在醫學教育領域已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價值[3]。該方法通過持續改進的循環模式,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培訓質量的螺旋式上升。目前,該方法雖已在多個學科的住院醫師培訓中取得積極成效,但在超聲心動圖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4-5]。本研究擬探討PDCA循環在超聲心動圖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為提高培訓質量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超聲醫學科參加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60名,按照入科順序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名。觀察組男13名,女17名,年齡24~28歲,平均(25.8±1.3)歲;碩士18名,本科12名。對照組男12名,女18名,年齡23~29歲,平均(25.6±1.4)歲;碩士19名,本科11名。兩組住院醫師的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①理論授課(每周2次,每次2學時)內容涵蓋超聲心動圖基礎理論、血流動力學、心臟解剖結構及常見心臟病超聲表現等;②師徒式一對一帶教由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進行示范和指導;③病例讀片討論(每周1次)重點分析切面選擇和測量要點;④典型病例分析(每月2次)系統講解不同心臟病變的超聲診斷思路;⑤技能培訓(每周3次,每次4h)主要進行標準切面的圖像采集訓練和優化方法等常規教學內容。
1.2.2""觀察組""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實施PDCA循環管理,每3個月為一個完整周期。①計劃階段:成立由科主任、教學主任及3名副主任醫師組成的培訓質量管理小組,制定培訓計劃,包括超聲心動圖基礎理論、血流動力學、標準切面獲取等理論授課每周2次,臨床實踐采用“示范–跟做–獨立完成”模式每日上午進行,病例討論每周1次,建立月度和季度考核制度并制定帶教質量評估標準;②執行階段:開展理論培訓、技能示教,重點關注標準切面的獲取方法和圖像優化技巧,進行臨床實踐和一對一指導;③檢查階段:定期開展培訓評估,包括理論考核、圖像質量評價和病例報告書寫質量檢查,收集反饋意見并分析問題;④處理階段:針對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如調整教學內容、增加練習機會等,完善制度并總結經驗。整個研究過程為期12個月,共完成4個完整的PDCA循環周期。
1.3""評價指標
1.3.1""理論知識考核""采用統一命題試卷進行考核,內容包括超聲心動圖基礎知識、檢查規范、圖像采集標準、常見病變超聲表現等,滿分100分。
1.3.2""圖像采集質量評價""由3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超聲醫師對學員采集的標準切面圖像(包括左心室長軸切面、左心室短軸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二腔心切面等)進行三盲評分,取平均分,滿分100分。
1.3.3""臨床病例分析能力評價""選取5例典型病例,評價學員的檢查思路、圖像解讀能力、診斷分析水平和報告書寫規范性,滿分100分。
1.3.4""臨床演練評價""采用標準迷你臨床演練評估(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ini-CEX)評分表,由帶教老師對學員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的表現進行評分,內容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思維、操作技能、溝通能力等,每月評價1次,取平均分,滿分100分。
1.3.5""培訓滿意度調查""采用自制量表評估培訓效果,從教學內容組織、授課方式、教師素質、實踐操作時間及培訓成效等維度進行三級評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性檢驗,正態分布者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住院醫師的培訓效果比較
觀察組住院醫師的理論知識、圖像采集質量、臨床病例分析、臨床演練評價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見表1。
2.2""兩組住院醫師的培訓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住院醫師的培訓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χ2=3.268,P=0.039),見表2。
3""討論
超聲心動圖檢查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心血管疾病診斷的準確性,而規范化培訓是提高超聲醫師檢查水平的關鍵途徑。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PDCA循環管理后,觀察組住院醫師在理論知識考核、圖像采集質量、臨床病例分析能力和臨床演練評價等方面的成績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表明PDCA循環管理能有效提高超聲心動圖規范化培訓的質量。
PDCA循環管理在提升培訓質量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計劃階段制定詳細的培訓課程表和臨床實踐計劃,明確每個階段的培訓重點和達標要求,有助于培訓工作的系統化和規范化[6]。研究發現建立科學的培訓計劃和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培訓效果的基礎[7]。特別是在超聲心動圖這樣操作要求高、經驗依賴性強的技術領域,系統化的培訓計劃對規范化培訓尤為重要。在執行階段通過理論培訓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強化住院醫師對超聲心動圖標準切面的掌握和圖像采集技能的訓練,這種培訓模式顯著提高住院醫師的實踐操作能力[8]。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不僅幫助住院醫師掌握基本理論知識,還可培養其臨床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在檢查階段,通過定期的培訓評估和反饋意見收集,可及時發現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表明持續的質量監控和反饋機制是保證培訓效果的重要保障[9-10]。