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融合教育的深入推進,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的角色意識對特殊需要兒童的發展具有關鍵影響。在分析學前融合教育教師角色理解現狀的基礎上,探討當前教師角色意識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教師角色意識的策略,包括強化專業素養、加強專業培訓、注重實踐反思、構建支持性合作機制等。
【關鍵詞】學前融合教育;教師角色意識;教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06-0071-03
【作者簡介】潘婷婷,江蘇省江陰市璜土中心幼兒園(江蘇江陰,214445)教師,一級教師。
融合教育作為一種強調教育公平、倡導尊重多樣性的教育理念,已在我國得到廣泛認可和推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特殊需要兒童享有與普通兒童同等的受教育權利。這意味著教育不應只針對普通兒童,而應面向所有兒童,提供適合其發展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機會。學前融合教育作為融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特殊需要兒童的早期發展、社會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一背景下,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的角色重要性日益凸顯,他們不僅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更是特殊需要兒童與普通兒童之間的橋梁,是實現融合教育目標的關鍵。然而,當前許多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角色意識、專業素養、實踐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些許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融合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這不僅制約了特殊需要兒童的發展,也會間接影響普通兒童的全面成長。因此,深入探討學前融合教育教師角色意識的提升策略,對于推動融合教育的健康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的雙重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的角色理解及教師角色意識的發展現狀
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承擔著多重角色。首先,作為全納型教育者,應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接納每一個幼兒的獨特性,包括他們的能力、興趣、背景和需求,需要理解并欣賞每個幼兒的獨特之處,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幼兒的成長需求。同時,教師致力于營造包容的教育環境,創建一個充滿關愛、平等和包容的班級氛圍,使所有幼兒都感到被接納和重視,促進幼兒的相互理解和友愛相處。
其次,作為專業型指導者與實踐者,學前融合教育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包括幼兒教育理論和特殊教育理論。他們需要熟悉各種特殊需要的特征和支持策略,能夠實施個別化和差異化教學。教師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設定合理的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調整教學方法,確保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既要關注全體幼兒的共同發展,又要注重特殊需要幼兒的個別需求,努力實現教育的公平與效率。
再次,學前融合教育教師還需要成為合作型協調者與反思者。教師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共同支持幼兒的發展;與特殊教育專家、心理咨詢師、康復治療師等多專業人員協作,整合資源,為幼兒提供全面的支持。通過多方協作,教師能夠獲取更多的專業指導和資源支持,提升教育效果。同時,教師應養成反思的習慣,不斷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教師還要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探索融合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為教育實踐提供科學依據。
最后,作為創新型教育者與情感支持者,學前融合教育教師要善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效果,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如游戲化教學、項目式學習等,增強幼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教師以真誠的關愛和理解,支持特殊需要幼兒的發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他們注重培養幼兒的情感能力,幫助他們學會表達和調節情緒,發展同理心與合作精神。
盡管學前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廣泛認可,但在實際教育實踐中,教師的角色意識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角色認知不足,積極的融合教育理念尚未完全樹立。二是專業知識欠缺,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多來自學前教育專業,其專業課較少開設特殊教育相關課程,導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融合教育知識有些缺失,進而影響教師教學,使其教學策略單一,較難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需求。如面對孤獨癥幼兒的社交困難,教師可能缺乏有效的干預方法,較難幫助他們融入集體。三是實踐反思不足,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專業技能有待提升。一些教師缺乏反思的習慣,不能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專業能力難以提升,無法適應融合教育的發展需求。四是支持體系不健全,學前融合教育教師資源支持缺乏。教師缺乏培訓機會,教學資源不足,家園溝通不暢,多專業合作機制缺乏等,這些都會限制融合教育的良性發展和教學效果。
二、學前融合教育教師角色意識提升策略
學前融合教育教師角色意識的提升有助于融合教育的開展。目前,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融合活動中的角色意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針對上述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來提升學前融合教師的角色意識和專業能力。
1.踐行融合教育理念,平等對待全體兒童
學前融合教育教師應將融合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樹立以兒童為本的教育觀,倡導包容和多樣性。兒童如同繁星,各自閃耀著與眾不同的光芒,特殊需要兒童也是如此。教師要用愛心和包容心對待每一名兒童,讓他們都能感受到溫暖和力量。特殊需要兒童的成長相對于普通兒童來說可能更緩慢,這就需要學前融合教師用更多的耐心和恒心面對特殊需要兒童,用智慧引導他們融入集體活動。同時,教師要讓普通兒童學會理解和接納特殊需要兒童,讓他們在友愛和互助的氛圍中共同成長。
2.深挖融合經典案例,增強教師教育能力
提升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融合教育落地實踐的基礎。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識,深入了解各類特殊需要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掌握基礎的評估與干預技能可以幫助學前融合教育教師更細致地關注一些特殊兒童的需求。同時,增設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相關課程,運用差異化教學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策略,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情境創設等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主動參與。對于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的在職培訓,幼兒園應定期組織專題培訓,采用多樣化的培訓形式,編輯經典案例集,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和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培訓內容應涵蓋融合教育理念、特殊需要兒童的特征與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差異化教學策略等。鼓勵教師參加高等學歷教育、專業證書培訓等,強化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的角色認知。
3.開展融合實踐活動,強化教師實踐反思
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融合實踐活動中開展教育教學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在于面對各種不同需求的兒童如何更好地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對其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不斷反思的基礎上獲得專業發展的提升,在融合實踐活動之后結合經典融合案例,撰寫教學反思,開展案例分析。學前融合教育教師應養成撰寫教學反思的習慣,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問題,思考改進的策略,開展行動研究,聚焦實際問題,提升研究能力。通過行動研究,教師可以深入了解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探索解決方案,提高融合教育效果。
4.構建融合支持體系,營造包容教育環境
著眼學前融合教育教師角色意識提升的現實訴求,提供針對性專業支持與服務指導,構建學前融合教育支持體系。幼兒園可向教師提供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所必備的課程知識及教學策略等軟件資源支持,加強家園合作,建立溝通渠道,提高家長參與度。通過家訪、家長開放日等形式,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了解幼兒的家庭情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還可以與社區特殊教育專家、心理咨詢師、康復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密切合作,獲取專業指導和支持。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參與交流,積累實際教學經驗,拓寬專業視野。爭取政策與資源支持,加強社會宣傳與支持,提高社會認知,建立志愿者服務。學前融合教育是一門兼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跨領域學科,對教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對此,幼兒園應適當關注教師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組織團隊建設活動,增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提升職業幸福感。
學前融合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教師的奉獻和努力。提升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的角色意識,不僅是滿足特殊需要兒童發展的需要,也是推動教育公平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融合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接納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樹立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關注特殊需要兒童的需求,讓所有幼兒都能在公平、包容的環境中快樂成長,激發自身的潛能。只有當教師真正理解融合教育的核心價值,才能在實踐中主動承擔責任,積極支持所有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