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幸福河湖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幸福河湖是什么樣?
一汪碧水,兩岸蔥蘢。近日,《民生周刊》記者漫步在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河畔,目之所及是河暢、水清、岸綠,所到之處皆是美景,流域煥發活力,市民親水成為日常。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瀏陽河獲評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優秀案例”,獲評生態環境部“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但是,如今風光秀美、水暢人和的瀏陽河,也曾經歷過化工圍河、水質惡化、水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困境。
進入新時代,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以河湖長制為抓手,積極開展幸福河湖建設探索實踐,取得較好成效。
2024年12月31日,水利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到2030年,以各地“母親河”為重點建成一批幸福河湖;到2035年,江河湖泊保護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河湖面貌全面提檔升級,“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基本建成。
作為湖南人民的“母親河”之一,瀏陽河開展幸福河湖建設以來,流域水質優良率已連續5年達到100%。
瀏陽河是湘江的一級支流,234.8公里,流域面積4665平方公里,發源于羅霄山脈的大圍山北麓,流經瀏陽市及長沙縣的多個鄉鎮,最終在長沙市的陳家屋場注入湘江。
在瀏陽市普跡鎮,午后沿環河步道散步,已經成為65歲居民吳劍鈞的一種生活方式。普跡鎮曾因牲畜養殖而聞名,流經普跡段的瀏陽河也因養殖廢水、生活廢水的排放而發黑發臭。“以前河水渾濁,水里經常能見到漂著的動物尸體。”吳劍鈞對此記憶深刻。
“問題在河里,但根子在岸上。”普跡鎮黨委書記趙舟飛對記者說,瀏陽河在普跡鎮流長達22公里,近年來普跡鎮堅持流域綜合整治,狠抓養殖污染治理,已完成瀏陽河沿岸1000米范圍內養殖戶退養,并通過源頭控污、集鎮截污、農村減污,有效改善了河水水質。同時,實施河道疏浚,美化綠化沿河環境,修建步道、護欄,建設瀏陽河沿河風光帶。
要保持瀏陽河水清岸綠,管護機制不能落下。
普跡鎮設立鎮村兩級河長17名、民間河長10名,落實河長責任開展常態化巡河,組建市場化的河道保潔清理公司,實現河道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吳劍鈞就是普跡鎮“民間河長”,他一周巡河兩次,足跡遍布瀏陽河普跡段以及周邊6條小型支流。
目前,瀏陽河流域的民間河長有872名,創新特聘“中國好人”“道德模范”為“民間河長”,引導群眾參與愛河治河的實踐。沿線各區縣(市)均建立了“河小青”行動中心,充分發揮青年志愿者在河流守護、綠色傳播、生態修復、環保行動等領域的生力軍作用,常態化開展護河、巡河行動,為瀏陽河保護治理注入青春活力。
“上游重生態涵養,中游重控源治污,下游重基礎設施建設。”長沙市水利局副局長彭萬貴表示,瀏陽河的治理要實現“三個轉變”,即治理理念由碎片化向體系化轉變,治理方式由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轉變,治理重點由末端截污向前端治理轉變。
彭萬貴介紹,近年來,長沙市投入152.5億元開展瀏陽河治理保護,沿岸綠化約230公里,修復濕地40公頃、河濱緩沖帶44.5公里,淘汰水泥、造紙、煤炭等落后產能134.3萬噸,日均污水處理能力較2015年提升近3倍。
“我們堅持構建‘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網上管’的立體化監管機制,實現河湖‘四亂’問題動態清零。”長沙市水利局河湖管理處(河長制工作處)處長何璇對記者說。
截至目前,長沙市在瀏陽河流域布設水質自動監測站31座、水文監測站4座、AI視頻監控站點34個,建成長沙智慧水利監管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時發現、處置河湖“四亂”及非法排污等問題。
“高坪鎮大溪河雙江村段河道內有較多水葫蘆,請及時清理。”瀏陽市河長辦工作人員在瀏陽市“瀏清如許”智慧河庫管理平臺接到群眾舉報,上報審核后發送給有關部門,問題迅速得到了處理。
“瀏陽市水利局暢通部門內部交辦和群眾舉報線上渠道,實現無紙化辦公、交辦整改有效閉環運轉,鄉鎮街道自主運用無人機巡河、沿河視頻監控已成為常態。”瀏陽市水利局副局長何昌全說。
在位于瀏陽市大栗坪電站的小水電集控中心,大面積的數字屏幕上,顯示著全市30座小水電站的實時數據和每個水電站下泄的生態流量等信息。
“我們在這里實現遠程操控。”瀏陽市小水電集控中心主任陳開宇介紹,“從原來小水電分散管理模式轉變為集中監控運維,實現一屏觀天下、一鍵全調度、一網控全域。”
2024年,大栗坪電站對水輪機進行了調槳改造,既滿足枯水期生態流量泄放要求,又可提高水輪機效率,實現了小水電綠色改造和現代化提升……
如今,一條“煥新”的瀏陽河正以河清水凈、岸綠景美的姿態,流淌在湖湘人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