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改革,是搞好國有企業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篇章。
2023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黨委以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乘勢而上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全面深化國企改革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電)黨組第一時間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鞏固和深化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創新性政策方面的改革成果,推動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更加注重系統集成
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決定》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行頂層設計、總體謀劃,推動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落實《決定》部署,必須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中國華電在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啟動之初,便與一流企業創建、價值創造提升行動一體謀劃、統籌部署,既抓方案協同,也抓落實協同,更抓效果協同,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構建各主體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現代企業制度,以系統觀念謀劃和推進改革。
加強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相統一。中國華電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分層分類編制黨組織前置研究事項清單范本,科學界定黨委(黨組)“定”和“議”的職責范圍,使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形成以公司章程為統領、以“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各治理主體議事規則等為支撐的公司治理制度體系。
推進董事會配齊建強高效運作。中國華電充分發揮董事會作為公司治理核心的功能作用,出臺深化子企業董事會建設專項行動方案,科學確定董事會應建盡建及外部董事占多數企業清單,完善董事會規范運行制度體系。建立直屬單位和基層企業兩級“多元化”外部董事人才庫,建立出資人列席子企業董事會會議、專職董事現場觀摩學習集團公司董事會和“企情問詢”等工作機制。
創新現代企業制度管理。中國華電構建“三橫(一級、二級、三級業務領域)三縱(基本制度、專項制度和實施細則)”制度圖譜,建立制度分級分類管理名錄,促進各類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形成“一體系、一張網”具有華電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管理模式。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眾多目標的組合和集成,中國華電把著力點放到加強系統集成上,善打“組合拳”避免“碎片化”,讓各類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化學反應”,打通高質量發展的淤點堵點,最大程度釋放改革紅利,聚合起整體推進改革的磅礴力量。
更加注重突出重點
科技創新是本輪國企改革的關鍵詞。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以來,中國華電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四個面向”,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向能源技術創新要動力、要效益,努力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努力成為原創技術的創新組織者。中國華電深化產學研用融合創新,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創新主體深度合作,推動建設“水圈科學與水利工程”“清潔高效透平動力裝備”“機器人技術與系統”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分室,組建燃機、氫能、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等4個領域創新聯合體,建成國家能源分布式能源研發(實驗)中心、火力發電系統能效檢測技術實驗平臺等多個國家級創新平臺。
努力成為原創技術的研發供給者。中國華電立足國家所需、兩鏈所困、產業所趨,集聚優勢資源力量強化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爭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積極承擔重大攻關任務,在國內率先構建起電力全譜系“華電睿”系列國產自主可控電力工控產品,有力促進能源電力固鏈補鏈強鏈。大力推進燃氣輪機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自主化攻關,成立燃機技術公司,自主研制的E級燃機一級動葉成功掛機運行驗證。
努力成為原創技術的市場應用者。為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中國華電帶頭優先使用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等自主創新成果,積極提供應用場景,建立了“三首”采購綠色通道,全國首臺全國產化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在華電投入商業運行。
努力成為戰新產業的創新引領者。中國華電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延伸“氫”“儲”“碳”“智”等能源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建成國內首個飛輪+鋰電池復合儲能火力發電聯合調頻項目,完成國內首臺兆瓦級PEM電解水制氫裝置開發及應用,高質量投產遼寧華電鐵嶺25兆瓦風電離網儲能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華電內蒙古包頭2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示范項目,積極研究推進“新能源+氫儲氨醇”一體化發展。
如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已經轉化成為中國華電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要走好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就必須堅持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充分激發科技隊伍活力。緊盯難點、定點攻堅,中國華電正加快探索。一方面,完善創新精準考核和中長周期考核激勵機制,以鮮明的導向加大對創新骨干人員的激勵力度。另一方面,進一步細化在履職盡責前提下免予追責的具體情形和適用條件,真正落實創新包容機制。
更加注重改革實效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取得實效是理論創新與制度建設的根本任務。發展始終是中國華電的第一要務。打通風光大規模高比例發展的堵點,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能源電力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截至目前,中國華電發電裝機容量超2.2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53.4%,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營指標同比大幅提升,獲評國資委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和中央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重點任務考核“雙A”級。
2024年11月18日至19日,中國華電在涼山州鹽源縣境內的三個光伏項目共51萬千瓦投產,為華電在川新能源開發一次性投產最大容量。這是中國華電新能源迅猛拓展的一個縮影。
“十四五”期間,中國華電把水風光電作為發展的主攻方向,大力推進西北沙戈荒、西南水風光、沿海海上風電、東中部集中式和分布式、東北“新能源+”等基地化、集群化開發建設,構建形成“3+N”風光電空間布局,力爭在“十四五”末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0%,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接近60%。
中國華電在新疆主導開發的全國首個“沙戈荒”大基地610萬千瓦外送通道新能源項目加緊建設,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綠電142億千瓦時。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在金沙江上游、中游等流域建設了一批大型水電站和水風光一體化項目。拓寬應用場景,提升多元供給水平。把握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規律,創新發展方式和商業模式,加強與地方政府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對接交流,擴大攜手共進的“朋友圈”,拓寬“新能源+”應用場景,推動光伏發電和傳統多業態的深度融合。世界單體最大的華電天津海晶100萬千瓦“鹽光互補”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創造了“水上光伏發電、水面蒸發制鹵、水下水產養殖”的新模式。
2022年,中國華電發電總裝機1.91億千瓦,其中風光裝機為3755.44萬千瓦,占比19.67%,清潔能源裝機占比47.2%。2023年底,中國華電光伏、風電的裝機規模,已經分別達到2682萬千瓦和2947萬千瓦,風光裝機合計5630萬千瓦,較2022年增長了近50%,清潔能源裝機占比也上升到51.4%。2024年上半年,中國華電風光裝機規模已突破6400萬千瓦,新能源發展正在提速疾進。
改革無止境,揚帆再出發。中國華電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清潔低碳能源企業,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