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現實正在入侵科幻!隨著時間線進入2025年,各種未來感十足的概念在最近一個月集中爆發,性能碾壓超級計算機的量子芯片Willow、開進中國的機器人大會、穩步推進的中國航天規劃、設入教堂懺悔室里的AI耶穌……以往在科幻小說中也頗具新意的科幻元素正越來越多地作為技術和生活現實出現——或許《科幻世界》在不遠的將來會成為一本現實主義小說刊物?
·"1931年1月28日,日本著名科幻小說家、隨筆家、采訪記者兼劇作家小松左京生于日本大阪,1962年他在《SF雜志》發表《易仙回鄉記》,從此走上科幻創作道路。小松左京的淵博知識和絕妙的故事技巧,使得其作品題材和風格均呈現出多樣化面貌。號稱“日本科幻界的推土機”,并與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稱為日本科幻的“御三家”,代表作《日本沉沒》。
·"2023年1月2日,美國小說家和短篇小說作家蘇西·麥基·查納斯于美國新墨西哥州去世,享年84歲。蘇西的作品聚焦于社會學和人類學問題,代表作包括《步向世界的盡頭》《乳房》《獨角獸壁毯》等。其中《步向世界的盡頭》獲1995年提普垂獎,《乳房》獲1990年雨果獎,《獨角獸壁毯》獲1981年星云獎。
2024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表彰決定,對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作品進行表彰。其中,由郭帆導演執導的電影《流浪地球2》、楊磊導演執導的《三體》電視劇以及天瑞說符的網絡文學作品《我們生活在南京》三部科幻作品均獲得了“優秀作品獎”。
行空:祝賀各位老師!三日凌空,脫水!
2024年12月7日,機器人操作系統大會(ROSCon"China"2024)在上海寶山啟幕,大會匯聚了來自全球的機器人技術精英與機器人愛好者。多家機器人企業展示了其在ROS技術應用方面的最新成果:加速進化的Booster"T1人形機器人、宇樹展出的人形機器人G1、云深處的絕影Lite3四足機器狗、逐際動力展出的新一代輪足機器人TRON1、本末科技的兩款自平衡輪足式機器人刑天機器人和TITA機器人等……各種機器人在形態、功能以及操作方面都展現出了十分吸睛的表現。
行空:喜報!機器人或將在開會方面進一步代替人類!
2024年12月11日,華裔科幻、奇幻作家“小劉”劉宇昆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了他的兩本新書發售計劃,第一本是長篇科幻《我們所見或似見的一切》。這是他近未來“科技驚悚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將于2025年10月在美國發布。小劉透露將在書中探討AI時代對藝術的影響。第二本是個人合集《龍經及其他》,將在2026年發布,這將是小劉在英語世界的第三本個人合集。
行空:期待引進!
AI耶穌能赦免互聯網犯罪嗎?近日,瑞士一座天主教堂在懺悔室里安裝了一個AI耶穌與訪客互動,引發了對宗教、技術和藝術交匯的深入思考。這個名為“機器中的上帝”的項目由盧塞恩大學創建,邀請訪客向AI耶穌提問。拋開宗教相關爭議不談,“AI懺悔室”這個存在本身就足夠有趣:假如有一部分前來懺悔的信眾并不真正祈求主的原諒,只是將懺悔室作為一個心理上的排解處和傾聽者,那么AI是否真的代替了“神”的一部分功能?
行空:歡迎來到《造神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