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虛擬偶像作為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非物質實體,其真實性和交互性得到了顯著增強,成為推動榜樣教育發展的重要媒介。依托新媒體的傳播機制,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具有創新榜樣教育法新維度、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與創新思維、推進榜樣教育精準化的三重價值意蘊。同時,由于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要求、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趨勢和現代教育理念,其真正實現也具備關鍵有利因素。對此,學習者、教育者、運營者等三方面的主體要在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的實踐中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虛擬偶像有效融入榜樣教育,助力虛擬化榜樣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虛擬偶像;榜樣教育;虛擬化榜樣教育;人工智能
一、引言
互聯網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VR、AR與MR等智能技術正推動著人類社會迎來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迭代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虛擬偶像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也得到顯著的提升。一般認為,虛擬偶像是基于計算機圖形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受人們崇拜或摯愛的非物質客體,通常具有鮮明的個性、豐富的背景故事和強互動能力,可以通過動畫、視頻、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多種媒介與觀眾進行互動。虛擬偶像可以根據目標受眾的需求進行個性化設計,體現了其高度可定制性和靈活性,甚至形成了獨特的粉絲參與式創造文化[1]。虛擬偶像的大放異彩,使傳統的榜樣教育和虛擬化榜樣教育加速融合,這給現有的榜樣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二、“互聯網+”背景下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的價值意蘊
(一)創設榜樣教育法的新維度
現有的榜樣教育在取得了諸多現實成果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空缺——概而言之,就是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需求。由此,榜樣教育便失去了本應具有的感染力與親和力,導致受教育者無法對其產生親近感和趨同心,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表現出厭倦、疏離乃至拒斥的心理。相較之下,虛擬偶像的創作過程“體現了PGC(專業生產內容)同UGC(用戶生產內容)聯動的趨勢”[2],這為現有的榜樣教育由教育者的“供給導向”轉向受教育者的“需求導向”提供了有力的支點。一方面,在技術的推動下,教育者可以根據受教育者的個性化成長需求和價值觀培養目標,利用各類算法框架來精確設置虛擬偶像的外在形象與內在特質。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依據自身獨特的興趣點和關注點來參與定制個人專屬的虛擬偶像,這體現了“受教育者參與榜樣塑造”這一多元化的發展路向,優化了新技術時代榜樣選樹和宣傳的路徑,凸顯了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有利于受教育者與榜樣之間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鏈接和價值認同。
(二)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與創新思維
一方面,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從廣義而言,虛擬偶像是一種裙帶關系的新型傳播媒介,是人類強關系的延伸[3]。在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分析者、評價者,需要深入了解、學習和掌握虛擬偶像的構建邏輯、傳播機制乃至潛在的作用形式。這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對媒介信息的深刻認知,讓學生學會從多個維度審視其真實性、導向性和價值性,從而建立對媒介信息的批判性評估能力。另一方面,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虛擬偶像作為數字藝術的結晶,其形象設計、故事構建乃至互動方式都充斥著獨特的創意性和無限的可能性,能夠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創意火花。在虛擬化榜樣教育的實踐中,學生往往需要面對各種新的問題和挑戰。例如,如何設計一款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虛擬偶像?如何優化自己與虛擬偶像之間的互動體驗?這些問題不僅考驗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在不斷探索和嘗試中開拓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三)推進榜樣教育精準化
在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虛擬偶像作為一種新興文化產物和前沿技術載體,在年輕群體中擁有廣泛的吸引力和持續的影響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意義上的榜樣教育提出了挑戰。但同時,虛擬偶像也不會停留于當下泛娛樂業、淺層次范疇的應用,其最重要的潛在生產力價值,在于其能成為現實人力資源,從而為推動現實世界的生產力發展而服務[4],因此,虛擬偶像也應當被視為一種優質的教育資源而被新時代的榜樣教育所吸納。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的這一舉措與“精準思政”的具體內涵之間存在高度契合性。“精準思政”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需要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虛擬偶像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產物,其獨特的形象和表達方式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可能性。通過引入虛擬偶像作為榜樣教育的載體,可以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擴展教育資源,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時,虛擬化榜樣教育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點不斷進行方案的迭代優化,從而促進整個榜樣教育體系內部的正反饋調節。
三、“互聯網+”背景下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的有利因素
(一)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要求
在互聯網時代,虛擬偶像通過動畫、視頻、虛擬現實(VR)及增強現實(AR)等多種媒介形式,實現了與受眾的高度互動。這種互動不僅限于單向的信息傳遞,而是包含了情感交流、行為模仿乃至共同創造的多維度互動。在榜樣教育中,虛擬偶像可以根據不同受眾的興趣、需求和特點進行個性化定制,使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需求。這種高度個性化的教育方式,能夠極大地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學生對榜樣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二)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符合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趨勢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要求加快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虛擬偶像作為信息化的重要成果,打破了傳統榜樣教育的諸多限制。虛擬榜樣可以是基于歷史人物的再創作,也可以是完全虛構的角色,具有無限的創意空間和多元的價值觀呈現。虛擬偶像不僅擁有鮮明的個性和豐富的背景故事,還能通過其言行舉止傳遞積極向上、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等正面的價值觀念。
