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近年來,山東濱州地區致力于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革新與應用,探索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優化方案。圍繞園地選擇、設施建造、人工授粉、冬季修剪、人工破眠及溫濕度調控等方面探討了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優化與應用,可供當地果農參考借鑒。
關鍵詞:山東濱州;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優化;應用
設施果樹是指在人為控制的環境下進行栽培的果樹[1]。這種栽培方式包括溫室、大棚等保護性設施,以及使用現代技術如滴灌、施肥機等來優化生長條件[2-3];可延長或調整果實的成熟期,以實現反季節生產,提高果實品質,并增加經濟效益[4-5]。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設施果樹栽培因具有高效益和可控性強的特點,在各地得到了廣泛應用[6-7]。山東濱州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在冬棗(圖1)、火龍果(圖2)、葡萄(圖3)等設施果樹栽培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8]。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如何進一步優化栽培技術成為擺在從業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山東濱州地區設施果樹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地區的果樹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
1 設施建造
園地選擇方面,應優先考慮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交通便利的地段,土壤條件以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活土層深度不少于0.5 m、pH值4.5~8.0為宜,但應根據不同果樹品種的特性微調。地下水位應保持在0.6 m以下,以防止根系長期浸水。地形方面,平地和低丘緩坡均適合建園,以便于管理,同時有利于機械化作業的實施。
設施建造方面,大棚的設計和構建是核心環節。大棚的規格需要根據果樹種類和生長需求進行合理規劃,一般以長度30~60 m、寬度8~12 m、高2.5~4.0 m為宜。大棚骨架(圖4)可采用具有優良的抗壓、抗拉和抗彎性能的熱鍍鋅鋼管或鋼筋混凝土柱,骨架間距一般控制在2~4 m。覆蓋材料直接影響大棚內部的光照和保溫效果,一般使用透光率高、保溫性能好、耐老化且抗沖擊的塑料薄膜(厚度為0.1~0.2 mm)或PC板。頂部及兩側設置通風口,尺寸可根據大棚規格調整,一般為0.5~1.0 m,并可根據需要安裝手動或自動通風設備。最后,應配備滴灌或噴灌等節水灌溉系統、溫濕度監控設備及遮陽網,以用于環境調控。
2 技術優化與應用方法
2.1 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是設施果樹栽培中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的關鍵技術。由于設施內部環境相對封閉,自然授粉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措施。人工授粉不僅能顯著提高結實率,還能改善果實的均勻度和商品性,是設施果樹栽培中不可或缺的技術環節。在授粉時,應密切關注花期動態,選擇花朵完全開放且花粉活力最高的時段進行操作。授粉方法可根據果樹種類和花型特征靈活選擇,常用的有小毛刷沾取花粉直接點授、噴霧器噴灑花粉懸浮液等。
2.1.1 小毛刷沾取花粉直接點授的操作流程 (1)準備工具:準備干凈的小毛刷或棉簽,確保沒有殘留的其他花粉或者污染物。(2)采集花粉:在雄蕊完全開放后,用小毛刷輕輕掃過雄蕊收集花粉;或者可以提前將花朵的雄蕊剪下,放置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待花粉自然散落收集。(3)授粉時間選擇:選擇晴朗無風的日子進行授粉工作,最佳時間為上午露水干后至中午之前。(4)授粉操作:用沾有花粉的小毛刷輕觸雌蕊柱頭,確保花粉能夠均勻地黏附在柱頭上。對于每一朵需要授粉的花重復上述步驟。(5)清理工具:每次授粉結束后,清理毛刷上的花粉,避免不同品種之間交叉授粉。
2.1.2 噴霧器噴灑花粉懸浮液的操作流程 (1)準備花粉懸浮液:按照一定比例(視果樹種類而定)配制花粉懸浮液,通常會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劑以幫助花粉更好地分散。配好的懸浮液應均勻無結塊,并且濃度適中。(2)準備噴霧器:選用適合噴灑花粉的噴霧器,并保證其清潔無污染。(3)授粉時間選擇: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授粉,避開雨水沖刷。(4)噴灑授粉:將花粉懸浮液倒入噴霧器中。對準需要授粉的花朵輕輕噴灑,使花粉均勻覆蓋在雌蕊上。確保每一朵花都能接觸到適量的花粉懸浮液。(5)后續處理:授粉結束后,及時清洗噴霧器,避免殘留物影響下次使用。
