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3·8”國際勞動婦女節過去,全球婦女權益問題依然很突出。
3月10日,聯合國提出,為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召開30周年,將審查評估《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成果執行情況。第79屆聯合國大會主席菲勒蒙·揚在致辭中指出,系統性障礙仍影響婦女平等。按目前速度,要137年才能讓所有婦女擺脫貧困,68年才能結束童婚。
毫無疑問,婦女權益平等應該是人類共同的選擇和任務,無論我們是哪種性別。
不過,筆者想要指出的是,女權主義和婦女解放不是一回事。
法國大革命喚起了女性對自身權利意識的覺醒運動。1792年,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她最重要的著作《女權辯護:關于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評》,認為男人的權利同婦女的權利是一體的和同一的,要獲得社會平等,必須消滅教會、廢除軍階制,更要革除君主專制。
然而,資本主義國家努力把婦女趕回廚房。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媒體鼓吹和塑造“幸福的家庭主婦”的形象,宣揚女人的職責是伺候丈夫、生兒育女、照顧家庭。美國婦女發起了婦女平等權利運動。1963年,弗里丹《女性的奧秘》將家庭比喻為“舒適的集中營”,號召婦女沖破家庭的束縛,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1964年《民權法案》頒布,美國婦女真正擁有投票權。
近兩百年來,女權主義者雖然進行了一系列激進運動,但是,仍沒有獲得應有的權利,沒有獲得更多的自由和解放。
一方面,女權主義面臨為反對物化而將自身物化的悖論。激進女權主義把婦女受壓迫原因歸咎于性別差異,提出對男子展開“性戰”等等。后果是反而讓女性成為資本消費的對象。從“二奶”到“身體寫作”,就是當代女權主義極端“個體化”的結果。
另一方面,女權主義造成性別對立緊張,而不是彼此和諧共處獲得解放。西方婦女人權運動把性別對立看成比階級對立更重要的壓迫根源。有的學者明確指出,這種性別理論“ 決不會引導女性走向最終的解放”。
我們沒有必要被女權主義看起來時髦精致的詞匯迷惑。事實上,社會主義國家將婦女解放落實得最堅決,婦女的選舉、教育、工作等權利得到保障。
2017年,胡潤富豪榜發布全球88 名白手起家女富豪,中國女性有56 位。中國女性高等教育入學率排名世界第一。論女性勞動參與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為60%,法國為50%,美國也只有58%,而中國達到70% !
為什么中國婦女解放成就斐然?毛澤東居功至偉。他明確指出,政權、族權、神權、夫權是束縛中國婦女“四條極大的繩索”,婦女解放與社會解放是密切地聯系著的,離開了社會解放運動,婦女解放是得不到的。
美國婦女的選舉權、同工同酬和平等就業權,從提出到法律確認,分別用了72年、115 年、116年。作為對比,不到30年,新中國就實現男女權利平等,摧毀了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性別等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