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西省沁縣郭村鎮仁勝村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184師550團2營6連連長。1949年成都和平解放后,184師奉命移師到灌縣(今都江堰市)駐防。就在此時,賀龍司令員交給我們搶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這一特殊任務。都江堰“歲修”本該從頭年10月下旬就要開始,可國民黨反動派忙于阻擋我軍入川,哪還有心思修堰。直到我們入川,一年一度的“歲修”工程已整整耽誤兩個多月了,可節令不等人啊!我們在數九寒天、過年期間,頂著凜冽的北風開始搶修。最終“歲修”工程還提前三天完工。我們受到賀龍司令員的表揚,不僅為這一年川西的豐收奠定了基礎,也為后來川西平叛奠定革命勝利。

1949年12月,我團作為18兵團62軍前鋒,從北線甘肅岷縣出發,一路取關奪隘,連克川北七座縣城和二十多處市鎮,1949年12月26日晚我們進至四川新都,按期到達成都會戰的指定位置,完成了對成都的戰略合圍。當時,我在184師550團2營6連任連長,我的連隊是全軍的先鋒。
部隊到達新都沒幾天,就是陽歷年。部隊連續23天行軍打仗,在新都駐防,才算喘了口氣。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1950年1月3日,部隊奉命移師到灌縣駐防,改造起義部隊。就在此時,賀龍司令員交給我們搶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這一特殊任務。
聽說要修都江堰,因它就在灌縣城邊,我們幾個老戰友相約,去了一趟都江堰一看究竟。都江堰位于川西灌縣境內、岷江中游,是一項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偉大水利工程。離灌縣城很近,步行約十幾分鐘的樣子。有了它,就可引岷江水灌溉川西十四縣三百多萬畝土地。老戰友衛恃英(軍中秀才,曾任我連指導員)對我說,史書上描述的“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沃野千里,世號陸海”,就是指昔時天府之國的繁榮景象。
當時我們看到的卻是社會秩序混亂,市井蕭條,民生凋敝,吸食大煙的人還很多,這個地方哪有什么“天府之國”的景象。聽百姓們講,岷江上游全是崇山峻嶺,洪水期一到,江水夾帶大量泥沙、亂石沖擊而下,使都江堰每年都會淤積很厚的沙石,也沖毀了許多堤埂。所以,都江堰每年都要進行“歲修”。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與岷江水患作斗爭的過程中,總結了一套“歲勤修,預防患”的經驗,即“每年10月下旬趁岷江枯水季節,進行歲修”,清除掉沖刷下來的沙石,才能確保來年正常使用。

過去“歲修”,修渠首工程就頗為復雜。據百姓們講,從頭年10月下旬就要開始,招募數千人施工,僅外江工程就要到來年2月上旬才能完工。內江河渠的清淤,要在清明節以前挖完,清明節即是放水節。可多年來,在國民黨統治下的政府,社會黑暗,貪污腐敗,對都江堰從來都沒有認真地修繕。神奇的都江堰早已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1949年10月以后,國民黨反動派忙于阻擋我人民解放軍入川,進行垂死掙扎,哪還有心思修堰。不但扣掉了“歲修”工程費用(據說14縣百姓繳納的“歲修”巨款就高達三百兩黃金),而且趁火打劫,對百姓肆意掠奪,搜刮民脂民膏,完全置百姓死活于不顧。直到四川解放,一年一度的“歲修”工程已延誤許久,杳無音訊,百姓們心急如焚。可節令不等人啊!時不我待,都江堰的搶修早已迫在眉睫了。
部隊接到參加搶修都江堰的任務,雖說時間緊任務重,但大家情緒高漲。一致認為,上級能把為川西人民辦好事的任務交給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也是我們的光榮。無論任務再艱巨,我們都有信心和決心完成!
