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油菜花陸續綻放,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四新崗鎮白云村油菜種植戶沈昌健也忙碌起來。
在湖南臨澧縣的田間地頭,當地農民經常會見到他在觀察油菜花,時而記錄數據,時而跟身邊的人交流。40年前他跟父親一起在后院種下的油菜種子,如今已經長成一片“金色產業”,不僅讓農民有油吃,還讓他們增收致富。
沈昌健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農民科學家”,當地人有油菜種植問題找他,有困難也找他。“農民的盼望,就是我履職的方向。”沈昌健說。
除了在油菜地里轉,沈昌健還經常往百姓家里跑,問問他們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建議。一年來,他走訪群眾200多人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50多件,參加各類座談會13次,提交建議30多件。去年,沈昌健重點關注鄉村振興、農村養老、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油菜產業發展等問題,反映百姓的愿望和呼聲,為農民代言。
“3月份要為油菜套袋趕花,是最忙的季節,我干脆扎根油菜地,沒日沒夜地忙活。”他高興地跟《民生周刊》記者說,通過艱辛努力,繼“沈雜油1號”之后,“沈雜油2號”今年也將通過國家備案登記。
今年全國兩會,沈昌健帶來多份建議,包括《關于加大設施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建議》《關于重視加強農村養老問題的建議》《關于適度調整農村土地分配政策的建議》《關于在地類管理政策上支持林果業發展的建議》等,這些建議都是經過調研,從百姓中來,帶著泥土味。
自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為百姓排憂解難一直是沈昌健履職的重要內容。
去年,沈昌健在調研中了解到臨澧縣四新崗鎮白云村楊雨公路修建資金短缺問題,他為此多方奔走,籌措資金100多萬元。他還幫助當地農民工討回工資30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萬多元。
沈昌健為當地貧困戶免費提供高產油菜種子1000公斤,為五保老人送太空菜籽油150公斤,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
在每年的調研走訪中,人民法院判決執行難是群眾反映最多的熱點問題。當地一位老人的遭遇至今讓沈昌健難以釋懷:2015年,蔣某以接工程為幌子,向老人借了20萬元,承諾兩年還清,兩年后蔣某不僅不還錢,還玩起失蹤,老人無奈一紙訴狀遞到臨澧縣人民法院,法院很快判決蔣某還錢,但蔣某已成為老賴,法院無法執行,老人生活陷入困境。
沈昌健了解情況后,一方面與臨澧縣法院執行局聯系匯報老人的情況,希望法院加大執行力度;另一方面向被執行人鄉鎮、村組負責人匯報,提出村組協助縣法院執行,經過艱苦努力,法院終于圓滿執行結案。
“人民法院執行工作是最直接的民生問題之一,是維護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沈昌健說。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每年都積極監督和支持臨澧縣人民法院的工作,幫助化解法院執行難。
鉆研油菜之初,沈昌健和父親是希望農民“有油吃”,隨著這個問題的解決,沈昌健希望油菜可以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在沈昌健看來,油菜花不僅是風景,更是老百姓的“錢袋子”。
沈昌健團隊培育的“沈雜油1號”含油量達48%,比普通品種高15%,且抗病性強。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臨澧縣建成20萬畝油菜基地,帶動1.2萬農戶年均增收8000元。
“油菜渾身是寶。”在沈昌健推動下,臨澧縣將油菜產業與旅游、深加工結合,開展春賞花、秋榨油、冬煉蜜,形成“花—油—蜜”全產業鏈。不同于一般油菜花,沈昌健培育的油菜花是彩色的。萬畝油菜花海年吸引游客30萬人次,農家樂增收超2000萬元;優質菜籽油通過電商銷往全國,每斤價格已經從8元漲至25元。同時,沈昌健團隊還與養蜂合作社合作,年產蜂蜜50噸。
有村民算了一筆賬:“以前種油菜一畝賺500元,現在種新品種油菜,搞菜油加工,收入翻幾倍!”
臨澧縣四新崗鎮白云村徐淑玲家以前是貧困戶,全家就靠她一個人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很艱難。為了幫助徐淑玲,沈昌健在自己流轉的農田中無償讓出50多畝給她種植油菜,并為她提供油菜種子和技術支持。
第二年,徐淑玲靠種植油菜增收8萬多元,逐步還清家里的欠賬,實現脫貧。“以前除了種田,就是出去打打零工,賺的錢不夠用。現在種了油菜,家里收入穩定,每年的收入還在增長。”徐淑玲說。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核心。”沈昌健建議,鄉村發展特色農業,深入挖掘鄉村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結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培育特色農產品,如優質水果、有機蔬菜、特色養殖等,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
同時,利用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興銷售渠道,拓寬農產品銷售市場,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率和經濟效益。
此外,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打造集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旅游觀光、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增加農民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