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峪關帝廟,俗稱“老爺廟”,坐落在平定縣水峪村西大街北側塬上,坐北朝南,面山臨水。廟宇布局嚴謹有序,廊廡樓臺俱全。山門雕刻細致、光彩奪目,其兩邊是鐘鼓二樓與東西碑亭。沿山門中軸線向北,便是富麗堂皇、大氣沉穩的正殿。中軸線兩側建有對稱的耳殿、配殿、過門,此外還有東側大殿、偏院耳殿。廟宇左前方是一座古樸厚重、具有卷棚歇山、砂石明柱的戲樓。
關帝廟創建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此廟歷經多次修建??滴跛氖辏?703年)重建東西禪房、山門;雍正九年(1731年)新建戲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新建鐘鼓樓,至此全部落成,整個過程歷時136年。之后嘉慶、道光年間曾進行維修,同治時又重修財神廟,保存到現在。關帝廟承載著歷史的風雨,見證著朝代的變遷,追述著自身的興衰歷程,體現出悠久的歷史底蘊,是當地精神文明的見證。
幾百年來,關帝廟一直默默無聞,人們對它的價值知之甚少。

1987年6月7日,山西省文物局古建所所長張丑良及考古專家柴澤俊考察了水峪關帝廟壁畫,他們認為“此壁畫所繪《三國志》人物故事,在構圖、運筆、著色以及意境等方面均功力精致,屬全國少見”(見1987年6月22日《山西日報》第四版)。原本被人們看了又看的、掛滿灰塵的壁畫,瞬間成了稀世珍寶。
關帝廟壁畫是關公文化的重要載體。用壁畫形式形象生動宣揚關公文化,是水峪關帝廟鮮明的文化特色。取材于關公一生重要故事的30多幅壁畫,詮釋了關公“忠、義、仁、勇、禮、智、信”的精神和優秀品德。讓人們直觀地了解和認識關公文化的內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社會道德意識,促進社會道德建設,在現代社會中,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1年8月,山西文物博物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四位專家對水峪關帝廟進行了全面現場勘測,在勘測報告中點明:“水峪關帝廟在格局、建筑形制、構筑技術、細部做法等不同層面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辈⒅攸c明:水峪關帝廟“獨特的梁架結構,科學合理。構件簡潔實用,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是古代工匠巧妙應用力學與美學的產物”,為“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例證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報告還揭示了水峪關帝廟的社會文化價值,它“具有較高的建筑史及古代建筑科技發展演變的研究價值”。能夠為建筑史、人文科學研究提供實證;能夠成為當地傳統建筑史、藝術、科學知識的教育場所。人們眼中平淡無奇的古廟竟然潛藏著如此多異乎尋常的價值。

多位專家學者親臨考察后的贊譽,讓這座鮮為人知的文化藝術寶藏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一夜爆紅。它是光彩奪目的稀世珍寶,一經面世便露出本該屬于它的耀眼光芒。其瑰麗的美,終將譽滿陽泉、譽滿三晉。
水峪關帝廟以它創建于明代的悠久歷史、科學價值很高的建筑、全國罕見的明清壁畫,于2013年12月被陽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始建至今歷經風雨剝蝕,磚瓦脫落,木件糟朽,墻體裂縫,市級文物日漸磨損”。村支兩委及父老力倡復修,市縣文旅局鼎力相助。復修工程于2023年早秋動工,歷時三月而竣。古廟煥然一新。
如今,水峪關帝廟這座歷經滄桑的古建筑,更加熠熠生輝、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