1949年6月我們從太原出發,七個月來,一直行軍打仗。山西解放后,我和戰友們一樣,家中也分到了土地。然而,為了解放全中國,沒機會回家去看一看就南下了,現在能有機會重新干一下莊稼漢的力氣活,也是盼望已久的事。為川西人民修堰,大家打心眼里高興極了。老戰友史虎孩激動地說:“給川西百姓修堰,也就如同在家修自己的堰一樣,沒說的!”班長們紛紛表示,要發揚過去臨汾、晉中、太原戰役土工作業的吃苦耐勞奮斗精神,打好搶修都江堰這一仗,在修堰中再立新功。參加過臨汾老鴉嘴、太谷董村、太原淖馬炮碉戰斗的老戰友們,更是信心十足。
在這種高度自覺的基礎上,每個戰士、各班、各排制訂出自己的計劃,全團指戰員群情鼎沸,挑戰書、決心書、保證書紛紛送到了團部。老戰友、三營長劉尚武要求把最艱巨的任務交給他們完成。我們二營當然不服氣,畢竟在以往臨汾四號碉、老鴉嘴、董村、武宿、淖馬的戰役中,我們都奪了頭功。為此,我們向一營和三營提出了挑戰,一營還響亮地提出“打仗是英雄,這次修堰做模范”的口號,道出了我們的心聲。
1950年1月上旬,軍管會、縣政府也掛出了“都江堰歲修工程處”的牌子。解放軍要修都江堰的消息,像長上了翅膀,很快傳遍了灌縣城的大街小巷,成了街頭巷尾大人小孩議論的話題。方圓幾十里的老百姓,聽說人民解放軍數九寒天、過年期間,頂著凜冽的北風,要在都江堰“歲修”,更是傳為奇談。當兵的修堰是前所未有的、開天辟地從未聽說的事,當地哪一個軍閥給百姓們修過堰?又有哪一支軍隊為百姓們的活命工程出過力?沒有,從來都沒有!而如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人民解放軍要搶修都江堰了!
1950年1月16日凌晨,嘹亮的軍號聲喚醒了沉睡的灌縣城,迎著料峭的寒風,全團指戰員高舉著戰旗,扛著镢頭、鐵鍬、鎬頭,用扁擔挑著筐簍,向都江堰外江口出發了。雄赳赳的隊伍,“一、二、三、四”的喊聲,驚動了灌縣的百姓,一路上,浩浩蕩蕩的隊伍,吸引了縣城內外的老百姓。都江堰至今還未“歲修”,今年地怎么種?水能不能澆上?收成有沒有保障?百姓們心里該有多急呀!不少百姓尾隨部隊一起上了工地,他們想看一看我們這支部隊,能不能解他們的燃眉之急,能不能給他們帶來生活的希望!
來到外江口工地上,到處是沙石,滿目瘡痍,沙石把河床都淤滿了。聽水利工程師向大家作了介紹,深感再不“歲修”,一旦汛期到來,真是后患無窮。這樣直接關系到川西14縣百姓生計的水利工程,這么重要的頭等大事,竟然敢一誤再誤、一拖再拖。這樣不考慮國計民生、不為人民辦事的政府,人民要你何用!難怪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兵敗如山倒,被我們打得一敗涂地,望風披靡,非唯天時,實乃民意啊!
當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晨曦灑滿工地時,都江堰外江口的工地上,我們早已干得是熱火朝天了。我連在施工段的中部,水利工程師講,這一段石頭最多,團首長把我連安排在這里足見團首長對我連的看重和信任,我們打心底里高興,都覺得美滋滋的。
整個工地上全是戰士們揮舞鎬頭、鐵鍬的聲音,就像在彈奏一曲美妙的樂章,有的挑,有的抬,還有的扛,河灘里的大小石頭開始搬家了,淤積的沙石被一筐一筐、一簍一簍、一簸箕一簸箕地運走。在水利工程師的指導下,大家越干越歡。干著干著,大家有的摘了帽子,有的脫了棉衣,有的卷起了袖子,每個人都挽起了褲腿,個個汗流浹背,一身泥水。
在家鄉穿的是布鞋,在這里穿的是老鄉們編織的草鞋,可在河灘里干活,又是泥又是水,穿草鞋還真比穿布鞋得勁。北方人擔土用擔簍,就像一個淺底的大筐,用荊條編成,用扁擔挑起來。而四川人的工具,是用竹皮編成的開口大簸箕,用扁擔挑起來,也真美,真是入鄉必須隨俗。
挖著、挑著、抬著、背著、抱著,河灘里的沙石被戰士們不斷地搬走,漸漸改變了它的面貌,露出它的本來面目。啊!外江原來是這樣,難怪要“深掏灘,低作堰”!

