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決策,實施20多年來,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為新時代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山西省晉中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持續探索具有晉中特色的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踐路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走出了一條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鄉村振興之路。
古樸的建筑、具有設計感的創意民宿、新潮的咖啡機器人店和藝術家工作室,構筑起獨具特色的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
位于左權縣麻田鎮的澤城村創新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化“山水”為產業,實現“山水—寫生—消費—產業”的全鏈條發展,曾經偏安一隅的太行小山村發生了巨變,面貌煥然一新。
這是晉中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晉中市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打造具有晉中特色的鄉村建設模式。
2023年,晉中市在山西省率先制定《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動方案》,編制縣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確定了“一片一帶一圈”鄉村振興的總體框架。
方案明確,每年建設30個以上的精品示范村,到2027年建成100個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個以上提檔升級村,全域人居環境大提升,讓晉中城鄉面貌一新,讓鄉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人居環境整治是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最急迫最現實的需求。晉中市堅持“兩把掃帚掃到底”,一把掃思想灰塵,一把掃環境垃圾。同時,統籌推進戶廁、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41%,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行政村100%全覆蓋,構建起“戶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長效機制。介休市、昔陽縣實現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分別創建成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百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動開展以來,晉中市合理確定建設優先順序,率先做強鄉(鎮)政府所在村,做優城區周邊村、景區承接村、特色產業村,點線面結合。2024年,市縣兩級已建設精品示范村153個,涌現出一批無廢鄉村、花園鄉村、藝術鄉村,各美其美、華麗綻放。
行動是最有力的宣言,實干是最有效的擔當。晉中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領跑全省,《晉中市打造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和美鄉村》成為山西省唯一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典型案例。
2月17日,元宵佳節剛過,晉中市以視頻形式召開了全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施“百鄉千村”治理行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謀劃匯報會。11個縣(區、市)委書記登臺亮相,曬成績、談打算、比干勁,再一次吹響了奮斗的號角,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植物工廠”里,一棵棵幼苗加速成長,一項項尖端技術在三晉大地實施轉化,一批批落戶創新項目加快建設,成功舉辦6屆中國鄉村振興(太谷)論壇,多次承辦省、市農博會……位于晉中市太谷區的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晉中國家農高區”),在山西省的科技創新工作中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晉中國家農高區作為山西省核心種源的重大創新平臺,建成了省部共建有機旱作重點實驗室,打造了晉中整市域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壽陽縣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以及36個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片區。
2023年5月30日,由晉中國家農高區選送的八大類9個品種種子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太空,隨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空間誘變搭載實驗。如今,航天育種的種子已完成試種。
晉中國家農高區還新建了1.2萬畝制種基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3000份藜麥種子基因庫、全國最全的谷子基因庫。由晉中國家農高區和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科研團隊共同培育的小麥“晉作84號”,畝產達到807.79公斤,排名全省第一、全國第二,谷子“晉谷21號”上榜農業農村部農業主導品種。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前夕,32個發展中國家議會領導人和代表蒞臨晉中國家農高區,各國議會聯盟主席阿克松現場點贊。
晉中市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重中之重,堅持以業為基、以業興村、以業富民,種養、加工、流通全環節一體發展,產業鏈一體打造,形成具有晉中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生態。
實施農業“特”“優”戰略,做好“土特產”文章,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和鄉村產業,4個省市級農業特色專業鎮、241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生產規模化、農產品加工精深化、市場營銷品牌化。晉中市八大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年銷售收入突破400億元,全市50%以上農業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下鄉進村”,培育“文旅+美麗鄉村”新業態。觀光旅游型、沉浸體驗型、寫生研學型、消夏避暑型、養生保健型等各美其美,全市年接待鄉村旅游游客約600萬人次。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眼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內生動力、提升發展能力,做大“勞務經濟”,擦亮榆社古建、平遙家政、壽陽美容等勞務品牌。榆社古建工匠入選全國脫貧地區特色勞務品牌,更多脫貧群眾一技在手、生活無憂。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是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有效抓手。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晉中市以壽陽縣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為示范引領,推動各縣(區、市)同題共答解決“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全市域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
服務就是最好的治理。晉中市干部領著干、群眾跟著干,兩心變一心、黃土變成金,以干部群眾思想更新、服務創新推動鄉村治理革新。
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行動,深化鄉鎮行政綜合執法改革,打造了526個示范型、1782個達標型黨組織,帶動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每村平均達到68.7萬元。
深入實施農村“帶頭人”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建立村黨組織書記帶頭人后備力量“五定模式”(定人、定項目、定內容、定時間、定要求),以“強+弱、富+窮、穩+亂、好+差”結對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堅持組織聯建、干部人才聯用、產業項目聯興,推動“空心村”治理,探索與周邊大村、強村抱團發展的有效路徑。
針對一些鄉村留守老人多的問題,建設養老“幸福驛站”959個,探索“托老”模式,持續提升農村留守老人的幸福感、獲得感。
針對秸稈焚燒“老大難”問題,在壽陽縣試點,通過“秸稈回收—飼料利用—糞便還田”的生態循環模式,有效利用了秸稈,大大減少火災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