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及其匹配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2025-03-27 00:00:00郭強文彤
旅游學刊 2025年3期

[摘" " 要]創業始于創業機會,企業又是資源的集合。創業者如何對識別到的機會與獲取的資源進行精準匹配從而實現企業績效,是創業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同時,旅游創業研究成果有限,其特殊性有待進一步挖掘。基于此,文章以安徽宏村的4家旅游小企業為研究對象,運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的類型及兩者存在的不同匹配方式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案例內分析發現,旅游小企業識別和利用了數量需求型、質量需求型、技術型和政策型4種類型創業機會以及資產型和知識型兩種類型創業資源,且在不同發展過程中企業識別和利用的機會與資源類型不同,對應的企業績效也不同。案例間分析發現,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存在4種匹配方式。其中,自覺式匹配通過調動創業者手頭現有的資產型資源,能夠迅速填補市場空缺,但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不足;探索式匹配旨在創造新產品和新服務,具有創新發展的趨勢,有可能發展為該行業的標桿企業;增強式匹配是創業者通過知識型資源的配合進一步增強新技術作用,從而強化新技術帶給企業的趕超和創新發展;利用式匹配通過政策紅利和企業現有資產型資源相結合,能夠激發創業者熱情,使企業創辦變得簡單,往往能促進某一產業的快速發展。該研究指出,旅游小企業遵循創業資源匹配創業機會實現企業績效的規律,這對鞏固將創業機會作為創業研究的核心地位,以及認識旅游小企業創辦和轉型發展規律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創業機會;創業資源;企業績效;旅游小企業;多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25)03-0101-15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5.03.010

0 引言

創業被視為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對促進個人成長和實現國家財富積累均具有重要作用[1]。創業企業代表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可以促進產業創新、城市更新和社會就業[2-3]。雖然,創業企業的主體和重點都在關注科技和工業企業[4],但隨著人們休閑旅游意識的增強,服務型產業逐漸在許多國家或地區占主導地位,旅游企業創業對于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5]。旅游企業主要提供餐飲、住宿、交通和娛樂等產品,可以完善旅游目的地接待設施,拉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經濟增長,豐富旅游體驗[6]。在一些旅游地,尤其是鄉村旅游地,旅游小企業在數量上是旅游企業的主體,得到創業者的青睞[7]。但是創業是從何開始的呢?Shane和Venkataraman提出,創業成功的第一步是認識到潛在的有利可圖的機會,在競爭對手未發現的情況下,建立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推出一個新產品或新服務[8]。而Timmons等的創業過程模型指出,機會、資源和創業者(創業團隊)是創業的三要素,即創業是創業者(創業團隊)把握瞬息萬變的機會,利用和挖掘稀缺的資源,才能夠實現企業績效[9]。在旅游研究領域,旅游小企業通常是由個人、家庭或少數人出資,并直接由所有者管理,完全或部分為游客提供服務,占有較小市場份額,雇員人數少的經濟實體[10]。旅游小企業很少組建創業團隊,企業發展往往由創業者主導。而事實上,雖然創業者的特征和管理能力、創業技能和經驗等因素影響創業績效[11],但從創業過程視角看,創業者不斷識別和利用的機會、資源對企業轉型發展和績效提升十分重要[9]。然而,遺憾的是,目前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單獨對創業績效的研究較多[12-13],但將二者匹配結合起來的相關研究較少。雖然,葛寶山等提出了創業機會資源一體化開發行為[14],但并未指出機會與資源是如何匹配的,以及不同的匹配方式對企業績效有何影響,這成為本研究的核心問題。

旅游創業的理論研究一直處于較低水平[15],然而旅游業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開展創業的沃土[16],如迪士尼公園、希爾頓酒店、愛彼迎、攜程等都是該領域的經典創業案例。但是除了這些大型旅游企業外,其實小型旅游企業在旅游目的地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17]。在旅游快速發展的時代契機下,經營旅游小企業成為社區參與旅游和脫貧致富的重要方式,其類型包括客棧民宿、旅游餐館、酒吧茶館、旅游紀念品店等,在大型旅游接待設施不足的旅游地,旅游小企業接待了大量游客[18]。盡管目前無法確切地對其數量做出統計,但事實上在每一個旅游地都存在著大量旅游小企業[19],比如大理、麗江、西遞、宏村、烏鎮、周莊等。那么,這些旅游小企業的創業過程中有哪些機會和資源?機會與資源是如何匹配的?企業績效又如何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文選擇宏村這一旅游小企業集聚地的4家小企業,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一方面分析旅游小企業有哪些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一方面探究機會與資源不同的匹配方式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差異,以期進一步豐富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的相關研究,并為旅游小企業在實現企業績效的過程中根據自身識別到的機會需要匹配哪些適宜的資源提供理論依據。

1 理論與文獻回顧

1.1 創業機會

Shane和Venkataraman首先提出,創業機會是研究創業有前景的方向,并將創業機會定義為創業者通過新的目的-手段關系,能夠為經濟系統引入新商品、新服務、新原材料和新組織方法,使得銷售價格遠大于生產成本的可能性[8]。此后,創業活動被視為對機會的識別、評估和開發過程,創業機會作為創業研究的核心逐漸得到學者認可[20]。有研究指出,由于客觀的創業環境與創業者主觀建構存在差異,使得創業機會具有異質性特征,不同的人即使在相同環境中也可能識別到不同機會,從而導致企業識別和利用到的創業機會各不相同[21-22]。現有創業機會已有多種分類方式[23],其中,基于企業創業環境變化視角,創業機會可以劃分為技術型機會、需求型機會和政策型機會,該視角下的機會對企業來說是外生的,能夠便于研究者在同一操作水平上進行分析[24],本文即采用這種分類方式。具體來說,技術型機會是由于技術范式的革新與轉變,為后發企業創造了獲取、吸收新技術的機會;需求型機會是指市場需求條件發生實質性變化所提供給企業的機會,如某種新需求的產生和快速增長等;政策型機會是政府通過對行業干預或制度條件系統性變化而產生的機會[24]。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機會,對創業者而言即意味著“新”和“潛在價值”,因此,對機會開發能夠獲得潛在利潤[25]。

