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system for research nurses in multicenter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ions
WANG Jingjing, ZHU Xu, YU Shuyan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Jingjing, E?mail:821021316@qq.com
Abstract" Objective:To construct a training system for research nurses in multicenter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ions.Methods: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draft the initial training system for research nurses in multicenter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ions.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 were carried out,and based on the feedback received,the final version of training system for research nurses in multicenter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ions was developed.Results:The constructed training system for research nurses in multicenter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ions included 6 first?level indicators(theoretical knowledge ability,professional practical ability,program implementation ability,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bility,overall management ability,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bility),19 second?level indicators,and 58 third?level indicators.The questionnaire return rates for both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s were 100.00%,with expert authority coefficients of 0.919 for both rounds.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ranged from 0.05 to 0.23 and ranged from 0.00 to 0.21,respectively,while Kendall's W were 0.113 and 0.205(both Plt;0.001).Conclusions:The constructed training system for research nurses in multicenter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ions had certain scientificity,innovation,and practicality.
Keywords"""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research nurse; Delphi method; training system; nursing
摘要" 目的:構建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研究護士培訓體系。方法:進行文獻檢索及分析,形成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初稿,進行2輪專家函詢,根據專家意見形成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終稿。結果:構建的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包括6個一級指標(理論知識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方案實施能力、溝通協作能力、統籌管理能力、專業發展能力)、19個二級指標、58個三級指標。2輪專家函詢問卷回收率均為100.00%,專家權威系數均為0.919,變異系數分別為0.05~0.23和0.00~0.21,肯德爾協調系數分別為0.113和0.205(均Plt;0.001)。結論:構建的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研究護士培訓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
關鍵詞" 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護士;德爾菲法;培訓體系;護理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5.06.009
近年來,藥物臨床試驗在我國發展迅速。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登記的藥物臨床試驗首次突破4 000項,其中新藥臨床試驗登記數為2 323項[1]。多中心臨床試驗為新藥臨床試驗趨勢,其通過允許多個研究中心同時入組受試者而縮短研發時間、提升研究效率。與單中心藥物臨床研究相比,多中心研究設計數據來源廣泛,研究結果的外推性更佳[2]。但不同研究中心納入的受試者特征及臨床實踐等也可能因存在的差異而導致相同的治療措施呈現不同效應,進而導致試驗結果產生偏倚,降低研究結果的可信度[2]。隨著我國新藥研發和臨床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眾多醫療機構開始參與多地區/多中心臨床試驗[3],故其研究效應差異也應受到關注。研究護士作為臨床試驗研究團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負責提供和協調受試者護理以外,在保護受試者安全、維護知情同意、確保方案完整實施、保證數據準確收集和記錄及后續隨訪中也承擔重要職責[4],其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與臨床試驗質量息息相關[5],尤其是在多中心臨床試驗中不同中心的研究護士,其試驗操作執行、數據采集與數據管理等各環節差異均可能造成研究結果差異[2]。本研究擬通過德爾菲法構建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基于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體系,加強在多中心臨床研究的護理管理,提升研究護士對研究方案的依從性,從而降低多中心臨床試驗的中心異質性,提升試驗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組
由8名專職從事臨床研究相關工作的人員組成課題研究小組,小組成員主要負責:文獻檢索;函詢問卷設計;函詢專家遴選;發放及回收問卷;匯總專家意見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撰寫報告。
1.2 構建培訓體系初稿