附近的老鄉,大爺、大娘、大嫂、孩子們從家里提著水、端著茶、拿著碗,自發地給部隊送來茶水、稀飯,真叫我們不知說什么好,覺得心里熱乎乎的。一位大娘拿著她的手巾給連里喝水的小戰士擦汗,那笑容、那眼神透露出深深的真情。
一傳十、十傳百,人民解放軍修堰的消息,像一陣春風,傳遍了川西大地,我們以實際行動,讓川西人民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看到了人民共和國的光明,看到了新社會的朝氣蓬勃。人民解放軍以實際行動,像春風吹入川西百姓的心中,百姓們通過我們認識了共產黨。
一直干到滿天星斗,各連才返回駐地。一天挖去亂石泥砂八百多立方米。各連向團里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外江口河道的任務,三天任務兩天完”。
晚上收集匯報,各班都超額完成了任務,收集完匯報,大家討論明天怎么干才能超過其他連。大家踴躍發言,出主意想辦法,定下了學習三營機槍連挖河方經驗,采取首先挖河方到規定深度,再由下面挖空,以戰斗小組為單位,三個人一個小組,一個挖,一個裝,另一個替換搬運,先不抬大石頭,留到一定數量,再組織人突擊抬的經驗。要求各班、排、都必須采用這種省工、省力、速度快的好辦法。
第二天,當啟明星升起時,各連早已集合奔赴工地,甩開膀子大干起來。有了第一天的經驗,各班都鉚足了勁,班與班比著干,排與排來挑戰,真是熱火朝天。當時我的連隊,從干部到戰士,無論打仗還是生產勞動,人人不含糊,個個是模范。打起仗來,更是嗷嗷叫,人人是英雄,確是“能攻又能守,天下無敵手”。
時間飛似地朝前跑著,工地上干活的速度也像安上了翅膀,午飯僅過了一袋煙的工夫,三營機槍連三排馬上要完工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工地上引發強烈反響。機關連、后勤連、特務連、二營機槍連、一營二連也快要完工的消息,更是如火上加油,工地上掀起了一陣突擊的高潮,一個新的口號在工地上叫響了:“英雄好漢比比看,學習三機連加油干,不怕肩痛腰腿酸,誓在今天把工完”。
下午三點鐘,三營機槍連率先完工,接著一營二連迎頭趕上。我們挖的地段在中部,大小石頭較多,任務較為艱巨,但大家覺得任務越艱巨越光榮,各班比、學、趕、幫,加緊干。在太陽落山前各排陸續完工。當各個連隊都勝利完工時,工地上頓時歡聲雷動,附近百姓們紛紛抬著茶水、糕點來到工地上慰勞我們。
兩天時間我團共完成了兩千三百六十點二市方(每挖一丈長一丈寬一尺厚為一市方)的沙石,三天任務兩天完。經負責外江口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歲修”工程的總工程師驗收,工程質量全部合格。在工地上,負責“歲修”的總工程師十分激動,連連說:“奇跡!奇跡!這真是奇跡、奇跡!”
當晚,全團在團部集合,高恩堂政委宣讀了全團指戰員寫給師首長轉賀龍司令員暨兵團首長的報告信。
1月18日,從成都西南軍區轉來了賀龍司令員的親筆信,林師長、梁政委特意親自將信送到團部,向全團指戰員宣讀這封親切的勉勵信。信的全文如下:
林師長、梁政委并轉五五〇團全體指戰員同志們:
聽到你們以高度熱情搶修都江堰的消息,我感到十分愉快和興奮,遙向你們致崇高敬意和熱烈的慰問!
同志們,為了聚殲蔣胡法西斯匪軍,解放四川人民,你們在嚴冬季節,冒著膚裂的風雪,從遙遠的北方出發,翻越崇山峻嶺,跨過惡江險河,你們以堅毅無比的精神,排除前進途中的重重障礙,克服一切困難,長途進軍數千里,勝利地完成了艱巨光榮的任務。
國民黨匪軍震懾于我人民解放軍的聲威,土崩瓦解了!中國大陸上最后一個大城市——成都和平解放了!四川的廣大人民解放了!同志們!你們的英勇行動,在史無前例的大西南進軍史上寫成了光輝的一頁。
你們毫不計較個人的疲勞,剛長途行軍之后,自覺地以高度熱情荷擔起搶修都江堰工程的光榮任務,你們這種為人民服務而修堰的精神,猶如你們為人民而戰斗的精神一樣偉大,這充分表現了我們人民軍隊的本色,為人民而組成,為人民而戰斗,為人民而學習生產,目前你們為人民而學習修堰了!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一切以人民利益為依歸的我人民解放軍,它所創造的奇跡,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同志們!為川西十四縣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斗爭吧!遙望你們奮不顧身的搶修,爭取按期完成任務!致以熱烈的敬禮!
