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提升中小機場的航空情報服務質量和飛行安全保障,需定期更新航行情報動態信息系統的靜態數據,包括機場、情報區、導航臺等信息,因此,本文的研究提出基于現代技術的解決方案,提供查詢平臺以減少對紙質資料依賴,提高檢索效率。系統功能涵蓋機場、情報區、導航臺、航路點信息展示及查詢。研究設計的輔助系統旨在優化信息傳遞,實現電子化流程,提升通告發布效率和信息追溯能力,降低學習成本,實現自動化和規范化管理。系統為中小機場航空情報業務連續性提供技術基礎,提升運營安全性和響應能力,支持民航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航空管理精細化與智能化發展。
關鍵詞:航空情報服務;系統開發;數據處理;原型設計
為切實提升中小機場空管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民航局印發了《中小機場空管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文件中提出,航空情報信息處理系統要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數據庫、統一功能、統一界面、統一系統使用培訓,與此同時,為推進國家航空情報數據管理,需要統一配備原始資料上報和航行通告管理自動化系統,強化情報業務系統一體化。基于這樣的理念,結合前期我們對于華東地區有代表性的機場進行的調研,決定開發機場航空情報服務輔助系統。
1"系統需求
結合國際航行通告的發展趨勢及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1],本研究著重分析更優的航空情報數據庫同步方式與信息發布機制,以支持中小機場建立符合其業務需求的連續性保障系統。通過改進管理模式,本系統力求改變中小機場當前依賴空管分局的運作方式。未來計劃由區域航空情報服務中心提供數據支持,使中小機場能夠在本地實現業務的連續性保障。
在保障網絡安全和信息創新的前提下,建立一套更加可靠的數據分發體制及配套工具,以提升整體系統的穩定性[23]。與此同時,本研究將開發滿足業務連續性需求的次級數據庫系統,確保中小機場的航空情報服務持續穩定運行。
2"設計思路
2.1"調研需求
通過結合航空情報工作質量檢查單與資深情報工作人員的實際經驗,設計出一套調查問卷。初步在少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機場進行試點訪問,并基于收集到的初步結果對問卷進行針對性修改[4]。調整后的問卷將分發至華東地區的所有中小機場,以更廣泛地收集相關數據[5]。
2.2"總結問題
通過現場走訪與問卷調查發現,各地機場存在多種多樣的問題。通過深入分析,這些問題可以分為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對于個性問題,將結合其特定情況逐一尋找解決方案;對于共性問題,則需要進一步分析其根本原因,以明確其是源于管理制度限制還是技術因素導致的掣肘。
2.3"找出痛點、難點
經過深入調研,總結出中小機場在運行中普遍遇到的以下共性問題。
(1)航空情報相關的法規、規范及指導性文件,尚缺乏有效的文件體系,信息多以零散的文件形式傳遞。
(2)由于經費有限,許多機場難以配備完善的備份與應急系統,導致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抗風險能力不足。
(3)組織架構的分工影響了跨部門協調效率。航空情報自動化軟件的使用方與維護方分屬不同的部門,發生故障時需要跨部門協作。
(4)現有的航空情報自動化系統的告警程序設計復雜,對人員的能力要求較高,需要更加便捷的輔助工具。
(5)原始資料通知單管理方式相對落后,缺乏有效的系統化保存。
3"輔助系統功能構成及功能
3.1"原始資料上傳模塊
由于現有的原始資料采集系統僅在分局站層級部署,尚未覆蓋廣大中小機場,為此在輔助系統中新增了原始資料上傳模塊,以便地方機場向華東空管局飛行服務中心(飛服中心)便捷報送原始資料[67]。此模塊的核心功能如下。
(1)獨立文件管理。每個地方機場擁有獨立的文件夾,可在其中自主添加或刪除文件,確保文件管理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上傳文件后,華東飛服中心能夠實時查看該機場上傳的最新資料,提升了資料提交的效率和時效性。
(2)上傳限制。基于過往經驗,為保證系統的穩定性,限制單個文件的上傳大小為100MB,以減少大文件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3)集中管理功能。華東飛服中心具備對所有機場文件夾的訪問和管理權限,有效整合各機場的原始資料,便于整體信息的集中監控和快速獲取。
該模塊不僅實現了數據的便捷上報,還改善了各級機場的協作效率。通過靈活的文件夾管理和文件上傳控制,各地方機場在實現資料上傳的同時保持了操作的簡便性與靈活性,有效地提升了資料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3.2"資料庫模塊