以“ 臨床試驗/臨床研究/多中心臨床試驗/多中心臨床研究/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護理/護士/研究護士/臨床研究護士”“評價 體系/核心能力”為中文檢索詞,以“clinical trial/clinical study/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multi?regional clinical trial/MRCT”“nursing/nurse/research nurse/clinical research nurse”“competency”為英文檢索詞,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PubMed 、Web of Science等數據庫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等官方網站,檢索時限為建庫至 2024年2月14日,文獻類型包括專著、指南、學位論文、標準等。最終納入34篇文獻。分析納入的文獻,并參考國內外相關法規及指導原則[6?9]構建包括6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51個三級指標的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初稿。
1.3 設計專家函詢問卷
函詢問卷主要包括4個部分。1)背景信息:介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問卷主要內容及問卷回收時限。2)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初稿: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對培訓體系中的指標重要性進行評分,“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比較重要”“非常重要”依次計1、2、3、4、5分,每個指標后設修改意見欄供專家填寫對指標的改進意見,并設增加或刪除指標欄,供專家填寫指標增刪意見。3)專家一般資料:包括專家年齡、聯系方式、學歷、藥物臨床研究具體工作內容及工作年限等。4)熟悉程度和判斷依據:熟悉程度分為很熟悉 、較熟悉、一般熟悉、較不熟悉、很不熟悉5個等級,依次計1.0,0.8,0.5,0.2,0.0[10];判斷依據分為4個維度,每個維度影響程度又分為大、中、小3個等級,即實踐經驗(0.5,0.4,0.3)、理論分析(0.3,0.2,0.1)、參考國內外文獻(0.1,0.1,0. 1)、直觀感受(0.1,0.1,0.1)[11]。
1.4 遴選函詢專家
從我國9所三級甲等醫院和2所高等院校選取從事臨床試驗及臨床藥理研究的人員作為函詢專家。納入標準:1)本科及以上學歷;2)中級及以上職稱;3)從事藥物臨床研究相關工作≥5年。
1.5 實施專家函詢
共進行2輪專家函詢。通過微信、問卷星方式向專家發放問卷。第1輪函詢后,根據函詢結果修改或增減指標形成第2輪函詢問卷;第2輪函詢后,根據函詢結果再次修改或增減指標形成培訓體系終稿。指標納入標準:重要性均分gt;4.0分,變異系數≤0.25[11]。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頻數及百分比(%)、均數±標準差(x±s)進行統計描述。專家積極性采用問卷回收率表示。專家權威性采用專家權威系數表示,由熟悉程度系數及判斷依據系數計算獲得。專家意見協調程度采用變異系數和肯德爾和諧系數表示。采用優序圖法計算各級指標權重。以Plt;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專家一般資料
共納入16名專家,年齡(43.0±6.2)歲,藥物臨床研究相關工作年限為(11.1±5.4)年,其余一般資料見表1。
2.2 專家積極程度
2輪函詢均發放問卷16份,回收問卷16份,問卷回收率均為100.00%,函詢專家具有較高的積極性。第1輪函詢共8名專家(50.00%)提出修改意見,第2輪函詢共6名專家(37.50%)提出修改意見。
2.3 專家權威程度
第1輪函詢專家熟悉程度系數為0.862,判斷依據系數為0.975,專家權威系數為0.919;第2輪函詢專家熟悉程度系數為0.875,判斷依據系數為0.962,專家權威程度系數為0.919。2輪專家函詢權威系數均gt;0.7,表明函詢專家具有較高權威性。
2.4 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見表2)
2.5 專家函詢結果
2.5.1 第1輪函詢
根據專家函詢結果,新增2個二級指標和12個三級指標,刪除4個三級指標,最終形成6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59個三級指標。1)新增:新增二級指標“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制度體系的培訓”,并在其下新增2個三級指標“臨床試驗中心標準操作流程的培訓”“臨床研究護士職責培訓”;新增二級指標“不良反應監測”,并在其下新增三級指標“不良事件觀察與識別”“不良事件上報流程培訓”“協助不良事件處理與隨訪”;新增三級指標“臨床研究涉及疾病的特殊護理知識培訓”“臨床研究涉及疾病的特殊護理操作培訓”“臨床研究方法及統計基礎培訓”“方案可行性的評估”“慎獨精神”“責任意識”“科研論文撰寫”。2)刪除:刪除三級指標“其他應急事件的處理”“通過預試驗優化流程和給藥方式,并培訓其他中心的工作人員”“一直進行多中心協調,保證實驗同步和同質”“查詢文獻,開展以循證為基礎的課題設計與科研思維培訓”。
2.5.2 第2輪函詢
根據專家函詢結果,刪除1個三級指標,修改1個三級指標,最終形成6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58個三級指標。1)刪除三級指標“與倫理委員會溝通”;2)將三級指標“解決問題的能力”修改為“面對問題的預見力及執行力”。各級指標的重要性得分、變異系數及權重見表3。
3" 討論
3.1 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的科學性
本研究通過分析檢索獲得的文獻,并參考國內外相關法規及指導原則構建了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初稿,并選取16名從事臨床試驗及臨床藥理研究的人員進行專家函詢形成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終稿。專家權威系數較高,對函詢內容有較深刻的理解。2輪函詢的問卷回收率均為100.00%,分別有8名和6名專家提出修改意見,表明專家積極性較高。2輪函詢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05~0.23和0.00~0.21,肯德爾協調系數分別為0.113和0.205(均Plt;0.001)。提示研究結果具有科學性和可靠性。
3.2 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的創新性
目前尚未檢索到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構建的相關研究。王燕南等[12]針對研究護士在藥物臨床試驗中的工作細節構建了相關核心能力評價體系,鄧傳耀等[13]結合護理專業與藥物臨床試驗專科特色構建了藥物臨床試驗研究護士培訓體系,但其均未對多中心臨床研究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關注。鄭紅[14]對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護理管理進行綜述,概述了研究護士在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中的職責及工作內容,但未構建完善的評價、培訓體系。本研究在藥物臨床研究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針對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中的研究護士培養構建相關體系,具有一定創新性。
