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牽動著經濟發展,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民生角度來看,它與民眾的生命健康、生活質量緊密相關。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健康產業消費趨勢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總收入約9萬億元。
“健康中國”戰略不斷推進,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擴大,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2025年預計升至17.4萬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29.1萬億元。
在健康產業市場規模不斷跨越式增長的同時,作為與百姓最息息相關的飲食健康、營養食療,也被越來越多的群眾關心、關注。
復盤2024年大健康產業市場,各主要賽道蓬勃發展。醫藥領域創新藥物不斷涌現,醫療器械行業持續升級,高端設備國產化替代進程加快。在養生保健賽道,營養食療行業嶄露頭角。
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委員會原主任王前虎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呈現多樣化,涵蓋主動與被動兩個層面的健康消費。在主動健康消費方面,消費者追求健康生活,對飲食健康和膳食營養的關注度日益提升,不再滿足于基礎飲食,從‘吃飽’到‘吃好’成為核心訴求。被動健康則多在疾病發生后產生,如疾病治療類和康復護理類消費。”
王前虎說:“目前,健身、理療、營養食療等都是備受關注的健康消費方式。很多老年人深受營養認知誤區的束縛,日常飲食難以達成預期的健康目標,甚至埋下健康隱患。選擇營養食療這種健康消費方式,能夠引導人們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擺脫慢病困擾,還能節省醫療成本。”
“近些年,為了飲食健康主動消費的人群正逐漸年輕化,因為‘慢性病’已不再專屬于老年人。”王前虎強調,人們應更早關注營養飲食,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合理搭配膳食,均衡攝入各類營養素,從而避免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引發各類健康問題,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65歲的曾云皓是上海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兒童營養師,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健康管理,可3年前體檢時,她卻被查出患有脂肪肝,這令她憂心忡忡。“我這40多年的工作主要是研究0—6歲孩子的營養,沒想到我自己上了年紀以后喝水都會胖,看到體檢單的那一刻才意識到我的身體出了問題。”曾云皓表示。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若不控制,脂肪肝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問題。曾云皓開始嘗試鍛煉和飲食調整,并在“長輕”營養食療機構定制了專屬營養食療方案。3個月后,曾云皓再次體檢時發現脂肪肝明顯改善。
人民群眾解決健康問題的方式正日益多元化,許多人意識到,通過調整自己或家庭的飲食來調節慢性疾病,是一種經濟劃算且便捷的方法。
“長輕”營養師高麗萍表示:“營養食療遠不止簡單地遵循健康飲食那么簡單,它是站在循證營養學這個堅實的地基之上,巧妙融合了眾多功能醫學的先進理念。通過營養食療,可以對一些受損的機能進行精準修復,幫助身體重新煥發生機。”
安貞醫院原副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醫療管理研究中心專聘主任周生來向《民生周刊》記者介紹,現代慢病又被稱作不良生活方式疾病,其發病根源大多與日常的生活細節息息相關。
周生來認為,嚴格意義上講,所有慢病人群除了遵循藥物處方進行治療外,還必須加入飲食處方。飲食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慢病的預防和控制起著基礎性作用。
“合理的飲食能夠為身體提供均衡營養,幫助調節身體機能,減輕代謝負擔,從而輔助藥物治療,更好地控制慢病發展。”周生來說。
2023年初,中國營養學會提出“食養是良醫”的概念,強調積極發揮食養、食療、營養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中的作用。
2024年6月,中國營養學會組建慢性病防治食養食療工作組和專家組,組織編制完成《新時代慢性病防治食養食療策略和行動》白皮書,提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基層為重點,以“食養、食療和營養治療”為技術措施,推廣“食養食療”工作模式和同防共治“智療”路徑,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控制危險因素,推動可持續的食養食療技術發展和應用,滿足慢性病患者健康需要,提高生活質量、降低醫療成本和慢性病發病和死亡風險。
周生來表示:“當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主動選擇營養食療等健康消費方式,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將會得到有效控制。這不僅能讓個人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減少因疾病帶來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還能極大節約醫療資源。節約出來的醫療資源可以被分配到其他急需的領域,如罕見病研究、基層醫療設施改善、對危重和急性病患者的診治等,從而增進整個社會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