賀龍
一月十八日于成都
賀龍司令員的信在全團傳達后,像一股暖流流入每個戰士的心田。指戰員們受到了極大的教育和鼓舞。我們曾多次受到過徐向前司令員的表揚和夸贊,現在能受到賀龍司令員的表揚,真是莫大的榮譽。全團上下群情振奮,外江口完工后,以更大的熱情和干勁投入都江堰其他地段的搶修,前后共修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工程主要由我團來修,551團和552團各一部指戰員也參加了搶修工程。

當時我團(550團)駐灌縣城西兼負城防。修堰工地在鐵索橋下外江口一帶。
551團駐灌縣城東北約10華里的蒲陽鎮,工地在青城大橋一帶。
552團駐灌縣城東南,工地在黃家河一帶。
經過十幾天的努力,全團共完成了全長兩公里、兩萬多石方的渠道工程的搶修任務。“歲修”工程全面完工。我們的工程質量,團首長滿意,師首長滿意。當“歲修”的工程技術人員同師領導一起驗收時,無不交口稱贊。灌縣水利工作人員官興文說:“我活了80多歲,本屆這么快的速度,還是第一次看見。”我們以實際行動為川西人民辦了一件好事。川西的百姓也通過這件事,認識了共產黨,認識了共產黨領導的我人民解放軍。我們在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在川西站住了腳。我們為了人民,人民自然擁護我們。
這一年,都江堰“歲修”工程盡管由于戰爭延誤了整整兩個月時間,但由于賀龍司令員及時下達命令,我184師群情振奮、披星戴月的搶修,贏得了時間,“歲修”工程比過去還提前三天完工。當年的《川西日報》曾就賀龍同志的信和部隊修堰工作進行了報道,其中有一篇題為《血肉相連》的署名文章,報道了我184師幫助人民搶修都江堰的事。
我18兵團的《人民子弟兵報》,第204號,還登載了我連戰士戴治欽寫的《建設國家最光榮》快板書,其中寫道:
建設國家最光榮
六連 戴治欽
同志們大家聽,解放軍是為人民,
流血流汗打敵人,為了解放老百姓。
敵人根本完蛋了,建設國家最光榮。
四川號稱天府地,岷江流灌萬千頃。
靠了這塊好土地,十四縣人民活性命。
可恨敵人破壞了,再不挖修更嚴重。
我們是人民子弟兵,老百姓就是我們父母親,
修渠修堰最光榮,一心一意挖修成,
不怕泥水及困難,個個爭先當英雄,
很短期間完成了,解放軍真是為人民。
修筑河堰不要怕,團結起來力量大,
工作完成笑哈哈,改善生活吃面吧。
大家努力修河堰,分工合作來苦干,
辛苦不了好幾天,修好人民多喜歡!
早在1949年夏,為了配合我人民解放軍向四川進軍,中共四川地下黨就派出中共川康特委委員馬識途、王宇光等同志繞道香港去解放區,他們到達西安后,準備南下的賀龍、王維舟、李井泉等領導同志聽取了他們的匯報。馬識途向賀龍等領導同志匯報時建議,四川解放后,要盡快搶修都江堰。這一建議,引起我黨我軍南下高層領導的重視,賀龍同志深感都江堰“歲修”工程的重要和緊迫,提前做了四川解放后立即搶修都江堰的準備工作。當我大軍南下進軍到廣元的時候,賀龍司令員在準備參加接管國民黨政權的干部會上,對王希甫說:“我知道你懂技術,現在正是你學的東西發揮作用的時候,你去接管水利,趕快把搶修都江堰工程抓起來。”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30日,賀龍司令員、王維舟、李井泉等領導同志到達成都。1950年1月3日,王希甫以軍代表的名義“帶了三個同志到達灌縣”,就立即著手做搶修都江堰的準備工作。
當時成都剛解放,國民黨反動派不但卷走了都江堰“歲修”工程費用,還趁火打劫,刮盡了民脂民膏,百姓們生活也十分困苦。敵人企圖讓新生的人民政權在自然災害的襲擊面前垮臺,用心十分險惡。而當時,一切財政、稅收工作,人民政府尚未接管,經費極為匱乏。修堰的費用就是一個大問題。而剛解放的川西平原,人民幣還沒有流通,為了解決搶修都江堰的經費,賀龍司令員決定“拿數萬塊銀元作為工程費用”。而這些修堰用的銀元還是解放軍從西北用馬馱到四川去的。賀龍司令員下令調我184師參加搶修,再加上三百萬塊銀元作為工程費用,“歲修”工程才得以完工。由此可見,共產黨對川西人民的關心,賀龍司令員對川西人民的深情,真是“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產黨,哪里人民得解放。”
川西平叛后,我們告別川西,踏上了進軍解放西康的征程。當年4月1日,都江堰提前開渠放水。百姓們敲鑼打鼓,歡天喜地!我們雖無緣分享百姓們的喜悅,但我人民解放軍披星戴月搶修都江堰的故事,在川西百姓中廣為傳播,我人民解放軍就這樣實實在在地走入川西百姓心中,留在了川西百姓們的心坎里。
滾滾的岷江水,經都江堰流入了川西十四縣百姓的田,為解放后第一年豐收創造了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