此外,相較于王燕南等[12?13]構建的評價體系,本研究構建的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在權重計算方面做了改進。鄧傳耀等[13]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各級指標,并通過乘積法計算組合權重,可能導致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受到指標數量影響,同級指標下的次級指標越多權重越小,可能無法反映次級指標間的重要性得分差異。王燕南等[12]直接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各級指標權重,使得同級指標間的可比性增強,但未考慮到上級指標權重對下級指標權重的影響。本研究在王燕南等[12]研究基礎上,考慮到上層指標權重對其下層指標權重的影響,加權處理后做歸一化處理,既可以增加組合權重對指標重要性的代表性,也可以考慮到上層指標權重在其中的貢獻。
3.3 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的實用性
本研究構建的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涵蓋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方案實施、溝通協作、統籌管理、專業發展6個方面的能力,包括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19個、三級指標58個。在一級指標中,方案實施能力、溝通協作能力權重最高。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方案由各中心的主要研究者和申辦者共同討論制定,報倫理委員會審議同意后實施[7]。各中心必須嚴格按照統一方案進行試驗,以最大限度降低操作差異和試驗誤差[15]。增強研究護士對方案的依從性、執行力等將有利于降低多中心臨床研究的異質性。此外,多中心臨床研究牽頭單位應具備聯合多所單位協同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16],這也要求包括研究護士在內的研究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加強與其他中心的合作、交流,以優化方案,提升多中心臨床研究質量。
4" 小結
本研究基于德爾菲法構建了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研究護士培訓體系,體系包含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方案實施、溝通協作、統籌管理、專業發展6個方面的能力。由于我國新藥研發起步較晚,目前在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中的參與程度還有待提高,今后需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對培訓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與優化。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進展年度報告(2023年)[EB/OL].(2024?05?20)[2024?10?10].https://www.cde.org.cn/main/att/download/3f15dd4a6058b7f9dfa6ab7585f2c255.
[2]" 董沖亞,閻小妍,姚亮,等.規范多中心臨床試驗勢在必行[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8,18(7):654?656.
[3]" 楊煥,季雙敏,高晨燕,等.ICH E17多地區臨床試驗指導原則的臨床視角解讀[J].中國新藥雜志,2018,27(11):1238?1244.
[4]" KUNHUNNY S,SALMON D.The evolv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nurse: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J].J Clin Nurs,2017,26(23/24):5121?5132.
[5]" 王秀麗,張潔玉,王曉霞,等.臨床研究護士職業生涯培訓管理模式的構建與應用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2):3844?3845.
[6]" ICH.ICH Harmonised tripartite guideline:general principl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ulti?regional clinical trials(E17)[EB/OL].(2017?11?16)[2024?05?22].https://database.ich.org/sites/default/files/E17EWG_Step4_2017_1116.pdf.
[7]"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藥監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發布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公告(2020年第57號)[EB/OL].(2020?04?26)[2024?05?22].https://www.nmpa.gov.cn/xxgk/fgwj/xzhgfxwj/20200426162401243.html.
[8]"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際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指南(試行)[EB/OL].(2015?01?30)[2024?05?22].https://www.nmpa.gov.cn/yaopin/ypggtg/ypqtgg/20150130120001641.html.
[9]" 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Nurses.Clinical research nursing:scope and standards of practice[M].Silver Spring:Pittsburgh,PA,2016:12?14.
[10]" 鄢建軍,楊建國,江燕,等.臨床護理人員創新能力評價量表的構建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10):1213?1217.
[11]" 胡嫻靜,鄢嫣,王璟,等.核輻射暴露患者醫院救治關鍵護理技術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24,59(1):57?63.
[12]" 王燕南,趙迪.藥物臨床試驗研究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當代護士,2022,29(11):12?17.
[13]" 鄧傳耀,李巖,粱倩,等.藥物臨床試驗研究護士培訓體系的構建[J].護士進修雜志,2023,38(5):385?389.
[14]" 鄭紅.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護理管理[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25(5):28?29.
[15]" 高恒,丁紹紅.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的質量控制[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25(5):38?40.
[16]" 樊建花,呂志寶,陳海萍,等.基于多中心臨床研究的長三角兒童醫療協同創新體系[J].中國衛生資源,2021,24(6):798?801.
(收稿日期:2024?10?23;修回日期:2025?02?27)
(本文編輯 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