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6月,周恩來批準中國乒乓球隊出訪尼泊爾。這是中斷國際比賽三年半后體育代表團首次出國訪問,為半年后第31屆世界錦標賽上發生的中美“乒乓外交”做了富有意義的鋪墊,可以視為“乒乓外交”的預演。
1970年6月,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50歲壽辰,舉行盛大典禮,期間舉行青年運動會,邀請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特別希望中國乒乓球隊參加。馬亨德拉國王是一個乒乓球愛好者,尼方希望乒乓球世界男單冠軍莊則棟、女單冠軍林慧卿前去。
尼泊爾是友好鄰邦,國王馬亨德拉1955年即位后一直和中國保持友好關系。1961年9月,馬亨德拉國王和王后曾訪問中國,確定以和平友好方式劃定中尼兩國邊界線。9月30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還有賀龍、陳毅一起,在中南海勤政殿會見馬亨德拉國王夫婦。毛澤東在席間說:佛教發源于尼泊爾。很久以前中國同尼泊爾宗教文化往來很多,中國的高僧玄奘和法顯先后去過尼泊爾。尼泊爾是我們的很好的鄰國,兩國有很久的友好關系。我們希望你們好起來。
此后,毛澤東多次會見前來訪問的尼泊爾政府高級官員,和他們友好談話。1965年8月28日,毛澤東會見尼泊爾大臣會議副主席比斯塔。當主賓說到尼中之間沒有任何障礙時,毛澤東說:沒有什么障礙就很好。我們兩國之間有一座很高的山,可是它阻礙不了我們的友誼。
毛澤東的會見,為中尼關系定下了基調。
“文革”期間,兩國關系依然正常。尼泊爾王太子比蘭德拉·沙阿還在1966年7月訪問了中國,于7月11日在武漢東湖客舍受到毛澤東會見。毛澤東向客人建議在尼泊爾發展中小型企業。對這次會見,《人民日報》在頭版發了消息。
看到國家體委軍管會和外交部關于中國乒乓球隊出訪尼泊爾的請示,周恩來于6月4日批示:“擬同意。”并寫道,“這是自從1966年秋參加柬埔寨金邊開的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以后,第一次出國的乒乓球隊,需要給予鼓勵。建議今晚10時到西郊體育館觀看他們出國表演賽。”
有周恩來這個批示,中國運動員與國際比賽隔絕的局面就打破了,他們即將重返國際體育賽場。
6月4日晚10時,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等來到首都體育館,觀看了國家乒乓球隊出訪尼泊爾前的“匯報表演”,先后上場的還有體操隊、女籃和男排。
表演結束已是次日零時50分了。周恩來走進休息室,會見了乒乓球隊教練員、運動員:徐寅生、王志良、莊則棟、李富榮、周蘭蓀、張燮林、郗恩庭、李景光、余長春、蘇國熙、林慧卿、李莉、李赫男、鄭懷穎、鄭敏之、梁麗珍、劉世慶。陪同會見的還有國家體委領導和乒乓球隊領隊。
周恩來翻看出訪尼泊爾人員名單,發現李富榮沒有在名單上,問他:“你不去,當埋伏嗎?”
再看下去,發現熟悉的著名選手張燮林、梁麗珍、周蘭蓀也不在名單上。這是因為名額有限,安排名單要考慮為今后比賽鍛煉隊伍,特意部署了新老兩個陣容。或許是由于周恩來格外關心的緣故,幾天后李富榮的名字又出現在出訪名單上。
來自八一體工大隊、負責訓練的魯挺向周恩來報告說,尼泊爾已經把莊則棟、林慧卿的照片要去了。周恩來聞言笑稱:“啊,有名,莊則棟、林慧卿不去不行。”說到這里周恩來才坐下,示意大家都坐下。
周恩來看著名單問莊則棟:“怎么,你30歲了?”莊則棟回答說:“我29歲,他們搞錯了。”他還向周恩來匯報,一些著名的老運動員李富榮、周蘭蓀、張燮林,包括林慧卿、梁麗珍都有一些運動損傷。
這時周恩來談起,徐寅生在第28屆世錦賽前為女隊作了一次有名的講話,毛澤東主席作了批示,后來這個講話以《怎樣打好乒乓球》為標題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影響很大。

國家體委領導報告說,這次朝鮮乒乓球隊也去尼泊爾,朝鮮男子隊在第29屆世錦賽上獲得了亞軍。
周恩來說,如果跟他們遇到了,要是進行比賽,也可能他們拿第一,因為他們一直沒有停。但是你們要爭取。他說:“人家沒有間斷,這是個考驗。我們搞了‘文化大革命’,訓練注意不夠,這是個弱點。”