1.2 創業資源

創業資源是指企業在向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所擁有或者所支配的能夠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各種要素以及要素組合[26]。創業資源是新企業創建和成長的基礎,也是在營企業擴大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27]。Brush等將創業資源視為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先后投入和利用的各種有形和無形資源總和[28],后續研究者進一步將創業資源劃分為資產型資源與知識型資源兩大類,資產型資源主要指投入的有形資源,知識型資源是指難以被競爭對手復制的專業知識、技能和企業運作信息。具體來說,資產型資源主要包括資金、廠房、人力和市場訂單等資源,主要用于保障和支持企業的日常運作。知識型資源主要包括技術訣竅、知識產權、品牌等無形資產,行業、市場、產品和技術等商業知識,以及企業戰略、企業運營管理、企業社會網絡等方面的軟實力,知識型資源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可以幫助企業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29-30]。可見,兩種資源可以從不同角度實現企業創辦、運營和成長,一個企業無論擁有哪種類型的資源均能夠提升創業績效和建立行業競爭優勢。

1.3 企業績效

企業績效是表征一個企業創業成功的重要變量。隨著社會責任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戰略管理理論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國內外的企業績效評價經歷了從單一模式到平衡模式的演進。具體表現為,由最初的控制成本評價模式、追求利潤的財務指標評價模式,演化為兼顧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均衡評價模式[31-32]。研究認為,企業績效均衡評價模式符合企業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其關鍵評價指標不僅包括企業投資銷售額、資產收益率、資產周轉率、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也包括客戶滿意度、與供應商關系、產品/服務質量、技術創新能力、企業社會責任等非財務指標[33]。在現有的旅游小企業績效評價中,游客量、出租率、市場份額、價格、服務質量和顧客滿意度等被組成均衡評價指標體系,但由于小企業主對公開財務績效具有敏感性,因此,研究者也常常使用企業主的主觀績效感知來進行評價[34]。

1.4 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對企業績效的作用

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均影響企業績效。首先,創業者以機會為創業核心,在識別到某種機會后,通過開展一系列包括創建新企業、開發新產品等促進企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業活動,目的是給企業創造價值,取得預期創業績效[35]。已有研究表明,創業機會識別與開發是企業成長的關鍵,能夠顯著改善企業績效[36],同時,研究者進一步從動態能力和商業模式創新視角解釋了創業機會如何轉化為企業績效的機制與路徑,驗證了創業機會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37]。其次,根據資源基礎理論,企業是資源的集合,有價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不可替代的資源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源泉。一方面,創業資源在創業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可或缺,是企業創建、提升績效并謀求續存與發展的基礎要素[38];另一方面,資源類型多樣,其更大的價值在于如何被巧妙利用,現有研究從資源拼湊、資源編排和資源整合等方面討論了資源利用對企業績效的影響[39-40]。綜上所述,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是創業過程中實現企業績效的兩大關鍵因素,但是以往文獻更多是將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分割成兩個獨立變量[41]。而事實上,根據Timmons等的創業過程模型,在創業活動中,機會與資源之間必須時刻處于協調與溝通狀態,相互匹配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9]。更進一步,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均有不同的類型,這兩個變量的各維度如何精準匹配才能更好地提升企業績效,需要開展深入探究。

2 研究設計與案例數據

2.1 研究方法

鑒于目前關于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匹配及其對企業績效影響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案例研究方法可以細致地呈現事物復雜性、綜合性的多因素作用關系和動態過程,并有助于得到較為全面的理論構建和解釋,成為最佳選擇[42-43]。具體而言,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第一,研究問題屬于“是什么”和“怎么樣”的類型,通過案例分析能夠分解出企業有哪些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類型。第二,本文聚焦“機會與資源的不同匹配方式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涉及企業的發展動態、不同類型機會與資源的匹配方式及效果等多個層面,通過縱向研究設計能夠提煉出復雜現象背后的理論或規律,進而清晰呈現出機會與資源的匹配方式及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第三,旅游小企業普遍具有地方根植性特征,不同旅游地的小企業存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政策環境,本文擬選擇同一區域的多案例企業分析,一方面能夠消除地區變量的影響,有利于降低案例研究的外部變異性[44];另一方面借助多案例研究“復制”邏輯可以對比和識別不同企業機會與資源匹配的相似與差異之處,有助于通過反復驗證增加案例研究的有效性,使得研究結論更具普適性和穩健性[45]。

2.2 案例選擇

基于方法選擇,并根據Eisenhardt對多案例研究中案例數量4~8個的建議[43],本文選擇安徽宏村的松鶴堂、弋江源、棲木居和南湖憩園4家旅游小企業進行多案例分析。樣本的描述性信息如表1。在案例選擇過程中,本文遵循以下3個標準。1)為了保證案例具有代表性,選擇的4家小企業包含民宿、餐館和地方特產3種類型,這些小企業主要是為游客提供服務,這樣可以減少行業背景的差異性。2)為了保證企業發展完整性,選擇的4家小企業不僅創辦于不同時間,而且經營時間均在5年以上,以此利用多個完整的企業發展歷程,探究不同時期出現的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類型差異以及二者匹配的效果。3)為了實現多重驗證,本文在選擇案例樣本時考慮了不同小企業的產品價格、業主籍貫、企業規模、經營方式、房屋屬性和發展軌跡等,可以達到案例對比復制的效果。同時,為了資料獲取的可得性,研究團隊持續跟蹤宏村旅游發展及社區參與旅游狀況,自2016年3月至2022年8月先后6次共75天開展現場調研,積累了豐富的一手和二手資料。

2.3 變量測量

案例研究也應盡量尋找客觀數據對關鍵構念進行清晰和明確的測量,最大限度降低由于作者主觀認識造成的偏差[46]。首先,本文通過梳理旅游小企業創業研究相關文獻,并結合案例企業所在的宏村,發現集聚在一起的小企業始于供不應求,在一段時期內,居民通過簡單模仿創辦了大量小企業,然而產品同質化和消費市場升級,促使創業者開始注重產品質量和個性化,旅游地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高品質小企業[47],本文認為,這種以滿足數量需求和滿足質量需求的創業活動在機會把握和資源利用方面有著本質不同,因此,本文基于創業環境變化視角的機會分類方式,將原本的需求型機會細分為數量需求型機會和質量需求機會型兩種,同時為便于分析,將其與技術型機會和政策型機會視為同一維度進行考察;將創業資源分為資產型資源和知識型資源;企業績效兼顧財務和非財務指標,采用企業客觀材料和企業主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測量。然后,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旅游小企業特點,對各變量維度進行了特征表達(表2)。最后,以此測量標準,衡量與原始數據最匹配的內容,從而得到結構化、編碼化的數據信息。

