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陽光明媚、溫暖如春,亞熱帶原始森林莽莽蒼蒼,世界文化遺產與千年古城輝映,七大溫泉康養集群與51個A級景區聯動……
這些都是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得天獨厚的旅居產業基礎。近年來,紅河州加快文旅產業融合升級,不斷推動旅居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生態為紙、文化為墨,繪就北回歸線上的旅居產業新圖景。
紅河州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平均海拔1000—2000米,森林覆蓋率高達57.8%,是全國首個“天然氧吧州”。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7.7℃,陽光充足,被譽為“太陽轉身的地方”。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其“養老養生天堂”的美譽。
清晨的薄霧中,元陽縣哈尼梯田泛起粼粼波光,來自上海的退休教師王美玲正在田埂上寫生。“這里的云海每天都是新模樣,住了3個月,我的水彩本都快畫滿了。”王美玲的旅居日記里,記錄著二十四節氣中梯田的光影變幻。這個被列入“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的哈尼族古村落,將傳統民居改造為特色民宿,僅僅這一項,村民年人均增收就突破萬元。
除了宜人的氣候,紅河州還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元陽哈尼梯田、千年臨安古城、百年滇越鐵路等七大文旅IP,以及團山古村、石屏鄭營等保存完好的傳統村落,彌勒湖泉、個舊賈沙等溫泉以低礦碳酸泉水質聞名,成為康養旅居的稀缺資源。目前,全州已有51個A級景區、200多家高品質酒店民宿,形成涵蓋鄉村、城鎮、度假、醫養等多元業態的產品矩陣。
近年來,紅河州高速公路網絡不斷完善、景區道路全面提升、城際動車和高鐵開通,“快旅慢游”交通環境正在形成,5G網絡的全覆蓋,公共文化設施、旅游接達設施的不斷完善,旅游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為旅居紅河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讓旅居于此的游人找到“向往的生活”。
2024年,到紅河州旅居的人數達80萬左右,全州旅居收入約92億元。
成績鼓舞人心,新的故事正在書寫。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馬鞍底鄉滮水巖村的瑤族姑娘鄧玉芬,通過短視頻平臺推介家鄉的瀑布民宿,單條視頻播放量突破300萬。“我們村去年接待旅居客人1.2萬人次,戶均增收2.8萬元。”隨著邊境幸福旅居計劃的推進,這個邊境自然村正變身為旅居新地標。
在紅河旅居產業版圖上,這樣的創新實踐比比皆是。2024年以來,紅河州將旅居產業列為文旅轉型的核心抓手,出臺了《加快推進旅居紅河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八大專項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建成300個鄉村旅居村的目標。目前,已有100個旅居村完成摸底調查,總投資73.9億元的40個重點項目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其中10個鄉村旅居村有望納入云南省省級示范建設。
在產品打造方面,紅河州已形成“一村一品”的旅居格局。元陽縣阿者科村入選“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建水古城、彌勒溫泉度假區等成為熱門打卡地;開遠鳳凰谷生命養護中心、屏邊滴水苗城藥膳等醫養旅居產品獨具特色。
在彌勒湖泉生態園,四川籍旅客張建國正享受著晨間溫泉。“水溫42℃,剛剛好!多年的關節炎都緩解多了。”
作為全國首批“避寒宜居地”,紅河州依托地熱資源打造出彌勒、個舊、金平等七大溫泉康養集群。溫泉療養旅客平均停留時長是傳統游客的3倍左右,作為紅河州接待旅居游客最多的彌勒市,2024年前10個月共接待旅居游客(停留超過兩個星期游客)160萬人次,大大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高質量旅居能夠有效推動在地資源活化,帶動特色產業升級,形成文旅消費新場景,從而激活生態價值轉化,為城鄉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實現經濟收益與人文生態的雙重增值。
當前,紅河州正在加速推進旅居產業高質量發展。2025年,紅河州啟動100個旅居村建設,重點打造彌勒紅河春天文旅康養度假區等十大標桿項目,構建“冬暖夏涼”四季旅居體系;創新開發覆蓋度假、鄉村、養老等八大領域的旅居產品,支持彌勒市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動東風韻景區沖刺5A級;深化區域協作,組建紅河流域旅居聯盟,聯動大理、楚雄等州市建立客源互送機制;強化品牌塑造,以“文化為魂、生態為基、品質為本”為核心,制定全州旅居品牌戰略,通過短視頻矩陣和國際旅行社精準營銷,全面提升文旅產業競爭力。
從觀光游向深度體驗轉變,從季節游向全時度假轉變,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紅河旅居產業正悄然發生著深刻改變。紅河州依托獨特稟賦,正朝著高品質、特色化旅居方向不斷奮進,隨著旅居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持續提升,將吸引更多旅居游客到紅河州,共同書寫紅河旅居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