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8日,“厚德秉貞”2024望甌·陶溪川龍泉青瓷國際創作營暨國際青瓷藝術作品展在龍泉望甌·陶溪川美術館舉行,展出來自9個國家的27位陶藝家的136件(組)作品。這是國內目前第一次以“主題”形式來進行邀請的駐地藝術展。展覽的27位陶藝家中24位來自此次駐地創作,特邀的3位藝術家徐朝興、陳淞賢和安田猛(日本)皆為青瓷大家,他們分別代表產區、學院派與國際的不同面向。他們的加入呼應了本次駐地項目與展覽策展人國際陶藝學會IAC理事中國區代表萬里雅的策展初衷:“回到青瓷的歷史與審美,回溯它的精神指向,以青瓷去連接當下的世界”,在邀請藝術家的時候注重德行修身與藝術創作精神強度探索的統一性,遂本次展覽的主題為“厚德秉貞”——在當代社會重述“器可載道”,并探索當代陶藝中器皿的現代性審美。
本次創作營活動自2024年4月以來,歷時8個月,有8個國家的24位駐地藝術家進駐創作。他們的學術方向各有側重,可以大致分為幾個方向:一是從傳統中出發的,以容器走向現代與當代;二是以陶瓷融合其他領域的藝術表達,體現跨學科與跨文化的特性;三是涉及陶瓷的語言與觀念,關于陶瓷的組織形態、語言與邏輯的變革。以下分別予以簡述。
陶瓷的本質中有容器的屬性,只是到了現代藝術才被還原為泥與火的媒介,傳統的容器功能依然成為很多藝術家創作的出發點,它可以變為抽象的雕塑,隱喻為“身體的容器”,陶藝家們繼續在傳統容器的德行修身中感知宇宙萬千。可以看到徐朝興、陳淞賢、安田猛、許群與金貞華的青瓷在釉色裝飾與造型上各有不同,從中依然可以看到宋代“東亞青瓷審美標準”的傳承,透著簡約、厚德與深邃;徐林峰、竺娜亞與湯忠仁也是在傳統中走向現代,他們從多樣的青瓷釉色、不同的燒成方式與造型的不同等多方向發力。青瓷之青依然有著如玉之美,充滿著仁愛與自由。
國外陶藝家的容器創作有更多折衷主義的表達,如比利時陶藝家安·范·霍伊(Ann Van Hoey)在容器中看到現代設計與陶瓷的編織性表達;法國陶藝家戴夫尼·科里根(Daphne Corregan)則是在泥的延展性中表達原始藝術、舞蹈與溫和的日常用品的綜合之美;荷蘭陶藝家迪爾德里·麥克勞林(Deirdre Mcloughlin)則將容器與身體聯系起來。他們在拓展著青瓷的純粹性以及激發著與現代生活的聯系。
陶瓷是一個綜合性的媒介,它既是雕塑、裝飾、設計,也可以應用在建筑、科技與潔具之中。藝術家在陶瓷中的表達也可以融合其他領域的藝術訴求。澳大利亞陶藝家簡奈特·狄步思(JanetDeBoos)將陶瓷裝飾與跨文化融合相統一,創作出“混血兒”風格的藝術作品;法國陶藝家吉爾斯·隋夫倫(Gilles Suffren)將陶瓷與建筑構成相融,他的陶藝中多有巧妙的力的構成,青瓷在他那里展現出另類模樣;中國陶藝家吳昊將偶然性與簡約的陶瓷形態指向自然主義審美,中國陶藝家張凌云在陶瓷裝飾中融入詩性與插畫的趣味,形成組合性的裝置作品。陶瓷是世界性的語言,青瓷是其中的一個方向,多地域的陶藝家將他們的風格融入其中。
陶瓷的創作中從來不缺少觀念的參與,望甌·陶溪川的駐地藝術家們以更豐富更多元的方式來理解青瓷,不只是從材料出發,也從創作邏輯與當代藝術觀念中融入。如中國陶藝家陸斌對經典青瓷器的破碎與再造,中國陶藝家張明將入駐創作時園區落下的葉子與青瓷相連,由青到黃再到灰的多樣青釉在亦真亦假的葉片中完成升華。波蘭陶藝家莫妮卡·帕圖金絲卡(Monika"Patuszynska)在灌漿時的破碎裂隙中尋找新的表達,中國陶藝家萬里雅還原青瓷燒成過程中瓷與胎的關系,胎釉皆可在裂變之中;還有中國陶藝家陳光輝對青瓷歷史遺跡的追問。創作中也可以看到科技與影像的參與,如英國陶藝家納森·凱普(JonathanKeep)將3D打印融入創作,中國陶藝家譚紅宇的影像記錄表達,記錄青瓷的制作過程……陶藝家們通過陶瓷,通過龍泉青瓷,構建了一個個意義世界,貢獻了他們探索的勇氣。
在全球化走向保守甚至走向逆全球化的今天,傳統陶瓷產區的龍泉依然爆發出巨大的國際化、現代化生機,本次展覽從青瓷的純凈深邃與厚德秉貞的精神溯源出發,探討青瓷如何融入國際藝術,創新出自己的青瓷之路。如參展藝術家許群所言:“將內在的精神灌注于日常之物的創作,在泥與火的物質里交織出浩瀚的精神世界,美好的尋常日用之物讓我們觸手可及的日子泛起了詩性之光,陶藝家們以此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篤實”。本次展覽學術主持陸斌教授同樣對展覽做出總結:“在AI時代陶瓷何為?通過‘厚德秉貞’對龍泉青瓷的回溯可視為是一次回應,‘美與善’是藝術與人類區別技術,區別于人工智能的本質性答案。”
在望甌·陶溪川,我們可以看到陶瓷是一個“交錯的生態區”,當代陶藝美學正在逐漸脫離其邊緣的屬性,陶藝家們從美術與工藝美術兩者之間,在交換各自擅長的能量中取得陶瓷藝術的新魅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看到,陶瓷連接了生活與藝術、現代與后現代、歷史與當下,望甌·陶溪川讓傳統與國際連為一體,在龍泉,跨文化的表達多彩交融,藝術的心靈相互連接。
參考文獻:
[1] 王軍. 理想中的美與愛法國陶藝家達芙妮·科里根(Daphne Corregan)[J].收藏與投資,2019(4):135.
[2] 馬克·德爾·維奇奧.后現代主義陶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