2.2 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是設施果樹栽培中調控樹形、平衡營養的重要措施。合理的冬季修剪不僅能夠優化樹體結構,還能合理分配養分,提高果樹的抗逆性和生產潛力。在落葉后至萌芽前進行修剪,此時樹體處于休眠狀態,有利于傷口愈合和養分儲備。修剪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合理的樹冠結構,促進通風透光,調節新梢與果實的比例,為來年的高產優質奠定基礎。具體操作時,應首先去除病蟲枝、重疊枝和過密枝,然后根據不同果樹品種的結果習性進行定向修剪。對于蘋果、梨等以短果枝結果為主的果樹,應注意保留和培養短果枝組;對于桃、杏等以新梢結果為主的果樹,則需要適當疏除老枝,促進新梢生長。修剪強度要根據樹齡、長勢和前一年結果情況靈活調整,一般以去除20%~30%的枝條為宜。此外,還應注意修剪工具的消毒,以防止病害傳播。
2.3 人工破眠
人工破眠技術是解決設施果樹休眠不足問題的有效手段。由于設施內溫度較高,果樹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低溫積累,導致春季萌芽不整齊、開花結果不良等問題。為此,可采用化學或物理方法進行人工破眠處理。化學方法主要是使用打破休眠劑,如硫酰脲、單氰胺等,通過噴施樹體來刺激芽體萌發。物理方法包括人工低溫處理、刻傷等,其中低溫處理可在冬季適當開放大棚,使樹體暴露在低溫環境中一定時間,常見設施果樹需冷量如表1所示。在實施人工破眠時,應根據果樹品種、休眠深淺程度和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方法和時機。處理時間一般在自然萌芽前4~6周,以確保處理效果。此外,人工破眠應與其他栽培措施相結合,如合理的施肥和水分管理,以確保樹體有足夠的營養儲備支持萌芽生長。
2.4 溫濕度調控
溫濕度調控是設施果樹栽培中的核心技術,直接影響果樹的生長發育和果實品質。在溫度管理方面,應根據果樹的生長階段和品種特性,合理設置大棚內的溫度范圍。一般而言,生長季節應保持在20~30 ℃之間,休眠期可適當降低至5~10 ℃。可通過開啟通風口、使用遮陽網或加熱設備等方式進行調節。濕度控制同樣重要,過高的濕度容易導致病害發生,過低則會影響果樹生長。理想的相對濕度應維持在60%~80%。可通過調節灌溉頻率、地面覆蓋和通風等措施來調控濕度。此外,還應注意晝夜溫差的管理,適當的溫差有利于果實著色和糖分積累。為實現精準調控,可結合物聯網技術及自動化溫濕度監測和控制系統,根據實時數據進行動態調整(圖5)。
2.5 病蟲害防治
設施果樹栽培中的病蟲害防治需要采取綜合防治策略,以確保果樹健康生長和果實安全。首先,在設施環境中,特別要警惕灰霉病、白粉病、紅蜘蛛、蚜蟲等常見設施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通過適度修剪、科學施肥和水分管理等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增強樹體抗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系統,定期巡查,及時發現病蟲害早期癥狀。在防治方法上,應優先考慮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如使用粘蟲板、懸掛性誘劑或釋放天敵、使用生物農藥等。當必須化學防治時,應選擇高效低毒的農藥,嚴格按照安全間隔期使用。此外,還應注意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以防止病蟲產生抗藥性。
3 結 語
筆者在本文中系統地探討了山東濱州地區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優化路徑及其實際應用策略,通過對園地選擇、設施建造、人工授粉、冬季修剪、人工破眠以及溫濕度調控等關鍵環節的深入分析,明確了各項技術的具體實施方法與注意事項,為提升設施果樹栽培水平提供了翔實的指導。本文有助于豐富和完善設施果樹栽培領域的理論框架,對實際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優化栽培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栽培方式中存在的產量不穩定、果實品質參差不齊等諸多問題,進而推動當地農業向更高層次發展。未來的研究方向應當著眼于進一步完善現有技術體系,探索更多符合地方特色的創新栽培模式,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 克里木·伊明,瑪爾哈巴·吾斯滿,車鳳斌,等. 新疆南部地區設施果樹栽培現狀、問題及對策[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82-85.
[2] 李雯雯,曼蘇爾·那斯爾,牛瑩瑩,等. 設施果樹栽培學本科教學課程思政的建設[J]. 安徽農業科學,2024,52(12):280-282.
[3] 楊玉香. 中國北方設施果樹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 落葉果樹,2024,56(3):63-65.
[4] 馬繼文. 阜新地區艷麗草莓反季節高效栽培技術淺析[J]. 農民致富之友,2018(22):85.
[5] 林順杉. 黃金百香果反季節栽培管理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8(23):53.
[6] 趙清倩. 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在現代林果業種植中的運用[J]. 河南農業,2022(29):22-24.
[7] 劉哲寧,呂文旭,王娟. 初探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在現代林果業種植中的應用[J]. 黑龍江糧食,2024(5):64-66.
[8] 邴兆珍. 現代林果業種植中設施果樹栽培技術[J]. 農村實用技術,202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