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賞花、冬日玩雪、周末小院度假……近年來,越來越多游客選擇“奔縣”“進村”,鄉村旅游熱度不斷走高。
不少村莊的游客接待量已經超過當地的知名景區。比如,貴州省臺江縣臺盤村的“村BA”火遍全網,陜西省禮泉縣袁家村今年春節假期接待游客數量居該省景區榜首。
鄉村旅游已經成為鄉村振興重要引擎,不斷激活鄉村資源,傳承鄉土文明,助力繪制“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振興圖景。
面向未來,鄉村旅游機遇與挑戰并存。鄉村如何接住各類旅游“流量”?如何不斷升級,走向新的發展階段?就相關問題,《民生周刊》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
“當前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很多機遇,其中最大的機遇就是我國大眾旅游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旅游已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普及率越來越高。”戴斌說。
他的研究團隊每到節假日都會監測旅游活動數據,發現近年鄉村旅游市場在發生變化,過去主要是城里人到鄉村旅游,現在很多農村人也會去游玩,鄉村游的入境市場也發展起來了。
“去年國慶節期間的監測數據顯示,農村居民出游已占我國居民出游總數的18%以上。現在農村居民既是鄉村旅游的接待者,也是參與者。”戴斌說,“這說明農民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等問題后,有余錢旅游了,這也是小康社會的生動寫照。”
與此同時,鄉村旅游消費需求在升級。過去鄉村旅游大多是垂釣、采摘、吃農家菜,現在很多人愿意到農村找一個小院住下來,旅居康養的需求越來越多。
“這為鄉村旅游從觀光轉向度假提供了良機。”戴斌注意到,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等大都市,周邊方圓50到100公里的休閑度假帶正在形成。
這對鄉村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僅僅是白天去看看田園風光或者采摘垂釣,來去匆匆,對環境不會有那么高的要求。但如果住下來度周末或者長住,對鄉村環境、生活品質的要求就更高了。”戴斌說,鄉村旅游要把握良機,進一步提升發展水平。
隨著游客不斷增加,市場逐步擴大,鄉村如何接住流量,并且留下游客,成為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關鍵。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提升鄉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規范化水平。引導農民發展適合家庭經營的產業項目,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這為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戴斌認為,文化建設和科技應用都應該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助力。一方面是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完善基礎設施及公共文化設施,讓游客在鄉村也能過上高品質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挖掘農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優秀的傳統文化,展現鄉村的文化特色。此外,還可以引入一些文化、藝術項目,帶來鄉村生活方式的提升。
有些鄉村已經在積極探索。比如,云南老姆登村以怒族文化為中心,將非遺展演與民宿經濟結合。村民創辦了“怒蘇哩150客棧”,設置文化展示廳和非遺展演隊,推出“篝火晚會+非遺展演”項目,讓非遺傳承與旅游消費聯動,實現文化保護與經濟增收雙贏。
河南嵩縣三合村盤活閑置資源,打造手繪藝術主題小鎮。村集體合作社流轉土地300畝,建設生態駁岸、稻田餐廳等,吸引游客參與寫生、農事體驗,讓村民通過務工和民宿經營增收。
浙江杭州周邊一些村莊開展了農作物種植、戲水摸魚等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參加活動,體驗農耕文化,鄉村旅游發揮出研學功能。
很多鄉村開始了夜晚亮化工程,開展夜間文化活動,開設消費集市、舉辦鄉村音樂會,讓游客到鄉村休閑度假有了新的選擇。
2019年以來,文化和旅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名錄建設工作,先后推出4批共1399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198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此外,各地還有很多新興的鄉村旅游點,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在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問題逐步凸顯。戴斌在調研中發現,有的鄉村民宿已經不姓“民”;有的鄉村打造了旅游項目,但沒有原住民,沒有煙火氣。
“鄉村不僅要記得起鄉愁,也要看得見未來。”戴斌強調,“鄉村本身是要向前發展的,不能一味要求鄉村保留原生態,而是要通過各種方式推動鄉村發展。”
他希望通過田園觀光、莊園經濟、旅居康養及一些高知識含量業態的培養,讓更多人進入鄉村,讓鄉村的年輕人能留下來就業。
為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戴斌呼吁引進兩個制度,即專業志愿者制度和駐村藝術家制度。
“專業志愿者可以到鄉村幫助當地人發展旅游,培養鄉村旅游示范戶。”戴斌說。比如,專業志愿者可以指導村民在社交媒體上開賬戶,增加流量,吸引游客前來;幫助村民對自己的房子進行整理提升,提升衛生、文化方面的標準,讓游客更“有感”;可以教村民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外語,幫助他們接待外國游客。
志愿者還可以幫助村民改變生活方式,提升旅游經驗、管理能力。戴斌記得一個土樓旅游開發項目,工作人員為了建沖水馬桶做了大量工作。當地人習慣用木桶,每天早晨起床后倒掉,但游客不適應,就要做出改變。
戴斌希望鄉村引入駐村藝術家,可以是藝術工作者,也可以是美術、音樂、舞蹈學院的學生。他們在村里住下來,采風創作或者做畢業設計,同時幫助鄉村提升美感,幫助村民提升藝術素養。
“推動鄉村旅游發展一定要讓村民受益。”戴斌說,“要讓村民參與旅游業,幫助他們做好旅游業,進而推動鄉村發展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