調研結果表明,中小機場在獲取上級單位下發的規范性指導文件方面面臨一定程度的障礙,影響了文件的及時性與有效性[8]。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行政層級的障礙,由于文件需跨越不同的行政層級進行流轉,過程通常較為耗時,延緩了文件的接收和執行;其次是組織架構差異,空管系統與機場集團隸屬不同的行政架構,文件在流轉過程中涉及多層環節,難以保證文件精神的一致性與連貫性;最后是文件管理水平不一,各地機場尚未建立統一的法律規章管理體系,規范性文件的收集和管理水平依賴于業務負責人的重視程度,導致各地文件管理不一[910]。
針對中小機場獲取規范性文件效率低的問題,系統引入資料庫模塊,通過技術手段縮短文件流轉周期,提升文件管理和共享效率。模塊分為公共模塊和私有模塊,滿足共享與個性化需求。
公共模塊:由地區航空情報服務機構維護,涵蓋法律法規、ICAO附件、行業規范等內容。文件更新后即時發布,過期文件及時替換,所有用戶可訪問下載,確保信息共享的及時性和一致性。
私有模塊:由機場自行管理,內容和結構可按需設置,僅供本機場和地區服務中心查閱,確保文件的私密性和靈活性。
該模塊實現文件集中管理與高效共享,公共模塊保證文件快速傳達,私有模塊提供個性化存儲空間,兼顧規范性和安全性,大幅縮短文件流轉時間,提高管理的一致性。
3.3"航行通告模塊
目前,中小機場在航行通告的收集和處理方面存在局限性,中小機場在航行通告收集和處理方面存在范圍局限和能力差異[11]。為解決此問題,輔助系統依托上海地區的專業航行通告處理能力和民航通信網絡,通過ORACLE數據庫實現通告數據的同步與共享[12]。華東飛服中心同步數據至中小機場數據庫,避免重復勞動,提供高質量的通告數據支持。
核心功能包括:(1)通告查詢。借鑒CNMS系統,支持按情報區、機場、主題、發布機構等條件查詢,快速定位所需通告。(2)通告預警。支持自定義輪詢規則,自動監測目標通告,并通過彈窗、聲音提示等方式預警,提升響應效率,歷史日志功能支持回查和分析。(3)通告可視化。基于航行通告的經緯度和機場信息,利用電子航圖定位并按重要性分級,用顏色編碼直觀顯示通告分布,用戶可設定地理范圍并高度關注通告。
該模塊優化了航行通告處理流程,提升了數據質量和用戶體驗,并具備未來擴展功能的潛力,如航線周邊通告展示等,進一步豐富了應用場景。
3.4"通知單模塊
調研顯示,大部分機場在發布航行通告前,通常由原始資料提供部門與報告室進行溝通,確認發布內容后,再將內容填寫在空白紙質表單上,由飛報室根據該單據發布通告。為解決中小機場紙質通知單保存時間不統一、管理不規范的問題,輔助系統實現通知單的填寫、審批和發布流程全面電子化,提高信息溯源和存檔管理效率。
核心功能包括:(1)電子化填寫與審批。通知單可在線填寫、發送、審批,支持駁回修改,系統自動生成編號,方便統計與歸檔。(2)分類管理與檢索。系統根據來源部門自動分類,并支持關鍵詞快速檢索,高效查找歷史記錄。(3)通告配對溯源。通知單可與D、K、F系列通告編號配對,確保從原始資料到通告發布的全流程可追溯。(4)系統布置與權限管理。機場部署服務器與終端設備,按部門分配賬號和權限,控制填單、審批和查詢操作。(5)發布與編號配對。審批通過的通知單用于發布通告,系統生成D系列編號并支持關聯至C、K、F系列編號,為溯源和流程審核提供支持。
該模塊提升了通知單管理的規范性和效率,優化了航行通告發布流程。
3.5"PIB模塊
PIB(飛行前資料公告)是航行通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飛行任務執行和安全保障至關重要。情報員通過本模塊快速生成PIB,支持遠程放行和本地航站提取操作,無須額外學習即可上手。
主要功能包括:(1)PIB提取。完成預定義航線或航班設置后,情報員可一鍵生成相關航線的PIB,顯示與任務相關的航行通告,并可設置時間范圍,納入即將生效的通告,確保信息的完整和時效性。(2)預定義航線。支持增刪改查,情報員依據《中國民航班機航線匯編》設置航線,包括航線名稱、起飛和目的機場、途徑航路點,滿足中小機場需求。(3)預定義航班。基于預定義航線,增加起飛、航路和終點備降場,簡化航班信息配置,備降場靈活設定以滿足實際需求。
該模塊簡化了飛行前信息準備流程,提升了航行通告服務質量和飛行安全保障能力。
3.6"靜態數據模塊
在日常維護航行情報動態信息系統時,除了物理硬件的巡檢維護,還需要及時更新系統內的軟件信息數據[1314]。其中,最常見且關鍵的維護工作就是靜態數據的更新。靜態數據的內容主要包括機場、情報區、情報區組、導航臺、航路點、通告系列、發電地址等信息。
靜態數據的更新主要依據《中國民航國內航空資料匯編》(NAIP)和ARINC424數據,國內數據每28天更新一次,外國數據則根據運行需要隨時更新。華東飛服的靜態數據憑借豐富的維護經驗和NAIP數據訂購,具備高準確性,而中小機場的維護水平參差不齊。
解決方案:將華東飛服的靜態數據作為標準,通過民航通信網同步至中小機場服務器。提供綜合靜態數據查詢平臺,減少對光盤和紙質資料的依賴,提高數據檢索效率,支持日常工作、培訓及能力測試。
模塊功能:(1)機場模塊。展示機場名稱、四字代碼、經緯度、所在情報區等信息,支持按名稱、代碼、經緯度、情報區等條件查詢。(2)情報區模塊。顯示情報區中英文名稱、航行通告室、四字代碼及邊界點,支持按名稱或代碼篩選。(3)導航臺模塊。展示導航臺名稱、類型、識別碼、所屬情報區/機場及經緯度,支持條件檢索。(4)航路點模塊。展示航路點名稱及所屬情報區/機場,支持按名稱或所屬地篩選。