變量的具體測量操作如下。首先,根據文獻梳理,從概念上對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進行區分。其中,創業機會可以表現為一種新的產品或服務,也可以表現為一種組織生產的新方法、一種重組市場資源的方式,或是對新材料的使用,強調的是能夠為企業帶來利潤的各種方式方法或信息[25];創業資源是企業在創業過程中的各種資源要素投入[38]。然后,根據表2中變量的特征表達方法,通過分析定性數據,確定每一家小企業在不同時期主導利用的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類型。對于企業績效,本文在一手資料基礎上,采取多源數據進行較為客觀的測量,具體方式為:根據企業在攜程網、美團網平臺上能代表銷量的酒店掛牌、等級和顧客評分來確定企業的銷售績效、接待能力和顧客滿意度績效;利用企業是否有分店\客房數\餐桌數等測量其資產規模;利用企業的雇員人數測量其就業績效,通過訪談資料歸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發展及創業者的自我成長績效。

2.4 數據收集與分析

本文采取多種資料收集方法以獲取多源數據。分別與4家案例小企業主進行了2~3次的半結構訪談和多次非參與式觀察獲取的一手資料,通過網絡平臺和政府部門收集的企業簡介、經營信息和相關政策文件等二手資料,數據來源的多元化在對案例形成豐富描述的同時能夠有效實現數據間的三角驗證[51]。其中,企業主訪談是本研究最主要的信息來源。訪談問題主要集中于企業創業歷程,轉型發展,對機會的識別、評價和利用,以及資源獲取和利用的渠道、方式等。每次訪談時間為60分鐘左右,所有訪談均在受訪者同意后進行錄音,音頻資料在訪談結束后進行文字轉錄,共約13.8萬字。本文對案例企業在網絡平臺上的信息采集時間為2022年9月,同時,研究者時刻關注民宿的平臺排名、主頁、價格和房型名稱變化等,并將得到的信息整理至企業案例庫中,這些資料為案例證據提供了很好的互補和佐證。資料收集路徑和主要內容見表3。

課題組成員將所有收集到的數據整理形成案例數據庫,以進行案例數據分析。為了更好地分析每一個案例小企業的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及不同匹配方式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分別通過案例內分析和案例間分析來完成,并將分析過程分為數據縮減、數據陳列、下結論及驗證3個階段[43]。首先,通過數據縮減和數據陳列對每個案例進行案例內分析,以明晰案例小企業擁有的不同創業機會、資源類型以及績效表現。然后,通過案例間分析對比4個小企業的機會和資源類型并進行歸納總結,識別機會與資源間的相互關系,得出兩者匹配方式及其對企業績效的作用并進行案例驗證。最后,通過多案例分析結果提出若干研究命題。

3 案例分析與發現

3.1 案例內分析與發現

本文首先對各個案例所收集的數據做初步整理,然后分別對每個旅游小企業不同階段的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及獲得的企業績效進行描述分析,得到結構化、編碼化的數據信息,用于下一步驟案例間變量關系的解構與重構。

3.1.1" " 創業機會類型分析

分析發現:旅游小企業每次識別和利用的不同創業機會,對應了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表4)。在宏村旅游發展的早期,景區內住宿設施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游客需求,松鶴堂創業者識別到這一數量需求型機會后,成為第一批創業者。2013年前后,隨著休閑度假游興起,游客更希望入住具有地方特色、高品質的民宿。松鶴堂識別到游客的休閑品質需求后,對原有徽州老房子民宿進行了升級,并開設了一家新房子改造的更加舒適的輕奢風民宿,以滿足游客對文化體驗和舒適休閑的住宿需求。2017年后,松鶴堂創業者也識別到了網絡預訂平臺對民宿營銷的作用,他們積極學習網絡預訂運營,與攜程網開展合作,獲得了攜程特牌推薦,保證了產品銷量。棲木居成立于2014年,創業前期主要表現為質量需求型機會。成立之初,創業者發現宏村已存在大量低端廉價民宿,而為中高端游客提供富有徽州特色的、高品質民宿還比較少。因此,創業者識別和利用了質量需求型機會,他們將徽文化元素與城市品質生活結合,在客房內通過新舊元素融合為游客提供文化體驗住宿,在庭院和中堂創新設置休閑空間營造休閑氛圍。開業前兩年,以其較高的房價和優質的對客服務獲得了較好的企業績效。在此期間,棲木居創辦了定位于年輕客群的分店——棲遇。在其創業后期主要表現為技術型機會的識別和利用,創業者積極學習網絡平臺運用技術,加大與平臺合作關系,一度做到了攜程特牌,創業者通過順暢的網絡渠道和積極的點評管理,繼續創辦了分店棲渡,使得“棲”字牌民宿逐漸獲得游客認可。弋江源本是一家生產黟縣本地茶葉的小作坊,因其核心茶品“黟山石墨茶”擁有傳統制作技藝而得到政府支持,2012年,當地政府將縣國資委位于宏村商業街的近120平方米的店面低價租給弋江源。在政府扶持下,創業者將“黟山石墨茶”由深山里的農產品變成了旅游商品。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以及研學旅行發展,弋江源積極推出全系列高山有機茶產品,同時又建立了從茶杯到茶學堂的研學基地,積極開展茶游學、企業團建等活動。弋江源現已成為黟縣茶葉的領軍企業,連續多年通過國內有機茶認證,產品品質先后獲評第十五屆中華老字號博覽會“金獎”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特別金獎”等60多項殊榮。南湖憩園成立于2015年,創業者面對火爆的旅游市場,創辦了食宿兼營的旅游小企業。之后,創業者發現景區內住宿市場競爭激烈,而專門的餐飲店較少,與巨大的餐飲需求形成對比,隨后企業轉型發展為旅游餐飲店,專門為游客提供餐飲服務。

3.1.2" " 創業資源類型分析

案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不同的創業資源類型利用(表5)。1999—2012年,松鶴堂主要利用自有房屋、房屋位置、家庭資金等資產型資源開展創業和經營活動。2013年后,松鶴堂年輕的二代民宿主接手,一方面,他們考察了房屋特色和市場變化,從徽州古民居原真體驗入手進行了民宿品質升級;另一方面,他們相比于第一代創業者具有較高的學歷,通過不斷學習網絡經營知識來開展網絡營銷。2014—2022年間,棲木居主要利用了其知識型資源,但創業前期和后期使用的知識型資源又有不同。在前期,創業者主要利用其市場分析能力和旅行經驗,創辦了差異化、體驗型的民宿;創業后期,主要利用了其網絡經營技術來實現銷售目標和品牌塑造。2010—2015年,弋江源主要利用了政府給予的低價門店和優質原材料從而進入宏村景區,開始從深山里的小作坊走向門店經營;2016—2022年,弋江源精心專研石墨茶傳統制作技藝,并創新性地將門店經營和茶山戶外體驗相結合,使得企業發展更加全面。南湖憩園在創業過程中,主要利用了自有房屋、家庭資金、人力資源等資產型資源。