在超聲心動圖培訓中,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對糾正不規范操作、優化圖像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處理階段,針對發現的問題制定改進措施,不斷優化培訓方案,形成良性循環,這種持續改進的機制對提高培訓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1]。通過問題導向的持續改進,可使培訓計劃更加貼合實際需求,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中觀察組住院醫師的理論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這可能與PDCA循環管理下更加系統化的理論培訓安排有關。通過定期的理論授課和病例討論,可加深住院醫師對超聲心動圖原理和檢查規范的理解[12]。同時,觀察組在圖像采集質量方面的優勢反映出PDCA循環管理對規范臨床實踐培訓的積極作用。研究顯示標準化的臨床實踐培訓對提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具有重要作用[13]。這種規范化的培訓模式不僅提高住院醫師的操作技能,也增強其對復雜病例的診斷能力和臨床思維水平。
培訓滿意度的提高也是PDCA循環管理效果的重要體現。本研究中觀察組住院醫師的總滿意度達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培訓過程中注重收集反饋意見并及時改進有關[14]。良好的培訓滿意度有助于提高住院醫師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培訓效果的進一步提升[15]。更重要的是,高滿意度反映培訓內容和方法得到學員的認可,說明PDCA循環管理在提升培訓質量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樣本規模相對較小,有待未來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更為嚴謹的驗證;其次,隨訪時間較短,需要進一步觀察PDCA循環管理的長期效果;再者,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還可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建議今后的研究中增加對住院醫師獨立完成超聲心動圖檢查例數、報告書寫質量等指標的評估,同時可考慮增加對復雜病例的診斷準確率、隨訪患者的預后評價等更全面的評估指標,以便更系統地評價培訓效果。此外,還可探索將PDCA循環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進一步優化超聲心動圖規范化培訓的模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李偉,"張現軍,"楊付田,"等."PDCA循環在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24,"8(11):"867–871.
[2] 尚海濤,"劉瑩,"荊慧,"等."PDCA循環法在指導超聲醫學科住培過程中多類型教學環節設定方面的意義分析[J]."現代醫院,"2022,"22(8):"1281–1283,"1287.
[3] 郝臻鳳,"周留林,"李文娟."PDCA循環法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22,"38(12):"2024–2028,"2033.
[4] 戰京燕,"王少坤,"婁景秋,"等."基于PDCA循環的院級督導在提高住培教學閱片質量和內涵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23,"7(6):"467–471.
[5] 曹瑜,"林盪."PDCA循環聯合PBL教學法對呼吸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3,"21(20):"186–188,"封3.
[6] 丁誠,"謝利劍,"呂志寶,"等."基于PDCA循環的模擬實訓在兒外科住培中的作用[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23,"7(3):"255–258.
[7] 趙紫玉,"宋宇龍,"郭維,"等."導師制聯合PDCA教學法在麻醉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23,"7(2):"174–177.
[8] 劉盼盼,"董縐縐."PDCA循環管理在提高ICU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活動質量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4(7):"63–65.
[9] 李秋實,"陳龍,"張艷輝,"等."PDCA循環在神經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3,"15(3):"133–137.
[10] 陳謹瑜,"葉燕青."PDCA循環法在住院醫師技能培訓管理模式中的應用[J]."西藏醫藥,"2022,"43(6):"9–11.
[11] 朱亮,"李媛媛,"楊雪蘋,"等."PDCA循環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消化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22,"29(29):"169–172,nbsp;176.
[12] 趙穎,"張雪梅."臨床病例討論法在心肌聲學造影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3,"15(19):"83–86.
[13] 閆慧,"宋天月,"陳強."PDCA循環結合模擬考核在兒科住院醫師結業臨床實踐能力考核的應用[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24,"8(1):"30–33.
[14] 高偉,"靳艷文."多媒體互動聯合PDCA循環管理在肝膽胰外科住培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3,"15(23):"131–135.
[15] 李苗,"張晨,"薛晗."PDCA循環下分層遞進培養模式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工作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3(27):"75–77.
(收稿日期:2024–11–04)
(修回日期: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