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陶勛花“忙得飛起”。
聚焦鄉村全面振興,她今年準備的建議涉及農村宅基地盤活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數字鄉村建設……
陶勛花是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從一名基層村支書到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她始終堅守初心,將履職重心放在“三農”領域,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立足鄉村,我將努力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承諾。”陶勛花說。
聽到鄉村“大喇叭”再次響起,陶勛花感到十分欣慰。普通的大喇叭,卻是農村信息傳播的利器。
近幾年,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在農村持續推進。作為信息發布的一個載體,應急廣播在防災減災、政策宣講、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陶勛花曾是這項工作的呼吁者和推動者。早在2022年,她就提出關于加快推動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建議。
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一建議得到了多個部門的重視。2022年10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農村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建設的通知》。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代表,陶勛花深知,建議的內容并不一定要宏大,“村民期盼的”才是最好的建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她平均每年提交近10條建議。
為提出一條更有價值的建議,陶勛花前期深入調研,或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或通過壩壩會、選民接待日等渠道,或通過電話、網絡,廣泛收集社情民意。
除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外,她提出的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體系、發展農業保險等建議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
岷江村位于成都周邊一小時交通圈內,是成都的后花園。依托成都的發展,岷江村發展起了農旅、農創等產業。
陶勛花擔任岷江村村支書之初,村里卻是另一番場景:基礎設施薄弱,環境臟亂差,發展舉步維艱。
為改變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的面貌,岷江村推行全域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打造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通過爭取資金,岷江村建成65公里綠道,打通鄉村旅游的交通脈絡。
在此基礎上,陶勛花籌資金、引項目。通過“強村貸”爭取啟動資金,引入社會資本發展民宿和鄉村旅游,盤活閑置農房資源,村民通過入股分紅、租金和勞務收入實現增收。
行走在岷江村,看到的是一幅鄉村振興圖景:白墻黛瓦、飛檐斗拱、流水繞村……露營、民宿等已成為岷江村的支柱產業,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陶勛花將代表履職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例如,在參加審議《關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時,她提出為農民提供保障,增加“積極發展農業保險”。
為破解農村留守婦女的就業難題,陶勛花呼吁有更多的傾斜于農村婦女的陣地建設,通過陣地建設為留守婦女提供良好的活動、學習和培訓空間。
同時,她積極推動居家靈活就業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培訓發展,她建立了縫紉、微盆景制作、手工編織、蜀繡等多個基地。
“農村可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作為來自基層的“三農”領域代表,陶勛花深入學習鄉村振興等相關政策文件,關注推動鄉村振興的最新部署要求。
對于鄉村的未來,她有著深入的思考。在陶勛花看來,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發展治理注入全新動能,農村涌現出一批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農產品電商銷售平臺、短視頻平臺,“鄉村博主”等新業態。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數字鄉村強農惠農富農專項行動。“當前,大部分農村地區存在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滯后、數字信息覆蓋質量不高、信息科技支撐不足、人才吸附能力欠缺等問題,亟須做好強基礎、補短板等工作。”陶勛花說。
陶勛花建議,把數字鄉村建設全面具體融入城鄉融合發展規劃之中,不斷完善涉農信息服務和終端供給,“如果沒有基礎配套,根本談不上數字鄉村的落地”。
著眼于鄉村的未來,陶勛花積極推動創意農業與數字技術結合,探索生態價值入股等新模式。
“現代農業并非只有大機器縱橫阡陌,也可以很精致。”陶勛花說,發揮創意農業的獨特優勢,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