3.1.3" " 企業績效分析

本文采用一手訪談數據和二手網絡數據,對案例小企業的銷售、資產規模、接待能力、顧客滿意度、就業、創新發展等客觀指標以及創業者對企業發展的自我主觀感受進行績效評價,在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其績效表現是不同的(表6)。松鶴堂是宏村第一批旅游小企業,其裝修改造、分店經營、線上營銷等方面在各階段一直走在本地經營者的前列,在當地享有老字號民宿品牌的贊譽。棲木居從創辦至今通過分店擴張發展,形成3店連鎖的“棲”字民宿品牌,其產品價格、客房量和顧客滿意度在當地市場占據前列。2010—2015年,弋江源茶葉由農產品變成了旅游商品,黟山石墨茶的品牌度得到提升;2016—2022年,黟山石墨茶制作技藝成為省級非遺,其產品在全國多個展會上獲得獎項和消費者認可。南湖憩園是宏村景區較早的旅游餐館之一,擁有較穩定的客源和較好的顧客評價。

3.2 案例間分析與發現

在對每個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成立專家組針對各案例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判和編碼[47]。將創業機會、創業資源與企業績效的評判從低到高依次分為:差-較差-中-較好-好,差代表在行業內處于落后水平,較差代表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中代表與行業平均水平相當,較好代表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好代表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專家組由1位教授和兩位博士生組成,首先經小組內共同協商后獲得初步評價結果,然后在2022年的實地調研中,邀請了1位宏村當地的非本文案例樣本的小企業經營者對初步結果進行評價審核,然后確定最終結果。案例企業各變量評價編碼結果如表7所示。

根據創業始于創業機會的理論觀點,亦根據上表案例間分析發現:創業機會有助于旅游小企業績效提升,而機會是通過對資源的有效配置來實現其價值的[52]。由于本文主要考察的是案例企業在各個時期主導利用的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類型,因此共涌現出4種匹配方式:數量需求型機會×資產型資源、質量需求型機會×知識型資源、技術型機會×知識型資源和政策型機會×資產型資源,本文根據不同匹配方式的特點分別將其命名為自覺式匹配、探索式匹配、增強式匹配和利用式匹配(圖1)。綜合表7初步發現,不同匹配方式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不同,即使是同一匹配方式,也會有不同的績效表現。

3.2.1" " 自覺式匹配

當旅游小企業識別到數量需求型機會時,企業會利用資產型資源實現快速創業,此時機會和資源呈現出自覺式匹配的特點。因為當某種需求快速增長時,為了滿足市場上的供求不平衡,創業者將機會快速商業化可以使企業盡早進入市場,所以容不得創業者去創造資源[30, 53]。而資產型資源一般是現成的,或者易于模仿、便于獲取。創業者在面對這種快速增長的需求型機會時就會自覺使用和拼湊這些資源[54],實現機會利用,盡快填補市場需求。案例小企業中,松鶴堂(1999—2012年)、南湖憩園均是識別了數量需求型機會,進而自覺使用了自有房屋、家庭資金、家庭成員等財物和人力資產型資源進行創業經營。這種自覺式機會和資源的匹配可以使企業抓住機會,實現快速創業和盈利。但是資產型資源對于大多數旅游小企業來說是便在的,當潛在創業者都識別到了數量需求型機會,進而利用這種機會和便在的資產型資源匹配后開展創業,市場需求會被快速滿足,從而極易使得小企業經營陷入產品同質化和供過于求的陷阱。如松鶴堂在2012年左右面臨了產品同質化和低價競爭的發展困境,目前南湖憩園在美國網地方美食的排名已跌至第10名,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受阻。由此得到以下命題:

命題1:數量需求型機會與資產型資源構成了自覺式匹配,可促使企業迅速創辦和盈利,但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不足

3.2.2" " 探索式匹配

當旅游小企業識別到質量需求型機會時,創業者更傾向于利用知識型資源實現創新,以發揮機會的最大功效,此時機會和資源呈現出探索式匹配的特點。因為此時雖然市場上出現了某種新需求或者需要對傳統產品進行質量提升,但產品形態尚未形成,產品處于待開發階段,創業者就必須采取某種技術訣竅,通過自身或企業的知識型資源,創造出新的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由于產品創新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此時的機會和資源匹配就具有了探索式的特征。探索式機會和資源匹配具有一定的創業風險,但成功的匹配可以使企業迅速占領市場。案例企業中,弋江源(2016—2022年)和棲木居(2014—2016年)均是識別了產品質量型需求機會,進而使用茶葉傳統制作工藝、民宿新舊元素融合、創新經營理念等知識型資源,實現對質量需求型機會的開發。由于新的市場需求不明確,創業者需要借助知識型資源進行產品探索,但知識型資源的獲取成本較高,如果產品開發不符合市場需求將給企業帶來損失,但是如果開發出了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就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收益。案例中,弋江源不僅開發出了順應消費者健康需求的有機茶,還創建了茶園體驗基地供消費者休閑體驗。棲木居則開發出了徽文化主題體驗民宿,獲得了消費者好評。由此得到以下命題:

命題2:質量需求型機會與知識型資源構成的探索式匹配,可促使企業占領新興市場或高端市場從而獲取收益,但存在新產品或新服務開發失敗的風險

3.2.3" " 增強式匹配

技術范式革新與轉變,為后發企業創造了獲取、吸收新技術的機會[24]。技術型機會是為后發企業完成追趕戰略而生的,已有研究指出,當后發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面對發達國家的競爭時,應用最先進、高效的技術有助于后發國家獲得成功[55]。旅游小企業普遍被認為是低門檻、低技術含量的經濟實體[56],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運營管理技術就成為小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小企業尤其是民宿經營營銷不再是等客上門,而更多的是依托網絡平臺和自媒體,網絡帶來了營銷變革。吳曉波等指出,新范式的通用技術與組織規則能夠為舊范式的成熟技術注入新的活力,從而有利于企業快速追趕[57],而新技術的運用更多地需要知識型資源的配合才能發揮作用。案例企業中,松鶴堂(2017—2022年)和棲木居(2017—2022年)在識別到網絡營銷會帶來顛覆性變革時,他們利用自身知識經驗,又不斷學習網絡運營技術,通過積極與網絡平臺合作,進而掌握平臺排名規則、積極管理顧客評價,合理制定傭金定價。同時,他們又意識到民宿客房少,當被消費者全部預訂后,平臺就會關閉推送。因此,他們創新經營方式,分別開設了分店,以一號院、二號院、三號院的形式增加平臺曝光率,從而獲得了平臺排名和民宿品牌效益,企業實現了趕超和創新發展。由此得到以下命題:

命題3:技術型機會與知識型資源構成的增強式匹配,可以實現企業趕超,并推動企業跨越式創新發展

3.2.4" " 利用式匹配

凱恩斯提出政府干預的經濟理論,強調通過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才能解決或改善經濟問題[58]。因此,國家對某一企業或整個產業的扶持往往會帶來巨大政策紅利。Lee等指出,政府對某一行業的干預或制度條件的系統性變化會產生相應的政策型機會[24],從而促進該行業發展。如國家對某產業領域實施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國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國有企業改制民營企業政策,催生了一批新興產業和創業者。事實上,國家實施的產業政策在當今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9]。在案例企業中,地方政府為了發展本土茶葉,扶持傳統制茶技藝,將縣國資委位于宏村景區內的商鋪低價租給弋江源,在此政策紅利下,弋江源積極利用自身優質的原茶材料,推出“黟山石墨茶”產品,獲得了市場認可。而事實上,黟縣地方政府始終支持社區居民利用自有閑置房屋開展旅游經營,在遺產保護的前提下,不斷優化企業注冊流程,減免稅收、優惠貸款等,并組織小企業開展評優評獎活動,方便區域內小企業創辦。而創業者在面對政策機會時,往往充滿著創業熱情,積極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去嘗試開展創業活動。由此得到以下命題:

命題4:政策型機會與資產型資源構成的利用式匹配,可以激發創業熱情,便于企業創辦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本文運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分別通過案例內分析和案例間分析技術,探析了宏村4家典型旅游小企業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的類型及其不同匹配方式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圖2)。主要結論有以下兩個方面。1)案例內分析發現:旅游小企業識別和利用了數量需求型、質量需求型、技術型和政策型創業機會以及資產型和知識型創業資源,不同的機會和資源利用,導致企業績效表現不同。首先,旅游小企業每次識別和利用的不同創業機會,對應了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研究發現,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存在被模仿和擴散可能,隨著新產品大規模進入市場,機會開發因價值逐漸變小進而轉為以套利為主的數量型機會,導致同質產品引起市場低價競爭,最終促使創業者去識別和利用新的機會。創業者對創業機會的更新,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開發與創業資源利用是緊密相連和具有先后順序的。雖然已有研究指出旅游小企業是資源的集合體,系統的資源獲取能夠促進企業績效和成長[60],但根據以創業機會為核心的創業理論觀點,創業流程由創業機會啟動,資源是創業過程中的必要支持,資源需要機會的配合[8-9],旅游小企業也遵循資源匹配機會實現企業績效的規律。因此,在旅游小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機會類型需要對應不同的資源類型才能實現企業績效。2)案例間分析發現: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存在著數量需求型機會×資產型資源、質量需求型機會×知識型資源、技術型機會×知識型資源和政策型機會×資產型資源4種匹配方式,本文分別將其命名為自覺式匹配、探索式匹配、增強式匹配和利用式匹配。進一步分析發現,自覺式匹配通過調動創業者手頭現有的資產型資源,能夠迅速填補市場空缺,但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不足;探索式匹配旨在創造新產品和新服務,具有創新發展的趨勢,往往能夠發展為該行業的標桿企業;增強式匹配是新技術機會和知識型資源的結合,能夠增強新技術的作用,實現企業趕超和創新發展;利用式匹配通過政策紅利和企業手頭資產型資源的結合,能夠激發創業者熱情,使企業創辦變得簡單,且往往能促進某一產業的發展。進一步研究發現,嵌入在旅游地中的小企業往往擁有相似的資產型資源和知識型資源,但創業績效存在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創業者未能及時識別到有開發潛力的創業機會,而等到新產品和新服務在市場上出現后,一些小企業才開始模仿,但是原本的機會價值卻開始下降,因此即使這些小企業開展相同的機會和資源匹配也難以實現很好的績效。這一發現不僅能夠解釋某些旅游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因,也能夠解釋旅游地大量出現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和旅游小企業生命周期短的行業困境。

4.2 討論

本研究有以下理論和實踐貢獻。在理論貢獻方面,首先,通過借鑒創業環境變化對機會類型的劃分,并結合旅游小企業的特點,將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細化為數量需求型、質量需求型、技術型和政策型4類。這主要源于筆者在文獻分析和實地調研中的發現,原本的需求型機會在旅游小企業創業中表現得更加敏銳,技術型機會也具有本行業特色。因為相比于大中型企業,旅游小企業一方面具有空間集聚性,且企業不存在物流和零售商環節,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對于能夠時刻看得到的市場變化和行業競爭,數量需求信息和質量需求信息獲取更加便捷和精準,由此相應產生了數量需求型機會和質量需求型機會;另一方面,層級結構單一的旅游小企業,其技術型機會來自外界而非企業本身創造。比如擁有研發部門或研發人才的大中型企業可以依托其開發的新技術直接轉化為該企業創業或轉型發展的技術型機會[61-62],而旅游小企業的技術型機會則來源于對外界技術的間接利用。在對機會類型細化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厘清了旅游小企業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創業者識別和利用的機會類型是不同的,此外,某一階段新類型機會的識別和使用,意味著上一階段的機會潛在價值在消失,這是在Eckhardt和Shane[63]提出的某一個機會具有生命周期研究基礎上的進一步研究發現。本研究證明了在旅游小企業普遍生命周期短的背景下,擁有長壽特質的旅游小企業必定是不斷識別和利用新機會的企業。其次,在Timmons等的創業過程模型[9]以及葛寶山等機會與資源一體化[13]研究的基礎上,本文發現了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之間存在的4種匹配方式,且每一種匹配方式對企業創辦、績效提升和轉型發展的作用不同。Solvoll等指出,旅游創業研究可以在主流創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進一步推進創業理論[6],旅游小企業往往聚集在一起,表現為創業門檻低、創業速度快、游客需求個性化等特征[48, 64],本研究正是考慮了這些特征然后做出的研究嘗試。第三,雖然創業機會已被引入旅游小企業研究中,但主要集中于機會如何識別,而缺乏機會開發的探究[16, 65]。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梳理了不同機會和資源匹配對旅游小企業創業績效的作用差異,是對旅游小企業創業機會開發研究的初步嘗試。從旅游小企業創業的特殊性來看,嵌入在旅游地的小企業往往具有相似的資源,雖然擁有特殊資源的小企業相比于其他小企業具有創辦和成長優勢,但能夠識別和利用到有潛在價值的機會才是企業創辦和轉型發展的開始,資源只是配合機會開發[66]。這對鞏固將創業機會作為創業研究的核心地位,以及認識旅游小企業創辦和轉型發展規律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在實踐貢獻方面,首先,對于創業者來說,強調了旅游小企業圍繞創業機會開展創業活動、推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性,而且研究所得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的4種匹配方式能夠為創業者在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對識別到的創業機會應該與何種資源進行匹配提供指導,創業者認識到這樣的創業規律,一方面能夠實現創業或推動轉型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預測企業是否面臨發展危機,以便及時做出調整。其次,對于地方政府或景區管理者來說,通過關注轄區內的旅游企業轉型或旅游產品更新來認識創業機會的變化,并通過考察不同旅游小企業擁有的資源類型,針對性出臺相關政策,更好地幫助企業創辦和發展。此外,對在轉型發展中識別到技術型機會或質量需求型機會的小企業應予以關注,適時組織相關技能培訓,使創業者能夠更好地利用機會,這對旅游地資源利用、產品創新、企業轉型發展均具有指導意義。