在座的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已經84歲,陪同周恩來與運動員會面一個多小時,仍然很有精神,這時也說了對選手們鼓勵的話。
會見結束,周恩來和運動員們一一握手道別。他和熟悉的選手周蘭蓀握手時說:“你們要加油練。”
周恩來會見后,最終確定的中國訪尼代表隊名單是:領隊趙希武,教練員關惠光、徐寅生、王志良。教練兼隊員莊則棟、李富榮。男隊員于貽澤、郗恩庭、李景光、余長春、蘇國熙;女隊員林慧卿、李莉、李赫男、鄭懷穎。
這些選手是中國乒乓球隊參加第31屆世錦賽的主力。他們到尼泊爾參加了該國第六屆青年運動會,朝鮮隊并未前來,中國、日本、尼泊爾3國之間進行了乒乓球比賽,中國隊全勝。此后中國選手在尼泊爾進行了9場表演賽,直到6月29日才回到北京。
日本向尼泊爾派出男女各兩名乒乓球選手,剛好滿足3盤制團體賽的要求。對這場比賽,領隊緊張,中國駐尼泊爾大使王澤也緊張,都吩咐說,這是“政治仗”,一定要打好。
教練員徐寅生回憶說,來到加德滿都,見到了幾位日本乒乓球界老朋友,按說多年不見見面應該很親熱,起碼也應該有禮貌地寒暄幾句。但這時隊領導提出“先把他們打敗后再講友好”,因此誰也不敢和日本朋友接觸,即便迎面相逢,也是頭一低臉一偏裝作不認識,遠遠避開。弄得日本朋友很納悶。雙方都很拘謹,賽場氣氛也分外緊張。
比賽是單打對抗,中方上場男選手是莊則棟和余長春。莊則棟的對手是日本橫拍削球打法的笠井賢二。他絕非等閑之輩,是一年前第30屆世錦賽的男單第三名。
一開始,莊則棟不適應對手,以1比2落后,他漸漸適應后追回1分。第5局決勝盤,開局后莊則棟又落后,打得中方教練和隊員萬分緊張。
莊則棟不愧是三屆世界冠軍,他頑強地追了上去,最后反敗為勝。
老將余長春上場,對手是1970年的全日本冠軍金野裕二郎。打得也膠著,最后余長春以3比2勝。“這時隊領導發話,可以表示友好。于是我們蜂擁而上和日本朋友又是握手又是問候。這個突然變化使日本朋友受寵若驚,嚇了一跳。一時蒙住了,搞不清中國人葫蘆里到底是賣什么藥。”
日本女選手今野安子后來著文記述與中國選手在尼泊爾的交往。她寫道:
我到了當地才聽說有中國參加。我還記得,當我真正看到我敬仰已久的莊則棟選手時,我的身體顫抖起來。但由于領隊跟我說“不要與中國選手搭話”,所以我也只是從遠處望著他。可就在這時,我與一位(中國)女選手目光相對。那一瞬間,她向我微微一笑。我忘記了領隊對我說的話,靠近那位選手,用日語向她問候道:“你好!”她也親切地回應道:“你好!”我們兩手相握,拿出記事本用漢字親切地筆談起來。站在周圍的中方人員也都微笑著看著我們。
周恩來批準中國乒乓球隊出訪尼泊爾,看似閑棋,卻引出了一番話題。
中國頂尖乒乓球選手時隔三年多再度出國比賽,引起了日本新聞記者的關注。《讀賣新聞》6月17日刊登特派記者島田發回的電訊,標題是《日本選手團談中國乒乓球隊的實情——快攻、發球都有威力,青年選手向“世界冠軍”成長著》,摘錄了日本訪尼選手的評論。其中笠井賢二說:“男子莊則棟和李景光兩人是超群的。郗恩庭在日本不太知名,但是想到中國正在大批地培養這樣的青年選手,感到受威脅。”女選手今野安子說:“女子還是林慧卿、李赫男、李莉這些老手好。只有一個新手鄭懷穎,我看她是今后的選手。”
應該說,這兩位基本說對了。但更深一步的意義在于,中國乒乒球隊出訪尼泊爾與日本選手交手,使來年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主辦方——日本乒協會長、愛知工業大學校長后藤鉀二看到了中國隊前來參賽的可能性。他注意到自己學校的學生今野安子作為日本選手和中國女選手說上了話,表明與中國選手是可以交往的。這堅定了他屆時邀請中國派隊參加第31屆世錦賽的想法。
在中國方面來說,停訓三年的莊則棟贏了第30屆世錦賽男單第三名的日本選手,說明長時間停訓后的中國乒乓球隊仍然有著強大實力,有望在第31屆世錦賽上一舉奪冠。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乒乓球隊的尼泊爾之行,可以看作“乒乓外交”之濫觴。
(作者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高級記者)
責任編輯:李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