靜態數據來源于華東飛服CNMS系統的數據,該系統每28天進行一次周期性更新。在后續優化中,可以考慮開發自主的靜態數據同步工具,通過導入標準數據包的形式實現快速更新,以確保各地機場的靜態數據保持一致性和時效性。此模塊設計旨在簡化機場情報員的日常數據檢索流程,提高靜態數據維護效率,助力中小機場的情報服務水平提升。
4"結論
本研究提出的機場航空情報服務輔助系統,以提升中小機場航空情報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為目標,結合調研結果,系統設計包含了多項實用功能,如原始資料上傳、資料庫管理、航行通告處理、通知單電子化以及PIB模塊等。這些功能不僅能有效提升信息的傳遞效率,保障航空情報數據的準確性與及時性,還能通過電子化流程簡化操作,提高中小機場的工作效率。通過優化原始資料的上傳與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區域空管局與中小機場之間的信息及時共享,避免了傳統手動傳遞方式帶來的信息滯后與錯誤。此外,航行通告模塊和通知單模塊的電子化管理,不僅提升了通告發布的效率,還強化了信息的可追溯性,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和合規性。
通過對系統功能的綜合設計,輔助系統不僅支持了中小機場的業務連續性保障,也為未來可能的技術升級和需求擴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對于中小機場而言,系統的實施將有效彌補現有情報服務中的不足,提高機場運營的安全性和響應能力,推動民航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原型開發中,通過模塊化設計和便捷的用戶交互界面,情報員在不增加學習成本的情況下即可上手操作,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可用性。通過權限管理、信息反饋和審核機制,該系統將有助于實現機場情報信息的流轉自動化、查詢智能化及數據管理規范化。未來的系統擴展可以基于此原型,進一步集成自定義的靜態數據同步工具,提升更新效率和擴展性,持續助力中小機場情報服務的數字化轉型。
參考文獻:
[1]全國公共安全基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51).公共安全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業務連續性管理能力評估指南:GB/T"40755202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1.
[2]王以敏.航空情報運行數據應如何進行風險管理[J].中國航班,2021(10):5861.
[3]王校閱.靜態航空情報資料差錯的防控研究[J].民航管理,2024(07):8187.
[4]龐藝.中小機場航空情報工作質量調研與探析:以山西省中小機場為例[J].民航管理,2024(06):7275.
[5]李昂.淺析提高航空情報資料質量的措施[J].中國新通信,2017,19(19):150.
[6]張梓豪.基于航空情報運行數據的風險管理分析與應用[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3,7(12):111114.
[7]姚迪,易蓉.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差異性分析[J].科技與創新,2021(08):6769.
[8]中國民用航空局.關于印發推進中小機場運行數據共享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EB/OL].(20210607).https://www.chinaairports.org.cn/u/cms/www/202108/1710222733n4.pdf.
[9]交通運輸部.關于修改《民用航空情報工作規則》的決定[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3(06):3146.
[10]民用航空情報工作規則[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6(17):26-39.
[11]董兵,羅創,郝寬公,等.基于大樣本數據的不規范航行通告識別方法[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4,24(23):99739979.
[12]計曉玲.淺析民航氣象數據庫雙機服務器運行維護[J].信息系統工程,2017(09):1718.
[13]孫楠.民航專項工作檔案數據庫建設探析[J].民航管理,2024(09):5860.
[14]李萍,林義淳,何國生.CNMS系統靜態數據修訂錯誤的糾正及改進探討[J].民航學報,2024,8(02):7679.
基金項目:民航華東空管局科技項目(KJ2301)
作者簡介:魚洪森(1988—"),男,漢族,上海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網絡安全、航空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