關于不足和未來研究方向。一是,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主觀性質疑。本文屬于探索性案例研究,雖然盡可能做了一些工作來減少局限性和主觀性,如采用資料收集的多元化來進行三角驗證;制作了變量測度表來對數據進行編碼,最大限度降低由于主觀認識造成的偏差。但是鑒于案例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分析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二是,本文采用的是每一家小企業在不同時期主導利用的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類型,但是企業的創業和發展是復雜的,不同的機會、資源在創業過程中可能并存,也就是說,企業在同一發展過程中能夠識別和利用一個或多個類型的創業機會和資源,這種復雜的機會與資源如何匹配、效果如何,有待進一步研究。三是,本文初步探明擁有長壽特質的旅游小企業必定是不斷識別和利用新機會的企業,但是對機會消亡和更新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資源如何配合的問題并沒有詳細分析和討論。四是,雖然本文通過多案例分析探索到了4種不同的機會和資源匹配方式,并分析了不同匹配方式有不同的績效表現,但本文無法對哪種匹配方式好或哪種不好做出精確判斷,未來可引入量化統計方法或混合研究方法進行深入分析。最后,雖然本文在多案例分析中采用了兩兩對比的逐項復制法則來檢驗研究結果是否具有推廣性,但本文案例樣本選擇的是同一旅游地中的小企業,而不同的旅游地可能存在不同的小企業創業活動,未來可選擇不同旅游地的小企業作為案例樣本開展研究。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FU H, OKUMUS F, WU K, et al. Th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9, 78: 1-12.

[2] LIU C H S, FANG Y P. Night markets: Entrepreneurship and achie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6, 28(11): 2374-2398.

[3] ACS Z. How is entrepreneurship good for economic growth[J]. Innovations, 2006, 1(1): 97-107.

[4] WANG Y L, ELLINGER A D, WU Y C J.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Ramp;D personnel[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3, 51(1-2): 248-266.

[5] LEE S, LEE K S, CHUA B L, et al. Independent café entrepreneurships in Klang Valley, Malaysia-Challenges and critical factors for success: Does family matter?[J].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amp; Management, 2017, 6(4): 363-374.

[6] SOLVOLL S, ALSOS G A, BULANOVA O.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2015, 15(1): 120-137.

[7] 黃鋒, 保繼剛. 旅游小企業的家庭化生產對家庭代際團結的影響——西雙版納傣族園案例[J]. 旅游學刊, 2021, 36(11): 57-68. [HUANG Feng, BAO Jigang. The family-based production of small tourism business and its impact on the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solidarity: The case of Daizuyuan Garden, Xishuangbanna[J]. Tourism Tribune, 2021, 36(11): 57-68.]

[8] SHANE S,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 25(1): 217-226.

[9] TIMMONS J A, SPINELLI S, TAN Y. 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M].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2014: 187-245.

[10] 尹壽兵, 劉云霞, 趙鵬. 景區內旅游小企業發展的驅動機制——西遞村案例研究[J]. 地理研究, 2013, 32(2): 360-368. [YIN Shoubing, LIU Yunxia, ZHAO Peng.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small tourism firms development in scenic areas: A case study of Xidi villag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2): 360-368.]

[11] 趙德昭. 農民工返鄉創業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J]. 經濟學家, 2016(7): 84-91. [ZHAO Dezhao. A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ship of peasant workers who return back to their hometown[J]. Economist, 2016(7): 84-91.]

[12] BUSENITZ L W, WEST G P, SHEPHERD D, et 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emergence: 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29(3): 285-308.

[13] 余紹忠. 創業績效研究述評[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13, 35(2): 34-42. [YU Shaozhong.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J]. Foreign Economics amp; Management, 2013, 35(2): 34-42.]

[14] 葛寶山, 高洋, 蔣大可, 等. 機會-資源一體化開發行為研究[J]. 科研管理, 2015, 36(5): 99-108. [GE Baoshan, GAO Yang, JIANG Dake, et al. A study about opportunity-resource integration exploitation behavior[J].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15, 36(5): 99-108.]

[15] LI L. A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published in th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journal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5): 1013-1022.

[16] NIKRAFTAR T, HOSSEINI E. Factors affecting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recognition in tourism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J]. Tourism Review, 2016, 71(1): 6-17.

[17] ROGERSON C M. Unpacking tourism SMMEs in South Africa: structure, support needs and policy response[J]. 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 2005, 22(5): 623-642.

[18] CHEN L C, LIN S P, KUO C M. Rural tourism: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the bed and breakfast industry in Taiw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3(32): 278-286.

[19] 保繼剛, 邱繼勤. 旅游小企業與旅游地社會文化變遷: 陽朔西街案例[J]. 人文地理, 2006(2): 1-4. [BAO Jigang, QIU Jiqin. Small tourism busines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A case study of Xijie road of Yangshuo county[J]. Human Geography, 2006(2): 1-4.]

[20] 蔡莉, 于海晶, 楊亞倩, 等. 創業理論回顧與展望[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19, 41(12): 94-111. [CAI Li, YU Haijing, YANG Yaqian, et al. Entrepreneurial theories: A review and prospects[J]. Foreign Economics amp; Management, 2019, 41(12): 94-111.]

[21] SARASON Y, DEAN T, DILLARD J F. Entrepreneurship as the nexus of individual and opportunity: A structuration view[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6, 21(3): 286-305.

[22] 劉振, 丁飛, 肖應釗, 等. 資源拼湊視角下社會創業機會識別與開發的機制研究[J]. 管理學報, 2019, 16(7): 1006-1015. [LIU Zhen, DING Fei, XIAO Yingzhao, et 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source bricolage[J].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9, 16(7): 1006-1015.]

[23] 高洋. 創業機會資源一體化開發行為研究[M].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7: 32-50. [GAO Yang. A Study of The Behaviour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for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M].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17: 32-50.]

