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是河南省轄地級市,位于豫、晉、冀三省交界處。土地總面積7413 km2。該市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和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農作物。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每年秸稈產量基本穩定在500萬t左右。全市小麥播種面積約28.67萬hm2,糧食產量200萬t左右,產生秸稈約250萬t;玉米播種面積約25.33萬hm2,秋糧總產量約170萬t,產生秸稈約180萬t。
一、安陽市秸稈綜合利用現狀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要求,安陽市圍繞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等目標,堅持秸稈“多元利用、疏堵結合”的工作原則,多措并舉,促進秸稈綜合利用提質增效。
安陽市秸稈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從肥料、飼料、燃料、工業原料等方面對秸稈進行綜合利用。其中,2022年產生秸稈530.8萬t,可利用秸稈總量448.3萬t。綜合利用總量426.65萬t,綜合利用率95.17%,其中,肥料化利用量374.7萬t,飼料化利用量51.6萬t,燃料化利用量0.35萬t。
二、安陽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科技含量不高
從全市范圍來看,秸稈綜合利用科技含量較低。安陽市缺乏高科技含量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作引領,秸稈利用的一些關鍵性技術難題尚未突破。例如,秸稈作為飼料的缺點是消化率低,只有40%左右,利用氨化技術雖然能提高秸稈消化率約10%,但氨源浪費約70%。安陽市現有的利用秸稈制取有機肥技術工藝簡單落后,秸稈腐熟時間長,農民勞動強度大,秸稈占用空間多,露天堆放容易污染周邊環境等問題,限制了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
(二)交通運輸不便
在督導秸稈禁燒過程中,有一些小面積地塊(尤其是山地、丘陵交通不便地區),出現秸稈長期堆放閑置無人處理、玉米苞皮未及時處理、農民為省事把秸稈、苞皮就地焚燒等現象。這些現象表明,安陽市秸稈焚燒現象仍然十分嚴峻,下一步應該加大秸稈轉化力度。只有為秸稈找到合適的出路,秸稈才能變廢為寶,徹底遏制秸稈焚燒現象的發生。建議拓寬秸稈轉化渠道,鼓勵農民和企業進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系列化開發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加大秸稈轉化力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
三、對策和建議
相關部門應積極為秸稈利用尋找出路,引進能夠大量轉化農作物秸稈的實用型新技術、新成果,與企業、社會團體、外商等各種社會力量廣泛合作,不斷開拓秸稈轉化利用新途徑。
(一)重點推廣秸稈粉碎還田模式
秸稈粉碎還田是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徑。發展秸稈田間機械化處理技術,推廣玉米秸稈機械還田、小麥留高茬和秸稈覆蓋保墑等技術,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供肥能力,促進糧食作物增產增收,促進農業生態良性循環。
(二)推廣秸稈飼料化利用
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秸稈收貯運體系、秸稈利用終端補貼等配套政策,探索建立秸稈收貯點建設納入村集體財產、收貯利潤村民共享的利益鏈接機制, 以激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參與收貯點的運營管理。秸稈飼料化要結合當前畜牧業發展現狀,適當推廣秸稈收貯點“三貯”技術模式,即秸稈“青貯、黃貯、微貯”三模式,鼓勵飼料生產加工企業、規模化養殖農場在農作物收獲季節及時收購大量秸稈,作為秸稈青貯、黃貯、微貯的原料,為畜禽養殖業備足飼料,提高秸稈養畜過腹還田消化率,降低畜產品生產成本,促進畜牧產業良性循環發展。秸稈飼料化利用,是秸稈綜合利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模式。目前,安陽市玉米秸稈“三貯”技術已比較成熟,是安陽市進行秸稈綜合利用的一項重要措施。
(三)推廣秸稈燃料化利用
安陽市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工程在全省率先引進并穩步推廣,該工程的啟動顯著提高了秸稈燃料化利用率。目前,安陽市以湯陰縣韓莊鄉為代表的6處氣化工程運行狀況良好,年消化秸稈1200 t。未來,應加強產學研結合,不斷培育龍頭企業,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提高秸稈轉化效益,加快推進秸稈高值化、產業化發展,形成合理布局、規模經營、高效利用的秸稈產業化利用格局。
(四)推廣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
秸稈不僅可用于造紙企業、可降解器具、環保型高密度板、飯碗杯具等產品的原料,還可用于制造聚乳酸、低聚糖等產品。以秸稈為工業原料的草席、草繩、草簾、草墩等草編工藝品生產,可提高秸稈轉化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
(五)推廣秸稈作為培養基種植食用菌技術
相關部門應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鏈,促進農戶配齊粉碎、混配、滅菌等設備,推廣白蘑菇、羊肚菌、平菇等種植模式,推進食用菌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生產,實現秸稈育菇轉化增值,增加企業及農民收入。力爭培育以秸稈為基料的工業化生產食用菌大型企業7家以上,每個鄉鎮都有5家以上種植食用菌的農戶。推廣秸稈育苗基質、拓寬秸稈基料化利用途徑,提升秸稈基料化利用規模效益和質量水平。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白營鄉食用菌發展較為迅速,下一步爭取在林州市、滑縣及安陽市各區推廣以秸稈作為培養基種植食用菌技術新模式。
(六)高溫漚制農家肥
將秸稈用于傳統的漚制農家肥,引導、鼓勵農民創新多種方式生產農家有機肥。推廣快速腐熟堆肥還田技術,利用生物菌和化學制劑堆漚腐熟秸稈,可縮短堆漚時間10天以上,可使有機質含量在30%~50%,肥效比傳統漚肥高3倍以上。用1 kg速腐劑、5 kg尿素,10~15天可堆漚1t秸稈,其肥效相當于100 kg碳銨和100 kg過磷酸鈣。
作者簡介:陳金霞(1973— ),女,河南安陽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生態農業與資源保護工作。
(責任編輯" "劉沛儒)