(三)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符合現代教育理念
虛擬偶像的興起還催生了一種獨特的粉絲參與式創造文化。在這種文化中,粉絲不僅是觀眾或消費者,更是內容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在榜樣教育中,利用這種粉絲參與式創造文化的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榜樣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自我創作、交流分享等方式有利于深化學生對榜樣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認識社會。同時,這種社群共建的過程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和社會責任感等綜合素質。
四、“互聯網+”背景下將虛擬偶像有效融入榜樣教育的實踐路徑
基于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發展狀況和娛樂行業存在虛擬偶像并快速發展的現實,榜樣教育也愈發傾向于借助虛擬的手段和場域實現教育的目的,榜樣教育的虛擬化特征愈發顯著。從這種意義上看,未來的榜樣教育就是一種虛擬化的榜樣教育。而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是當前最具代表性的虛擬化榜樣教育形式。所謂虛擬化榜樣教育,是指利用一系列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塑造各式各樣的“生成式”虛擬榜樣,以數字化、互動化、個性化的方式高效進行榜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虛擬化榜樣教育打破了傳統榜樣教育的種種舊有局限,支持更加真實、多元、靈活的榜樣教育手段,以更貼近學習者的興趣點和日常生活的方式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實效性。虛擬化榜樣教育的持續發展和未來實現,有賴于學習者、教育者、運營者三方合力的共同推動。
(一)學習者要積極主動適應虛擬化榜樣教育的發展趨勢
學習者是虛擬化榜樣教育的主體和核心。學習者不僅對虛擬化榜樣教育有著內在需求,更能直接創造源源不斷的數據資料,以促進虛擬化榜樣教育的升級迭代,從而實現從自發被動的虛擬偶像消費者到自覺主動的生成式虛擬偶像的生產者的重大轉變。長期來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應用和學生適應能力的持續提高,學習者與虛擬偶像最終將從局部的、階段性的“博弈關系”走向全面的、長期的“共生關系”。為此,廣大學習者要積極主動適應虛擬化榜樣教育的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和遵循虛擬化榜樣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牢固樹立“共生思維”、著力培養“智能素養”、充分發揮“主體優勢”。學習者既要在人機關系理論上明確“現實的人”的核心地位,認識到虛擬偶像作為人工智能技術商用化的衍生物,本質上仍然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現實化的產物,在榜樣教育領域中始終是從屬于人的需要的存在,又要在人機互動實踐中強化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自主活動的能力,避免在虛擬化榜樣教育實踐中喪失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維度,不斷創造自身與虛擬偶像和諧共生的現實基礎。
(二)教育者要培養學習者適應虛擬化榜樣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教育者是虛擬化榜樣教育的開發者、傳播者和實施者。虛擬化榜樣教育作為一項嶄新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教育者積極整合、充分利用、大膽創新現有資源和方法,促進學習者盡快適應未來的虛擬化榜樣教育樣態。現有的學校教育者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加強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堅持遵循立德樹人的課程開發目標指向、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作用、滿足學習者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開發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教材課程形式,構建一套科學完備、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教材課程體系,幫助師生形成審美理性和批判辨識能力,自覺抵制數字時代的情感勞動剝削、視覺感性俘獲,以及交往空間隔離的局面[5],為虛擬化榜樣教育的順利實施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和理論指導。同時,家長、社區等潛在的虛擬化榜樣教育的實施者要自覺參與推動虛擬化榜樣教育的教育實踐,積極轉變觀念,與學校教育者建立多方聯動機制,共同開發和利用虛擬化榜樣教育資源。
(三)運營者要在虛擬化榜樣教育發展中精準對接師生需求
運營者是虛擬化榜樣教育的設計者、監管者和維護者。在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的過程中,塑造與選擇合適的、富有感染力的、具有良好品格的生成式虛擬偶像是其順利融入榜樣教育并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而精準定位師生需求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步驟。只有明確了解師生的實際需求,才能有效地塑造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意義的虛擬偶像形象,從而更好地建立情感鏈接,以生動故事“化虛為實”。首先,運營者在進行虛擬化榜樣設計時,以公眾參與理論為基礎,在塑造、選擇虛擬榜樣的過程中,要讓師生主動、深度、持續參與設計過程,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目標。其次,運營者在進行虛擬化榜樣設計時,要綜合考慮認知度、理解度、認同度、情感共鳴度和踐行度等五個指標,從多個維度、通過多種舉措了解師生需求,以提高虛擬化榜樣教育的有效性。最后,運營者應確保虛擬化榜樣設計和使用過程的透明性、開放性和安全性,為虛擬偶像技術設置約束框架和倫理底線。這就意味著,運營者不僅要考慮技術的可能性,還要考慮技術活動的目的、手段,以及后果的正當性[6],從而確保虛擬化榜樣教育始終服務于“現實的人”。
五、結束語
虛擬偶像自問世以來,學者就對其本質屬性、核心技術、傳播過程、教育倫理等進行了研究,但其中所蘊含的助力榜樣教育轉型升級的正向價值仍然被學界所忽視。人工智能及其產品的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為將虛擬偶像融入榜樣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技術手段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將現有的榜樣教育與人工智能賦能的虛擬偶像進行良性互動和深度融合,必將推動榜樣教育實現質的飛躍,同時也有助于大眾更加準確地認識虛擬偶像的實質和效用。
作者單位:馬德存 楊凱鈞 趙奕博 王聰 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 韓文龍,李艷春.數字經濟時代虛擬偶像產業的資本邏輯及其超越[J].教學與研究,2023,(04):41-54.
[2] 儲成君.榜樣教育視域下虛擬偶像的理論審視[J].思想理論教育,2022,(08):86.
[3] 喻國明,楊名宜.虛擬偶像:一種自帶關系屬性的新型傳播媒介[J].新聞與寫作,2020,(10):68-73.
[4] 簡圣宇.“虛擬數字人”概念:內涵、前景及技術瓶頸[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2(04):45-57.
[5] 袁芳,孟慶媛.數字消費主義對飯圈青年的抽象統治及其克服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3,(06):77-82.
[6] 喻國明,耿曉夢.試論人工智能時代虛擬偶像的技術賦能與擬象解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8(0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