[24] LEE K, MALERBA F. Catch-up cycles and changes in industrial leadership: Windows of opportunity and responses of firms and countries in the evolution of sectoral systems[J]. Research Policy, 2017, 46(2): 338-351.

[25] 崔杰. 母體知識資源分布對衍生企業創業機會影響研究: 創業拼湊的調節作用[J]. 南開管理評論, 2020, 23(4): 178-189. [CUI Jie. The influence of parent knowledge resources distribution o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of derivative enterprises: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J]. Nankai Business Review, 2020, 23(4): 178-189.]

[26] 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1): 99-120.

[27] 朱秀梅, 費宇鵬. 關系特征、資源獲取與初創企業績效關系實證研究[J]. 南開管理評論, 2010, 13(3): 125-135. [ZHU Xiumei, FEI Yupeng. Empirical analysis relationship charateristics,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new firm performance[J]. Nankai Business Review, 2010, 13(3): 125-135.]

[28] BRUSH C G, GREENE P G, HART M M. From initial idea to unique advantage: Th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of constructing a resource bas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01, 15(1): 64-78.

[29] WIKLUND J, SHEPHERD D.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24(13): 1307-1314.

[30] 朱秀梅, 李明芳. 創業網絡特征對資源獲取的動態影響: 基于中國轉型經濟的證據[J]. 管理世界, 2011(6): 105-115. [ZHU Xiumei, LI Mingfang. The dynamic impac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on the resource acquisition: An evidence base o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2011(6): 105-115.]

[31] KAPLAN R S, NORTON D P. 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 70(1): 71-79.

[32] 溫素彬. 績效立方體: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績效評價模式研究[J]. 管理學報, 2010, 7(3): 354-358. [WEN Subin. Performance cube: The mode of performance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0, 7(3): 354-358.]

[33] 李方圓, 徐光華, 凌晨. 績效“金字塔”評價模式邏輯框架[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0, 41(1): 224-231. [LI Fangyuan, XU Guanghua, LING Chen. 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performance ‘pyramid’ evaluation model[J].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41(1): 224-231.]

[34] HALLAK R, BROWN G, LINDSAY N J. The place identity-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mong tourism entrepreneur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alysi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1): 143-154.

[35] 斯曉夫, 王頌, 傅穎. 創業機會從何而來:發現,構建還是發現+構建?——創業機會的理論前沿研究[J]. 管理世界, 2016(3): 115-127. [SI Xiaofu, WANG Song, FU Ying. Where do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come from: Discover, build or discover+build? —Theoretical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2016(3): 115-127.]

[36] GIELNIK M M, ZACHER H, FRESE M. Focus on opportunities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owners’ age and venture growth[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2, 27(1): 127-142.

[37] 郭海, 沈睿. 如何將創業機會轉化為企業績效——商業模式創新的中介作用及市場環境的調節作用[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14(3): 70-83. [GUO Hai, SHEN Rui.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J].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4(3): 70-83.]

[38] 楊俊, 張玉利. 社會資本、創業機會與創業初期績效理論模型的構建與相關研究命題的提出[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08(10): 17-24. [YANG Jun, ZHANG Yuli.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ocial capital,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and early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nd related research propositions[J]. Foreign Economics amp; Management, 2008(10): 17-24.]

[39] SIRMON D G, HITT M A, IRELAND R D, et al. Resource orchestration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readth, depth, and life cycle effect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37(5): 1390-1412.

[40] 彭學兵, 王樂, 劉玥伶, 等. 效果推理決策邏輯下創業資源整合與新創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J]. 管理評論, 2019, 31(8): 123-131. [PENG Xuebing, WANG Le, LIU Yueling, et 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on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under decision logic of effectuation[J]. Management Review, 2019, 31(8): 123-131.]

[41] HAYNIE J M, SHEPHERD D A, MCMULLEN J S. An opportunity for me? The role of resources in opportunity evaluation decis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9, 46(3): 337-361.

[42] GIOIA D A, CORLEY K G, HAMILTON A L. Seeking qualitative rigor in inductive research: Notes on the Gioia methodology[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2013, 16(1): 15-31.

[43]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32-550.

[44] 謝莉娟, 王曉東, 張昊. 產業鏈視角下的國有企業效率實現機制——基于消費品行業的多案例詮釋[J]. 管理世界, 2016(4): 150-167. [XIE Lijuan, WANG Xiaodong, ZHANG Hao. Efficiency realisation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A multi-case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consumer goods industr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2016(4): 150-167.]

[45] 毛基業, 李亮. 管理學質性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 南開管理評論, 2018,21(6): 12-16. [MAO Jiye, LI Liang. Review, reflection and prospect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management[J]. Nankai Business Review, 2018,21(6): 12-16.]

[46] 姚明明, 吳曉波, 石涌江, 等. 技術追趕視角下商業模式設計與技術創新戰略的匹配——一個多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14(10): 149-162. [YAO Mingming, WU Xiaobo, SHI Yongjiang, et al. Matching business model design wi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catch-up - A multi-case stud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2014(10): 149-162.]

[47] 郭強, 尹壽兵, 劉云霞, 等. 旅游小企業成長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以宏村為例[J]. 熱帶地理, 2019, 39(5): 759-769. [GUO Qiang, YIN Shoubing, LIU Yunxia, et 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mall tourism enterprises: A case study of Hongcun village[J]. Tropical Geography, 2019, 39(5): 759-769.]

[48] 武真真, 章錦河. 近15年來國外旅游小企業研究進展[J]. 旅游學刊, 2012, 27(8): 27-35. [WU Zhenzhen, ZHANG Jinhe. Study progress on overseas small tourism businesses in recent 15 years[J]. Tourism Tribune, 2012, 27(8): 27-35.]

[49] MILLER D, SHAMSIE J.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in two environments: The Hollywood film studios from 1936 to 1965[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39(3): 519-543.

[50] 陳字理, 劉貽新, 張光宇, 等. 機會窗口視角下的顛覆性創新模式研究——基于中美日代表性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比較分析[J]. 軟科學, 2022, 36(10): 55-62. [CHEN Zili, LIU Yixin, ZHANG Guangyu, et al. Research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portunity window: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 new energy vehicl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J]. Soft Science, 2022, 36(10): 55-62.]

[51] 羅伯特·K·殷. 案例研究: 設計與方法[M]. 周海濤, 李永賢, 李虔, 譯.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0: 33-61. [YIN R K. Case Study: Design and Methodology[M]. ZHOU Haitao, LI Yongxian, LI Qian, trans.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33-61.]

[52] BAKER T, NELSON R E. 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5, 50(3): 329-366.

[53] SHORT J C, KETCHEN J D J, SHOOK C L, et al. The concept of “opportunity”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Past accomplish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0, 36(1): 40-65.

[54] 祝振鐸, 李新春. 新創企業成長戰略:資源拼湊的研究綜述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 2016, 38(11): 71-82. [ZHU Zhenduo, LI Xinchun. A growth strategy for new ventur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ource bricolage and prospects[J]. Foreign Economics amp; Management, 2016, 38(11): 71-82.]

[55] LIU Y, WU W, KIM Y. How do latecomer firms achieve catch-up throu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A comparative analysis[J].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3, 10(1): 1-12.

[56] 邱繼勤. 中外旅游小企業發展特征比較[J]. 商業時代, 2005(36): 61-62. [QIU Jiqin.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ourism small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Commercial Economics, 2005(36): 61-62.]

[57] 吳曉波, 付亞男, 吳東, 等. 后發企業如何從追趕到超越?——基于機會窗口視角的雙案例縱向對比分析[J]. 管理世界, 2019, 35(2): 151-167. [WU Xiaobo, FU Yanan, WU Dong, et al. How do latecomers go from catching up to surpassing?— A two-case longitudi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2019, 35(2): 151-167.]

[58]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M]. 高鴻業, 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21: 50-142 [Keynes J M.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M]. GAO Hongye, trans.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50-142.]

[59] 張海豐, 李國興. 后發國家的技術追趕戰略: 產業政策、機會窗口與國家創新系統[J]. 當代經濟研究, 2020(1): 66-73. [ZHANG Haifeng, LI Guoxing. Technological catch-up strategy of latecomer countries: Industrial policies, windows of opportunities,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 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2020(1): 66-73.]

[60] 張環宙, 李秋成, 黃祖輝. 資源系統、家族網依賴與農民創業旅游小企業成長關系研究[J]. 浙江社會科學, 2018(12): 52-59. [ZHANG Huanzhou, LI Qiucheng, HUANG Zuhui. Resource system, family network dependency and the growth of peasant established small tourism enterprises[J].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18(12): 52-59.]

[61] EDDLESTON K A, KELLERMANNS F W, SARATHY 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 family firms: Linking resource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to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45(1): 26-50.

[62] 朱國軍, 孫軍, 徐永其. 智能制造企業國際創業機會實現的過程機制——數字化賦能視角下小米公司的縱向案例研究[J]. 軟科學, 2021, 35(7): 65-71. [ZHU Guojun, SUN Jun, XU Yongqi. The process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ies achieving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focus on Xiaomi compa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empowerment[J]. Soft Science, 2021, 35(7): 65-71.]

[63] ECKHARDT J T, SHANE S A. 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29(3): 333-349.

[64] 劉長運, 劉哲. 景區依附型旅游小企業“社區型”發展模式探討——以重渡溝景區為例[J]. 經濟地理, 2013, 33(10): 188-192. [LIU Changyun, LIU Zhe. On the community-based development model of scenery adhered small tourism enterprises-Chongdugou scenery for instance[J].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10): 188-192.]

[65] 楊學儒, 楊萍. 鄉村旅游創業機會識別實證研究[J]. 旅游學刊, 2017, 32(2): 89-103. [YANG Xueru, YANG Ping. Empirical research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on rural tourism[J]. Tourism Tribune, 2017, 32(2): 89-103.]

[66] 郭詠琳, 周延風. 從外部幫扶到內生驅動: 少數民族BoP實現包容性創新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21, 37(4): 159-180. [GUO Yonglin, ZHOU Yanfeng. From exogenous assistance to endogenous driving: A case study of minority BoP inclusive innov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2021, 37(4): 159-180.]

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and Matching Strategies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 Multiple-case Study of Small Tourism Enterprises in Hongcun

GUO Qiang1,2, WEN Tong2,3

(1. College of National Park amp; Tour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mp;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3. Center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Studie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begin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nd enterprises represent collections of resources. A critical challenge in both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is determining how entrepreneurs precisely match the identified opportunities with the acquired resources to enhance firm performance. The tourism industry serves as fertile ground for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howev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remains limited, an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is industry warrant further explora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four small tourism enterprises in Hongcun, Anhui province, China, where we conducted multiple rounds of field research from April 2016 to August 2022. The research was primarily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business owners, participatory and non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s, and an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secondary data regarding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is information, we established a case enterprise database, and we employed an exploratory multiple-case study method to analyze the type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the differing approaches to matching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and the impacts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intra-cas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mall tourism enterprises recognized and leveraged four type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quantity-and quality-demand opportunities, and technology-and policy-based opportunities—and two types of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asset-based and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Moreover,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types of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identified and utilized by the enterprises varied, leading to disparate performances. From the inter-case analysis, we identified four matching approaches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quantity-demand opportunity × asset-based resource; quality-demand opportunity × knowledge- based resource; technology-based opportunity × knowledge-based resource; and policy-based opportunity × asset-based resource. We designated these approaches as self-aware matching, exploratory matching, enhancing matching, and utilitarian matching, respectively. Self-aware matching rapidly fills market gaps by mobilizing existing asset-based resources, but this approach often lacks conside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xploratory matching aims to create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displaying a trend towar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ly positioning certain enterprises as industry benchmarks. Enhancing matching involves entrepreneurs leveraging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to amplify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facilitating breakthrough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Utilitarian matching combines policy incentives with existing asset-based resources, igniting entrepreneurial enthusiasm and simplifying enterprise establishment, which frequently stimulates rapid industry growth.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small enterprises embedded within tourist destinations generally possess similar asset-based and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However, discrepancies i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can stem from entrepreneurs’ failure to identify potentially lucrativ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in a timely manner. As a result, some small enterprises may only begin to imitate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once they enter the market, by which time the original value of the opportunities has diminished. Consequently, even if these enterprises attempt to match the same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achieving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remains challenging. This finding not only elucidates the reasons underly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ertain small tourism enterprises but also explains the prevalent phenomenon of product homogeneity in tourist destinations and the short life cycles of other small tourism enterprises.

Keyword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mall tourism enterprises; multiple-case study

[責任編輯:劉" " 魯;責任校對:宋志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91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色天堂无毒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亚洲午夜18|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欧美区日韩区| 国产免费黄|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精品777|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拍在线| 久久精品丝袜|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日韩高清一区 | 天堂成人在线|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欧美一区国产|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日韩欧美网址|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97| 欧美一级在线看|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成人精品亚洲|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中文字幕1区2区|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她的性爱视频|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激情| 天堂亚洲网| 亚洲无码37.| 色婷婷综合在线|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最新地址|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一级毛片|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在线免费观看AV| 亚洲自拍另类|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